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作品歷久彌新,年少時讀來是一番滋味,成長時重讀是另一番滋味。年少的我們看到三毛的冒險,總有一顆蠢蠢欲動的心,想要和三毛一樣去見識這個世界,看看外面大千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當我們的年齡到一定階段,開始面臨許多現實而又殘忍的問題時,重讀三毛的文章,從中能學到很多人生智慧。我們面對的三毛也經歷過,但她是以怎樣的處世情懷來一一化解的呢?尤其是面對荷西的突然離世,三毛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接受?
結識三毛這麼久,從最初的《撒哈拉沙漠》到最後的《萬水千山走遍》《滾滾紅塵》,其中那本,夢裡花落知多少,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一直讀著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為他們平凡卻不平淡的感情,那其中的一點一滴所感染著,卻從未想過荷西竟成了一向灑脫的三毛永生的痛,在他去世後三毛一蹶不振,甚至通過種種方式緬懷他。有一種感情超越了時間,超越了空間,說的一定是三毛和荷西之間的感情吧。
從撒哈拉沙漠到加納利群島,三毛經歷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她的身體也時好時壞,經常需要打針吃藥,荷西的身體一向健康,沒有什麼大問題。每當三毛想著如果有一方先離世,她想的是自己,從未想過是荷西先離開。在她陪父母踏上去倫敦的飛機時,荷西站在飛機下的花籃裡,衝他們揮手,依依不捨,一直追著飛機跑了好長一段路。
當時三毛在航班上遇到了一個西班牙寡婦,她在自我介紹時遞過來一張名片,上面寫著未亡人。原來在西班牙風俗裡,如果丈夫去世,妻子的介紹就要加上未亡人的稱號。當時三毛悲哀地想,或許她陪荷西的時間也不久了。但她萬萬沒有想到,才分別一天,警察在深夜就光顧了她所在的賓館,三毛當時預感越發強烈:「荷西死了?」
這本《夢裡花落知多少》,看似是記錄三毛在荷西離世後的心路歷程,三毛變賣財產,將家中物品贈送友人,看似灑脫地走了。但是三毛並沒有真正的快樂起來,文章裡的每一行每一個字都擺脫不掉陰鬱的暗影,沒有了荷西,就沒有了真正懂三毛的人,三毛再也不可能像從前那樣快樂的大笑了。在她心中,荷西是重中之重,是生命的另一部分,荷西走了,她生命的另一部分消失了,帶走了她所有的快樂,只剩下悲傷。
三毛之所以還堅強地活著,是不忍心讓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出事的時候恰好三毛的父母還在,如果不是他們苦苦相勸,倔強的三毛又會做出什麼樣的事來?在荷西去世之後的幾年,三毛又去過很多國家,甚至到過南美洲,到最後她結束了流浪14年的異國生活,回到了家鄉臺灣。有時我不禁想,那與荷西一起度過的六年歲月也是流浪嗎?那些真切存在過的物與人,都成了過去了嗎,還是那僅僅是一個夢?回臺灣前的三毛是一種她,回去後的三毛是另一種她。因為荷西的離世,前一種她永遠永遠不能找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