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二十品》拓本--真偽鑑定講座回顧

2021-03-01 吳門書道館

6月17日下午,氣象清和,萬物生發,六月的荷香飄滿蘇城。

吳門書道館,2020年度系列公益講座 「吳風當閱—寫好中國字」(一)的現場,書家濟濟一堂,大家熱情高漲,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通過主講人張志亮先生幾十年收藏金石拓本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鑑賞經驗;進一步弄清楚魏碑書體的瑰寶《龍門二十品》的前世今生,逐步提高鑑別真假拓本的能力,繼續弘揚金石文化,傳播正能量,為進一步促進蘇州城市的文明建設發揮的作用。

本講座專題性強,信息量大,圖片珍貴,學術含量高。張志亮先生語言生動活潑,針對性強,藝術觀點鮮明、深刻,對許多問題都有自己的獨特看法。尤其注重史料性、學術性、藝術性、科學性。

吳門書道館通過舉辦這樣的高水平的講座和學術活動,進一步地夯實了辦館特色,提升辦館品味,為打造江南文化名館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講 座 回 顧

《龍門二十品》是中國洛陽龍門石窟造像題記中二十品題記的簡稱。題記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窯)。這些造像記中的造像主人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福欀災而開龕造像。他們的名字多在史書上有所記載。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因此,《龍門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書法的代表作,也是極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史料,堪稱國寶。

《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於佛龕的題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 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康有為稱 龍門石刻「皆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規也」。而 《始平公造像》又是龍門石刻中的代表。清乾隆年間始被 黃易(1744-1801)發現,受到書壇重視,列入「龍門二十品」。此碑文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 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造像記在龕的右側,高130釐米,寬40釐米。此造像記是龍門二十品中唯一的陽刻作品,而且署有 孟達撰文,朱義章書寫。碑文字跡方重,雄強厚密。

簡稱《孫秋生造像記》。景明(502)年五月刻。在古陽洞南壁。13行,上列為記,一行9字;下列題名,行30字。額 正書『邑子像』三字。額旁二太守名:右二 行,右三行。乾隆拓本,其記第三行『劉起祖』之『劉』字畫完好, 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訖。此碑書犀利剛勁,寬博 樸厚,較《始平公造像》筆法多變,龍門碑刻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孟廣達文, 蕭顯慶書。

《楊大眼造像記》刻石。全稱為《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無刻石年月。應在景明元年(500)至正始三年(506)年間。在古陽洞北壁。為龍門造像記名品之一。

《魏靈藏造像記》也稱《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題記十行,行二十三字。有額,三行九字,額中間豎題「 釋迦像」,字略大於兩側,額左題「薛法紹」,右題「 魏靈藏」。北魏造像習慣用別體字,此題記尤多。原石身高75釐米、寬40釐米、額高15釐米、寬15.5釐米,是龍門造像題記中碑刻和書法藝術的精品。民國後期被破壞殘損。

《牛橛造像記》,碑文 字體端莊整肅,龍門二十品之一。是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 尉遲氏(後改」尉」姓)為亡去的兒子牛橛所造,過去曾有牛橛龕之稱,牛橛造像龕在古陽洞北側,位於楊大眼龕上方。圓券形。清早期拓本「橛」字未損。

《北海王元詳造像記》,全稱《北海王元詳為母子平安造彌勒像記》。造像記高88釐米,寬42釐米,是元詳隨北魏孝文帝南伐遷都至 洛陽的歷史實錄。造像龕位於 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牛橛造像龕上方。龕高138釐米,寬102釐米,深17釐米。

簡稱《鄭長猷造像》, 正書,可見八十四字,書法勁厲樸拙,結體方整,隸意較重。景明二(501)九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8行,一行12字。有翻刻本,其第7行『敬造』敬字左上點漏刻。

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口上方南側,共六龕,均為圓券形淺龕。分上、中、下三排,每排兩龕,其大小不等。圓楣拱內刻卷草葡萄紋,主尊為交腳彌勒(已經殘破)。左右二脅侍菩薩侍立。景明二年九月三日(公元501年)完成。造像記位於佛龕右側,高50釐米、寬35釐米,記景明二年鄭長為亡父、母皇甫、亡兒士龍以及其妾陳玉女為亡母徐,各造彌勒像。碑文書法有上承漢隸、下啟 唐楷的重要意義。

