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紅嫂」:做軍鞋315萬雙軍衣122萬件,救護病員6萬人

2020-09-27 瑞視覺

2014年的五一假期,瑞視覺為了參加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與中國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國桃鄉 岱崮地貌」蒙陰好風光全國攝影大展,一家三人做了個沂蒙山區人文風光三日遊。

第一站,我們就順著導航來到了沂南縣馬牧鄉常山莊村的「沂蒙紅嫂紀念館」。

紅嫂,一個神聖的名字,早在中學時代學習中國歷史時,就聽老師講過沂蒙山區「紅嫂」在抗戰時期用乳汁救護八路軍傷員的感人事跡。

我們去時,沂蒙紅嫂紀念館還是一個普通的農家院子。

現在,看網上資料,可知紀念館經過不斷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佔地百餘畝的主體展館展區、紅嫂生活體驗展區和紅色遺蹟展區建設,總建築面積達1.8萬平方米。

院子內有三位「紅嫂」的半身塑像。

其實,「紅嫂」是歷史賦予沂蒙婦女的特殊稱謂,是無數個在革命戰爭年代捨生忘死、無私奉獻的沂蒙婦女共同的名字。

上圖為「紅嫂」原型明德英的塑像。抗戰時期,農家啞婦明德英,在八路軍戰士生命垂危的時刻,衝破了封建觀念的束縛,做出的乳汁相救的大愛壯舉。她的事跡被改編成多部藝術作品,並傳遍全國。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明德英被評為其中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在沂蒙山區,像明德英這樣的紅嫂還有很多,可以說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紅嫂」。在抗戰最為艱苦的時期,在共產黨八路軍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為了民族解放和革命戰爭的勝利,她們毫不猶豫地拆下自家的門板做擔架,扒下房屋上的乾草餵軍馬,找出珍愛的陪嫁布做軍鞋,拿出僅有的糧食獻給子弟兵,將最後一個親人送到了前線,用自己的乳汁餵傷員,甚至,她們可以為保護黨的孩子而獻出自己的骨肉,可以為保存一封烈士的遺書而毀家無悔,可以為一句諾言而堅守終生……她們用柔弱的雙肩毅然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擔,用青春、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奉獻之歌,把慷慨無私的崇高情懷展現到了極致!在她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最後一口糧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大愛情懷,這種情懷,是紅嫂精神的本質所在,更是廣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上圖為「沂蒙母親」王換於的塑像。當年,王換於冒著生命危險創辦戰時託兒所,為黨保存「山東省聯合大會會刊」38年,全力救助八路軍戰士白鐵華,含淚埋藏八路軍女幹部陳若克……事跡十分感人。

據不完全統計,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沂蒙婦女共做軍鞋315萬雙,做軍衣122萬件,碾米碾面11716萬斤,動員參軍參戰20萬人,救護病員6萬人,掩護革命同志9.4萬人,瓦解敵方9.8萬多人。「紅嫂」,正是民族精神的縮影,是革命精神的彰顯。

上圖為「擁軍媽媽」胡玉萍的塑像。全國愛國擁軍模範胡玉萍擁軍長達60多年,從少女時代擁軍支前、護理八路軍傷員,抗美援朝時為國家捐款捐糧,六十年代學雷鋒,把「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了遼寧撫順。在撫順的27年間,靠養豬、撿廢品,胡玉萍捐款捐物達15萬多元,上交黨費10400元。60年中,她為國家、為軍隊奉獻了執著的大愛和一生的真情。

「沂蒙紅嫂紀念館」附近的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舊址。

這組照片,拍攝六年後整理,發現了當時拍攝的粗糙。帶著家人一起,只能說是一個客觀原因。

日後若有機會故地重遊,一定要認真、用心拍攝,為「紅嫂」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盡一份力,為沂蒙山區的紅色旅遊景點擴大影響發一分光!

