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日為何是9月3日而不是8月15日?

2020-12-17 歷史研習社

文:史愛紅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並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中午,天皇裕仁向日本全國廣播《停戰詔書》,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停戰詔書》部分內容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無條件投降其實還是有條件的,即保留天皇制。但除此之外,不太為眾人所知的是,在8月15日這一天,日本政府只是由天皇發布了《停戰詔書》,而詔書通篇沒有提及「投降」二字,當然對於侵華戰爭,也隻字未提。

1945年8月21日,在湘黔交界處的芷江城裡,日本投降代表、駐華日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前來與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及美軍有關人員舉行洽降會談。9月2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上簽署投降書。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投降書上簽字

按照當時的國際慣例,應該以戰敗國籤署投降書的次日為勝利紀念日。1945年5月7日,德國向盟軍投降並籤署投降書,次日即5月8日,「歐洲勝利日」誕生;同日,德國在其首都柏林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正式向美英蘇等盟國正式投降,因此,前蘇聯乃至後來的俄羅斯及獨立國協各國都將5月9日作為「衛國戰爭勝利日」。所以把抗戰勝利日定在9月3號應當是正確無疑的。

1945年9月2日,國民政府中央社授權宣布:我國「慶祝勝利日」,業經規定為9月3日起,全國懸旗慶祝三日,並於9月3日放假一日。國民黨文官處致電陪都的重慶市政府並表示奉蔣主席的命令,9月3日確立為抗戰勝利慶祝的第一日,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方上午9時整均需鳴放警報10分鐘,並鳴放禮炮101響,以歸一律。

次年,國民政府社會部邀各機關會商決定是否需以法令形式設立「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與此同時國民黨中宣部提出的議案中指出,7個月前的「慶祝勝利日」被當作了投降書的籤署日,該議案說:「九月三日為敵人籤定降書之日似應定為國定紀念同時致祭忠烈是否可行謹提請核議。」

1946年4月8日,國民黨中常會和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會議召開臨時聯席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審議了國民黨中宣部提交的「勝利紀念日」案。本次會議對此提法未作糾正,而是直接通過了這一議案。4月12日,這項決議交由中央社以播發新聞通稿的方式公布施行。終在1946年4月,國民黨中常會決議將全國慶祝勝利的9月3日,確立為國定抗戰勝利紀念日。

1948年9月8日,蔣介石籤署中華民國總統令,公布「修正國定紀念日日期表」。其中就規定:「九月三日抗戰勝利紀念是日全國一律懸旗慶祝,各級機關學校團體分別集會紀念,並由各地地方政府召開各界紀念大會,同時致祭忠烈,撫慰遺族。」在南京國民政府的組織決議下,「九三」抗戰勝利日的法定地位開始被確立下來。

但實際情況並不像文書中表現得那麼美好,抗日戰爭勝利後,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以國家名義設立的「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政府對它的紀念力度一度因國內的國共內戰爆發而有所弱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在北京成立,建國後剛兩個多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舉行的第十二次政務會議就研究討論並制定了新中國的第一部《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就規定了各種國家紀念日,如二七紀念、五卅紀念、七七抗戰紀念、八一五抗戰勝利紀念以及九一八紀念等紀念日,均不放假。這樣就以行政法規形式確立了以「八一五」為中國人民抗戰勝利日。至此,勝利日的歸屬就由「九三」轉向了「八一五」。

把8月15日作為抗戰紀念日也是對新生政權的鞏固,一方面國內還殘存著國民黨的反動派勢力,另一方面國際鬥爭也日顯複雜。美蘇冷戰已經拉開帷幕,而面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的全面封鎖政策,剛剛站起來的新中國不得不依靠蘇聯,堅定地站在以蘇聯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鼓舞全國人民戰勝困難的決心,發揮偉大的抗戰精神。所以這時候的「八一五」紀念日實際上是肩負著當時政治潮流的使命。

但前文也說道,以戰敗國籤署投降書的次日為勝利紀念日才是國際上的通用方式,況且蘇聯紅軍是從八月九日出動後至八月下旬才全殲日本關東軍,可直到9月2日日本政府才籤字投降,因此為了明確蘇聯出兵東北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歷史功績和彰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關係,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向中央政府宣傳部提出建議,「請中央考慮可否由政務院明令公布九月三日為戰勝日寇及解放東北的紀念日,並作為東北地區紀念日,妥否請示」。

