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一下佛教和道教,共同擁有的名詞有哪些?也許你沒有注意過

2020-12-12 劍儒墨涵談修身養性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盤古一縷神識,與太元聖母相遇,被太元聖母無意吸收,生下元始天王,後元始天王天壽所限,便重新化作一股清氣,這股清氣躍入虛空之中,慢慢的變大,而後又由一作三,分別化為一股玄青氣,一股玄黃氣,一股玄白氣,這三股氣又慢慢化作人形,從虛影變作了實體,分別是玉清原始天尊、太上道德天尊、上清靈寶天尊。

三清

從此之後,三三而化,分別演教度人,才在東漢張天師之時有了現在的道教天師道,而後又變為正一威盟道。

01宋元之際的全真派,大量吸收佛教的內容

此時盛行的經典,並無佛教之名詞,可是到了後來,反而越來越多。例如宋元之際時期,全真派的邱處機寫的《邱祖懺悔文》裡,反而有大量的佛教用語。

長春子邱處機真人

大家共同賞析一下,內容如下:

金·邱長春祖師述經功浩力不思議,回向十方諸聖眾。願見真心求懺悔,河沙罪障悉消除。懺悔我等:自從曩劫,乃至今生,假火風地水以成形,戀香味色聲而觸法。貪嗔嫉妒,惡口妄言,殺盜邪淫,恣情縱慾,逆辱父母,悖負君師。不敬天地神祇,呵風罵雨;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遂致報對升沉,輪迴展轉,受諸苦惱,無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認六塵之幻,沉溺愛河。今而既獲人身,叨親正教,豈非千生慶幸。一旦遭逢,自合省心,早求度世。若夫似前流蕩,畢竟迷失本來,一墮冥途,化為異類。是故,思沉淪苦,發清淨心。皈奉聖真,特求懺悔。丐憐愚昧,原赦罪愆。解釋報冤,蠲消魔障。所覬命逢昌運,名注丹臺。際遇真師,親聞至道,精修妙行,增長善芽,盡節玄門,怡神真境。他日運應滅度,自性不致昏迷,逕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還證上乘之道,承侍虛皇。尚願,國安民豐、時和歲稔,願真風丕闡、道化興行;願兇惡化賢、邪魔歸正,願兵刑妄措、囹圄空閒;願沉滯升遷、冤讎和釋,願參玄學者、入道成真;願歷劫種親、俱皆超度,願歷世師友、同證真常;願所有眷緣、增崇福慧,願所傷物命、早升人天;願絕食酒葷、不相殺(音傷)害,願持身端正、不履邪淫;願悉破慳貪、悉除險峻,願言無狂妄、行貴真誠;願弱己饒人、潛忍忿怒,願慈心下氣、恭敬一切;願不墮邊夷、不隨邪見,願結交仙友、棲集清虛;願智慧開明、神通恢廓,願廣行方便、普濟群生;願永斷執迷、鹹歸至道,塵劫有盡我願無窮。端望帝真。曲垂濟度,皈命禮謝,無上虛皇,至真三寶。

道教慈航真人

大家看過之後,發現此《邱祖懺悔文》中,竟有大量佛家用語,很多同參道友或許並未發現,今天我便與大家一起整理歸納。

02整理歸納出現在《邱祖懺悔文》中的佛教用語

劫:「劫」 梵語kalpa,巴利語kappa。音譯劫波、劫跛、劫簸、羯臘波。是古天竺時間的通稱,可算作長時間,也可算作短時間,長可長到無盡長,短也可短到一剎那。通常現在所稱的「劫」,是指娑婆世界的長時代而言。

而佛經中又多次提到「小劫」、「中劫」、「大劫」等,而佛經中若沒有特指,便是多指為「大劫」!