【《瑞視覺》發布的照片,全部是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

相關焦點

  • 戀上沂蒙未老時 2019紅色沂蒙之旅拉開大幕
    「老男孩兒們」從濟南泉城廣場出發,先後途徑紅色打卡聖地孟良崮、朱家林田園綜合體、竹泉村、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等代表沂蒙精神的紅色旅遊勝地,最後返回濟南在省會大劇院觀看經典歌劇《沂蒙山》。  暢遊最美鄉村 體驗鄉村振興
  • 山東臨沂的一個鎮,人口8萬,是沂蒙「紅嫂」祖秀蓮的故鄉
    山東臨沂的一個鎮,人口8萬,是沂蒙「紅嫂」祖秀蓮的故鄉院東頭鎮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是沂蒙「紅嫂」祖秀蓮的故鄉,位於沂水縣城西南25公裡,總面積166.69平方公裡,耕地3.2萬畝。下轄37個行政村,120個自然村,9000戶,總人口近8萬餘人。
  • 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沂蒙革命紀念館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路與沂州路交會處東南角,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建設的綜合性革命歷史紀念館。紀念館佔地面積3.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革命文物458件。規劃設計為地下二層,地上三層。
  • 臨沂慶「三八」婦女節 表彰十佳「沂蒙新紅嫂」
    大眾網臨沂3月4日訊(記者 王豔彩)4日上午,臨沂市十佳「沂蒙新紅嫂」表彰大會舉行。經過各行業、各系統層層推薦,優中選優,王紅偉等10人被授予「沂蒙新紅嫂」稱號。  為表彰先進,用沂蒙紅嫂精神激勵廣大婦女幹事創業,2012年以來,臨沂市婦聯、臨沂市委宣傳部等部門聯合在全市開展了「新沂蒙•新紅嫂」百十佳行業女標兵評選表彰活動。全市60多萬婦女踴躍參與,經過公眾投票、組委會評審、公證部門公證等,先後從10個行業、系統中推選出100名「新沂蒙•新紅嫂」。
  • 山東臨淄:「皇城八姐妹」讓「紅嫂」精神在抗疫中傳承
    山東臨淄:「皇城八姐妹」讓「紅嫂」精神在抗疫中傳承 2020-02-0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沂蒙紅嫂家鄉:八臺大戲頌國慶
    4A級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今年國慶長假,他們豐富紅色旅遊、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產品供給,以「追夢七十載,向祖國獻禮」為主題,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精心準備了八臺紅色大戲,共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沂蒙山革命老區 支前擁軍感人故事數不勝數 紅嫂真情故事打動人心
    據不完全統計,她們帶領全村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5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沂蒙六姐妹」這一稱謂,是當年陳毅元帥親自命名的。1947年6月10日,當時的魯中軍區機關報《魯中大眾報》就以《婦女支前擁軍樣樣好》為題,報導了這個模範群體。
  • 走進紅色旅遊景區,走進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感受沂蒙精神
    現在沂蒙山區更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在1926年的時候沂蒙就開始建立了黨的組織,並且八路軍115師挺近沂蒙山區,創建了沂蒙革命根據地。在沂蒙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也留下了許多戰爭時期的無數英雄兒女的動人篇章,比如臨沂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後來把他們的這種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概括為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就是指「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沂蒙精神和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沂蒙山素有「兩戰聖地、紅色沂蒙」之稱。
  • 紅色故事傳承沂蒙精神
    沂蒙紅嫂情誼長  「最後一口糧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在沂蒙紅嫂紀念館,沂蒙紅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親王換於、沂蒙大姐李桂芳、擁軍媽媽胡玉萍等感人故事,憑藉遺留的資料物件,呈現出崢嶸歲月的動人色彩。
  • 芳林嫂、水生嫂、阿慶嫂、紅嫂等景點「嫂子」形象你知道幾個
    因為昨天寫過關於阿慶嫂的文章這裡不做贅述。 2、微山湖溼地的芳林嫂芳林嫂與阿慶嫂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以茶館作為掩護,做著地下黨的工作,為了送情報,與敵人鬥智鬥勇。沂蒙紅嫂的主要形象是祖玉蘭(祖秀蓮)、許來英、明德英、張淑貞等真人原型,涉及景區沂蒙紅嫂紀念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
