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2020-12-12 來點悅讀

「赤日炎炎似火燒」,夏季太酷了,太陽就像一個噴火器,不停向大地上噴射著熾烈的火焰,似乎不把大地上的所有物體烤焦絕不罷休。於是,總是習慣性地抬頭瞭望,希望可以有風雨來侵襲,哪怕只是一陣子也是好的。然而,希望是渺茫的、微弱的病人的呼吸,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杳無音訊。

這個季節,行走於道路,就像接受火刑者,此種磨難,不可盡與人言也。道畔樹木,垂頭喪氣;路邊花草,無精打採。唯碧空烈日,熾熱當下,肆無忌憚。是一個瞬間吧,熱得汗流浹背的人,腦海裡忽然浮現一句「竹露滴清響」來,多像一瓢清澈的泉水當頭淋灑而下,涼意無邊,風情無際。

原來,英哲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果然是蘊藏著大道理的。想來,好詩不僅會使人變得「靈秀」,這僅是包含著物理方面的認知的;好詩更是會讓人從心靈上達到一種「空濛」狀態,心靜自然涼,大抵如此吧。

冒著暑氣歸家,開了空調,頓時天地一片清寂,涼爽布滿全身,所謂「天人合一」不外如斯。檢閱案桌詩集一卷,翻開細查,閉目暗自咀嚼其中滋味,愈發對古代先賢起敬佩之情。想來那時,根本沒有空調此物事,如何避暑必是大問題,人,終究是靈長類,深山密林有野風,近水樓臺得清幽,最好的避暑勝地原來在「自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讀孟浩然的詩歌,感覺到極其流暢,給人一種水到渠成的享受,大抵恐與其獨特的詩歌美學觀點保持一致性。他在《來闍黎新亭作》詩中寫道:「棄象玄應悟,忘言理必該。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借用了佛理和道學中的「棄象忘言」說,提倡「一氣揮灑,妙極自然」(施補華《峴傭說詩》),強調「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嚴羽《滄浪詩話》),不必拘泥於形式,而注重於內容,由此讓其出入古近的體格愈顯其灑脫自在,從而「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盼望著盼望著,真不容易啊,大火球終於墜入西山裡,只剩餘暉慘澹照射下來;漸漸地,玉兔東升,倩影倒映池塘之中,帶來一陣陣清涼,頓時讓人為之神清氣爽。

這種喜悅之情,實為人之常情,如果你曾經歷酷暑難當的夏日,就會理解此種發自內心的開心和愉悅。一個「忽」字,似乎送瘟神之態度,那是巴不得散發熱氣的太陽早點落下西山;一個「漸」字,卻又充滿著幽幽酸氣,似乎埋怨照射清涼氣息的月亮不早點來臨。詩人種種複雜情緒,對炎陽之嫌惡,對清月之歡迎,都在這一「忽」一「漸」之間,表露無遺。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沐浴之後,一洗白日焦灼和煩悶,且散發緩步片刻,享受夜色帶來的絲絲涼氣;夜漸深,進入室內,把窗戶打開,躺在竹蓆之上,讓涼風竄室而入,這一刻的舒暢與閒適,言語都顯得遲鈍。

上一句專寫詩人遠觀之景象,特寫周圍大環境,既可用來點明時令,亦可把自己情緒暗暗隱匿於其中,若隱若現。至此句,則自如轉換鏡頭,仿若高明攝像師,開始回復於敘述詩人自身狀況。詩人此時的形象是閒逸的,「散發」之隨意,「臥」姿之舒適,處處洋溢著一種「我本是臥龍崗上散淡的人」的高蹈狀態。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池塘裡荷葉田田,荷花妍妍,夜風吹過,送來陣陣清香,是荷之大方饋贈嗎?此時心境處於空靈狀態,似乎可以感覺到竹葉上露水滴落的清響。

詩人在本句從嗅覺、聽覺兩方面進行細膩描寫,如果說第一句是潑墨大寫意,那麼於此句便是工筆小寫真,於細微處見真意。「送香氣」之綿綿,言「荷風」之溫柔多情;「滴清響」之寂寂,抒「竹露」之清虛高妙。這般飄逸出塵之景象,若無清涼虛靜之本心,又如何能夠體味其中一二真諦?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驅逐掉暑熱,心情變得爽朗,很想把琴取下,輕輕地彈奏一曲,可是此情此景,卻心中暗恨沒有知音欣賞,罷了罷了,想想就得了,還是做我的清秋大夢吧。

