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拍賣行情觀察瓷器板塊:彩瓷風雲

2021-01-19 人民政協網

清雍正 鬥彩龍紋水盂( 北京保利)

 

 

  瓷器的演變代表了人們對豐富生活的追求,從顏色單一、質地粗糙的生活用品逐漸演變成青花、五彩等觀賞器物,彩瓷不僅有豔麗的外表,其圖案內容常常能反映更深層的意義,也使瓷器不僅作為器物存在而加入了更深的情感訴求。中國人對美好寓意的追求以及物以稀為貴的普世規律,使得彩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拍賣紀錄,2014年春拍大明成化雞缸杯的2.8億元拍價並非偶然。

 

清雍正 粉彩菊花折沿盤 一對(香港蘇富比)

 

 

  彩瓷的發源

 

  最早的釉上五彩瓷是金代磁州窯系燒造的釉上紅、綠彩瓷器。景德鎮窯從元代開始燒造五彩瓷器。明朝宣德年間,官窯青花五彩瓷器燒成,目前僅西藏薩迦寺有藏;明朝中期開始流行的青花五彩工藝,至萬曆朝發展到高峰。

 

  青花五彩瓷器燒造工藝複雜,先於坯上用青花料描繪出一定的紋樣,入窯燒成。再以紅、黃、綠、紫、赭等色彩描繪到已燒成瓷器上,最後再入窯以700攝氏度低溫燒造而成。五彩瓷並不是指一定要有五種色彩,可以根據紋飾的需要增減,釉下青花是「五彩」之一彩。由於官窯五彩瓷燒造難度大,產量低,傳世不多,多為小件,大件器物罕有。器形多樣,圖案紋飾以龍鳳、花草為主,並有嬰戲、八仙、魚藻等畫片。青花五彩瓷在明嘉靖、萬曆時期燒造極盛。

 

  萬曆時期的五彩瓷器色彩鮮豔,造型多變,日本人尤為喜愛,五彩瓷器銷往日本後為上層人士所珍視,不惜重金求購。五彩瓷器色彩對比強烈,在視覺效果上與歐洲建築的居室裝飾色彩十分搭配,故在那裡也大為流行。正是由於歐洲人、日本人長期以來對五彩瓷情有獨鍾,在這種傳統的審美和收藏心態支配下,到了清末民國時期,國外古董商紛紛來華收購五彩瓷器。當時國內藏家多偏重宋瓷與永宣青花、雍乾官窯,因此五彩瓷價位也甚低。一些精明的中國古董商趁此機會大量為海外買家收購五彩瓷,造成國內的五彩瓷器嚴重流失,留存下的精品甚少,故今天的國內收藏群體難以接觸到上好的五彩瓷器,自然也就無法激發他們的收藏欲望,更談不上五彩瓷的專題收藏了。

 

清康熙 五彩群仙拱壽紋高足盌(香港蘇富比)

 

  彩瓷的文化意義

 

  彩瓷的絕妙之處在於圖案表達出的寓意,今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的「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之所以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除了它的稀有珍貴,還有它的寓意。

 

  「雞缸杯」因其杯壁上畫有公雞母雞而得名。用今天的話說,「雞缸杯」就是畫著群雞圖案的外形像水缸的喝酒小杯子。鬥彩雞缸杯是明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官窯器都是不計成本,選取最精品的進貢,其餘砸碎。流傳到現在的雞缸杯,無論胎、釉,還是型、畫工等方面都有極高水平。據說「雞缸杯」是成化帝為萬貴妃所燒,萬貴妃比成化帝大19歲,杯身兩組圖案,公雞與母雞和小雞合家歡。一組公雞在前守衛,母雞在後覓食,三仔雞亦在尋覓食物。另一組,公雞回首,母雞獵食,三小雞相隨。雞取諧音「吉」,有吉祥之意。杯中公雞正是成化帝化身,母雞是萬貴妃化身,小雞們則有著其後代多子興旺之美好寓意。萬貴妃死後,年僅41歲的成化帝在同一年去世。

 

