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澳洲新報》】一桌閩菜「千歲宴」 舌尖滋味解鄉愁

2020-12-14 中新網福建

2018年02月13日 15:17:21 來源:中新網福建

  福建長樂漳港的海鮮,福州鼓嶺的雞鴨,武夷山桐木關的山貨……依靠這些地道原料,85歲的閩菜大師姚信銳煲了60餘年的佛跳牆。

  日前,包括姚信銳在內的17位年齡合計1307歲的閩菜泰鬥,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儒坊九號閩菜館,開了一席閩菜「千歲宴」,以慶賀將於2月1日實施的《福州市閩菜技藝文化保護規定》。

  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作為「舌尖上的僑鄉」,在東南亞流傳甚廣,尤其在上世紀80年代,一道「佛跳牆」風靡港澳和南洋。如今閩菜略有式微,不過近年來,在中國注重地方文化傳承保護的語境下,閩菜有了復甦跡象。

  作為中國首部為保護菜系而出臺的法規,《福州市閩菜技藝文化保護規定》激起業界和聲一片。福建省閩菜技藝研究會、福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及福州晚報社聯袂發出先聲,祭出這席「千歲宴」。

  帶著一口用了快40年的鐵鍋,姚信銳再度出山。他和另外兩位同為「元老級」註冊中國烹飪大師的蘇永安、林水俤,把號稱「十八羅漢」的20餘種山珍海味貯到酒罈中,文火溫煨超過10餘個小時。

  開席時,九號閩菜館的兩名挑夫將壇挑進門,喜娘用地方方言唱喝,在一片「丫好」喝彩聲中,徐徐開壇,香味四溢,四座俱醉。「這樣的儀式感既古老又親切,從視覺到味覺都非常震撼。」食客陳永堅說。

  陳永堅受遠在美國紐約的好友所託而來,「我的老班長早年去了美國,非常想念家鄉,他一聽說『千歲宴』就坐不住了,讓我無論如何替他來見識下『真正的閩菜』。」

  閩菜大師們重拾絕活,不但令食客們大快朵頤,還帶來數道幾乎絕跡的閩菜名菜。名廚林榮飛用四個小時準備了一道「靈芝戀玉蟬」。他將龍蝦剁成茸,取蛋白煎成蝴蝶狀,把蝦茸裝成蟬軀,火腿絲裝成觸角,做出潔白無瑕的一隻「玉蟬」。

  在鍋碗瓢盆交響曲間,大師們趣談當年閩菜出徵釣魚臺國宴,招待外國領導人的軼事。姚信銳說,玉蟬的難度在於蛋白煎得沒有一絲焦黃,但北京雞蛋水分少無論如何都會焦,後來空運福州雞蛋才解決了問題。

  「千歲宴」上也不乏創新之舉。一道「雀巢螺片」,用土豆絲炸成鳥巢,閩江口的大香螺飛水擺盤。在福州九號餐飲企業總經理郭可文看來,這道菜堪稱閩菜創新的典例。「閩菜食材大多奢華,難以面向大眾市場,需要開拓食材,在技藝和文化素養上提升。」

  「閩菜復興,還需要人才儲備及標準化推廣。」福建省閩菜技藝研究會會長強振濤表示,日前,福建省閩菜技藝研究會已設立姚建明、林榕飛、林水俤三位閩菜大師的閩菜技藝傳承工作室。

  「閩菜將喚起海外鄉親的『中國味』。」福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偉傑說,未來將開展更多元的閩菜品鑑推廣活動,推動「閩菜出海」。(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相關焦點