道教中,「劫」這個字也許可能是受到佛教的影響,也是當做時間概念來用的,道教五劫原指宇宙萬物生成演化的五個階段,即龍漢、延康、赤明、開皇、上皇。

道炁長存

不過在道教中,除了做時間概念還有一個特殊的概念,也當做災禍災難,亦或是考驗,例如渡劫,道教認為,修仙乃是逆天而行之事,若有修行之人,在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必然會招來各種的不順,亦或是突然的性情大變等,更有小說或者電視中,會有一道閃電從天而降,這被稱作雷劫。

同樣,人做壞事做到了一定份上了,也會引發上天對這個惡人的懲罰,這也被稱作劫,有些壞人本來順風順水,突然哪天開始走背運,幹啥啥不順,最後只得自殺,他們往往含淚後悔,一聲大喝,「今天老子在劫難逃,但是十八年後,老子還是一條好漢」。

地水火風:「地水火風本是古代印度的一種世界觀,他們將認識世界的物質構成,簡單的歸納為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甚至人體也是這四種元素「四大假合」的產物,人生病便是「四大不調」引起的。

四大皆空

後來在釋迦佛悟道之後,便將「地水火風」四大的世界觀引入到佛教,幫助自己完善自己的離苦之法,更是對古代印度文化的一種歸納,引申與發展。

而邱祖在這篇懺悔文中,用了這個概念,也看的出來,佛教和道教也確實有融合的地方,例如佛教中的很多儀軌,並非是原始佛教所用的,更像是來到中國之後,吸收道教的儀軌,形成了自己的佛教儀軌。

有的道教羽士,在解讀這篇懺悔文時,對於「地水火風」用上了八卦的概念,裡面暗合丹道玄機,說地為坤卦,水為坎卦,火為離卦,風為巽卦,認為人生長在天地四正所組成的六合當中,秉生氣從人門地戶等生長之門來繁衍化育,生生不息。

四念處

我個人還是覺得,當時邱祖就是直接用的佛教的用語,認為人是四大假合而成,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戀香味色聲而觸法、六塵之幻:在佛教中「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塵,那什麼是六塵呢?塵即染汙之義,以能染汙情識之故。

一.色:謂眼所見者,如明暗質礙等。以能染汙眼根,故謂色塵。

二.聲:謂耳所聞者,如動靜美惡等。以能染汙耳根,故謂聲塵。

三.香:謂鼻所嗅者,如通塞香臭等。以能染汙鼻根,故謂香塵。

四.味:謂舌所嘗者,如鹹淡甘辛等。以能染汙舌根,故謂味塵。

五.觸:謂身所感者,如離合冷暖等。以能染汙身根,故謂觸塵。

六.法:謂意所知者,如生滅善惡等。以能染汙意根,故謂法塵。

玉佛

殺盜邪淫:此乃佛教中講的最根本的惡行,也是需要佛子們必須戒掉的,若是這三戒犯了,那臨命終直接就是墮入地獄道的。殺生之人,墮入地獄之後,會不斷的被鬼卒用到殺死,然後再次復活,再被鬼卒殺死,就像是玩遊戲的玩家,一出新手村,發現怪級別太高,根本打不過,幾乎都是被秒殺一樣,殺得玩家不得不放棄遊戲。玩家從此棄坑,不再玩這個遊戲,就算是得到解脫,而在這無間的地獄之中,死了活,活了死,就是讓罪苦的靈魂真的想解脫都沒辦法,尋死都難啊,哪怕是求魂飛湮滅都做不到。偷盜罪的人,會被鬼卒動不動就砍掉手,砍掉了馬上再長,然後這受苦的靈魂就必須忍受著這種斷手的苦,不斷的哀嚎,想停都做不到。邪淫的靈魂,到了地獄之中,要受炮烙之刑,被綁在銅柱上,然後鬼卒在下面點火,不斷的加燃料,火越來越大,銅柱也越來越燙,最後這靈魂被銅柱烙的乾癟,然後再次在銅柱上復活,又陷入到死循環之中。

