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抗戰勝利日 江東門紀念館「三個必勝館」迎來參觀人流

2020-09-05 自拍自樂


眾多市民和遊客來到江東門紀念館的「三個必勝」新館內,感受那段可歌可泣全民族抗戰的歷史。


眾多市民和遊客來到江東門紀念館的「三個必勝」新館內,感受那段可歌可泣全民族抗戰的歷史。


眾多市民和遊客來到江東門紀念館的「三個必勝」新館內,感受那段可歌可泣全民族抗戰的歷史。


眾多市民和遊客來到江東門紀念館的「三個必勝」新館內,感受那段可歌可泣全民族抗戰的歷史。


眾多市民和遊客來到江東門紀念館的「三個必勝」新館內,感受那段可歌可泣全民族抗戰的歷史。


眾多市民和遊客來到江東門紀念館的「三個必勝」新館內,感受那段可歌可泣全民族抗戰的歷史。

「9·3」抗戰勝利日到了,2020年9月3日,眾多市民和遊客來到南京江東門紀念館的「三個必勝」新館內,人們緬懷逝去的同胞,感受那段可歌可泣全民族抗戰的歷史,不忘歷史,珍愛和平。

相關焦點

  • 今天8月15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日子,國內有關抗戰紀念館
    75年前的今天,中華民族終於贏得了艱苦而又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因為在這一天日本法西斯向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歷經十四年的艱苦抗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一天。緬懷先烈,不忘國恥。讓我們一起走進國內為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紀念館看看。
  • 抗日勝利75周年:這些抗戰紀念館你去過幾個?
    紀念館共設3個展廳6大部分,即:&34;、&34;、&34;、&34;、&34;、&34;。此館內容翔實、豐富,生動的反映了白洋澱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艱苦的鬥爭生活和與敵人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雁翎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白洋澱的一支水上遊擊隊。
  • 【原創】參觀抗戰紀念館的紀實和感想
    2014年9月9日上午京城天空一片湛藍,可謂是天高雲淡,能見度十分清晰,有利於拍攝。本人原準備中秋節這天早上專程到宛平城走一走,拍一拍,採風拍攝秋日的盧溝橋和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以了卻心中多年的一個願望。
  • 南京江東門紀念館平均每天2112人預約參觀
    「當……當……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自3月21日恢復開館後,和平鐘聲每天早晨重新在江東門上空響起。撞鐘儀式上,12名觀眾代表共計撞響13下和平大鐘,意為銘記「12·13」。到3月28日,已有14781名觀眾實名預約有序進館參觀,平均每日參觀人數為2112人。其中,開館日8:30—10:30時段,預約觀眾較少;14:30—16:30時段,預約觀眾較多。
  • 9·3抗戰勝利紀念日,武漢這些地方值得去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7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後,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9月3日當天,他們的朗誦成果會在微信公眾號「武漢革命博物館」上發布。也許年幼的他們還不懂詩歌裡包含的艱辛和拋頭顱的熱血無私,但潤物無聲,在紅色氛圍裡傳承紅色基因,革命薪火將會永存。9月3日10點,武漢革命博物館內還會獻花籃祭奠英烈,每一個英雄都不會被時代忘記。
  • 2020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敬獻花籃儀式直播觀看
    2020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敬獻花籃儀式  直播時間:2020年9月3日上午  直播平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頻道、國防軍事頻道、中文國際頻道、4K超高清頻道、中國國際電視臺各外語頻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
  • 連戰攜夫人參觀盧溝橋旁抗戰紀念館(圖)
    連戰31日上午參觀八年抗戰啟點宛平城舊址改建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連戰參觀約略個小時。(中評社林谷隆攝) 據中評社北京8月31日報導: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抵達北京參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31日上午參觀八年抗戰啟點宛平城舊址改建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連戰參觀約略一個小時之後,與夫人連方瑀走出紀念館表情十分嚴肅。
  • 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何定在9月3日?
    在抗日戰爭史上,「九一八」「七七」「八一五」是繞不開的三個節點。學界也曾就以哪個日子為抗戰紀念日有過長時間的爭論。但是,僅就勝利層面來說,這三個日子顯然都不及被提及較少的9月3日。前兩個很好理解:「9·18」是「國恥日」,「7·7」是全面抗戰的開始,顯然不適於作為勝利紀念日。那為何「8·15」也不用?
  • 國家公祭日,寫下親子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記憶
    2015年7月28日,這是我和孩子出遊南京的第二天,我在前一天晚上預訂了鐘山風景區的套票,感覺這一趟南京之行,我原本是要刻意去迴避這個紀錄著沉重痛苦的紀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的雕塑廣場,再現了南京大屠殺時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被辱被殺、家破人亡的個個場景,組組令人心痛。入口處進行了人流控制,前來紀念館參觀的遊客需要排隊分流、進行安檢後才可以進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坐落在南京江東門,是侵華日軍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同胞葬地。
