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了短短5年的時間,它走過了一個成熟開發區所需的10多年發展歷程,使自己躋身於江蘇省發展速度最快、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的開發區;同時,在5年內,迅速開創了自己獨特的產業優勢和發展路徑,不僅成為當前國際資本角逐的「熱土」,而且為未來若干年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就是江蘇常熟東南開發區,一個堪稱創造了「東南奇蹟」的開發區。
1 新增投資名列前茅
2003年,常熟東南開發區經江蘇省政府批准成立。這個由「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脫胎而來的經濟開發區在短短的5年間迅速成長、壯大,成為常熟新的經濟發動機。5年多來,東南開發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達40%以上;新增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和世界500強項目在省級開發區中名列前茅。
目前,來自德國、美國、法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中外企業已落戶東南開發區,其中包括臺灣富士康科技,日本豐田、日立,德國大陸、賀利氏,美國德爾福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
僅今年前10個月,就新引進IT、精密機械、汽車零部件等製造業項目11個,完成註冊外資2.2億美元。新引進現代服務業項目3個,完成註冊外資1.2億美元,提前2個月就超額完成全年服務業註冊外資目標任務的152%。
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日漸嚴峻,但東南開發區的發展勢頭卻依然迅猛:佔地400畝的常熟科技城啟動區建設如火如荼,2.7萬平方米的常熟科技城綜合大廈、11萬平方米的波司登中國服裝設計中心將於近期破土動工。而富士康生活配套區、輝煌銀河商業中心、外來員工集宿區、東南國際醫院等重大項目,也陸續在排隊「上馬」。
2 在傳統產業上「嫁接」新產業
成立之初,常熟東南開發區就確立了較為明確的產業定位和理性的招商理念。策略之一,便是依託常熟市雄厚的機械工業傳統基礎,優先發展以汽車零部件為主軸的精密機械產業,並力爭做大做強。
2006年,「常熟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正式掛牌成立。目前,全球知名汽車發動機剎車系統生產商德國大陸汽車,汽車工業橡膠和塑料方面的專家德國康迪泰克,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美國德爾福集團,日本滾針軸承最大生產企業精工株式會社,發動機搖臂最大生產商OTICS,臺灣臺塑集團關聯企業、汽車輪胎帘子布最大生產企業福懋興業等優質企業紛至沓來。
如今,「常熟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已吸納了包括汽車柴油發動機燃油泵、安全氣囊、汽車輪轂、汽車電動翻轉器、GPS導航系統等在內的60多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區內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不斷縱橫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入駐企業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將位於產業鏈高端的研發、設計等環節也遷入常熟。此外,開發區又與豐田公司合作,建辦了豐田在中國大陸最大的物流園區,將上千種汽車零配件和補給品配送至豐田各生產廠商及4S店,這同時又給東南開發區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帶來極佳機遇。
3 「補鏈招商」掘出IT大商機
常熟在長三角地理版圖上位置優越:東臨上海,南接崑山、蘇州,西連無錫、江陰,西北與張家港接壤,瀕臨長江「黃金水道」,蘇嘉杭高速、沿江高速、蘇通大橋穿境而過,常熟港近在咫尺。同時,常熟又恰好處在中國IT產業帶(無錫-蘇州-崑山)的中心。常熟東南開發區由此決心尋找自己的IT產業發展路徑和突圍之策。
搶佔IT業似乎已成為當前各地開發區「一哄而上」的時髦之舉,但常熟東南開發區並沒有採取與相對強勢的兄弟城市、開發區直接競爭「硬碰硬」的招商策略,而是主動服務於該IT產業帶,做好「補位」(補充產業鏈)的工作。
起初,開發區引進了臺燿科技、金像電子、東佳光電、超煜電子等規模型、品牌型電子基礎材料企業,圍繞電子材料產業進行垂直整合,不斷拉長、增粗產業鏈。在此基礎上,再向引進IT核心技術項目推進。之後,東南開發區又引進了臺灣新世電子、彩源電子、韓國錦湖電機、光成電子等一批IT產業鏈的高端項目。
