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史丹利工廠搬離深圳調查:除了房價成本高,還有什麼不得不...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員工均已搬離公司,所在廠區捷和工業城大門已無人員流動現象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隋娉娉 楊仕省 深圳攝影報導

近日,全球最大的工具和五金公司——美國史丹利百得集團在國內掀起了一陣討論,緣由為其突然解散了位於深圳的工廠。

「員工都走光了,現在關廠了。查得很嚴,要有預約才能進去。」11月5日,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下稱「史丹利」)所在的捷和工業城廠區大門的保安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而在一周前,即史丹利剛剛發布解散公告之時,廠區門口有大量招聘中介在廠區旁招攬離職員工。

如今的廠區門庭冷落,僅有另一家製造業公司深圳欣旺達的人力在招工:「我們是上市公司,裡面有5000多個人,不會像史丹利一樣突然解散。」

工廠解散事件引發的討論有二。其一是史丹利提供了員工們高於法定標準的補償方案,有人認為不合邏輯,有人則投去豔羨目光;其二是探討深圳是否面臨企業和人才逃離的雙重困境。要知道,就在一個月前,史丹利還作為深圳的標杆企業,在深圳特區40周年慶典慶祝之際獲得廣東經濟科教頻道的專題報導。

「所謂深圳地價高企後人才和企業外流,這其實是許多城市共有的現象,關鍵在於『騰籠換鳥』後能否有新型的適合在深圳生存的產業建立起來。現在深圳正處於新舊交替的大變動格局中,不免有些混亂,但不影響整體發展,所以對於深圳的未來我還是抱有信心的。」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工廠將搬去蘇州

從史丹利發布的公告來看,公司提前解散的原因在於「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和行業內競爭的加劇,集團基於戰略發展需求不得不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而根據史丹利前經理對媒體所說,史丹利遷出深圳的原因一部分來自於租金壓力。

「蘇州的地是我們自己的,這裡是租的。我們在這裡有十年了,明年租期就到了,租金漲得太高,現在要38塊錢一平方,根本接受不了。」該經理稱,工廠解散後將搬去蘇州與百得(蘇州)電動工具有限公司合併,願意去蘇州的員工也可以搬去。

而選擇離開史丹利的員工則將獲得公司提供的高於法定標準的補償方案:以「N+1」打底,「N」按照平均工資計算;另有工齡補貼,超過五年的多補三個月,2-5年的補兩個月,1-2年補一個月,若早一天籤約協商補償方案的還有兩千元獎勵。

無論去留,史丹利都給了員工堪稱完美的解決方案,如工作8個月的作業工拿到兩萬餘元的賠償金,工作四年的流水線上工人得到了3萬餘元的賠償。

事實上,作為一家老牌工具製造商的全資子公司,史丹利在疫情下的經營狀況也頗為樂觀,今年前三季度的訂單量為3.7億美元,超過了以往3.2億美元左右的全年訂單量。今年8月,史丹利深圳被寶安區表彰為「堅守先進位造標杆企業」。公開資料顯示,在寶安區現有的79萬家商業上市主體和5萬家工業企業中,有18家企業獲此殊榮,它們被稱為「紮根寶安、堅守實體經濟、立高質量發展標杆」。而在9月,史丹利也作為深圳的標杆企業,在慶祝深圳特區40周年慶典之時獲得了廣東經濟科教頻道《廣東新焦點》欄目的專題報導。

然而,榮譽終究敵不過現實的重量,史丹利還是決定離開了。

深圳工業被拋棄了嗎?

租金太高昂是史丹利搬離深圳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很多深圳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據了解,近十年來,深圳寶安區廠房租金增長5倍左右,龍崗區則上漲7倍左右,而惠州的廠房租金則仍處於深圳十年前的價格,約8元/平方米。因此,深圳已有相當一批工廠搬遷,往東莞、惠州、佛山,或越南、印度等地轉移。

租金高企的確會導致企業被迫遷移的現象,但並非代表這座城市正在拋棄這些企業。相反,確保製造業優勢一直都被當作深圳產業政策重點。深圳市2016年出臺的《關於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強產業用地統籌管理,確保中長期內全市工業用地總規模不低於270平方公裡,佔城市建設用地比重不低於30%。

「相比於其他同等經濟體量的城市,深圳的製造業貢獻率明顯偏高,工業用地也一直保持30%紅線不動搖素,這就說明深圳並沒有拋棄工業製造業。」宋丁對《華夏時報》記者說,凡是經濟增長快的城市,必然產生工業外遷的現象,這是普遍規律。