  • 這道幾近失傳的國宴主菜級閩菜再現江湖了!
    不久前,福州文儒坊辦了一桌「千歲宴」。
  • 香港葵青區舉行一年一度千歲宴 六千長者盡歡(圖)
    香港葵青區舉行一年一度千歲宴 六千長者盡歡(圖) 2008年12月28日 10: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葵青區舉行千歲宴筵開逾500席,6000多名長者參與 大公報圖   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
  • 郭可文欲建閩菜博物館:「閩菜奇人」越戰越勇
    跨入餐飲業三十載夢想振興閩菜文化「荔枝肉、南煎肝、爆炒雙脆,這些家常閩菜,在明清時期是地道的官府菜,到現在也屬於國宴級菜品。」6日,談起閩菜的輝煌與式微,郭可文自豪中帶著惋惜,更透露出重振閩菜的雄心。文儒閩菜館(「文儒九號」)內極具閩菜特色的點菜區。最大的心願是建一座閩菜博物館2010年,這個在外拼搏的遊子,回到家鄉重新開始。做什麼?他選擇了閩菜。
  • 探秘擁有世界「最大廚房」的千歲宴!
    去過寧夏夜市的人都知道這裡的小吃品種多樣每天人流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但你聽說過千歲宴嗎
  • 金箔炒飯、豆漿魚鍋、鮑魚薑母鴨,舌尖新味道,閩菜新體驗
    從兒時起好清香、新南軒、綠島都是代表著一代廈門人的美食記憶,很多有名的閩菜都是在這幾家店裡傳揚開來,可惜隨著時代變遷,屬於很多廈門人的酒家記憶已經只存在歷史裡。如今我作為美食愛好者(吃貨)的一員猛將,讓我發現了這家閩菜新代言人的——私廈裡。
  • 「千歲宴」上盤子小了,老人紛紛都說好
    2012年開始,每逢重陽節,大興區青雲店鎮孝義營村都會舉辦「千歲宴」,邀請村裡60歲以上的老人歡聚一堂,共度佳節。「千歲宴」中的「千歲」是指祝福每桌上的十位老人都能長命百歲。10月22日,村裡擺上了2020年「千歲宴」。
  • 香港大埔區舉行千歲宴 六千多長者恭賀新春
    香港大埔區舉行「萬家慶新春耆老千歲宴」活動,在區內12個地點宴請長者,超過六千名年過73歲的長者出席千歲宴活動,其中最年長的參加者已年屆114歲。 香港大埔區「耆老千歲宴」自1981年開始舉行,至今已超過30年歷史,是區內歷史最悠久及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活動在每年農曆初七舉行,邀請區內長者共享美食,一同慶賀新春佳節及「人日」生辰。大會還向超過五十名年過97歲的長者頒贈紀念金牌。
  • 遊記:點上一桌簸箕宴就最合適了
    如果與親朋好友來到賀州,點上一桌簸箕宴就最合適了。簸箕宴與廣東地區的盆菜有些相似,都是將食物集中放到一起,盆菜是逐層疊放在大盆之中,而簸箕宴則是平放在簸箕上。簸箕宴的簸箕寓意在吉祥如意,簸箕上的菜品也具有賀州特色,燒雞、白斬雞、苦瓜釀、蘿蔔釀、豆腐釀、香芋、扣肉、茄子釀、玉米、辣椒釀、白菜釀都能吃到,還有4種口味的醬汁搭配著吃。阿姨大喝一聲「簸箕宴上菜咯!
  • 舌尖上的會昌,「八仙宴」驚豔開席!
    舌尖上的會昌震撼來襲!12月13日,會昌國際酒店精心製作的一桌特色菜——會昌「八仙宴」驚豔開席!下面讓小編一起帶你感受這場舌尖上的旅行!這桌由會昌國際酒店精心製作的八仙宴,將會昌縣傳統菜點與漢仙巖美景、八仙文化緊密結合,通過飲食文化形象生動地一一呈現出來,獨創出雅俗共賞,能看能品,堪稱藝術精品的——「八仙宴」。
  • 江蘇揚州擺「千歲宴」 邀12位百歲老人逛古街迎重陽
    原標題:江蘇揚州擺「千歲宴」 邀12位百歲老人逛古街迎重陽「福壽古城迎重陽,情暖東關送吉祥。」24日,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揚州東關街道擺「千歲宴」,邀12位百歲老人逛古街迎重陽。12位百歲老人逛古街迎重陽 孟德龍 攝12位百歲老人逛古街迎重陽。
  • 《魅力中國城》八城匯宴 重溫舌尖上的「城市味道」
    在中國,「宴席」是不可或缺的吃法之一,從古時的「孔府宴」、「曲江宴」到如今的滿月宴升學宴婚宴壽宴;中華飲食文化淵源流長,經過漫長的歷史衍變,各地的筵席不僅自成體系,更各具特色,精美絕倫。本周,《魅力中國城》就將以不同類「宴席」誠邀全國觀眾,重溫味蕾記憶,帶舌尖去旅行。
