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帥可聰 陳鋒 北京報導
首例可交換債違約引發市場關注。發行方被推向風口浪尖的同時,捲入其中的基金公司和銀行也正遭到質疑。
10月8日,深圳市飛馬國際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飛馬國際」,SZ.002210)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飛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飛馬投資」)函告,獲悉其發行的飛馬投資2016年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第一期、第二期)未能如期償付應付利息及相關回售款項。
《華夏時報》記者獨家採訪獲悉,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多個資管計劃投向了飛馬投資發行的可交換債,而浦發銀行為資管計劃的代銷機構,浦發銀行深圳分行為資管計劃的資產託管人。違約事件發生後,有投資者對西部利得基金與浦發銀行提出了多項質疑。
可交換債首曝違約
可交換公司債券是指上市公司的股東依法發行、在一定期限內依據約定的條件可以交換成該股東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債券,其兼具債性和股性,屬於股債結合型產品。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滬深上市公司共發行了208隻可交換債券;其中,44隻已經到期,164隻還未到期,未到期的規模高達2266.95億元。
據一位券商分析人士介紹,可交換債此類品種理論上對於投資人來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類優勢產品,股價漲時可通過轉股獲取高額收益,股價下跌時則可選擇到期拿固定收益。不過,一旦發行人實力不濟無力償還,依然具備違約風險。
飛馬國際成立於1998年,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營供應鏈管理服務,包括綜合供應鏈、煤炭、塑化和有色金屬供應鏈服務。半年報顯示,控股股東為飛馬投資,佔股48.48%。
公告稱,飛馬投資於2016年9月6日發行可交換債「16飛投01」,根據飛馬投資與債券持有人達成的約定,飛馬投資應於今年9月28日(含)之前償付「16飛投01」剩餘本金和利息。2016年9月28日發行的可交換債「16飛投02」則應於今年9月28日償付投資者登記回售的本金和利息。但到期後飛馬投資未能支付已登記回售的剩餘本息合計約8.15億元。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飛馬投資此前於2016年9月至11月先後共發行四期私募可交換債券,分別為「16飛投01」(3億元)、「16飛投02」(5億元)、「16飛投03」(5億元)和「16飛投E4」(7億元),合計發行規模20億元,票面利率3%,債券期限3年,附第2年末投資者回售選擇權。「16飛投03」、「16飛投E4」的起息日分別為2016年10月18日、2016年11月23日。
Wind數據顯示,「16飛投01」、 「16飛投02」的轉股價分別為8.66元、8.62元。不過,在最後回售日到期前,由於重組失利,飛馬國際股價連續遭遇7個跌停,即使轉股,投資者也將承受巨大的虧損。
飛馬投資目前已深陷流動性困局。10月8日同時披露的另一則公告顯示,飛馬投資持有飛馬國際的部分股份被動減持以及被司法凍結。因股票質押回購交易業務違約,9月27至28日,萬聯證券、國海證券、第一創業合計處置了約1070萬股,從而導致了飛馬投資被動減持。此外,飛馬投資有3000萬股被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於9月27日司法凍結。
飛馬投資在公告稱,擬將繼續努力籌措資金,延期支付剩餘回售款和利息,公司及其控股股東擬通過處置資產等方式繼續為公司債兌付籌集資金,爭取短期內儘快確定資金到位時間。此外,還將根據募集說明書的相關約定,採取不向股東分配利潤;暫緩重大對外投資、收購兼併等資本性支出項目的實施;調減或停發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獎金;主要責任人不得調離等措施。
西部利得基金專戶踩雷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過5隻基金專戶產品投向了飛馬投資可交換債。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西部利得基金作為產品管理人於2016年9月和11月先後發行設立了「西部利得-飛馬分級資產管理計劃」1至5號共五隻分級基金一對多專戶產品,產品期限皆為2年,合計發行規15億元,合計投資者數量563人。
本報記者拿到的「西部利得-飛馬1 號分級資產管理計劃」、「西部利得-飛馬1號分級資產管理計劃」合同均顯示,上述產品募集資金均定向投資於飛馬投資發行的以飛馬國際上市股票為標的的可交換債,其餘僅可投資包括銀行存款(包括但不限於銀行活期存款、銀行定期存款、協議存款、同業存款等各類存款)和貨幣型基金。這兩份合同中,浦發銀行為資管計劃的代銷機構,浦發銀行深圳分行為資管計劃的資產託管人。
合同還顯示,該資管計劃份額分成風險高低不同的兩個級別,即A級計劃份額和B級計劃份額,兩者份額配比原則上不超過3:1,A級份額作為優先級的業績比較基準為年化5.4%。
知情投資者在向《華夏時報》記者提供的材料中稱,西部利得-飛馬1號分級資產管理計劃募集資金規模3億元,投資於「16飛投01」;西部利得-飛馬2號產品和西部利得-飛馬3號產品募集資金規模分別為2.4億元和2.6億元,合計5億元,一併投資於「16飛投02」。然而由於「16飛投01」、「16飛投02」回售違約導致3隻基金專戶產品兌付違約,且有可能面臨本金虧損的風險。
「在『16飛馬01』發行時點,飛馬投資就已將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幾乎全部質押,存續期內一旦股價下跌發行人將面臨無剩餘足額股票提供補充質押的窘境;且亦反映了發行人飛馬投資反覆質押股票融資、公司經營資金鍊緊張。」投資者質疑認為,西部利得與浦發銀行分別作為產品管理人和代銷機構未能勤勉盡責履行盡調職責。
此外,「過去兩年時間裡,產品管理人本來有很多時間段(在飛馬國際股價高時)可以行權轉股以獲取高收益,但卻都沒有及時轉股,偏就等到產品到期時只以票面利率3%回售給發行人,甚至出現產品到期時發行人無法兌付本息的情況。」該投資者還質疑稱。
《華夏時報》記者10日下午致電相關方尋求置評,西部利得基金方面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將向相關人員轉達置評請求,但截至發稿前仍未獲回復。飛馬投資控股方面拒絕就此置評。飛馬國際年報披露的聯繫方式無人接聽。
浦發銀行深圳分行一位工作人員則回應稱:「我們現在收到的也是管理人給的延期兌付提示函,說是產品會延期兌付;但是具體什麼時候,現在我們也沒有收到通知。如果想了解要問西部利得那邊,他們可能在跟發行方協商處理這個事情。」
就此次違約事件,本報記者將繼續跟進報導。
責任編輯:秦嶺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