對於製造業「出走」引發的「深圳產業空心化」的輿論,深圳市原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唐傑也曾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大量跟數字經濟有關的創新內容要集中在深圳,那麼佔地面積多的製造業就要搬離。不能說一座城市既要靠製造又要搞創新,既要金融又不能放棄製造。

對於深企變遷,宋丁用「騰籠換鳥」來形容。「『騰籠』是必然現象,主要在於『換鳥』,即能否建立起適合在深圳生存的新型產業。未來像深圳這樣的中心城市,主要產業還是適合總部型經濟和網際網路、高科技研發類產業,它們代表了城市的發展方向,也都能產生集聚效應。」宋丁說。

相關焦點

  • 史丹利工廠搬離深圳:除了房價成本高 還有什麼不得不分手原因?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原標題:世界500強史丹利工廠搬離深圳調查:除了房價成本高,還有什麼不得不分手原因? 摘要:對於深企變遷,宋丁用「騰籠換鳥」來形容。「『騰籠』是必然現象,主要在於『換鳥』,即能否建立起適合在深圳生存的新型產業。
  • 世界500強史丹利搬離深圳:除了房價還有什麼原因
    (原標題:世界500強史丹利工廠搬離深圳調查:除了房價成本高,還有什麼不得不分手原因?)
  • 老牌名企史丹利搬離深圳 製造業「逃離」深圳為哪般?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牌名企史丹利搬離深圳 製造業逃離深圳為哪般? 突然有消息稱,美企史丹利搬離深圳,即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已在深圳經營八年,該企業主要經營電動工具、吸塵器及配件等。是出於戰略需求而解散的。
  • 史丹利搬離深圳 員工:解散賠償這麼高 沒有一個人是悲傷的
    來源:證券時報網實探丨老牌名企史丹利搬離深圳,8月剛獲評堅守先進位造標杆,但「沒有一個人是悲傷的」「我工作二十多年了,解散賠償這麼高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可以這麼說,我們工廠沒有一個人是悲傷的。」站在園區門口,一位史丹利百得深圳工廠的經理如是說。就在兩天前,這家工廠剛剛被解散。
  • 史丹利百得撤離深圳 員工遭其他工廠「瘋搶」
    10月27日上午,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下簡稱「史丹利百得」)所在的深圳市寶安區石巖捷和工業城廠區大門兩旁,站著十餘位招聘中介,他們的目標明確:史丹利百得宣布全面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後,也意味著史丹利百得千餘名員工將面臨再就業。史丹利百得發布公告稱,隨著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和行業內競爭的加劇,集團基於戰略發展需求,不得不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 史丹利為什麼離開深圳?背後是很多深圳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2020年史丹利百得的營業額達到144億美元,位居美國500強企業排行榜第220名,由此可以看出它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 史丹利百得已經在深圳紮根10年時間,在這裡他們有固定的廠房,固定的客戶,還有固定的供應鏈,那為什麼史丹利要搬離深圳呢? 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因為業績不好,但實際上並不是,實際上一直以來,史丹利深圳工廠的業績都是比較好的。
  • 名企史丹利撤離深圳,員工:拿了錢面帶微笑離開
    導讀: 「我工作二十多年了,解散賠償這麼高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可以這麼說,我們工廠沒有一個人是悲傷的。」站在園區門口,一位史丹利百得深圳工廠的經理如是說。就在兩天前,這家工廠剛剛被解散。
  • 史丹利百得宣布解散,老牌名企搬離深圳
    據了解,百得精密成立於2012年,註冊資金1000萬美元,是全球領先的工具產品製造商史丹利百得集團在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電動工具、吸塵器及附件等產品。2019年,史丹利百得集團在美國500強排行榜中公司排名第228位。最令人矚目的是,今年8月,百得精密剛獲評堅守先進位造標杆。
  • 著名工廠史丹利撤離深圳,突發解散公告令外界意外
    作為美國史丹利百得集團在深圳投資的獨資公司,史丹利百得於2020年10月26日正式發布提前解散公告,公司自即日起全面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對於撤離深圳的原因,該企業一位領導回應稱是成本上漲,除了史丹利百得外,一些外企如飛利浦、三星電子也陸續撤離了深圳。
  • 實探丨老牌名企史丹利搬離深圳,8月剛獲評堅守先進位造標杆,但「沒...
    「我工作二十多年了,解散賠償這麼高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可以這麼說,我們工廠沒有一個人是悲傷的。」站在園區門口,一位史丹利百得深圳工廠的經理如是說。就在兩天前,這家工廠剛剛被解散。雖然頭頂深圳市寶安區「堅守先進位造標杆企業」的光環,但現實中沉重的經營成本卻讓這家老牌美資製造企業——史丹利百得深圳工廠不得不選擇離開。