  • 在紅嫂故裡,老黨員講述支前的故事
    「當年,俺和村裡的姐妹們就在這些院子裡烙煎餅、納鞋底、做軍鞋,支援前線打仗。」今天上午,在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91歲的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
  • 智聖故裡、紅嫂家鄉,人口97萬,山東沂南縣一個令人難忘的地方
    ),97萬人口。沂南是沂蒙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主要發源地和沂蒙紅嫂精神的誕生地。革命戰爭年代,蘇魯邊區省委、山東分局、八路軍一一五師、山東縱隊、抗大一分校、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曾長期駐紮沂南,被譽為「山東小延安」。我國第一個省級民主政權——「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1940年8月在沂南青駝寺成立。
  • 【媒體報導】沂蒙紅嫂故鄉致富經:接待一撥遊客頂一年種地收入
    沂蒙紅嫂紀念館▲     張在俊的農家樂去年掙了12萬。     「光靠我這一個農家樂根本不可能掙錢。」張在俊說,在他開農家樂前後,政府重修了通向山外的公路,家家戶戶門口也通上水泥路,還建起了知青老屋、紅嫂文化館等景點。如果沒有這些大環境,外地遊客不可能鑽到山旮旯裡吃住遊玩,他的農家樂也樂不起來。
  • 一處養心聖殿,一處花的海洋,一處世外桃源,兩處革命老區,距離沂蒙很近,很近.
    由山東省旅遊局主辦的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新媒體營銷系列活動「親情沂蒙」新媒體採風行之第二天,走進「紅色沂蒙」「綠色沂蒙」。來自暢遊泉城、中國山東網、大眾網、山東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中國旅遊報、大眾日報、經濟導報等十多家主流媒體記者代表共20餘人參加採風。
  • 「講好紅色故事」也能脫貧攻堅——紅嫂故裡山東沂水縣桃棵子村...
    新華社濟南10月10日電 題:「講好紅色故事」也能脫貧攻堅——紅嫂故裡山東沂水縣桃棵子村「紅色扶貧」蹲點手記  新華社記者楊守勇、潘林青  金秋十月,沂蒙山區景色如畫,紅嫂祖秀蓮故裡桃棵子村遊人如織。
  • 用紅色故事講述「沂蒙精神」 2000場講解2000次感動
    原標題:用紅色故事講述「沂蒙精神」,以真情實景感悟「初心使命」——「2000場講解2000次感動」「八百裡沂蒙,每一個山頭都燃起過烽火;長達12年的人民戰爭中,120萬沂蒙兒女擁軍支前,湧現出大批可歌可泣的沂蒙紅嫂……」1月3日,位於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的沂蒙紅嫂紀念館裡
  • 紅嫂家鄉打造旅遊扶貧「常山模式」
    原標題:紅嫂家鄉打造旅遊扶貧「常山模式」時值年末,位於山東省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的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雙喜臨門」。一是入選紅色旅遊發展60個典型案例。二是展現景區旅遊扶貧的《俺的職業是群演》等4幅(組)照片入選了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2020年全國農民「小康美景手機拍」優秀攝影作品展》。
  • 媒體聚焦 | 中國文化報: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 ​「紅嫂家鄉」的鄉親們迎來紅火日子
    在這片熱土上,湧現出了「沂蒙紅嫂」明德英、「沂蒙母親」王換於、「火線橋隊長」李桂芳等英模人物。近年來,沂南縣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富集的優勢,在當地的常山莊片區集中打造了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建設了多處紀念場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到沂南感悟紅色風景」,如今已成為山東一個響亮的旅遊口號和品牌。
  • 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榮獲臨沂市「十佳紅色研學基地」
    11月2日,山東省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中共臨沂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臨沂市十佳紅色研學基地」評選揭曉,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以第一名的成績當選。評選宗旨是推進紅色研學實踐教育,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促進紅色旅遊和紅色研學高質量發展。這是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繼10月30日榮獲由《大眾日報》、山東省精品旅遊促進會開展的《山東人遊山東》最佳紅色旅遊目的地、最佳鄉村旅遊目的地後,近日獲得的又一項榮譽。這些榮譽的取得,對景區的紅色品牌價值提升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