  • "舌尖上"的澳洲水果
    其中R2E2是很多澳大利亞人偏愛的一個種類,由於它的肉厚而真實,滋味清甜可口,而且非常多汁,不像東南亞芒果那種特別濃稠的口感,少了一份酸酸的刺激,但多了一份厚實和清甜。除了直接食用外,也非常合適用來做芒果布丁和做菜。
  • 有滋味!老福州舌尖上的真愛 莫過於……
    紅蟳、海蟹、大閘蟹,不同的做法可以做滿一整桌螃蟹宴。福州人也是酷愛吃蟹的,蟹生、蟹炒年糕、蟹蒸白菜、紅蟳燉老酒、紅蟳八寶飯、紅蟳粉絲、幹煸螃蟹、螃蟹抱蛋等等,蒸煮煎煸醃,做法五花八門。海峽都市報美食欄目《小夏私廚》本期邀請福州鄉廚大師陳崇業,教大伙兒做出兩道正宗的老福州「蟹」滋味。戳視頻「合蟳」八寶飯 寓意好事成雙位於光明港畔的陳崇業閩菜工作室的後廚裡,新鮮的紅蟳和海蟹在大水槽裡活躍著,這個季節,來找他求「蟹」的人特別多。
  • 舌尖上的暢享!閩菜宣傳推廣活動(泉州)啟動儀式在石獅舉行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消費、推進閩菜繁榮發展「四大一全」(即做強閩菜大產業、暢通閩菜大物流、建設閩菜大市場、服務閩菜大民生,打造閩菜產業全鏈條
  • 澳大利亞又一家中文報紙《澳大利亞新報》創刊
    賴海隆 攝   中新網坎培拉3月18日電 (記者 陶社蘭 賴海隆)澳大利亞又一家中文報紙《澳大利亞新報》18日在坎培拉創刊。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新聞參贊曹賽先致辭。
  • 蒸好「孝心饅」擺下「千歲宴」,這個村為老人過節很用心
    10月7日,在大興區青雲店鎮孝義營村,村民們蒸好「孝心饅」擺下「千歲宴」,邀請老人歡聚一堂,共度重陽節。「孝心饅」背後,有一段孝心傳說。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之子永珹在狩獵途中偶然來到孝義營村,見到一位女子自己吃粗糧卻讓年邁的婆婆吃白面饅頭。
  • 閩南龍湖龍民節中餐廳 | 與金磚國宴總廚共品專屬龍宴
    一場閩南龍民的專屬龍宴盛大開席,金磚國宴總廚陳智靈也應邀出席,與廣大龍民共品盛宴。他是中國閩菜大師、國家級評委、廈門會晤的國宴總廚,也是閩菜泰鬥童輝星大師的大弟子,福建十大名廚。他還曾是《舌尖上的中國3》入鏡廚師和多場重要會議宴席的行政總廚。  活動現場,陳總廚以一身廚師服披作戰袍,親自捧上金磚國宴菜品「荔枝蝦球」禮獻現場閩南龍湖龍民業主。清爽與香甜交織舌尖,  山珍與海味驚喜碰撞,實屬閩菜上品,無窮餘味。
  • 感受舌尖上的澳大利亞
    如果你希望在旅途中追尋美景美食美酒相互交融的愉悅體驗,那麼澳大利亞一定是你不可錯過的絕佳目的地!這裡除了擁有享譽全球的葡萄佳釀也有清新爽口的鮮釀啤酒和醇香咖啡,而延綿的海岸線和保護完好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這裡無比豐富的新鮮食材,生蠔、鮑魚、龍蝦、上等牛羊肉、乳製品等等,只是瀏覽名稱就已經仿佛感受到那入口生花的陶醉感。
  • 臻品生活 | 閩菜風韻,味蕾之悅
    北有山珍南有海味,各地物產經過精湛的福州烹飪技藝重新演繹得以升華,由此融匯而產生了燦爛的閩菜文化。閩菜也因此成為了鮮活多味、依山憑海的存在,雖然天高皇帝遠,但兀自山行雲,水入海。酸、甜、苦、辣、鹹,在舌尖上娓娓道來的,是閩菜的獨到風韻,也是閩都深厚的歷史。閩菜,自唐宋伊始,融匯南北,並蓄八方,歷經千年時光淬鍊,構成了一個食材獨特、技藝高超、底蘊深厚的飲食文化體系。
  • 揚州擺「千歲宴」迎重陽,10位百歲老人閃亮登場,最大的108歲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重陽節前夕,6日中午,東關街道在歷史文化名街東關街街南書屋擺出「千歲宴」,轄區10位百歲壽星、50位80歲以上的老人代表赴宴。老人們歡聚一堂,身著唐裝,手捧鮮花,其樂融融。記者採訪了解到,10位百歲老人中,年齡最大的108歲。面對大家如潮水般的關愛和祝福,幾位百歲老人高興得掉了淚,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大家為他們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