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二十品,世上最好的魏碑書法!

2021-02-08 臨帖吧


      據史料記載,《龍門二十品》是在最初《龍門四品》《龍門十品》的基礎上,又增補《比丘法生》《比丘惠感》《一弗》《司馬解伯達》《元佑》《優填王》六品,始成「龍門二十品」之目,這個選目是以書法鑑賞為標準,將成百上千的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篩選濃縮到北魏精品20件,並成為碑刻史上的最經典選目案例。      光緒十七年(1891),一個更大的「推手」來了,它就是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的刊刻,立即成為當時碑學的「暢銷書」,前後凡18次重印。康有為將《龍門二十品》的書法提升到「龍門體」的高度,「魏碑十美」、「尊魏卑唐」開始深入人心,北魏書法得以登堂入室,它直接導致《龍門二十品》傳拓數量的激增,拓片走進尋常人家,成為當時碑帖收藏界最炙手可熱的大名品。      其實,《龍門二十品》的大眾廣泛接受,並非僅僅是基於康有為的登高一呼,這一切多是建立在光緒年間洛陽龍門拓工日以繼夜的傳拓上,《二十品》的社會流通,才是其名震天下的真正原因,康有為只是壓上最後一根稻草的人。





《司馬解伯達造像記》,北魏太和間刻,正書。在古陽洞北壁。正書,14行,其中6,7,8行,一行3字,餘皆一行5字。可見64字。龍門二十名品之一。


此記具有筆力方俊、氣勢雄強之風,又不拘成法地發揮自我創造意識和智慧,表現出豐富的審美情趣和創造才能。點畫方截、峻厲、雄強,時寓圓柔之筆以破板滯。起筆有直、斜、橫落及輕重之別,點畫長短、方圓兼用。撇捺開張,極縱其勢。此拓片現收藏於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








《法生造像》又稱《比丘法生造像記》,全稱《比丘法生為孝文帝並北海王母子造像記碑》。 正書,可見一百四十二字,書法上用筆圓潤和諧,結勢華麗流美,有鍾繇之範,為同類北碑所罕見。景明四(503)年十二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11行,一行13字。


碑文中盛讚孝文帝和北海王元詳崇信佛教的功德,但是後來北海王卻並非如比丘法生所頌揚的那樣,反因作惡多端而被宣武帝幽禁後暴死,比丘法生也因此受到株連,不得不逃往天水麥積山去了。這一結果是當初比丘法生造像記碑時所未曾料想得到的。












《牛橛造像記》,全稱《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彌勒像記》,碑文字體端莊整肅,龍門二十品之一。是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氏(後改」尉」姓)為亡去的兒子牛橛所造,過去曾有牛橛龕之稱。造像碑座中間雕刻蓮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託舉狀,形象生動逼真。











又稱《一弗造像題記》。正書,10行,一行3字。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北壁,是龍門二十品造像龕之一,下方鄰比丘惠感造像龕,是龍門二十品中最小的兩個造像龕之一。龕高36釐米,寬19釐米,深30釐米。龕為忍冬卷草紋尖拱楣圓券形,連珠紋立柱,龕底施水波紋。內刻袒右肩斜披袈裟佛及二菩薩。龕下錈刻造像記。


據造像記文記載,此龕造於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步輦郎張元祖在當時可能是一名給帝王荷步輦的,地位低微的人,其妻一弗氏為他造的龕也小。康有為評價此造像記的書法是"沉著,勁重"。民國初白麻紙原石拓,因年代久遠,紙黃而鬆軟。這個造像記字數很少,只有寥寥30字。「太和廿年,步輦郎張元祖不幸喪亡,妻一弗為造像一區,願令亡夫直生佛國」。字數雖少,但卻端莊整肅,大氣凜然。