1951年7月24日,時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職務的胡喬木同志對於東北局宣傳部提出的修正抗戰勝利紀念日具體日期的建議向黨中央轉去請示,請中央考慮我國每年在「八一五」或「九三」是否應就蘇軍解放東北一事向蘇聯表示謝意。中央政府對此予以重視並重新審視,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在8月1日也對此建議做出了批語:「請喬木另擬一電,採用統一的九三紀念。」

8月2日,胡喬木立即為中央起草了一個給東北局以及各中央局、各分局、各軍區並轉各省市區黨委及志願軍政治部的電報:「統一規定九月三日為全國統一的戰勝日本紀念日,除東北應改在此日慶祝解放外,全國軍民及報紙均應於此日紀念八年抗日戰爭的勝利。」於是在1951年8月13日,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和周恩來總理的籤署,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發布修正抗戰勝利紀念日具體日期的通告。

通告中指出:「本院在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布的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規定以每年八月十五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經查日本投降,系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政府籤字投降以後,故抗戰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今後每年的九月三日。在每年的九月三日,全國人民應對我國軍民經歷偉大的抗日戰爭和蘇聯紅軍出兵東北的援助而取得對日勝利的光榮歷史舉行紀念。」從這一年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被重新確立為9月3日。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文件中發布的有關抗日戰爭的紀念日中,便正式有「九一八紀念」、「七七抗戰紀念」、「九三抗戰勝利紀念」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日國家舉行抗戰勝利日紀念活動。自此,「九三」抗戰勝利日的歷史地位被真正確立。

參考資料:

李洋《「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的由來和演變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馮崇茂《抗戰勝利紀念日究竟是哪一天》,載《四川統一戰線》2005年08期