  「雞缸杯」是個說不清的東西,大巧若拙,貌似平庸,就是這樣一個手不盈握的小杯,在明朝萬曆年間已「值錢十萬」,所以一直以來,「雞缸杯」在中國瓷器史上赫赫有名,堪稱精品中的精品,不僅深受歷代皇帝推崇,而且一直都是中國瓷器收藏家夢寐以求的藏品。據了解,到目前為止,發現存於世的雞缸杯只有19隻,除4隻在私人藏家手中外(其中只有3件是無瑕的),其他都收藏於博物館內。今年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拍賣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便是這4隻之一,而且沒有瑕疵,這足以體現其稀缺性,拍出高價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清道光 粉彩番蓮福壽紋朝官耳 三足爐 一對 ( 香港蘇富比)

 

  鬥彩 五彩 粉彩

 

  鬥彩和五彩是繼青花之後的另兩種彩繪瓷器,均有釉下青花,又有釉上多種色彩,施彩工藝也頗為相似;而粉彩則是後來產生的另一種彩瓷。

 

  鬥彩是明宣德官窯創新品種,是將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巧妙組合的嶄新工藝,也是彩瓷中的絕妙精品。鬥彩這個名稱,明代的文獻裡未見記載。最早使用「鬥彩」這一名稱並給予解釋的,見於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先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南窯筆記》的作者認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圖案的就稱為鬥彩。陶瓷史上最負盛名的鬥彩是明代成化鬥彩,其中鬥彩雞缸杯更是精美絕倫,這與成化瓷器修胎極精緻細薄和施釉極晶瑩潤白有關。清代康、雍、乾三朝也都有藝術價值極高的鬥彩瓷器製作。

 

  五彩是在已燒成的白瓷上以低溫色料描繪圖案紋樣,然後經第二次入窯燒成,最主要特點是有絢麗的色彩。關於五彩用彩,清《南窯筆記》云:「彩色有礬紅,用皂礬煉者,以陳為佳;黃色用石末鉛粉,入礬紅少許配成;用鉛粉、石末入銅花為綠色;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色;翠色則以京翠為上,廣翠次之。」這些顏料是含有鐵、鑽、銅、錳、銻等礦物元素著色劑的低溫色料。五彩是將這些顏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構成豐富多彩的裝飾效果。色料是成就五彩的基本條件。

 

  粉彩是景德鎮窯在明五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借鑑琺瑯彩的製作方法創製成功的又一種彩瓷。其獨特之處,是在彩繪時攙加一種白色的彩料「玻璃白」,在燒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繪畫,經第二次爐火高溫燒烤而成。粉彩初創於清康熙晚期,盛燒於雍正、乾隆時期,成為清代瓷業生產的一個主要品種。直到現代,景德鎮的許多瓷廠仍在繼續生產。在粉彩發明之前,我國彩瓷都是單線平塗,花卉等缺乏立體感。粉彩的工藝十分特殊,創作內容多以生活題材為主,人物故事、花卉鳥獸、草木蟲魚或是靜物圖案皆可入畫,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清光緒中期的王昭明就是名家瓷器的代表人物,他工於山水、人物、花鳥,題材取自古意,題款大部分用唐詩,文化內涵非常豐富。所以,收藏粉彩一定要找名家名作,否則價值會大打折扣。

 

明萬曆 五彩魚藻紋蒜頭瓶( 香港蘇富比)

 

  彩瓷的「三國」之爭

 

  導語: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的成交價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也是目前中國藝術品中所有三維物品中的最高價格,買家為上海收藏家劉益謙。鬥彩如此高價的環境下,五彩瓷和粉彩瓷卻也在各自發力,現在看來後兩者的拍價還難以與鬥彩相抗衡,未來是否有勢均力敵之勢呢?

 

清雍正 鬥彩加粉彩四季團花大碗( 北京保利)

 

  雞缸杯背後的市場規律

 

  這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不只一次打破拍賣紀錄,在1981年、1999年就曾兩次現身拍賣市場,成交價分別為528萬港元和2917萬港元,均刷新了當時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究其原因,「真」和「稀」永遠是拍賣市場的規律。

 