目前,隨著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創辦,東南開發區IT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之路越走越寬。臺灣新普科技投資的新世電子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用鋰電池,屬國家鼓勵類項目,目前銷量排名全球第一。
2007年11月,總投資15億美元的臺灣富士康項目籤約落戶東南開發區,這為推動開發區向IT產業鏈的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8月,富士康集團下屬的富臨電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已正式投產,預計年產筆記本電腦零組件4000萬套。富士康集團的另外一個投資項目富揚電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也已完成了註冊資本的全部到帳,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更大一輪的投資方案。
4 崛起秘訣探源:「地利、人和」
今年7月,世界上最大汽車發動機剎車系統生產商、500強企業——德國大陸汽車在常熟東南開發區正式開業。據了解,在前期投資考察階段,大陸汽車曾把我國沿海的15個城市列為其「候選地」。
是什麼讓常熟東南開發區脫穎而出,成為大陸汽車最終選址地?大陸汽車系統(常熟)公司總經理馬金斯基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說:「常熟地理位置優越,更靠近我們的客戶。此外,這裡的員工整體素質較高,投資成本較低,開發區的服務熱情周到,都給我們很深的印象,也是我們落戶的重要原因。」
作為一家德國全資公司,大陸汽車有50個德國員工在常熟公司工作,他們中大部分人的家室都在上海。「但從沒有人向我抱怨過。從這裡到我位於上海郊區的家,僅需要1小時50分鐘,很方便。」馬金斯基告訴早報記者,他們的僱員中有4人每天往返於上海、常熟上下班,更多的德籍員工則安心住在常熟。
而吸引全球第二大汽車及工業用軸承生產企業——日本精工株式會社在常熟落戶的原因,則更多的是開發區團隊的敬業態度和辦事效率。
常熟恩斯克軸承公司副總經理範文勝回憶說,他2003年底剛開始考察選址時,對常熟的個別招商人員並不滿意,「當時,一些招商人員不夠專業,有時對我問的專業名詞都不清楚。我當時就打算要放棄了。」
就在他離開常熟返回蘇州的當天晚上,東南開發區的負責人協同幾位招商人員專程趕到他入住的賓館,向他補充解釋相關問題。「這種敬業認真的態度令我很意外。」範文勝回憶說。第二天一早,開發區的工作人員又把他所需要的各種資料整理完好放在他的面前,「讓人感覺他們很有做事情的衝勁,很有效率。」
如今,開發區的工作人員不僅早已補足了「專業化招商」的功課,而且「感情留人」、熱情服務的招商意識也深深植根下來。
此外,常熟及周邊地區豐富的人力資源也是吸引眾多外企落戶東南開發區的重要原因。常熟理工學院是全國縣級市中為數甚少的綜合性大學之一,距開發區僅8分鐘車程;區內的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是江蘇省縣市中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基地,為開發區優先提供充足、優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兩所院校每年畢業生達6000多名,可優先向區內企業輸送人才。此外,開發區還與區外建立了人力資源供求通道,可保證投資者的各類用工需求。
相關連結
「特色產業園」初現雛形
IT產業園:以富臨電子、富揚電子、新世電子等企業為重點的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園內企業主要生產製造電腦、手機的周邊產品,以及光電子、新型電子元器件,累計註冊資本近10億美元,佔全區經濟總量的1/3。
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以德國大陸汽車、凱毅德汽車、美國德爾福汽車、上海中歐房車等企業為主體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實現了園區從單純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向汽車相關總成系統生產轉變,累計註冊資本達9.2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產值達200億元。
日資企業園:以日本東洋機械、精工集團、杉野機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行業知名度高的企業為代表的日資工業園,先後有近40家日資企業入駐,註冊資本達4.2億美元,日資企業集聚效應凸顯,並將成為東南開發區未來持續增長的一支生力軍。
現代服務業園:以日本豐田物流、華坤物流、金獅物流、安達洲物流等物流企業和以阿里巴巴軟體服務中心、蘇州網路神公司、蘇州天堂卡通等企業為骨幹的現代服務業重點集聚區已初步成型,一個集科技研發、科技孵化、產品綠色設計、國際服務外包於一體的現代服務業高地正在形成。
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