常寧塔山春茶開摘 一葉知春入清盞

2020-12-14 華聲在線

一葉知春入清盞

常寧塔山春茶開摘

華聲在線3月2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劉楊 尹維龍)「茶葉種在高山上,一年四季綠油油……」3月22日,迎著晨光,常寧市塔山瑤族鄉的採茶能手、貧困戶及「衡陽群眾」志願者,背著背簍,唱著採茶山歌,進入茶園採摘春茶。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畦畦茶樹蒼翠連綿鋪滿山間;一簇簇茶樹枝頭冒出嫩綠芽尖。採茶能手們拉開距離,來回穿梭茶樹林間,用手指快速而精準地從茶樹上摘下鮮嫩的茶葉放入茶簍……

連日來,隨著氣溫逐步回暖,常寧市塔山瑤族鄉4.5萬畝茶園陸續進入春茶採摘期。為不誤採摘時間,該市全力推進春茶採摘工作,全面協調解決春茶採摘和生產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困難和問題,組織開展採摘質量培訓,並對採摘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進行宣傳,消除疫情帶來的影響,確保茶產業健康發展,茶農持續增收致富。

近年來,常寧市把茶葉發展作為發展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群眾收入的重要產業來抓,被評為全省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塔山瑤族鄉也接連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鄉鎮」和「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強鎮」。