由戒而定,由定而慧

道教起初戒律簡約,主旨為戒貪慾、守清靜。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上清派、靈寶派、新天師道等沿襲佛教戒律,並汲取儒家名教綱常觀念而制定"五戒"、「八戒」、「十戒」和其他戒律。其內容除五戒、八戒與佛教基本相同外,十戒中尚列有"不得違戾父母師長"、「不得殺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亂骨肉」、「不得毀謗道法」、「不得汙漫靜壇」等。

03佛教和道教相互學習,團結教化,實屬我國民之福祉

自東漢明帝開始,方有佛教的僧人正式通過西域來到中國,傳經授法。不過在當時,並沒有大量的信眾,只是小眾的信仰,後來,通過吸收我中華文明的孝慈文化,又拋棄乞食的原始傳教方式,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時,才漸漸的有了現在中華大乘佛教的雛形。

而佛教做出這些改變,也不得不謝謝儒家與道教的「口誅筆伐」,若非如此,佛教也不會做出脫胎換骨的改變,更難與中國的歷史文化相融合,最後終會因為水土不服而破產。

一僧一道

但同樣,如果沒有外來宗教佛教的刺激,道教也不會感到有壓力,更不會有大的發展,很多人會覺得我這是悖論,那我且問諸位,若沒有佛教的進入,那道教真的像所謂「三張偽法」一直流傳下去,只會更加的懈怠,不僅不會發展,更會走向衰落。

而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外來宗教的刺激之下,能夠大量的吸收外來文化,並與本土文化融合,也恰恰說明道教文化是最能代表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胸襟寬廣的代表。

宗教團結,民族團結

道教在與佛教打了這近兩千年的口水官司,雖然教徒們有時候打打口水仗,但是在高層之間,卻有著高度的默契,高道與高僧之間也並不會相互的攻訐(qie二聲),即使不會稱讚對方,但是卻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

尤其是在工業化,現代化大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物質文明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我們的精神家園建設,卻越發的空虛,希望佛教和道教相互團結,在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和相關的部門帶領下,共同的弘揚我們偉大的傳統文化,使我們更好地、更有素質的做好一個中國公民。

轉經筒

我是一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希望傳統文化能夠更多地幫到所以的朋友,大家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覺得我的文章能讓人受益的話,就請點讚、收藏、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到!