  據蘇富比中國藝術部主管仇國仕介紹,雞缸杯從16世紀至今不僅因其歷史價值而被冠以無上光環,不少文獻記載更顯示,歷代許多鑑藏家均嘆一杯之難求——「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隻已值錢十萬」。這也是中國藝術史上仿作最多的一件工藝品:有出於敬佩,見賢思齊而燒制的仿作,如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皆曾命工匠仿造雞缸杯,落各自年款;而企圖魚目混珠的贗品自然也更是比比皆是。仇國仕強調此次上拍的這件雞缸杯可謂來源有緒,上世紀50年代出自英國私人收藏家Leopold Dreyfus夫人,有過出版記錄;上世紀80年代曾歷經英國埃斯肯那茨和日本坂本五郎等著名古董商收藏。1999年,坂本五郎將這件成化鬥彩雞缸杯委託蘇富比拍賣,最終以2917萬港元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瓷器的拍賣紀錄。時隔15年,這件雞缸杯再現拍臺,估價已翻了10倍。「鬥彩雞缸杯是明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並且深受歷代皇帝推崇,在中國瓷器歷史上赫赫有名,堪稱精品中的精品,拍出高價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全球存世的成化雞缸杯一共十幾件,其中只有4件藏於民間,數量極其稀少。物以稀為貴是顛撲不破的法則,稀少到這個程度,能拍出高價也不足為奇。

 

  有專家表示,2.8億港元的價位對於雞缸杯來說已經非常高了,未來升值空間並不大。事實上,許多人都對雞缸杯的天價有所質疑,對此,仇國仕認為:「雞缸杯說貴與不貴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因為太精美太稀少、名氣太大,已然超出了『物以稀為貴』的一般意義。雞缸杯因為其特殊性,其價位已然脫離了市場的一般規律,對整體瓷器市場也不具備一般的參考性。藏家對其的追逐更多的是一種身份上的象徵。」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香港蘇富比)

 

  五彩瓷器大放光芒

 

  近年來國內藝術品市場迅猛發展,藏家對古代瓷器藝術品的認識不斷深入,經濟實力雄厚的藏家開始關注官窯五彩瓷器的收藏。200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頗為引人注目。此罐器形敦實厚重,色彩豔麗斑斕,腹部通景繪五彩魚藻紋飾,所繪鯉魚魚鱗清晰,展鰭折尾,生動非凡。底書「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書款,為該朝官窯難得的精品。此器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競相爭奪,最終以高達4404.475萬港元的價格成交。成為當時成交價格最高的中國瓷器。由此開始內地藏家日漸關註明代官窯五彩瓷器,此後屢創佳績。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萬曆五彩龍紋出戟花觚以474.25萬港元成交。2003年香港年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罐以434萬元被一位內地藏家競得。2005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萬曆五彩荷塘鴛鴦圖蒜頭瓶以428.24萬元成交。2006年,北京誠軒拍賣會上一件明萬曆五彩人物小蓋罐以121萬元成交。近年,五彩瓷成交前10位中,有一半是嘉萬時期的作品,可見目前明代官窯五彩瓷器的價值正在逐漸上升。

 

  縱觀近些年全國各地大拍,幾家大公司也推出過萬曆五彩器,從內地近10年來的瓷器拍賣成交情況看,清代的青花和粉彩瓷拍賣價格已入雲端,而明代五彩瓷器的上漲趨勢一直比較緩慢,但與之相反的是此類五彩瓷器在國際市場上卻是各大藏家重金爭奪的寵兒,冷熱如此懸殊,預示著明代五彩瓷器在內地市場上空間巨大。隨著內地藏家收藏行為更加理性化,明代五彩瓷器必然引起新一輪的收藏熱潮,其價值最終會上升至應有的地位。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萬曆五彩瓷器不在少數,其中大多是景德鎮的仿品,一般小作坊製作的較粗糙,漏洞百出,比較容易辨別。還有一部分是近年來具有相當專業能力的窯場製作的高級仿品,很多行內的高手都難辨真假,殺傷力很大。因此在購買藏品前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也需要多聽聽行家的意見。

 

  鬥彩高價,粉彩發力

 