  • 深圳著名外資工廠撤離深圳 經理拿到64萬賠償
    2019年,史丹利百得集團在美國500強排行榜中位列第228位。作為一家在今年8月剛剛被深圳寶安區表彰為堅守先進位造標杆的老牌製造企業,史丹利百得突發解散公告,讓外界頗感意外,眾說紛紜。補償方案:N+1+X+2000,一經理拿到64萬史丹利百得這次到底遣散了多少員工,說法不一,對於媒體報導的上千人,唐宏予以否認,因為之前公司企業微信顯示的員工數是830多人。截至10月31日,除了留下的幾十位在做善後工作,其他的幾乎全部都遣散離廠了。史丹利百得的員工宿舍提供至10月31日。在捷和工業城門口,保安人員告訴記者:「整個遣散過程很順利。」
  • 相繼關門大吉,美資史丹利、日資升龍科技撤離深圳,是什麼原因?
    可以說,這兩家解散的公司中,都是屬於「短命」之列,史丹利經營了8年,升龍科技經營了15年。是什麼原因讓兩家外資企業選擇解散、關門大吉呢?先來說說深圳史丹利公司解散原因。在史丹利公司給出的解散解釋中,我們找到了答案。隨著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和行業競爭的加劇,集團基於戰略發展需求不得不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公司解散基本上都是因為公司資不抵債被迫宣布破產解散不同,深圳史丹利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 因成本上漲史丹利百得集團撤離深圳,全面停止生產經營活動
    著名工廠史丹利撤離深圳,突發解散公告令外界意外。作為美國史丹利百得集團在深圳投資的獨資公司,史丹利百得於2020年10月26日正式發布提前解散公告,公司自即日起全面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並提前解散百得精密。對於撤離深圳的原因,該企業一位領導回應稱是成本上漲,除了史丹利百得外,一些外企如飛利浦、三星電子也陸續撤離了深圳。
  • 著名外資工廠撤離深圳,經理拿到64萬賠償
    早在1995年,百得總部率先在中國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建立亞洲生產基地,同年,百得與香港捷和合資的捷和百得在深圳沙井成立。史丹利百得廠區圖片2010年3月15日,擁有167年歷史的史丹利公司宣布與擁有100年歷史的百得公司合併組建為史丹利百得集團。2019年,史丹利百得集團在美國500強排行榜中位列第228位。
  • 相繼關門,深圳美資史丹利、日資升龍科技宣布解散,有什麼原因?
    隨著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和行業競爭的加劇,集團基於戰略發展需求不得不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公司解散基本上都是因為公司資不抵債被迫宣布破產解散不同,深圳史丹利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相反地,從2019年財報和今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業績來看,該公司的發展還在走上坡路。
  • 史丹利百得解散深圳工廠,數千人被要求三日內解除合同
    根據史丹利百得深圳公司的解散公告,由於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和行業內競爭的加劇,集團基於戰略發展需求不得不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決定提前解散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
  • 剛獲「堅守製造標杆」就宣布解散,深圳史丹利的結局說明了什麼?
    當一家企業宣布解散、結束營業的時候,最先讓人想到的是什麼?我想絕大多數人會覺得這家企業肯定是經營不善、資不抵債,最終只能宣布結業,但今天要說的這家企業並非這種情況。很突然的消息,深圳史丹利工廠也就是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運行了八年之後,這家主營電動工具、吸塵器及附件等的企業,出於戰略需求而解散。
  • 華為否認計劃將總部搬離深圳 部分業務遷東莞
    據華為的內部人士透露,東莞與深圳雙中心並行的概念,或許更適合華為後相關公司股票走勢續的發展。與距離30多公裡遠的東莞相比,深圳的高成本、高房價、小空間已成為制約華為繼續堅守深圳的理由。  近日,有消息稱華為打算將總部由深圳龍崗區遷到東莞。
  • 深圳史丹利解散,最高60萬補償,員工多少呢?高標準補償令人意外
    深圳史丹利解散,最高60萬補償,員工多少呢?高標準補償令人意外。 頭頂剛剛獲得的深圳市寶安區「堅守先進位造標杆企業」的光環,但現實中高租金、高人工等經營成本卻讓這家外資企業不得不做出決定:公司解散,給予員工補償和獎勵。 這家宣布解散的外資企業就是美國老牌製造企業——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
  • 深圳工廠都去哪了?小夥來深圳找工作一個月,被告知工廠早已搬離
    小李非常的興奮,因為來深圳找工作已經找了整整一個月了,現在終於找到了,等這幾天也很正常。小李在網上查找了自己應聘的這家工廠。信息表明這家工廠有上千的員工,是一家比較大型的工廠,各種福利還有工資待遇都符合自己的要求。這家工廠位於某工業區內,工業區裡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