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紀念日到底是8月15日還是9月3日?

2020-12-17 中華網新聞


資料圖片: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代表團由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大將梅津美治郎率領到達密蘇裡號甲板上進行籤署降書儀式


資料圖片:日本投降代表團由外相重光葵在密蘇裡號甲板上簽署投降文書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2004年08月 文章有修改)

    8月15日,當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王新華,這些天正忙著籌備15日的一個座談會。除此之外,紀念館在這一天不準備安排其他活動。但王新華的腦子裡一直想著一件事:向全國人大和政協提出把9月3日定為全國假日的議案。他說:「我不是人大代表,但我打算委託人大代表做這件事。」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學者和一些民間人士,大都主張在眾多值得紀念的日子裡選擇一天,舉行全國性的活動,隆重慶祝抗戰勝利。但大家對到底選擇哪一天則存在分歧。著名保釣人士馮錦華說:「不管選擇哪個日子,紀念才是最重要的。也許中華民族的苦難太多了,大家既紀念『七七事變』,紀念『九一八』,也紀念『八一五』日本投降。但到底哪個日子最合適呢?無論如何要選擇一個,否則大家不知道怎麼辦好。」

    9月3日才是法定抗戰勝利紀念日

    「九一八」、「七七事變」、「八一五」,這些日子都在中國人的心裡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9月3日,一個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反而在各種場合很少被提及。「中國老百姓一般把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作為勝利的日子。其實,從法定的角度來說,日本投降是在9月2日。」湯重南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對日本經濟、社會有多年研究。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廣播詔書;9月2日,在美國「密蘇裡」號巡洋艦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日本無條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中國舉國歡慶,當時的國民政府確定這一天為紀念日。

    湯重南說:「9月18日是個恥辱的日子,作為『國恥日』是可以的,日本從這一天開始侵略中國;中國開始全面抗戰的日子是7月7日。但是,與上兩個日子相比,9月3日更輝煌,更值得紀念,因此,我主張這個日子是全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最好是把議案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把它定為一個法定的慶祝的日子。」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對於9月3日這個勝利日,人民政府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做出了規定。

    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表《政務院規定九月三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通告》。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籤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9月3日。每年9月3日,全國人民應對我國軍民經過偉大的八年抗日戰爭和蘇軍出兵解放東北的援助而取得對日勝利的光榮歷史行為紀念。

    9月3日不放假

    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五條也規定,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湯重南強調說,9月3日是近代中華民族第一個揚眉吐氣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後勝利的日子。中國確定這個日子,是與世界接軌的問題。作為法定的紀念日,中國政府和民眾應該多加重視。

    九三抗戰紀念日為何未受重視

    在9月3日這一天,也曾有過大型慶祝活動。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日子而命名的。

    1945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並從第二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但戰爭結束後,中國很快陷入內戰,所以這個日子的喜慶氣氛被衝淡了許多。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每年都進行慶祝,只是在「逢十」的年份舉辦一些活動。1995年9月3日,適逢抗戰勝利50周年紀念,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人到位於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晚上還舉行了一個有很多中央領導人和抗戰老兵參加的大型晚會。

    而在某些學者和民間人士看來,「八一五」、「九一八」和「七七」更值得紀念。這使得本來沒有爭議的事情發生了分歧。究竟應該在哪一天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社科院日本所政治室研究人員趙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日子,但我認為8月15日更有意義,因為中國是對日作戰的主要戰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8月8日,民間網站「愛國者同盟網」發出倡議,號召紀念八一五抗戰勝利日。該網站負責人王錦思向記者透露,他們在今年兩會期間曾委託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幼麟提交了一份議案,要求隆重紀念抗日戰爭,紀念「八一五」和「九一八」。議案提出,全國抗戰紀念地免費開放,紀念日全國默哀,國家領導人出面講話。王錦思說:「全國人大今年7月給了答覆,說議案是積極的,需要進一步研究。」

    目前,瀋陽市在9月18日有紀念活動,汽笛長鳴;12月13日,南京也全市拉響警報。但這些都是地方性而不是全國性的活動。

    2003年九一八紀念日前夕,中國各界人士聯名發出呼籲:在每年的9月18日和8月15日,舉行國家級紀念大會;每年的9月18日,全國大中城市鳴響警報3分鐘,下半旗;每年8月15日,全國舉行慶祝活動。參加聯名呼籲的285名各界人士中,包括中國史學會原會長戴逸教授、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教授等知名學者,也包括馮錦華(中國大陸首次保釣行動總聯絡人)、李秀英(南京大屠殺受害者)、耿諄(日本花岡勞工暴動領導人),以及抗日烈士後代和普通百姓等。