簡稱《法生造像》,正書,可見一百四十二字,書法上用筆圓潤和諧,結勢華麗流美,有鍾繇之範,為同類北碑所罕見。景明四(503)年十二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11行,一行13字。

簡稱《馬振拜造像記》,正書,連額書「邑子像」可見一百二十八子,書法峻 麗,別有風味。景明四(503)年八月刻。在古陽洞頂部。正書,9行,一行15字。額正書『邑子像』三字。最初選拓的〈龍門二十品〉中無此題記,康有為提出質疑, 方若〈校碑隨筆〉以〈優填土〉為唐刻而刪去。

《優填王造像題記》無年月,經康有為、方若等考之為唐刻,所以清代二十品造像題記,有《優填王》而無《馬振拜造像記》,以《馬振拜造像》補之,故民國後二十品沒有優填王。

簡稱《太妃侯造像記》。景明四(503)年七月刻。在古陽洞頂部。正書,29行,前22行一行6字,字較大;後7行,一行4字,字較小。

簡稱〈慈香造像記〉。神龜三年(520)三月刻,在慈香窟。正書,10行,一行10或11字不等。

簡稱《 高樹造像記》,正書十行,一行14字。可見一百三十九字,書法峻整勁健。景明三(502)年五月刻。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北壁右側,造像記位於造像龕左下方,高40釐米,寬28釐米。記載邑主高樹、解伯都等三十二人的邑社造像,共同祝願仙逝父母及見存眷屬的來生。造像時間與孫秋生二百人造石像記同年同月完工,發願文也大致相同。十四、《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記》

簡稱《賀蘭汗造像記》為龍門造像精品之一。正書,原共有一百六十字,書法峻整雋永。景明三(502)年八月刻。在古陽洞頂部。正書,5行,一行10字。

簡稱〈元右造像記〉。熙平二(517)年七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14行一行16字。末為年款2行9字。

簡稱《道匠造像》。無年月。正書,13行,一行7字。可見九十一字,書法 方駿規整。

簡稱《孫保造像記》。馬子云先生《碑帖鑑定》稱為北海王國太妃造像記。約刻於太和,景明年間。在古陽洞頂部。正書,5行,一行6至12字不等。造像龕位於 窟頂偏北側,與 賀蘭汗造像龕(鄰近約60釐米)和廣川王祖母太妃候造像龕呈三角形布於窟頂。

全稱《司馬解伯達造像記》。北魏太和間刻, 正書。在古陽洞北壁。正書,14行,其中6,7,8行,一行3字,餘皆一行5字。可見64字。

簡稱《惠感造像記》,正書,14行,一行5字。可見六十六字,書法沉勁方重, 猶存隸意。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古陽洞北壁。

又稱《一弗造像題記》。正書,10行,一行3字。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北壁,是龍門二十品造像龕之一,下方鄰比丘惠感造像龕,是龍門二十品中最小的兩個造像龕之一。龕高36釐米,寬19釐米,深30釐米。

簡稱《元燮造像》正書,可見九十五字,並有淺刻佛像二幅。書法峻美,結體古雅。正始(507)年二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13行。一行9字。

碑帖鑑定,是指以科學方法分析辨別古代碑帖真偽、傳拓時間、是否原拓與塗改以及翻刻、翻模、印刷等問題,《龍門二十品》拓本的真偽鑑定同樣如此。

    人們往往稱碑帖拓本為「黑老虎」,似乎鑑定碑帖十分神秘,高不可攀,實際並非如此。碑刻與法帖數量極多,其中重要者亦千餘種。書刻時代不同,書法不同,傳拓時代不同,損泐程度各異。所以要經常注意觀察、校對、研究思考,便可逐步掌握。      

     就如,人各有其音,然而經常接觸者,聞其聲,便知其人,甚至可以足音辨人。熟悉其聲音之特點便知其人是何人。如果熟悉某些碑帖特徵,自可辨別其真偽。所以鑑定真偽,首先見到原拓,也就是原石拓本。

直接書丹或者是墨跡勾勒上石後刻制的碑刻稱之為原刻,原刻拓本都具有一定的收藏和研究價值,不過根據其拓本的珍稀程度、藝術價值,以及完整程度等,原刻拓本的價值有很大的差異;如歷代名碑。

