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大好河山,風光旖旎,風景別致,景色宜人。在遍及全國的名山大川裡,有這樣兩座山,一南一北,一大一小,形似而古老,各自典故頗多,很是迷人。
一、梵淨山金頂。
梵淨山金頂,是武陵山脈的最高峰,又叫紅雲金頂。海拔2336米,從峰腳到峰頂垂直高差94米,遠眺金頂,恰似農家蒸飯用的甑子,又像雲海中高高聳起的一隻巨大的驚嘆號,奇險無比。金頂是梵淨山人文景點和自然景觀的「聚景盆」,品位高,絕世僅有。梵淨山金頂直立高達百米,中部裂縫名金刀峽,將金頂一分為二,上有天橋相連。兩邊各建有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狀若飛天遊龍,又似佛手二指禪,更像人類的生命圖騰。根據其形而又稱「天下第一峰」。
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過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三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並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四個大字。堪稱一絕。
梵淨山得名於「梵天淨土」,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梵淨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二、雙塔山風光。
雙塔山風景區位於承德市雙灤區境內,在舉世聞名的承德避暑山莊西南十公裡處,總面積3000公頃,是承德市區最大的自然風景瀏覽區。雙塔山為承德名山之一,因山上有兩顆巨大巖柱南北排開,比肩而立,狀似寶塔,峰頂各有磚塔一座,故名雙塔山。附近風光秀麗,山腳下灤河水蜿蜒東流,山間花樹蔥蘢,山中有石馬、石凳、石洞等勝景。山巒奇秀,怪石崢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成了奇異的自然景觀。
兩峰高低大體相同;北峰粗大,高40餘米,周長74米。南峰上粗下細,周長34米。雙塔山陡直而立,高不可攀。1300多年以前契丹人在雙塔峰頂建造的兩座古塔更給整個景區增添了神秘色彩。具體是何人何時為何所建,至今成謎。清朝的康熙、乾隆、嘉慶皇帝以及文武名臣就曾多次登臨,且遺蹟成篇。
北峰頂磚塔高兩米,呈現圓錐形。南峰頂磚塔坐北朝南,高5米餘,方形。邊長2米多,門高約1.5米,寬1.3米,四角置木據,有鐵棍挑出,上掛銅鈴。東、西、南三面牆是青磚壓縫,北牆齊縫直茬。1976年前北牆裂縫較大,寬處大約有20多公分,唐山大地震以後,磚塔不但沒倒,裂隙反而拼合。
據《承德府志》記載:「南峰之巔有古廟,不詳何人所建,已就傾圮,旁有一小碑鐫「王仙生」三字」。清人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說:山莊之西「有雙塔峰,亭亭對立,遠望如兩浮圖,拔地湧出,無路可上,或夜聞上有鐘磬經唄聲,晝時有雲片往來。
《閱微草堂筆記》記載,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年),命守吏構木為梯,遣人登視,一峰周圍一百六步,上有小屋,屋中一幾一香爐,中供片石,鐫王仙生三字。一峰周圍六十二步,上種韭二畦,塍畛方正如園圃之所築,是決非人力之所到。」該書還說:「香爐下有草鞋—雙,供桌上有舊書一本」。
還傳說乾隆皇帝有一年命人搭構雲梯,想親自上去看個究竟。上去之後,他看到小廟裡有神龕、石几、香爐、石几上擺一部舊書,乾隆翻了翻,一個字也不認識。石几下放一雙破草鞋,廟前有兩畦韭菜。他很失望,什麼也沒拿就下來了。回到避暑山莊當晚做了一個夢:一個白髮老頭問他,陛下登雙塔山看到了什麼,乾隆照實作了回答。老頭說,舊書是天書,草鞋是登雲靴,韭菜是靈芝草,香爐是生雲壇。皇上什麼也沒看中,實屬有眼無珠。第二天清早乾隆命人重搭雲梯,可草鞋、舊書、韭菜都已不見蹤影,只有香爐還在,只好焚香祭拜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