相關焦點

  • 盤點一下佛教借去的道教神仙(圖文版)
    一:觀世音菩薩源於佛教說09年的時候有個信佛的居士去找我。當時是慈航真人(佛教的觀世音菩薩)誕辰前期,我正準備法會的科儀。那人說:哦?你們道教也信我們的觀音菩薩啊。我說:你聽誰說的觀音菩薩是你們佛教的?那人說:本來觀音菩薩就是我們燃燈古佛敕封的!我說:觀音菩薩源於道教,是慈航真人圓通自在天尊。大羅十二金仙其中一個。那人說:有什麼憑據嗎?
  • 為什麼佛教有那麼多的寺廟和佛像?而道教卻很少呢
    其實很正常,在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只要你不去信邪教都是可以的,但是在我國還是佛教地位更崇高一些,畢竟進入中國較早,全國各地也基本都有寺廟、佛塔、佛像。但是作為我國的本土教派道教起源也不晚,為什麼就沒有像佛教這麼多的佛像之類的東西呢?其實宗教和人類的歷史是緊密相連的,像現在中東局勢的混亂背後也有宗教信仰的複雜有關。
  • 佛教和道教實力大比拼,如來,玉帝,三清那一個更厲害呢?
    佛教和道教的爭鬥可以說是時間很久了,因為每個宗教徒都有一種特別的門戶之見,這種門戶之見非常狹隘,所以如果是不同教派的,他們就會拼盡全力地詆毀,貶低。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大家信仰的宗教不一樣,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最高神,你說你信仰的是佛祖,他說他信仰的是玉帝。那麼光是這種不同就一定會有爭鬥了,更不用說是其他的教義之爭了。
  • 看一下,佛教從道教裡面借了多少神
    漢傳佛教是佛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漢傳佛教太過於自私。我遇見過很多這樣的問題!下面我舉例說明。09年的時候有個信佛的居士去了我雲清齋。當時是慈航真人(佛教的觀世音菩薩)誕辰前期,我正準備法會的科儀。那人說:哦?你們道教也信我們的觀音菩薩啊。我說:你聽誰說的觀音菩薩是你們佛教的?那人說:本來觀音菩薩就是我們燃燈古佛敕封的!
  • 我國不但有佛教四大名山,同樣更有道教洞天福地,你知道嗎
    自古以來,我國佛教有四大名山,與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地藏王菩薩道場九華山、普賢菩薩道場峨眉山、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等有關,佛教名山的道場4個以上,擁有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名山大川的歷史意義,是不能少的,同樣是中國境內也有4個道教的道場,而且不同,說法還沒有誰我們有這樣的名山,有這樣的意義
  • 儒釋道和儒家佛教道教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有哪些?
    「儒釋道」和「儒家佛」「教道教」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並且相互滲透。從認識論講,都注重整體的領悟和類比聯想。儒釋道三家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佛家,唯心主義,誇張自己修養,講的是超世,釋教是教育,是教人要堅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見,飄逸循環,度己度人,成績佛果佛道儒三教特徵佛教佛教兼倫理和功利、理性和巫術而有之
  • 佛道之爭,佛教四大名山和道教四大仙山,你更喜歡哪一個?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以道為本源,黃,老道家思想為基礎理論,晨曦神仙方術流傳下來的精神文化,自東漢末年發家,從此與中華民族留下不接的情緣。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今天的尼泊爾境內,公曆紀元前後傳入中國,經過長期的傳播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
  • 訪談︱程樂松:道教為什麼鬥不過佛教?
    關於程樂松老師,北大學子有過這樣的評價:聽程老師上課總有暢快淋漓而欲罷不能之感,程老師說自己是在說書,確實有如說書之精彩,時而戲謔,時而又深刻得讓人一驚。我更加傾向於認為,道教的信仰發展及觀念積累是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道教信徒和信仰實踐者對於道教信仰的獨立性及排他性認同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清晰,更大程度上它是一種自發的信仰實踐,而不是有意圖的創教衝動。對於耶穌基督來說,他有一種很強的創教衝動麼?或者說他有一種很強烈的創造新的信仰傳統的意圖麼?
  • 盤點拉薩值得一看的景點,你知道有哪些嗎?快來了解一下吧
    導語:盤點拉薩值得一看的景點,你知道有哪些嗎?快來了解一下吧 文/凱哥談談旅遊如今高考已經結束,轉眼間畢業季也到了,這段時間也是每年的旅遊高峰期。對於那些畢業的孩子們來說,都會想要來一場畢業旅行,這個旅行的地點絕對是要非常有意義。小編記得當年和朋友們,一起畢業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拉薩,拉薩是西藏自治州的首府,還是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作為藏傳佛教聖地拉薩也擁有很多國內之最,這裡全年天氣晴朗,降水也是比較稀少,冬天沒有嚴寒,夏天沒有酷暑,如此宜人的氣候也最適合去旅行。
  • 寺和廟的區別是什麼?佛教和道教的區別嗎?