全篇方筆為主,顯得沉著,厚重。書法風格遒勁沉穩。但在嚴整之中也不乏靈動之筆。比如「造」的走之兒的橫折折撇,「為」的一長撇,都顯得神採飛揚。而「張」的弓字旁,「願」的「頁」字部則顯得較為奇崛。而章法同樣富於變化,比如最後一行「亡夫直生佛國」,曲直變化,奇正相生,令人嘆為觀止。







《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於佛龕的題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題記由達撰文,朱義章楷書。康有為稱龍門石刻「皆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規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龍門石刻中的代表作。清乾隆年間始被黃易(1744-1801)發現,受到書壇重視,列入「龍門二十品」,此碑文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





全稱《北海王元詳為母子平安造彌勒像記》。造像記高88釐米,寬42釐米,是元詳隨北魏孝文帝南伐遷都至洛陽的歷史實錄。造像龕位於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長樂王丘穆靈亮夫人尉遲造像龕上方。龕高138釐米,寬102釐米,深17釐米,在古陽洞中屬於中型洞窟。

銘文:維太和之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皇帝親御六旌,南伐蕭逆。軍國二容,別於洛汭。行留兩音,分於闕外。太妃以聖善之規,戒途戒旅,弟子以資孝之心,戈言奉淚。其日,太妃還家,伊川立願,母子平安,造彌勒像一區以置於此,至廿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法容刻就,因即造齋,鐫石表心,奉申前志。永願母子長餐化年,眷屬內外,終始榮期,一切群生,鹹同斯福。維大魏太和廿二年九月廿三日侍中,護軍將軍、北海王元詳造。
















《魏靈藏造像記》北魏刻石。全稱《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無年月。無撰書人姓名。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所謂龍門精品之一。


此碑應是方筆露鋒之典型代表,因此最顯見用筆之妙。起筆都將鋒穎露在畫外,有的角稜若刀,有的細鋒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畫也挺直有力,折筆顯見方稜;收筆處,有時斂毫便止,有時放鋒犀利,有時如《寶子》之上揚。筆畫或大或小,大者縱矛橫戈,如虎奔龍吟,小者輕微一點,如蜻蜓掠水,皆能順勢合情.絕無率意輕發。結體或取橫勢,或取縱勢,皆極意顯示雄踞盤關之威儀,懷隱瑰玉之神採。整篇看來,嚴整肅穆,端莊雋潔。

















簡稱《孫保造像記》。約刻於太和,景明年間。在古陽洞頂部。正書,5行,一行6至12字不等。造像龕位於窟頂偏北側,與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造彌勒像龕(鄰近約60釐米)和廣川王祖母為幼孫造彌勒像龕呈三角形布於窟頂。像龕高110釐米、寬80釐米、深14釐米。圓券形龕楣,龕內主尊為交腳彌勒菩薩,坐雙獅座,二菩薩雙手合十置於胸前佇立兩側。背光及龕楣無飾,似未完工。推測此龕開鑿開景明年間。造像記高40釐米、寬26釐米。記述了高太妃為元保"失鄉播越",經年疾患,未免夭折而痛苦,專此造彌勒像一軀,祈願亡故的愛孫能"永脫百苦"。








《楊大眼造像記》,楷書刻石。全稱為《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無刻石年月。但此造像既稱為孝文皇帝元寵所鑿,考文帝崩於太和二十三年(四九九),造像當在其後。有雲當在景明元年(五○○)至正始三年(五○六)間。楷書,在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為龍門造像記名品之一。
















無造像紀年,依據其風格和所處位置,當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間。名列《龍門二十品》之中。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北壁,高樹解伯都三十二人造像龕上方,大小不等共五龕。左側大龕,高133釐米,寬90釐米,深12釐米。圓券形楣,飾忍冬紋。龕內主尊為戴冠交腳彌勒,有項飾。坐雙獅座,頭光中心刻蓮花,圍繞九尊坐佛,火焰紋舟形背光。兩側菩薩雙手合十而立。菩薩頭頂上方各一小龕,內刻一坐佛。造像記位於大龕右側,小龕中間,高22釐米,寬46釐米,內容是比丘道匠,造像六區,原"皇道更隆",原與亡故的師僧父母"魂興神遊",同至"大慈與一切眾生樂"的西方極樂世界,以求避絕三途惡道。









