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自3月21日恢復開館後,和平鐘聲每天早晨重新在江東門上空響起。撞鐘儀式上,12名觀眾代表共計撞響13下和平大鐘,意為銘記「12·13」。到3月28日,已有14781名觀眾實名預約有序進館參觀,平均每日參觀人數為2112人。其中,開館日8:30—10:30時段,預約觀眾較少;14:30—16:30時段,預約觀眾較多。觀眾來自全國各地,半數以上來自安徽、江蘇和河南。
為保障疫情期間觀眾參觀安全,按照相關要求,紀念館採取分時段、間隔性辦法,科學控制入館觀眾流量,限定南京大屠殺史展區名額上限為5000人/日、「三個必勝」專題展區為3000人/日、利濟巷分館為200人/日。紀念館保潔員每天巡館消毒至少7次,展區內,圍欄、樓梯把手、電梯扶手等觀眾接觸較多的地方都是重點消毒區域。
來自浙江湖州的崔女士和父母是開放首日首批入館觀眾。「我之前來過紀念館,這裡特別能夠激起人的愛國情懷,父母早就想來看看了。」崔女士通過自媒體看到紀念館須預約參觀的信息後,提前在紀念館微信公眾號上完成了預約,恢復開館第一天,一家人一大早就自駕直奔南京。
3月26日,南京大學的蘇定強院士和中科院的崔向群院士一同來到紀念館參觀,他們在遇難者名單牆前,分別獻上花圈並默哀。崔向群說:「我們之前就在紀念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好了,懷著對同胞無限緬懷的心情,選擇在清明前夕來祭奠逝者,寄託哀思。」
「這是紀念館自2004年在全國率先免費對外開放16年來,首次實行實名預約參觀。預約的第一周,由於疫情原因,觀眾量比較少,預約系統運行比較順利。」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下一步,紀念館將會同公安、交管等部門和建鄴區,共同完善預約工作的細節,堅持防疫與預約開放同部署、同落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觀眾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觀眾需要注意的是,紀念館並不只是在疫情期間才需要預約參觀。預約是長期運行機制,疫情結束後也要預約才能進館參觀。並且,紀念館分為南京大屠殺史展區、「三個必勝」專題展區、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3個展區,3個展區位置和流線不同,須分別預約。在網上預約成功後,入館不需要換取紙質票據,在入口憑身份證就可以進館了。無法網上預約時,在預約當天有名額的情況下,可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護照原件等至觀眾預約服務中心預約。為保障參觀者的安全,每位觀眾都必須經過身份認證後才能進館參觀。(江東 許琴)
來源:南京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