原石毀壞或者不存,以原石舊拓再次摹勒上石重新鐫刻,稱為「重刻」。重刻是對原石的彌補,重刻的目的是為了真實再現原刻,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碑刻藉助重刻版本保存了下來。如秦《嶧山刻石》漢《夏承碑》,唐李陽冰的《三墳記》等等。《龍門二十品》因為原石尚在不存在重刻本。

原石尚在,但拓本難得,為了使之普及流傳,滿足愛好者的需要,依據舊拓本再刻,稱為「翻刻」。碑帖翻刻的情況極為普遍,大凡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書法價值較高的古代碑刻都有翻刻本傳世,而且大多不止一種翻刻本,所以翻刻本的數量是巨大的;《龍門二十品》同樣如此。

偽刻,是在無原刻或原刻拓本的情況下,根據史料記載的一些碑文,或詩文,故事,撲風捉影,杜撰成文,然後臆想古人筆意憑空捏造而書刻的碑刻。在其他刻石上有類似現象,如偽刻漢代的《朱博殘碑》等。《龍門二十品》沒有偽刻。矽膠翻模是近十幾年出現的,主要用於博物館及官方文博單位,為了保護原石而採取的一種措施,由於是從原石翻模,使其非常的逼真,通過傳拓幾乎與原石無異。作為書法臨習以及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終歸不是原石拓本,收藏價值和文物價值便有很大區別。

隨著科技的發展,仿真印刷代替了過去的珂羅版石印,通過掃描,高清晰拍攝,所印製的拓本更加真實,在學習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沒有文物價值以外,其他的臨習,研究,考據都沒有問題。對金石學的普及和推廣有很大的意義。

歷來由於碑帖價值不菲,善本碑帖更是價值高昂,在利益的驅使下,碑帖市場出現了大量贗品,在拓本上做手腳更是常見,。其目的無非是以次充好,以新做舊,以低廉的成本獲得高額利潤。各種碑帖贗品的出現,使得碑帖鑑定成為必要。就如書畫的鑑定方法。觀察碑帖所用的紙墨的年代。以及傳拓方法來確定年代。觀察石花、裂痕的殘損程度。清《龍門二十品》多用黃棉紙、薄皮紙傳拓。民國時期多用白棉紙傳拓。

二:校碑考據法

通過校碑對碑帖拓本進行考據鑑定,將不同版本放在一起互相比對,校定根據異同區分原刻還是翻刻。根據歷代鑑定書籍《校碑隨筆》、《增補校碑隨筆》、《碑帖鑑定》《善本碑帖錄》等資料校對。考據點的辨別,

碑帖作偽手法有填蠟法、塗墨、拼湊、染紙做舊、偽造名人題跋,印鑑、泥牆翻刻等。

三:文獻考據法以及其他輔助鑑定方法

各類古今《龍門二十品》的資料、文獻、著錄、都會起到一些鑑定的作用。另外還有名人的題跋、印鑑、裝裱材料、裝裱形式和工藝等等。

真品、偽品、贗品的界定

真品就是原石所拓,拓本與原石有直接關係,偽品就是指與原石沒有直接關係的,如翻刻、矽膠、印刷等。贗品是指把沒有與原石有直接關係的拓本假冒為真品,以獲暴利的拓本。

 在碑帖鑑定中務必要牢記,碑帖本身的真偽,才是價值的所在,在借鑑前人經驗的同時,不要過分迷信前人的結論。在科技極度發展的今天,鑑定手段也在不斷進步,但很多方法不適合於碑帖。所以目鑑和考證依然是今天碑帖的鑑定主要方法,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有了理論基礎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必定有所收穫。