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口上方南側,共六龕,均為圓券形淺龕。分上、中、下三排,每排兩龕,其大小不等。圓楣拱內刻卷草葡萄紋,主尊為交腳彌勒(已經殘破)。左右二脅侍菩薩侍立。景明二年九月三日(公元501年)完成。 造像記位於佛龕右側,高50釐米、寬35釐米,記景明二年鄭長為亡父、母皇甫、亡兒士龍以及其妾陳玉女為亡母徐,各造彌勒像。碑文書法有上承漢隸、下啟唐楷的重要意義。












簡稱《孫秋生造像記》。景陽三(502)年五月刻。在古陽洞南壁。(黃易拓得)正書,13行,上列為記,一行9字;下列題名,行30字。額正書『邑子像』三字。額旁二太守名:右二行,右三行。乾隆拓本,其記第三行『劉起祖』之『劉』字畫完好。在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訖。


此碑書犀利剛勁,寬博樸厚,較《始平公造像》筆法多變,龍門碑刻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孟廣達文,蕭顯慶書。楷書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體方勁峻拔,沉著勁重。筆法凝練自如。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太和以後諸家角出,莊茂則有《孫秋生》」「龍門二十品中,約而分之,亦有數體,《孫秋生》沈著勁重為一體。」












簡稱《高樹造像記》,正書十行,一行14字。可見一百三十九字,書法峻整勁健。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在古陽洞北壁。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北壁右側,與步輦郎妻一弗為亡夫造像記為鄰。龕高94釐米、寬78釐米、深13釐米,主佛結跏趺坐,主佛兩側有二脅侍菩薩,均有背光。


此龕完成於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造像記位於造像龕左下方,高40釐米,寬28釐米。記載邑主高樹、解伯都等三十二人的邑社造像,共同祝願仙逝父母及見存眷屬的來生。造像時間於孫秋生二百人造石像記同年同月完工,發願文也大致相同。









簡稱《惠感造像記》,正書,14行,一行5字。可見六十六字,書法沉勁方重,猶存隸意。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古陽洞北壁。有翻刻本,第12行『顧』字左上缺一點;末行『像』字缺二筆。





15.《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記》



簡稱《賀蘭汗造像記》為龍門造像精品之一。正書,原共有一百六十字,本帖精選清晰的前二十行精品一百三十二字,書法峻整雋永。景明三(502)年八月刻。在古陽洞頂部。正書,5行,一行10字。







16.《邑主馬振拜和維那張子成卅四人為皇帝造像記》



簡稱《馬振拜造像記》,正書,連額書「邑子像」可見一百二十八子,書法峻麗,別有風味。景明四(503)年八月刻。在古陽洞頂部。正書,9行,一行15字。額正書『邑子像』三字。最初選拓的〈龍門二十品〉中無此題記,康有為提出質疑,方巖〈校碑隨筆〉以〈優填土〉為唐刻而刪去。顧燮光〈夢碧移石言〉亦如此。











簡稱《太妃侯造像記》。景明四(503)年七月刻。在古陽洞頂部。正書,29行,前22行一行6字,字較大;後7行,一行4字,字較小。












簡稱《元燮造像》正書,可見九十五字,並有淺刻佛像二幅。書法峻美,結體古雅。正始(507)年二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13行。一行9字。