相關焦點

  • 抗戰勝利紀念日到底是8月15日還是9月3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王新華,這些天正忙著籌備15日的一個座談會。除此之外,紀念館在這一天不準備安排其他活動。但王新華的腦子裡一直想著一件事:向全國人大和政協提出把9月3日定為全國假日的議案。他說:「我不是人大代表,但我打算委託人大代表做這件事。」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學者和一些民間人士,大都主張在眾多值得紀念的日子裡選擇一天,舉行全國性的活動,隆重慶祝抗戰勝利。
  • 日本投降是8月15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什麼是9月3日?
    日本投降是8月15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什麼是9月3日?大家都知道嗎?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就將到來。其實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關於抗戰的記憶,更多是標誌抗戰全面爆發的「七·七事變」,以及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8月15日。中國為何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而且,大家正高高興興,慶祝日本投降時,這份《投降詔書》播放了,人們訝然發現:在裡面,通篇沒有「降」、「敗」之類的詞語,逃避得乾乾淨淨,投降成了隱含到不認真分析,就幾乎聽不出的潛臺詞。
  • 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何定在9月3日?
    這一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次日,舉國歡慶勝利。9月3日被作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以此為源頭。但是,僅就勝利層面來說,這三個日子顯然都不及被提及較少的9月3日。前兩個很好理解:「9·18」是「國恥日」,「7·7」是全面抗戰的開始,顯然不適於作為勝利紀念日。那為何「8·15」也不用?
  • 為何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 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何選在9月3日?抗日戰爭(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上一般將這場戰爭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國一般稱其為抗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戰爭時間約為八年,故亦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 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 盤點中國閱兵式特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上午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總體安排。發布會確認9月3日上午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抗戰70周年閱兵,習近平出席並講話。  中宣部副部長王世明在發布會上介紹,9月3日上午,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名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包括檢閱部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作重要講話。
  •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式
    習近平將為抗戰老戰士頒發紀念章;屆時將邀請外軍方隊參加閱兵  9月3日上午,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名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包括檢閱部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作重要講話。
  • 香港澳門擬9月3日放假1天 響應中央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新華網香港5月13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13日表示,響應中央政府的做法,建議將2015年9月3日定為一次性的特別假期,全港僱員將放假一天,以便利社會大眾參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的各類紀念活動。澳門特區政府也表示,將把今年9月3日定為澳門假期。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13日說,201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香港特區政府將舉辦多項紀念活動。
  • 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和平,來之不易
    1945年9月5日下午,延安各界兩萬多人在南門外廣場舉行了「慶祝抗戰勝利大會」。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將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通告,將抗戰勝利紀念日改定為9月3日。
  • 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召開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簡稱9·3閱兵,或者抗戰勝利日大閱兵),是中國政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開展的眾多紀念活動中的一項活動。閱兵於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地區組織實施。
  • 2020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敬獻花籃儀式直播觀看
    2020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敬獻花籃儀式  直播時間:2020年9月3日上午  直播平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頻道、國防軍事頻道、中文國際頻道、4K超高清頻道、中國國際電視臺各外語頻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
  • 今天8月15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日子,國內有關抗戰紀念館
    75年前的今天,中華民族終於贏得了艱苦而又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因為在這一天日本法西斯向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歷經十四年的艱苦抗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一天。緬懷先烈,不忘國恥。讓我們一起走進國內為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紀念館看看。
  • 為什麼要舉行9月3日抗戰勝利大閱兵 閱兵原因意義揭秘
    為什麼要舉行9月3日抗戰勝利大閱兵 閱兵原因意義揭秘 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9月3日,中國將在北京隆重舉行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
  • 又逢「8·15」 重溫72年前抗戰勝利的喜悅
    1945年8月15日早晨7時,經中美英蘇四國政府磋商約定,從四國首都重慶、華盛頓、倫敦、莫斯科,通過無線電廣播用漢、英、俄語向戰場上的海陸空部隊、向世界各國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這就是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四國公告》。
  • 9月3日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 12月13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圖)
    2013年12月12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守靈儀式暨和平燭光祭」活動上,人們為遇難同胞點燃紅燭。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 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國家舉行紀念活動;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 淞滬抗戰主題公園開工建設 "四行倉庫"9月3日開放
    東方網1月2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昨天,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行了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3周年暨上海淞滬抗戰主題公園建設啟動儀式。這是本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的首場活動。
  • 香港將今年9月3日設為特別假期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香港將今年9月3日設為特別假期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9 18:26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香港7月9日電 香港特區立法會9日通過《特別假期(2015年9月3日)條例草案》,將今年9月3日定為一次性的額外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
  • 北京8月20日至9月3日將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原標題:8月20日至9月3日將單雙號限行京華時報訊(記者王碩)為保障世界田徑錦標賽和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北京的空氣品質,從8月20日0時起至9月3日24時,北京將實行單雙號限行15天。據悉,2015年國際田聯世界田徑錦標賽將於8月22日至30日在北京舉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將於9月3日在北京舉行。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於建華說,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是北京APEC會議之後的又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空氣品質保障是紀念活動保障工作的重要內容,關係到國家和首都的形象。
  • 【歷史上的今天】9月3日大事件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在75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3日(農曆1945年7月27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 俄將二戰勝利日調整為9月3日,和中國一致!二戰結束日期有幾種?
    俄羅斯國家杜馬14日通過了關於調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紀念日的法案。根據該法案,俄羅斯的二戰結束紀念日從9月2日調整為9月3日,將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同一天。《日本經濟新聞》15日就趕緊對外宣稱:蘇聯曾宣布9月3日為「戰勝日本法西斯勝利日」,在二戰勝利75周年之際,俄羅斯調整二戰結束紀念日,旨在向日本強調戰勝國姿態。那麼關於二戰結束日、勝利日、紀念日等眾多說法到底有多少版本呢?日本又為何如此緊張,事隔第二天就緊急發聲呢?
  • 俄將二戰勝利日調整為9月3日,日媒猜測:是在針對日本
    根據該法案,俄羅斯的二戰結束紀念日從9月2日調整為9月3日。據悉,該法案預計將獲得俄聯邦委員會通過,經俄總統籤署後正式生效。俄議員解釋稱,這項法案旨在保證歷史公平性。《日本經濟新聞》15日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曾宣布9月3日為「戰勝日本法西斯勝利日」,在二戰勝利75周年之際,俄羅斯調整二戰結束紀念日,旨在向日本強調戰勝國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