《龍門二十品》拓本的真偽你也會一眼便知。

相關焦點

  • 《龍門二十品》古今真偽拓片對比展免費展覽來啦!
    2020年五一假期,龍門石窟又多了一個「文化展覽館」,它就是由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龍門石窟美術研究所承辦、洛陽市碑帖研究會協辦的「求真於斯——《龍門二十品》古今真偽拓片對比展」。》古今真偽拓片對比展序言《龍門二十品》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內容一般是表達造像者祈福消災、永世得樂的造像發願文。
  • 「書之龍門」龍門二十品,點亮「古都夜8點」
    今晚8點 龍門石窟將舉行 「古都夜8點」直播活動 屆時洛陽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攜手 洛陽市碑帖研究會會長張志亮 龍門石窟金牌講解員張鵬
  • 鑑賞臨摹之佳品,足可亂真——《龍門二十品》拓片複製品
    《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為「魏碑體」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了滿足廣大書法愛好者、研究者鑑賞、臨摹之需求,文物出版社在原大原色宣紙印刷仲威先生所藏謝國楨舊藏 「最初集拓本」後,現又推出《始平公》《孫秋生》《魏靈藏》《楊大眼》四品的高清複製品。原色原大高清數碼複製,足可亂真,是鑑賞、臨摹、研究之絕佳品。
  • 《龍門二十品》的傳播史
    「龍門十品」稱謂的提出,可能是基於「龍門四品」——《始平公》《孫秋生》《魏靈藏》《楊大眼》而生發的,「龍門四品」雖然在乾隆、嘉慶、道光時期已有少量拓本流傳,但多以龍門精品三五件,六七件的形式傳播,「龍門四品」稱呼的正式出現,從情理上分析,應該在道光之後的鹹同年間,即「龍門十品」提出的稍早時候,「四品」、「十品」稱呼的確定,在時間上應該相去不遠。
  • 訪談︱宮大中:學習書法為什麼要從《龍門二十品》入手?
    徐悲鴻先生所處的時代恰恰又是魏碑大興到變革的一個階段,此時不僅北朝墓誌大量出土,且北魏始建的洛陽龍門石窟再度被人們審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屬《龍門二十品》,那麼《龍門二十品》指的是龍門的哪些造像題記?它們又是被如何遴選出來的?為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宮大中先生,請他為我們講述《龍門二十品》背後的故事。宮大中,男,1939年生,河南孟州人。
  • 魏碑絕品:龍門二十品
    《龍門二十品》是從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書法藝術研究價值。
  • 魏碑絕品:龍門二十品
    造像龕位於谷陽洞北壁,是龍門二十品造像龕之一,下方鄰比丘惠感造像龕,是龍門二十品中最小的兩個造像龕之一。龕高36釐米,寬19釐米,深30釐米。此拓片現收藏於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作為魏碑書法藝術的典範被列入「龍門二十品」中,它一反南朝靡弱的書風,開創北碑方筆的典型,以陽剛之美流傳後世。
  • 龍門石窟 | 魏碑絕品:龍門二十品(珍藏版)
    造像龕位於谷陽洞北壁,是龍門二十品造像龕之一,下方鄰比丘惠感造像龕,是龍門二十品中最小的兩個造像龕之一。龕高36釐米,寬19釐米,深30釐米。此拓片現收藏於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作為魏碑書法藝術的典範被列入「龍門二十品」中,它一反南朝靡弱的書風,開創北碑方筆的典型,以陽剛之美流傳後世。
  • 龍門二十品,世上最好的魏碑書法!
    據史料記載,《龍門二十品》是在最初《龍門四品》《龍門十品》的基礎上,又增補《比丘法生》《比丘惠感》《一弗》《司馬解伯達》《元佑》《優填王》六品,始成「龍門二十品」之目,這個選目是以書法鑑賞為標準,將成百上千的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篩選濃縮到北魏精品20件,並成為碑刻史上的最經典選目案例。
  • 寫好魏碑,必看——《龍門二十品》解析(1)
    現存魏碑作品的數量巨大,僅僅發現於龍門石窟的造像記就有數千方。這些作品良莠不齊,經過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從中脫穎而出,被視為魏碑的代表作。一、魏碑的種類1.造像記《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的題記拓本,北魏書風的代表作。有孫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楊大眼造像、魏靈藏造像等二十尊造像。
  • 將龍門二十品原碑、拓片對照看,絕對會有新發現(一)
    我國四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中的著名書法遺產——龍門二十品,有十九品刻鑿於龍門西山古陽洞中,另外一品刻鑿於第660窟慈香窯中。作為書法人士和愛好者,到龍門石窟遊覽,必然要重點遊覽古陽洞。但是,現在遊客白天不能進入洞內參觀,夜遊龍門方可進洞參觀。