簡稱〈元右造像記〉。熙平二(517)年七月刻。古陽洞南壁。正書,14行一行16字。末為年款2行9字。古陽洞南壁的刻石完好,而北壁泐損較甚。









簡稱〈慈香造像記〉。袖龜三(520)年三月刻,在慈香窟。正書,10行,一行10或11字不等。







相關焦點

  • 龍門二十品:世上最好的魏碑書法
    《龍門二十品》出自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與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並稱於世。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區南面的伊水河畔東西山上,最早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前後,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前後跨越四百餘年,共有石窟一千三百多個,窟龕二千一百多個,題記和碑刻三千六百餘品,佛塔五十餘座,造像十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身高超過十七米,最小的僅有兩釐米,這些都體現出了中國古代藝術的偉大成就。
  • 龍門二十品:世上最好的魏碑書法!
    【龍門二十品】是從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題詞中精選出來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 1.
  • 魏碑絕品:龍門二十品
    《龍門二十品》是從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書法藝術研究價值。
  • 淺談魏碑:龍門二十品的書法風格及其歷史地位
    一、龍門二十品的書法藝術和風格造像題記及其拓片中較精確者以品為單位。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北魏造像題記, 代表了我國北朝時代書法藝術的水平, 在書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龍門石窟有造像題記三千六百多品, 其中北魏佔近千品, 而魏刻中又以龍門二十品最富盛名, 是龍門魏刻佳作, 也是龍門石窟數千題記中的精華, 長期以來被視作魏碑書體的法帖範本, 不僅國內珍視, 而且享譽海外。龍門二十品除慈香一品在慈香窯內, 其餘十九品皆在古陽洞中。
  • 魏碑絕品:龍門二十品
    《龍門二十品》是從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書法藝術研究價值。
  • 魏碑書法盛宴!《龍門二十品》古今真偽拓片對比展免費展覽來啦!
    展覽地點位於龍門石窟西北服務區原票務中心內,免費開放,參觀者可以一睹魏碑書法的風採。造像題記及其拓本中較精準者以「品」為單位,「二十品」的名目最早出現於清末學者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和方若的《校碑隨筆》中。從書法藝術上來講,《龍門二十品》集中代表了洛陽魏碑乃至整個魏碑書體的藝術成就,長期以來被視為魏碑書體的經典法帖範本,在書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享譽海內外。《龍門二十品》自清乾隆年間被黃易(小松)發現並捶拓以來,拓本廣布,盛行於世。
  • 淺談魏碑:龍門二十品產生的背景
    龍門二十品是北魏龍門石窟造像題記二十種的統稱, 它繼承漢隸向唐宗楷書演變, 集中代表了北魏書法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魏碑書法從產生到衰亡又到中興, 是政治維新思想在書法領域的反映。
  • 淺談魏碑:龍門二十品產生的背景
    龍門二十品是北魏龍門石窟造像題記二十種的統稱, 它繼承漢隸向唐宗楷書演變, 集中代表了北魏書法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魏碑書法從產生到衰亡又到中興, 是政治維新思想在書法領域的反映。
  • 寫好魏碑,必看——《龍門二十品》解析(1)
    一、魏碑的種類1.造像記《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的題記拓本,北魏書風的代表作。有孫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楊大眼造像、魏靈藏造像等二十尊造像。此外,較之早期魏碑,我們不難看出魏碑由粗到細的演變過程。《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題記拓本,北魏書風的代表作。康有為稱龍門石刻「皆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規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龍門石刻中的代表作。還有孫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楊大眼造像、魏靈藏造像等都是《龍門二十品》中的精品。瘞鶴銘。南北朝摩崖刻石。刻石的時代和書寫者的姓名,向來沒有定說。
  • 龍門石窟 | 魏碑絕品:龍門二十品(珍藏版)
    《龍門二十品》是從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造像龕位於谷陽洞北壁,是龍門二十品造像龕之一,下方鄰比丘惠感造像龕,是龍門二十品中最小的兩個造像龕之一。龕高36釐米,寬19釐米,深30釐米。此拓片現收藏於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
  • 書法名作系列介紹18——龍門二十品
