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了一趟重慶,兩天一晚。行程匆忙,沒有機會徒步感受重慶的山阜相屬,但城市化的山,也即坡,也非常有意思。
東京的櫻花坂
日語裡把坡叫做「坂」,把坡所在的山叫做「臺地」。東京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武藏野臺地、山手臺地、小石川臺地等連成的城市。NHK紀錄片裡案內人自豪地說,像東京這樣集中了「坂」的各種趣味的城市應該再無其他。他一定是沒來過重慶。
重慶的坡和房子
因為倚坡而建,這裡有的建築的正面七八層是背面的一層,當地好像用上程、下程來指坡的上半段和下半段。著名的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建在歌樂山的山坡上,拾級而上,烈士群雕的悲壯磅礴之氣壓倒過來,我身邊的學姐紅了眼眶。
重慶:坡上的市井
坐車去吃位於市井陡坡上,《舌尖上的中國》裡介紹的陳曉宇火鍋,從坡上可以望見江以及江邊的棟宇相連,層層疊疊,公寓樓的陽臺上曬出厚厚的秋衣秋褲(棉衣棉褲?),人們靠在坡護欄上聊天,曬太陽,很溫暖的生活氣息。又上到CBD裡有著日本那樣的圓圈防滑路面( ドーナッツ坂)的坡上的寫字樓,想像著摩登的oL蹬著高跟鞋走在這裡一定不輕鬆。
日本ドーナッツ坂:有圓圈防滑路面的坡
「坂」在日本有不少象徵性含義。比如司馬遼太郎的《坂上之雲》,以「看著坡上的雲彩向上攀登」來比喻向上的精神氣概。日本明治時期追趕西方,戰後舉辦奧運世博,媒體都用過該說法。
其實國內也用這種寓意,比如筆者所在的國字頭單位在講「爬坡轉型」。重慶人便是天天攀爬,所以不僅街頭幾乎不見胖子,還養成了要強,進取的性格?
東京神樂坂的男坂和女坂
中學生在男坂上體育課
東京最著名的坡除了六本木的「櫻花坂」,大概就是神田的「男坂」和「女坂」了。附近中小學的男生在「男坂」上體育課蹲跳臺階,鍛鍊體魄和意志;「女坂」比「男坂」在中間多幾塊平地,叫「踴り場」,舊時是讓蹬著木屐、穿著邁不開步的和服或浴衣的女性休息的地方。
重慶人大概會覺得這有點矯情,重慶女孩都一副不讓鬚眉的樣子,據說喝酒比男人還厲害。 坡也是愛情發生的好舞臺,或者演繹愛情故事的好道具。
夏目漱石《從那以後》的男主人公代助住在山手臺地的坡邊,女主人公三千代住在小石川臺地的坡上,中間隔著神田川。三千代去找代助,下坡又上坡,累得到了代助家竟拿起花瓶將裡面的水一飲而盡;兩人分手前,代助去找三千代,坡路就更是艱難。日劇裡,離開的人常常是走下坡,要的就是身影漸漸消失在地平線的寂寞。
宮崎駿電影《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以橫濱為舞臺
宮崎駿的《虞美人盛開的山坡》(「コクリコ坂から」)就充滿著這樣的寂寞。宮崎駿接受採訪時說,片中場景是以橫濱為藍本的,無疑是山手公園一帶。那實在是橫濱最值得看的地方,山坡上明治大正時期的小洋樓小花園比神戶的北野異人館要保存得好得多,而且不收門票。從山頂可以將這些洋樓,外國人墓地,橫濱港盡收眼底。
宮崎駿電影《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以橫濱為舞臺
應該說山手公園所在的坡跟重慶的坡更為相似,不過前者望江,後者望海。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的主題曲《再見的夏天》(「さよならの夏」,手嶋葵)裡唱:「閃著光的海面,若隱若現的船 ,留下告別的汽笛聲 。走下緩緩的山坡,會否遇見夏色的風。我的愛,像旋律,深深淺淺地吟唱;我的愛像海鷗,高高低低地飛翔…」把海換成江,海鷗換成水鳥,在重慶完全成立。
從山手公園眺望橫濱港
一個多山多坡的城市會讓人生活得費力些,但她的格致她的非一覽無遺會給人很多期待、趣味和驚喜。人生亦是如此。 (文/詠言)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一起去逛博物館」,本文系「一起去逛博物館」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