相關焦點

  • 奮戰一百天 實現雙過半|常寧塔山瑤鄉春茶採摘忙 茶香溢滿致富路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錢輝 記者王倩雯報導 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也是春茶收穫的季節。在常寧市西南方,海拔800米高的塔山瑤族鄉,4.5萬畝茶樹悄然抽芽吐綠,一排排修剪整齊的茶樹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片片嫩綠的葉子成為脫貧的「金葉子」,一股股茶香飄溢在瑤鄉人民致富的道路上。
  • 看常寧塔山茶是如何「煉」成的
    隨著春茶全面開摘,常寧塔山瑤族鄉的茶企、茶農們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近日,記者走進常寧市塔山瑤族鄉,一探培育嚴苛的常寧塔山茶是如何煉成的。△塔山茶園4月1日,記者沿著山勢迴旋的盤山公路,來到獅園村,只見層層疊疊的茶園青翠養眼。
  • 湖南常寧:春天的塔山茶園美如畫 茶中有詩 詩中有茶
    再品一杯塔山山嵐茶(尹維龍 攝)作為高山雲霧茶的絕佳產地,常寧塔山得天獨厚,主產區即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塔山瑤族鄉和天堂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湖國家溼地公園範圍。常寧出產的塔山山嵐茶自宋代列為貢品以來,逐漸嶄露頭角、聲名鵲起。自2013年起,中共常寧市委、市人民政府順應時勢,念好「茶經」,弘揚茶文化,振興茶產業,全市上下正信心百倍、齊心協力將茶葉產業發展成為繼油茶、烤菸產業之後的第三大特色農業產業。秀外慧中的塔山山嵐茶,正上承天時,下接地利,中擁人和,必將恢復昔日皇室貢品的榮光,進而走進更多的尋常百姓家。
  • 常寧塔山:茶香溢滿致富路
    在平均海拔達800米的常寧市塔山瑤族鄉,4.5萬畝茶樹悄然抽芽吐綠,一股股茶香飄溢在瑤鄉人民的致富路上。△春茶吐綠採摘忙4月4日下午,記者在敖頭村谷佳生態茶園裡看到,數十名採茶工背著茶簍分散在茶壟中,手指上下翻飛,熟練地採摘春茶,山間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 湖南常寧塔山:因一座形如塔狀石山而得名
    俯瞰塔山瑤鄉 彭斌 攝 老地名特色:塔山瑤族鄉是衡陽市唯一的民族鄉,明、清時期塔山成為瑤民起義發生地或義軍的戰場。塔山中潺潺的溪水 彭斌 攝 清同治《常寧縣誌》記載:「塔山,縣南六十裡,山腰有白石七級為疊,高七十餘丈,相傳為阿育王疊石建塔處。」
  • 常寧塔山瑤族鄉:看綠水青山,體驗茶園生活
    塔山瑤族鄉是衡陽常寧市下轄的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位於常寧市西南山區。經過多年探索,塔山瑤族鄉的特色茶產業成為支柱產業。
  • 湖南常寧:高山「貴族」塔山茶是如何煉成的
    隨著春茶全面開摘,常寧塔山瑤族鄉的茶企、茶農們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近日,記者走進常寧市塔山瑤族鄉,一探出身「高貴」,培育嚴苛的常寧塔山茶是如何煉成的。沿著山勢迴旋,蜿蜒而上的盤山公路,來到獅園村,層層疊疊的茶園青翠養眼,茶場飄出的醇香鮮茶味更讓人神清氣爽,高山不僅有美景,也出好茶。
  • 「「常寧在奮進」系列發布會」塔山瑤族鄉「蝶變」40年 窮山溝已成...
    11月2日,「常寧在奮進」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常寧市塔山瑤族鄉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召開。紅網時刻衡陽11月2日訊(記者 蔣楠 通訊員 呂小寶 王榮 趙玲)「風寒遮不住,家當隨身帶」這是常寧市塔山瑤族鄉過去生活的真實寫照。
  • 塔山:因一座形如塔狀石山而得名
    ▲塔山中潺潺的溪水 彭斌 攝  清同治《常寧縣誌》記載:「塔山,縣南六十裡,山腰有白石七級為疊,高七十餘丈,相傳為阿育王疊石建塔處。」時有尼真懿者,道行高潔,常賜紫衣,真宗女(升國公主)從之入山。仁宗賜其塔曰淨相寺曰能仁。」清康熙進士段巘(Yan)生在《塔山記》中稱此塔「石塔嶙峋,半出天外,白石層疊,突兀崢嶸,疑若鬼工。」  史料記載,傳說典藏雲昔阿育王(前273年前232年)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國王曾在此布教,現身說教,以神鞭趕石建釋迦真身舍利白玉淨相寶塔九座,此為第九。
  • G234線建設年內啟動,常寧塔山上高速只要半小時