    在2002年和2003年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上,也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議在抗戰紀念日舉行全國規模的紀念活動。

    那麼,為什麼法定的勝利日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呢?湯重南教授認為,宣布9月3日這個日子為紀念日的是國民黨政府,解放戰爭時期對這個事情不願意多說,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有多提。現在,我們越來越承認抗日戰爭是國共合作的一次抗戰,是中華民族的統一抗戰,但不可忽視中國共產黨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個過程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個過程應該越短越好。」他說。

    湯重南介紹說,在黑龍江有一個東寧要塞,在日本宣布投降後,這裡的日本守軍頑抗到9月23日才放下武器投降。但9月3日應該更有法律效力,更典型。國民黨也認可這個日子,臺灣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多是在9月3日慶祝抗戰勝利。

    慶祝勝利還是回味苦難

    對於全國性的紀念活動,馮錦華大力贊同,但他也說不清到底哪一天好。

    但在王新華看來,勝利的日子一定要大張旗鼓地慶祝。「死了多少人,發生了多少慘案,那不是戰爭勝利的標誌。為什麼不慶祝我們的勝利?我們不講自己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做出的巨大貢獻,就沒有人為我們講。當然,我們也有打得不好的地方,但我們沒有投降,這就是最大的貢獻。假如中國投降,日本將中國的人力、物力和資源投到其他戰場上,二戰的歷史就可能重寫。」王新華說。

    實際上,許多戰勝國都有慶祝「二戰」的勝利紀念日。每年的5月9日,俄羅斯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大閱兵。由於時差問題,英美法則把5月8日定為「歐洲勝利日」,舉辦慶祝活動。此外,還有專門針對「二戰」老兵的節日。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有愛國主義教育,有革命傳統教育,有國恥教育,王新華認為,應該再加上一點,就是勝利教育。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和北京的抗日戰爭紀念館,都應該大力宣傳。「我們在近代就這麼幾個大的勝利,為什麼不紀念呢?」王新華認為,我們強調我們死了多少人,這觸動不了日本人,他們不會為此改變觀點,他們的右翼還是右翼。當今世界尊重強者。

    王新華還認為,8月15日和9月3日究竟哪一天定為紀念日,這並沒有太大關係,關鍵問題是紀念抗日戰爭的勝利。「不管哪一天,我們應該有一個正式的勝利紀念日。」(記者 王衝)

    