  • 抗戰勝利紀念日到底是8月15日還是9月3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王新華,這些天正忙著籌備15日的一個座談會。除此之外,紀念館在這一天不準備安排其他活動。但王新華的腦子裡一直想著一件事:向全國人大和政協提出把9月3日定為全國假日的議案。他說:「我不是人大代表,但我打算委託人大代表做這件事。」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學者和一些民間人士,大都主張在眾多值得紀念的日子裡選擇一天,舉行全國性的活動,隆重慶祝抗戰勝利。
  • 【官方回應】廬山抗戰紀念館為何不免費參觀
    23日刊登《廬山抗戰紀念館賣票參觀不應該》一文,文中對江西廬山抗戰紀念館賣門票參觀的做法提出質疑。廬山管理局黨委宣傳部今日向人民網回復稱:廬山抗戰紀念館實際名稱為「廬山抗戰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相關文件,不屬於免費開放系列。
  • 南京雲錦博物館將北遷 江東門紀念館周邊改造
    規劃功能是以江東門紀念館紀念功能為核心,依託區域職能和地區文化,構建集紀念、展覽、教育、文化等為一體的城市區域。  該規劃方案的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築師何鏡堂操刀,何鏡堂院士曾主持了紀念館新館和勝利廣場三期的設計。
  • 江東門紀念館:讓南京大屠殺史實成為世界記憶
    從戰爭到和平,用建築的語言訴說歷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又名江東門紀念館,是為銘記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後製造的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而籌建,於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紀念館分布有7處廣場、23座單體雕塑和一座大型組合雕塑、8處各種形式的牆體、17座各種造型的碑體。建築讓一個城市的記憶得以延續。
  • 為何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 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何選在9月3日?抗日戰爭(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上一般將這場戰爭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國一般稱其為抗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戰爭時間約為八年,故亦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 抗戰勝利日小長假陝西鐵路增開列車助推「紅色遊」
    人民網西安8月31日電(張偉)近日,西安鐵路局抗戰勝利日小長假運輸方案出臺,此次小長假是我國首個抗戰主題的小長假,西安鐵路局將假日列車開行情況與省內外抗戰主題景區相結合,推出多條「紅色旅遊線路」,方便旅客假日出行,助推「紅色遊」。  據了解,今年抗戰小長假運輸自9月2日至5日,共計4天。
  • 公祭日|我的名字,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於1985年,是中國第一座抗戰類紀念館。在對歷史發掘與研究的同時,也已成為推動國際和平城市建設的地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順應人民呼聲,開始籌建紀念館。1985年,在江東門集體屠殺和「萬人坑」叢葬地遺址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
  • 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 盤點中國閱兵式特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上午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總體安排。發布會確認9月3日上午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抗戰70周年閱兵,習近平出席並講話。  中宣部副部長王世明在發布會上介紹,9月3日上午,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名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包括檢閱部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作重要講話。
  • 「三個必勝」史實展開展:重溫抗戰記憶,見證勝利榮光
    「三個必勝」史實展昨開展  重溫抗戰記憶 見證勝利榮光   抗戰的硝煙已然散去,但那段歷史沒有被忘卻。昨天上午,「正義必勝 和平必勝 人民必勝——中國戰區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審判日本戰犯史實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容工程主題展廳舉行。
  • 抗戰勝利日為何是9月3日而不是8月15日?
    1945年5月7日,德國向盟軍投降並籤署投降書,次日即5月8日,「歐洲勝利日」誕生;同日,德國在其首都柏林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正式向美英蘇等盟國正式投降,因此,前蘇聯乃至後來的俄羅斯及獨立國協各國都將5月9日作為「衛國戰爭勝利日」。所以把抗戰勝利日定在9月3號應當是正確無疑的。
  • 總書記兩次參觀!這個紀念館要「升級」!
    作為國家公祭儀式固定舉辦地今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迎來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近日,施工人員正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進行環境布置。安全生產是根本,在建章立制的基礎上,紀念館對涉及安全的設施設備、水電氣、施工等環節加以規範,規範中明確,只要在紀念館「動火」作業,身後必須站一名消防員。今年3月21日,紀念館在疫情發生後恢復開放。當天,共有1800多人通過預約參觀。今年3月,觀眾在紀念館入口處出示參觀預約碼、蘇康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