    記者今天自市交通運輸局獲悉,常寧新河至蒲竹G234線已完成前期工作,年內將啟動建設。常寧市塔山瑤族鄉是我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也是深度貧困地區,為助力瑤族鄉親們早日脫貧,市交通運輸局持續加大對塔山鄉的交通扶貧建設和投資力度,完善該鄉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鞏固擴大交通扶貧成果。截至目前,市交通運輸局已完成G234常寧新河至蒲竹和S347常寧廟前至塔山2個項目的前期工作,今年將先期實施新河至蒲竹項目。
  • 崔建華:常寧紅
    但我卻一向固執地認為,紅,才是常寧的主色!  昔日水口山工人運動的紅色火種依然燃燒不滅,水口山國家級循環工業園區至今一片熱火朝天、紅紅火火。塔山、蓬塘、勝橋休閒農業所依託的杜鵑、蓮花、葵花,無不以或濃或淡、或明或暗的紅昭示著世人、吸引著眼球。哪怕是這裡的土壤,也被學術界稱作「紅壤」,其他則大多數是紅得發紫的紫色頁巖。
  • 衡陽市人大赴常寧塔山調研 助推旅遊精準扶貧
    衡陽市人大赴常寧塔山調研 助推旅遊精準扶貧
  • 一葉知春
    陸上的茶馬古道,開茶葉邊疆貿易之先;海上的絲綢之路,船載以行的是神奇的東方樹葉,茶與陶瓷是中國對外貿易的最大宗商品。不僅是茶葉,在很早以前中國就把種茶經驗和茶樹種子傳給了世界各國人民。茶成為世界上飲用人數最多的飲料,深受人們喜愛。這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探究英文「TEA」的由來,就會發現它與福建、與閩南關係密不可分。
  • 常寧「塔山鹽茶古道」的歷史和傳說
    據筆者了解,現路面保存完好的僅塔山北麓石屋嶺上的這一段「十裡古道」了。「塔山鹽茶古道」形成於何時,現已無法稽考。按自然規則探究,「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路」。按《常寧縣誌》記載,常寧再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就已從耒陽縣析出而單獨建縣。從那時至今,也已有2400餘年。
  • 明天,「市長代言直播」常寧塔山茶、茶油!價格驚爆,趕緊買買買……
    為進一步擴大常寧農特產品網絡銷售渠道,5月11日上午9:30,常寧市副市長袁立明將變身「 網紅主播」,為常寧的兩大明星產品:常寧塔山茶和常寧茶油代言直播,打Call……屆時,直播間商品下面,小編為你腦補一下常寧塔山茶和常寧茶油小乾貨吧↓ ↓ ↓常寧塔山茶相關史料記載,早在西漢時,常寧便開始種茶、制茶,宋朝時還被列為貢品。清光緒年間的《湖南省掌故備考》記載:「塔山茶,馳名衡湘間。」
  • 衡陽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神奇而又美麗的常寧塔山瑤族鄉魅力無限
    常寧市西南邊陲,這裡「一腳踏三市,雞鳴四縣聞」,素稱「衡陽的西藏,常寧的湘西」。塔山瑤族鄉境內在西漢時期就開始種茶制茶,可以說是歷史悠久。現有湖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有機茶園基地,盛產「塔山山嵐茶」,該茶的特點是「生態有機、富鋅富硒 高山雲霧、宋代貢品」。遊客飲此茶,芳香撲鼻而來,解暑生津,餘味無窮!塔山瑤族鄉被湖南省評為唯一的一個生態有機茶之鄉,這裡的茶產業成了除了旅遊之外最重要的產業。平時遊客到此遊玩,還可以穿上瑤服,體驗一下到茶園採茶,然後學習炒茶的樂趣。
  • 「春茶」:春茶自造始開嘗,色味甘新氣芬馥
    >絲絲縷縷拂面來,朵朵簇簇迎眼開;春風化雨明前茶,都是我輩山上摘。殺青初烘再攤晾,整形足幹入市賣;一撮一杯皆甘苦,到君案頭須等待。山沼松舟小,春茶石灶新;春茶雨後猿狙摘,晚食風前鳥雀過。」詩人描繪了春天茶樹在雨水的滋潤下冒出萬千芽頭,碧綠蔥翠,人們早已按捺不住,雨後摘茶,洗好石灶準備炒茶。那春茶在什麼時期開始盛行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常寧這個地方白天晚上都不開空調,還能讓您體驗原生態的自然風光!
    她就是位於常寧西南部塔山鄉東南部的 東江村 東與塔山村毗鄰 東江原始峽谷沿途 瀑布、跌水、溪潭、飛泉 尤其是那三疊、五疊、七疊瀑布 似銀珠白練直瀉而下 水清而湍急
  • 常寧塔山抖餈粑 舌尖上的年味記憶
    打餈粑是傳承千年的特色民俗,這樣的傳統習俗,在常寧各地,家家戶戶都流傳著,近日,人民網記者來到常寧市塔山瑤族鄉,見到一家村民正忙著打餈粑,頗感有趣和溫馨。餈粑也稱年糕,它的原料是糯米,一般都是自家種的,粒粒珠圓玉潤。
  • 常寧天堂山的杜鵑開了,你還不準備去看?
    俗話說:「北有天池,南有天堂」,常寧天堂山海拔1265米,山頂有石砥平,有池約2畝,終年積水,故曰天塘。山體主要由花崗巖構成,山勢陡峭,東西兩側有崎嶇小道可攀,臨絕頂眺望,百裡群山,似在尺幅之中,頗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