  • 只知道龍門石窟、龍門鏢局?龍門還有一大藝術瑰寶你莫錯過
    《楊大眼造像記》拓本部分雖然只講了2個代表作,相信大家也能夠對《龍門二十品》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總的說來,《龍門二十品》創作年代相近,風格也近似——都是典型的魏碑。所以,有人把龍門造像記大部分字體歸結為「龍門體」。需要注意的是,畢竟《龍門二十品》是出於不同作者之手,還是會有風格和筆法的差異。康有為將《龍門二十品》分了一下類:「《龍門二十品》中,自《法生》《北海》《優填》外,率皆雄拔。然約而分之,亦有數體。
  • 龍門二十品原石、拓片對照看,絕對會有新發現(二)(原創)
    我國四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中的著名書法遺產——龍門二十品,有十九品刻鑿於龍門西山古陽洞中,另外一品刻鑿於第660窟慈香窯中。作為書法人士和愛好者,到龍門石窟遊覽,必然要重點遊覽古陽洞。但是,現在遊客白天不能進入洞內參觀,夜遊龍門方可進洞參觀。
  • 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龍門二十品《始平公造像》書法欣賞
    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題記拓本,北魏書風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於佛龕的題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題記由孟達撰文,朱義章楷書。
  • 龍門二十品:世上最好的魏碑書法
    《龍門二十品》出自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與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並稱於世。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區南面的伊水河畔東西山上,最早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前後,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前後跨越四百餘年,共有石窟一千三百多個,窟龕二千一百多個,題記和碑刻三千六百餘品,佛塔五十餘座,造像十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身高超過十七米,最小的僅有兩釐米,這些都體現出了中國古代藝術的偉大成就。
  • 書法名作系列介紹18——龍門二十品
    龍門十二品/北魏 佚名(比丘惠感造像記)從河南洛陽南行十三裡左右,就到了著名的「四大佛窟」之一的龍門石窟。開始僅由黃易拓《始平公造像記》一品,後來增至《四品》《二十品》《五百品》乃至《龍門全山》。其中,以《龍門二十品》最為實用,影響也最大。(賀蘭漢造像記)《龍門二十品》是經過許多書法家選擇的,很具有代表性,所選題記,都是北魏書法中的精品。
  • 《龍門二十品》風格與技法全面解析(6)金針度人
    其中,北魏遷都洛陽後的龍門造像題記與邙山諸皇室墓誌最為突出。從本期開始,我們將刊登中國書協第四屆學術委員會委員李庶民的系列講座《〈龍門二十品〉風格與技法析要》。在此講座中,作者將對「龍門體」代表作《龍門二十品》進行風格與技法方面的分析,以期讓讀者對魏碑楷書中方筆一類的風格與技法有進一步的了解。
  • 《龍門二十品》風格與技法全面解析(5)上乘範本
    其中,北魏遷都洛陽後的龍門造像題記與邙山諸皇室墓誌最為突出。從本期開始,我們將刊登中國書協第四屆學術委員會委員李庶民的系列講座《〈龍門二十品〉風格與技法析要》。在此講座中,作者將對「龍門體」代表作《龍門二十品》進行風格與技法方面的分析,以期讓讀者對魏碑楷書中方筆一類的風格與技法有進一步的了解。
  • 淺談魏碑:龍門二十品的書法風格及其歷史地位
    一、龍門二十品的書法藝術和風格造像題記及其拓片中較精確者以品為單位。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北魏造像題記, 代表了我國北朝時代書法藝術的水平, 在書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龍門石窟有造像題記三千六百多品, 其中北魏佔近千品, 而魏刻中又以龍門二十品最富盛名, 是龍門魏刻佳作, 也是龍門石窟數千題記中的精華, 長期以來被視作魏碑書體的法帖範本, 不僅國內珍視, 而且享譽海外。龍門二十品除慈香一品在慈香窯內, 其餘十九品皆在古陽洞中。
  • 淺談魏碑:龍門二十品產生的背景
    龍門二十品是北魏龍門石窟造像題記二十種的統稱, 它繼承漢隸向唐宗楷書演變, 集中代表了北魏書法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魏碑書法從產生到衰亡又到中興, 是政治維新思想在書法領域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