  在拍賣市場上,雖然鬥彩光芒四射,但粉彩儼然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瓷器收藏熱點。從整個拍賣市場來看粉彩存量較大,其中官窯粉彩最受藏家青睞。2001年蘇富比拍賣會上,「清雍正粉彩蝙桃橄欖瓶」被拍至4150萬港元,創當時清代瓷器的市場最高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佳士得推出的大收藏家張宗憲收藏的「清乾隆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以1.5123億港元拍出,創當時粉彩瓷器的市場最高價。更有甚者,2011年佳士得春拍上最為人所矚目的「清乾隆粉彩鏤空團螭龍紋時時報喜轉心瓶」,估價高達2億元,成為目前估價最貴的粉彩瓷。

 

  粉彩瓷拍品中民窯的精品也不少,但價格卻不高。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民窯粉彩是伴隨著清王朝的衰落而興盛的。在清晚期,很多宮廷畫師流落民間,以「包窯口」謀生,促使大量名家瓷器產生。正因為民窯粉彩拍品較多,所以價格並不高。有專家分析:「國內的陶瓷藝術品拍賣還處於初級階段,藏家規模不大,對瓷器的理解也不夠深,很多『土豪』最喜歡追捧皇帝用過的東西,也就是明清官窯瓷,把這一塊價位炒得很高,有些民窯卻被忽略了。」2010年香港佳士得舉辦的「戴萍英基金會收藏」專場拍賣會上,一件乾隆御製粉紅地彩軋道蝴蝶瓶成為焦點,最終以4700萬港幣落槌,創下了乾隆粉彩拍賣的又一個紀錄,僅次於中國嘉德2006年以5280萬元人民幣成交的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

 

  雖然現在粉彩瓷遠遠不及其他彩瓷的市場好,但收藏界沒有永遠的寵兒。任何一類藝術品都不可能保持持久上升的態勢,在達到一定的市場價位後,出現調整或停滯是必然的。名家粉彩和官窯粉彩資源都十分有限,民國粉彩藏量很大,升值潛力巨大。

 