相關焦點

  • 日本投降是8月15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什麼是9月3日?
    日本投降是8月15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什麼是9月3日?大家都知道嗎?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就將到來。其實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關於抗戰的記憶,更多是標誌抗戰全面爆發的「七·七事變」,以及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8月15日。中國為何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而且,大家正高高興興,慶祝日本投降時,這份《投降詔書》播放了,人們訝然發現:在裡面,通篇沒有「降」、「敗」之類的詞語,逃避得乾乾淨淨,投降成了隱含到不認真分析,就幾乎聽不出的潛臺詞。
  • 抗戰勝利日為何是9月3日而不是8月15日?
    1945年5月7日,德國向盟軍投降並籤署投降書,次日即5月8日,「歐洲勝利日」誕生;同日,德國在其首都柏林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正式向美英蘇等盟國正式投降,因此,前蘇聯乃至後來的俄羅斯及獨立國協各國都將5月9日作為「衛國戰爭勝利日」。所以把抗戰勝利日定在9月3號應當是正確無疑的。
  • 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何定在9月3日?
    這一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次日,舉國歡慶勝利。9月3日被作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以此為源頭。但是,僅就勝利層面來說,這三個日子顯然都不及被提及較少的9月3日。前兩個很好理解:「9·18」是「國恥日」,「7·7」是全面抗戰的開始,顯然不適於作為勝利紀念日。那為何「8·15」也不用?
  • 為何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 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何選在9月3日?抗日戰爭(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上一般將這場戰爭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國一般稱其為抗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戰爭時間約為八年,故亦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 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 盤點中國閱兵式特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上午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總體安排。發布會確認9月3日上午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抗戰70周年閱兵,習近平出席並講話。2005年8月30日,距離周年紀念日4天時,國新辦就紀念活動有關情況召開發布會,邀請時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王國慶、外交部副部長呂新華、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在希答記者問。  考慮到抗戰勝利70周年首次舉行閱兵式的特殊性,北青報記者查閱了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發布會。2009年9月23日,國慶閱兵前一周,國慶閱兵聯合指揮部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
  • 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和平,來之不易
    1945年9月5日下午,延安各界兩萬多人在南門外廣場舉行了「慶祝抗戰勝利大會」。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將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通告,將抗戰勝利紀念日改定為9月3日。
  • 2020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敬獻花籃儀式直播觀看
    2020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敬獻花籃儀式  直播時間:2020年9月3日上午  直播平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頻道、國防軍事頻道、中文國際頻道、4K超高清頻道、中國國際電視臺各外語頻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
  • 9月3日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 12月13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圖)
    2013年12月12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守靈儀式暨和平燭光祭」活動上,人們為遇難同胞點燃紅燭。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 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國家舉行紀念活動;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 香港澳門擬9月3日放假1天 響應中央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新華網香港5月13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13日表示,響應中央政府的做法,建議將2015年9月3日定為一次性的特別假期,全港僱員將放假一天,以便利社會大眾參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的各類紀念活動。澳門特區政府也表示,將把今年9月3日定為澳門假期。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13日說,201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香港特區政府將舉辦多項紀念活動。
  • 三分鐘了解「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而在2014年9月3日當天,中國將首次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 2018年是抗戰勝利多少周年? 抗戰勝利紀念日放假嗎
    2018年9月3日抗戰勝利多少年?抗戰勝利日是一個紀念日,初設於1946年4月,時間定在每年9月3日。是為了讓大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那2018年9月3日抗戰勝利多少年呢?
  • 又逢「8·15」 重溫72年前抗戰勝利的喜悅
    1945年8月14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早晨7時,經中美英蘇四國政府磋商約定,從四國首都重慶、華盛頓、倫敦、莫斯科,通過無線電廣播用漢、英、俄語向戰場上的海陸空部隊、向世界各國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這就是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四國公告》。
  • 9·3抗戰勝利紀念日,武漢這些地方值得去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7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後,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小小講解員 朗誦抗戰詩-武漢革命博物館地址|武昌區紅巷13號時間 | 9月3日 9:00-17:00
  •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式
    習近平將為抗戰老戰士頒發紀念章;屆時將邀請外軍方隊參加閱兵  9月3日上午,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名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包括檢閱部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作重要講話。
  • 我國擬將9月30日設為烈士紀念日 與國慶節銜接
    今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決議,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如今,全國人大審議設立「烈士紀念日」草案。此次如果全國人大通過「烈士紀念日」決議,在烈士紀念形式上會有什麼變化?
  • 今天是抗戰勝利紀念日,73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今天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個紀念日有著怎樣的背景?73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什麼?紀念日背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於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將這個紀念日確定下來。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東京時間),同盟國聯合受降典禮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隆重舉行。
  • 2015年9月3日勝利日拼假(請假)攻略
    2015年9月3日 農曆 七月二十一 星期四 勝利日  近日,國務院公布2015年勝利日全國放假,根據官方放假規定,假期是9月3-5日,6日上班。  2015年勝利日拼假攻略: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9月3日放假,9月4日調休,9月6日請一天假,連休4天(6月3-6日)!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的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或抗戰勝利紀念日,用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勝利,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 【歷史上的今天】9月3日大事件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在75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3日(農曆1945年7月27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 俄將二戰勝利日調整為9月3日,和中國一致!二戰結束日期有幾種?
    俄羅斯國家杜馬14日通過了關於調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紀念日的法案。根據該法案,俄羅斯的二戰結束紀念日從9月2日調整為9月3日,將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同一天。《日本經濟新聞》15日就趕緊對外宣稱:蘇聯曾宣布9月3日為「戰勝日本法西斯勝利日」,在二戰勝利75周年之際,俄羅斯調整二戰結束紀念日,旨在向日本強調戰勝國姿態。那麼關於二戰結束日、勝利日、紀念日等眾多說法到底有多少版本呢?日本又為何如此緊張,事隔第二天就緊急發聲呢?
  • 今天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中國抗日戰爭|雲南|抗戰...
    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銘記的日子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登上美軍「密蘇裡號」軍艦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