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同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花落成蝕說這個點肯定不能火,因為沒人在意片子裡的這個細節。excuse me?三葉同款頭繩、瀧同款手鍊賣得很好的好嗎?而且這是多麼多麼重要的一個線索啊,既是外婆口中關於時間的雙關,也是男女主角相互牽連的關鍵。
看手腕和頭髮上的繩子
好了,往下再沒有劇透了,只有截圖。
外婆帶著女主三葉和妹妹四葉生活。作為巫女,她們要編織結繩。四葉還太小,完成不了這麼複雜的工作。三葉和外婆,採用了兩種編織方法。
什麼看不清,而且沒有劇照?沒事兒,咱們一起來看一個紀錄片《伊賀服裝帶締》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109092/。現在絕大多數的手工帶締都來自於伊賀的三重縣。
這一種「丸臺」(圓臺)就是三葉用的:
下面動圖是編織方式
外婆用的是「高臺」,能編織更複雜的花樣,但是對技藝的要求更高,尤其是需要自己設計圖樣的時候。
前面給線染色、裝臺之類的就不截了,來一個最最簡單的素色無花紋的編織:
按照圖譜來編織,每織一步就要用木片把線敲緊。動圖4.9M,有加快。
另一個彩線的圖案,看著會比較清。動圖3.1M
細細的帶子,其實是60根線編成的:
結繩出來的作品,現在多用於和服,比如男裝上的「羽織紐」:
女裝上的「帶締」:
美智子皇后腰上扎的細繩就是「帶締」
當然,也可以做三葉的頭繩、瀧的手鍊。
三葉的髮帶是有圖案的哦
咦,為什麼日本傳統服飾上的配件,我要說人家來自中國呢……這還要追溯到飛鳥·奈良時期,佛教僧人從中國東渡日本,帶去了高超的編織(組紐)技藝。日本在中國組紐的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風格,並一直使用至今;而在中國大陸,已經很難見到這種古老的手工藝了。
飛鳥時代 平組紐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平安時代 角組紐熊野速玉大社蔵(和歌山)。撮影/小林庸浩
鎌倉時代櫛引八幡宮蔵(青森県)
上面三張圖和下面要引用的圖片,全部來自於這個網站http://kumihimo.or.jp/index.html。文字呢?唔,反正我不懂日語,準備和大家一起看圖了。
編織用的臺子,除了前面說過的「丸臺」和「高臺」之外,還有綾竹臺、角臺、內記臺、重打臺。
每種臺子能編織出的圖樣不同。即使在同一種臺子上,也有不同的編織方法,因此樣式豐富多彩的。
以下5張好看的截圖來自,最後樸素的截圖來自上面那個網址。http://ayaku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