相關焦點

  • 中國瓷器的發展歷經「青瓷」和「彩瓷」兩大時代
    各種美輪美奐的瓷器通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到世界各地,並作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綿延千年的「青瓷時代」「青瓷時代」主要是從戰國到元代。其實,早在唐代已有各種顏色的瓷器,當時極為流行的黃、褐、綠等三色釉的陶瓷器,一般稱作「唐三彩」。還有宋代十分流行的白瓷,實際也是「彩瓷」的一種。但明、清時代的彩瓷進入了純瓷階段,已經完全脫離了半瓷半陶的階段,其瓷質的細膩,釉色的精美多樣,都是過去的青瓷所不能比擬的。此時,全國瓷業已經大都集中於景德鎮。
  • 拍賣前瞻 | 朕的心思很難猜?一件琺瑯彩瓷的清代攻略
    同時,這件琺瑯彩虞美人盌的類似款都未曾在拍賣市場中出現過。從工藝上說,這件琺瑯彩瓷絕對是一件難得的精品,從流傳上看,更是一件罕有的絕品。 單就「虞美人」來說,一是指盌邊緣處出自明朝徐茂吳的《虞美人花》五言律詩,其頸聯為「迎風似逐歌聲起,宿雨那經舞袖垂」。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所類似的花碟上也有相同的題寫。
  • 哪種瓷器最具收藏價值?收藏哪種古瓷器才能彰顯身份地位和品位?
    毫不誇張地說,古瓷器是中國主流的傳統文化,china是「中國」和「瓷器」的英文譯名,可見瓷器在外國人眼中就代表著中國,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自古以來,諸多的王侯將相、名人名家、平民百姓都熱愛收藏瓷器。瓷器收藏是非常儒雅的收藏愛好,是收藏者具有文化品位的象徵。
  • 高古瓷為何敗給了明清瓷器
    宋代的瓷器在這一方面表現的尤為明顯,從藝術特徵上來說,宋代的瓷器較為精緻而又內斂,宋瓷的這一特徵與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例如,湖田窯的瓷器瓷質「薄如紙,聲如磐」,做的非常優美精細,同時又不張揚,不像明代以後的彩瓷和青花瓷那樣濃豔。   儘管如此,但是隨著收藏市場的起伏變化,以及人們的收藏喜好和審美觀念的變化,導致於不同時期,受熱捧的藏品有所不同。
  • 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
    大家好,我是何亞萍,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我國古代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唐代青花瓷的發現。青花瓷器是我國古代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優秀品種之一,其名聲飲譽海丙外,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讚賞。青花瓷是以鑽為著色劑,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對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國內外陶瓷學界曾展開過熱烈的討論。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元代景德鎮。其理由是:在河北磁州窯釉下黑彩瓷和波斯釉下藍彩陶器的啟發和影響下,根據元代景德鎮的制瓷能力和條件,完全能創製並很快燒成比較成熟的青花瓷器。另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宋代。
  • 「輕閱讀」百年前的中日瓷器「戰爭」
    日本慄田美術館藏彩瓷盤面對中國瓷業的蕭條,其時作為東西方瓷器貿易紐帶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將觸角轉向了日本,希望用日本瓷器代替中國瓷器以滿足歐洲及其他地區的需求。以日本JAA公司拍賣為例,從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瓷器的成交價位一般在幾萬日元,漲幅不大。從90年代至今,日本經濟一直處於滯漲狀態,日本瓷器的拍賣也未出現大的波動。同時,日本一些主流拍賣公司的秘密報價規則也抑制了藝術品價格的上漲,如古裂會,要求競拍人事先通知拍賣公司競拍價格(拍之前還可調整一次),最終價高者得。
  • 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2.8億港元成交 創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曾在1980年、1999年均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再度證明了自己的傳奇。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拍上,經過八口競價,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合約2.2476億人民幣)成交,又一次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買家為曾拍下《功甫帖》的上海收藏家劉益謙。
  • 慕文泊:永樂拍賣「大古董」中的文雅趣味與市場選擇
    原創 王林嬌 雅昌藝術網在中國文物藝術拍賣市場不到30年的歷史中,當下正處於一個巨大的波動中,市場結構、板塊熱點、藏家群體等都在這輪行情中起伏。永樂2020年夏拍「前奏」預展現場一如永樂拍賣重組後的首秀,古董珍玩團隊在對於拍品的選擇上,遊刃有餘,79件古董藝術作品,涵蓋了瓷器雜項、佛教藝術、古典家具等,這也是未來永樂拍賣古董珍玩板塊的縮影,大古董的概念下,不斷的細化,並堅持精品路線。
  • 永樂民窯收藏價值有限:仿品流通多 小心上當