    龍門十二品/北魏 佚名(比丘惠感造像記)從河南洛陽南行十三裡左右,就到了著名的「四大佛窟」之一的龍門石窟。造好像後,有的人就要刻石記載這一件事,這就是龍門造像題記的來歷。許多題記書法都十分精美,尤其是北魏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作品,被康有為稱為「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軌也」(《廣藝舟雙楫·餘論》)。(法生造像記)清代碑學大興以後,龍門石窟造像題記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開始搜求椎拓。
  • 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龍門二十品《始平公造像》書法欣賞
    北魏龍門二十品之《始平公造像》書法欣賞。此碑文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北魏龍門二十品之《始平公造像》書法欣賞。此碑文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北魏龍門二十品之《始平公造像》書法欣賞。
  • 訪談︱宮大中:學習書法為什麼要從《龍門二十品》入手?
    徐悲鴻先生所處的時代恰恰又是魏碑大興到變革的一個階段,此時不僅北朝墓誌大量出土,且北魏始建的洛陽龍門石窟再度被人們審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屬《龍門二十品》,那麼《龍門二十品》指的是龍門的哪些造像題記?它們又是被如何遴選出來的?為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宮大中先生,請他為我們講述《龍門二十品》背後的故事。宮大中,男,1939年生,河南孟州人。
  • 龍門石窟中的書法重要過渡體,魏碑體
    魏碑體,又稱為龍門體、伊闕宗等,因為魏碑書法的代表作是龍門石窟一千方左右的北魏造像題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方,被稱為龍門二十品。接下來我們欣賞一下龍門石窟二十品《1》《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撅造像記》
  • 《龍門二十品》的傳播史
    同治九年(1870)後,旋即在《龍門四品》《龍門十品》的基礎上,又增補《比丘法生》《比丘惠感》《一弗》《司馬解伯達》《元佑》《優填王》六品,始成「龍門二十品」之目,這個選目是以書法鑑賞為標準,將成百上千的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篩選濃縮到北魏精品20件,並成為碑刻史上的最經典選目案例。
  • 《龍門二十品》拓本--真偽鑑定講座回顧
    吳門書道館,2020年度系列公益講座 「吳風當閱—寫好中國字」(一)的現場,書家濟濟一堂,大家熱情高漲,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通過主講人張志亮先生幾十年收藏金石拓本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鑑賞經驗;進一步弄清楚魏碑書體的瑰寶《龍門二十品》的前世今生,逐步提高鑑別真假拓本的能力,繼續弘揚金石文化,傳播正能量,為進一步促進蘇州城市的文明建設發揮的作用。
  • 《龍門二十品》中唯一的陽刻作品——《始平公造像記》
    《 龍門二十品》是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 龍門二十品》中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窖)。這些造像記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福禳災而開龕造像。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
  • 鑑賞魏碑精品《龍門四品》
    《龍門四品》《龍門四品》,字體方勁雄奇,帶有濃厚的隸書筆意,古樸醇雅,堪稱造像題記的代表作。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說:「古今之中,唯南碑與魏為可宗。可宗為何?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並說:「魏碑無不佳者,雖窮鄉兒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異態,構字亦緊密非常。」從此,龍門石刻造像就被廣大書家所重視了。
  • 「天下大同·魏碑故裡」 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開幕
    共徵集100位中國書法名家的150幅書法作品,其中魏碑作品131幅,魏碑名品原拓27件。可見魏初皇家對文字、書法的重視。《平城魏碑十二品》的面世,堪稱魏碑形成階段的裡程碑。從魏碑的源頭活水,即發軔、孕育的中原河洛地區,到平城魏碑書體的形成,再到孝文遷洛後官書魏碑的盛期繁榮,構成魏碑不可分割的一個鏈條整體,共同造就魏碑的時代輝煌。
  • 在「龍門二十品」的老家,有一場書法名家邀請展,書友:神仙鬥法
    如果有錯峰出行的打算,課代表這裡給各位書友推薦一個好去處,既有藝術美景,又有名家書展——「黃河明珠」龍門石窟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本次書法展的時間從10月13日開始,就在洛陽的龍門石窟,正是享受旅途的好時刻。眾所周知,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石刻藝術的偉大寶庫, 更是中國書法藝術中的碑學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