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李苑立 古國真
記者從省商務廳了解到,在2017年初,為支持深圳地區跨境電商和實體零售業發展,廣東選擇在深圳前海啟動了「保稅+實體新零售」項目改革,經過3年多的實踐,已經探索出兩條可以在其他地區複製的成功經驗。
省商務廳舉辦的廣東—美國投資合作交流會(資料圖片)。
經驗之一:「保稅+社區新零售」創新
據介紹,2017年在前海啟動「保稅+實體新零售」項目改革,主要通過提升技術手段、優化監管流程和全面的協作配合,支持前海灣保稅港區區內供應鏈服務企業與區外實體零售企業合作,在符合條件且人流量較大的商業體內開展「保稅展示交易+跨境電商進口零售」經營活動。
2018年8月,該模式進一步轉型升級為「保稅+社區新零售」模式,引入快遞龍頭順豐速運參與,發揮其快遞網絡優勢,在順豐優選社區實體店試點,實現了跨境電商、社區實體店、物流到家的優勢互補以及疊加創新,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
前海主要採取了「保稅+社區新零售」的做法,即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在開展保稅展示交易業務同時,利用展示場所的現場體驗功能,疊加跨境電商零售業務,實現「線下體驗、線上交易、現場速遞」,將保稅展示交易的「保稅+」、跨境電商的「網際網路+」與現場社區新零售的有機結合。
前海的創新實現了跨境電商與實體零售在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創新性通過將保稅展示與跨境電商的結合,滿足了消費者線下體驗、線上購物的消費體驗,實現了市民的需求與企業的商業價值相結合,有助於推動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實現身份信息真實性校驗和支付環節一致性校驗。消費者下訂單輸入身份信息(姓名及身份證號)時,門店系統會先校驗信息真偽,若消費者輸入的身份信息有誤,則無法成功購買。消費者在確認身份信息正確的情況下下單購買商品,下單支付完成後,系統會自動核驗訂購人與支付人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需要消費者重新填寫正確信息。
從改革成效來看,在該模式下,海外商品可以憑保出區,市民可以更便利地買到心儀的商品,企業也可以加快貨物和資金的流轉,真正將市民的需求與企業的商業價值結合起來,讓跨境電子商務、實體連鎖零售這兩個原本隔斷的銷售模式得到融合。同時,該模式可以進一步發揮配送優勢,市民通過線上或在社區店下單,社區店快遞便可送貨到家。
省商務廳舉辦的5G新消費促進活動(資料圖片)。
經驗之二:「全球中心倉」模式創新
據介紹,前海探索出的另外一條重要經驗是實現了「全球中心倉」的模式創新。該項創新主要通過靈活運用「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的相關政策,升級監管系統功能和開展關企合作,支持企業在前海灣保稅港區內設立全球集拼分撥中心,實現保稅與非保稅貨物同倉存儲、進口與出口同倉調撥、小額交易(2C)與大宗貿易(2B)同倉交割、內貿與外貿同倉一體。
該業務模式在自貿試驗區「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創新成果基礎上,首次創新性提出新的業務模式,既可以滿足企業同時供應國內海外兩個市場,又能滿足同時存在多種貿易方式的需求,使原來需要存儲於多個地區、多個倉庫的多種物流及貿易形態可以在自貿區內的一個中心倉內一站式完成。
經過3年多的實踐,從成效上看,通過「一區多功能、一倉多形態」的監管創新,使原來需要依託多個地區、多個倉庫開展的多種貿易形態可在區內一個中心倉一站式完成。該模式可滿足跨境電商企業提前從國內外採購商品入區並按不同狀態備貨的需求,減少企業多點設倉帶來的成本壓力。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