    因為康熙年間有大量仿成化瓷器,所以民窯有很多仿造成化時候的鬥彩,是一種仰慕之情。判斷不是成化瓷器是因為形制、鬥彩、畫工、胎質都不是成化的特點,所以這件是康熙民窯典型的仿成化器物。   文、圖、表:記者郭曉昊   今年的春拍已經徐徐落幕,瓷器板塊的行情表現如何?
  • ...彩巔峰之作」香港佳士得秋拍8,720萬港元成交|賣家收藏6年平手...
    這件獨作專場的御製瓷器,最終以HK$7,500萬落槌,連傭HK$8,720萬成交,未及行方拍前預期的HK$1億,令人頗感意外。賣家收藏此碗六年,平手離場,無賺無蝕。當然,這6年的珍藏歲月是無可取代的經歷。
  • 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從年款、燒造瑕疵、釉彩以至瓷窯,此文介紹如何入手了解有關中國瓷器的種種。同時介紹數件即將拍賣的精選拍品,以及曾於佳士得創下佳績的重要瓷器。
  • 國枰拍賣緊急徵集——琺瑯彩瓷
    有人說:「琺瑯彩現、必出高價」、也有人說:「琺瑯彩是瓷器當中的貴族」,眾所周知、琺瑯彩是清代瓷器當中最具特色的,是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尤其是清三代的琺瑯彩、影響力巨大,並可以常常的在拍賣場上看到琺瑯彩的身影,而在中國傳統的瓷器中,它又是與宋汝瓷、元青花並駕齊驅,被稱為「世界上最奢侈的藝術品」
  • 哪個朝代的瓷器最值錢?
    宋元是我國制瓷業飛速發展的一段時期,尤其是在宋朝,我國瓷器發展到了第一個高峰。宋代瓷器和元代瓷器各具特色,宋代瓷器型古樸、釉色純粹、紋飾簡潔,而元青花以其器型優美、釉色清麗、紋飾清麗,都吸引著廣大瓷器收藏愛好者的目光。
  • 元代龍泉窯瓷器的價格變化
    從拍賣情況看,近年來,宋元時期龍泉窯瓷器的銷量總體穩定,但2013年出現了相對集中的局面。從成交價格來看,宋元時期的龍泉窯瓷器並非遙不可及。價格高的可以達到幾百萬元,更多的時候集中在10-50萬元之間。2012年,首屆古董、文化藝術交易拍賣會舉行。宋代龍泉窯青釉鬲式爐由632500港元成交。爐子的形狀與青銅器相似。
  • 耿寶昌:鬥彩瓷器為何被推崇?細說鬥彩的獨特施彩手法,值得收藏
    ,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特色,今天三藏就和大家聊聊鬥彩瓷。早期時,由於各方面的限制,對於鬥彩的創燒時期定在成化時期,後來隨著出土器物的增多,再經過研究考證,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於出手,想找正規平臺參加拍賣,有緣者可與筆者聯絡壹叄玖,貳貳壹玖,叄伍伍壹不成交無任何前期費用才發現鬥彩瓷是創燒於宣德時期,但宣德時期流傳下來的鬥彩實物較少,流傳下來較多的就是備受推崇的成化鬥彩。明清文獻中也有關於鬥彩的記載,稱之為成「窯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
  • 藝術品巔峰之作《十八羅漢》述說近代人物雕塑瓷器名家 曾龍升
    錢老對瓷陶器、青銅器、古代玉器有了幾十年的收藏生涯,自謙因為學費交得多,對器件還可算是認識。當遇到好東西又如何?做收藏買賣亦要講事緣物緣,交流互動最重要講的就是人緣。經驗是累積沉澱,收藏講求「目鑑」而這套功夫並非朝夕間說三五七年就可以成師。
  • 秋拍高古瓷器依舊看日本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 201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預展瓷雜部分中,臨宇山人的收藏專場可謂近些年來高古瓷器拍賣中,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瓷器私人珍藏拍賣。2012年,佳士得就為日本藏家臨宇山人舉辦了其珍藏宋瓷的展覽。臨宇山人在1970 年第一次收藏宋瓷到今天,對高古瓷器的收藏有著獨到的見解。
  • 藝術品投資收藏的黃銅時代與黃金板塊
    藝術品投資收藏的黃銅時代與黃金板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30日 11:46 來源:     來源:《成都商報其實,你正趕上投資收藏的「黃銅時代」———    中國藝術品價值被低估    最近,國際著名藝評家郭浩滿先生造訪成都,郭先生可算非常成功的收藏投資者。20年前即開始投資收藏,至今收入頗豐。    有投資者問郭先生,最近恰逢春拍,期間不少拍品創出天價,比如吳冠中的力作《交河故城》以3700萬元高價成交,這是否存在泡沫?
  • 龍泉官窯瓷器價值連城,龍泉民窯的收藏價值如何?專家這樣說→
    央視財經(《一槌定音》)龍泉窯始燒於北宋早期,以粉青與梅子青釉著稱於世,南宋至明代的龍泉窯青瓷精品成交價早過千萬元,但是除了這些價值連城的官窯精品瓷器外,龍泉民窯瓷器目前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市場行情呢?流行於宋代的龍泉窯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遠遠不及明清瓷器,這主要是龍泉瓷器多為單色釉,即使有裝飾也是以刻、劃、貼手法居多,在現代人看起來頗為簡單,不如後期工藝繁複做工精巧的明清瓷器招人喜歡。但是縱觀國外的藝術品發展趨勢,隨著藏家的不斷成長,龍泉瓷那種陽春白雪的簡約之美越來越凸顯吸引力。這其中主要原因,一是早期龍泉瓷器存世量本身非常稀少,物以稀為貴。
  • 考古研究成果證實:高溫釉上彩是長沙窯彩瓷主流工藝
    「早年的研究者憑藉經驗和肉眼觀察,認為長沙窯彩瓷以釉下彩工藝為主。對於學術研究而言,經驗和肉眼往往摻雜了過多的感性,不一定可靠。進入21世紀,科技檢測工具與方法有了新的進步,越來越多品類的長沙窯彩瓷經過檢測,被確認為高溫釉上彩瓷。至今沒有檢測到典型的釉下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