    寺和廟的區別是什麼?佛教和道教的區別嗎?時間:2015-02-05 00:30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 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寺和廟的區別是什麼?佛教和道教的區別嗎? - 一直搞不懂什麼叫寺?什麼叫廟?他們本質上有哪些區別,單單只是從佛教和道教上來區別的嗎?
  • 道教與佛教的差別
    留心觀察我國宗教狀況的朋友們會發現,我們身邊有五大合法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而其中佛教實力最為強大,全國各地都遍布著佛教寺廟,每天數以百萬計的信眾們出入著各種佛廟並留下「香火錢」。
  • 佛教和道教都有出家人,怎麼理解出家的行為,在家眾應該如何修行
    以前電視上,總看到很多武林高手,是和尚或者道士,就覺得當和尚或者當道士很牛,後來長大了,也去過一些寺廟和道觀,不過讓人失望的是,和尚和道士並非都會武功。或許會武功的和尚只能在少林寺,會武功的道士也只能呆在武當上!也許這個結論不太準確,但是曾經確實嚮往過出家人的生活,那得從我很小的時候說起了。
  • 道教和佛教區別越來越大,是什麼影響了和尚和道士?
    和幾位朋友在一起小聚聊天,有朋友聊天時講到,他5.1國慶節去某個規模中等的寺廟上香,上完香後抽了一籤,轉身離開的時候,被一位身著袈裟的光頭男子攔住,光頭男子對朋友講到:施主留步,抽籤的30元,解籤的話是80元。朋友楞了一下才反應過來,他面前這位要解籤的人應該是寺廟裡的和尚。
  • 道教常識:寺和廟有什麼不同?關於道教宮觀的那些事兒你知道多少
    一、寺和廟有何不同?我們常常會把道教與佛教的宗教活動場所都稱為寺廟,其實「寺」和「廟」是不同的兩種建築。「寺」最開始指的是古代官署的名稱,漢代時御史大夫們辦公的地方都會稱作御史大夫寺,管禮儀的部門叫做太常寺。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5、大唐最初屬於道教部隊,但最終佛教加入進來,難道不等於搶地盤,抓信徒嗎?而且佛教已經佔領了道教的大本營,這不是說佛教很強大嗎?《西遊記》真的是揚佛限制道的書嗎?我對此非常懷疑,因為根據我看過的一些情節,這本書似乎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簡單。
  • 浙江的這座山:佛教和道教的共同發源地,還是活佛濟公的家鄉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主流宗教有三種,分別是: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其中只有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大家都會認為,道教和佛教的差異這麼大,應該是沒什麼的聯繫的。但是浙江的天台山,卻同時是佛教和道教的發源地。而且這裡的風景也是十分的優美,還是我國的AAAAA級景點。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位於浙江的天台山。
  • 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有鴻鈞老祖這個神仙嗎
    看明代許仲琳先生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大家都知道裡面有一個鴻鈞老祖,他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父,並且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和二教主準提道人,都稱其為老師,可以說他是封神世界中的第一神仙,都知道演義中的人物很多都能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找到原型,試問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有鴻鈞老祖這個神仙嗎
  • 佛教與道教,學佛與學道,該如何選擇?
    佛教與道教,學佛與學道,該如何選擇?很多接觸過佛教,也接觸過道教的人,都有一個困惑,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如何選擇,是選擇學佛好呢?還是該選擇學道?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一句,足以說明佛教是包容大度的,佛教並不認為,其他法,就不可取,相反,佛教也沒有認為,自己的法就一定可取。單從佛法本身來看,也是這樣的,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而這些不同的法門,所說之法,也是無有高下的。在佛教的各大宗派之間,每一個宗派,也都是平等的。
  • 玄門老道長開示:道教與佛教有什麼不同?
    有一次,我請教老道長:我們道教文化底蘊源遠流長,作為土生土長的華夏宗教,怎樣感覺現在好像沒有佛教那麼興旺呢?老道長:這要根據佛教與道教的文化差異說起了。2:佛教修行以心為主,一切唯心造,追求的是境界和明心見性,八萬四千法門,可以參禪打坐,也可以一心不亂地念佛或誦經持咒。他們也有法事儀式,但相對於道教的修行方式,佛教更容易受到普羅大眾接受,不論是黃口小兒,還是白髮銀絲的老人,都有適合自己修行的法門。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天龍八部,官方的詞典解釋是:「天龍八部是天眾、龍眾、夜叉、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呼羅迦八類佛教的護法神,以「天眾」和「龍眾」為首,故稱「天龍八部」「,這裡要解釋的是天龍八部中的「八部」是「眾」,也就是說他們不是8個神,而是八類神,比如夜叉,就是一類神的種族名稱,就好像中國的龍是一個神族一樣。那麼天龍八部對於中國文化有哪些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