可是,詩人畢竟是複雜的人類之一,無論再怎麼飄渺高蹈,內心總是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於是在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忽然回想到此生種種際遇(這是必然的,不然又何來「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般的幽憤詩句),感慨頓生,產生了一種想要找人好好述說一番的衝動。此處「欲取」不過是想法的表達,並不是真正去要「彈琴」的,所謂「恨無知音賞」,不僅僅是指有說話聽、有聽彈琴的「知音」,其實內裡更是暗示著詩人的「才華」無法施展的悲情。說到底,是詩人在此感喟自身缺乏賞識之人啊。畢竟「聽鑼聽聲,聽話聽音」,孟浩然並不真正像「隱士」,否則何必幾進幾出上京城,欲謀取一番功名事。可惜,「風流天下聞」的孟夫子命運多舛,官路崎嶇,最終布衣終身。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可是翻來覆去如何睡得著,想到友人不在身邊,無法共度良宵,無法盡情清談,除了心生惆悵,悶悶不樂,只有進入夢鄉,但願可以夢中一會老友,且盡地主之誼,藉此以述懷念之情。

結合以上前述心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此種情況之下的詩人,或許開始只是單純懷想辛大這位朋友的,但隨著回憶速度地加快加深,詩人的思維廣度一定開始慢慢地擴大起來了。這裡所謂的「故人」既指辛大,更指向曾經詩歌唱合的那些「故人」,比如寫出《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李白,比如「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王維。

那一刻,詩人心頭一定是浮想翩翩的,百般滋味齊湧。

相關焦點

  •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是孟浩然的五古名篇。在如此清涼幽靜的夏日傍晚,一位超凡脫俗的詩人懷念他的知音朋友,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孟浩然的這首詩,將畫面美、音樂美、抒情美完美地融為一爐,營造了很好的藝術效果。【注釋】辛大:孟浩然的朋友,一般認為是辛諤,曾多次在孟浩然的詩中出現,如《都下送辛大之鄂》、《西山尋辛諤》、《張七及辛大見尋南亭醉作》。山光:山中的日光。
  • 【賞析】《五言古詩·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 【唐詩三百首】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夏日南亭懷辛大》作者: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註解】(1)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詳。(2)山光:傍山的日光。
  • 走進唐詩中的七月,感受夏天的美好: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山色向晚,涼月初上。耳聽到竹滴的露水聲,沐浴著荷花的清香,突然有點懷念故人了。孟浩然的夏日夜晚,是有淡淡的惆悵憂傷和些許落寞想念的。
  • 孟浩然懷念老朋友,用白描法隨手寫了一首詩,渾然天成,堪稱精品
    李白曾用「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樣的詩句讚頌孟浩然。孟浩然的詩以巧奪天工、自然天成著稱。一首《春曉》,是兒童必讀古詩,可謂家喻戶曉。他還有一首五言古詩《夏日南亭懷辛大》,是一首懷念老朋友的詩作,娓娓道來,完美呈現,情真意切,渾然天成,堪稱經典,入選《唐詩三百首》,一起來欣賞欣賞吧。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 孟浩然最美十首詩,清幽含蓄,寧靜致遠
    出自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這句詩彈琴而無知音欣賞為喻,表達了其懷才不遇的痛苦之情。 出自唐·孟浩然《歲除夜有懷》。詩句描寫除夕之夜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情。「亂山」、「殘雪」、「孤燭」,都是哀景。借哀景而寫哀情,表面無哀字,而實際上悲哀之情盡在其中矣。 6、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出自唐代孟浩然詩《夏日南亭懷辛大》。
  • 品味唐朝田園詩,聆聽竹露滴清響
    山水田園詩派也有不少作品中的這種田園意象,也是充滿了對知音的渴求,如孟浩然的「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夏日南亭懷辛大》)傳達出作者「知音難求」的心聲。這也使得這首詩不再是普通的山水田園詩歌,加上了作者的心聲心畫,給清幽的意境增添了感傷的情調。
  • 夏日荷花飄香,美景愉悅心靈
    ——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李重元《憶王孫·夏詞》山蜂愁雨損蜂兒,葉底安巢更倒垂。 只有荷蜂不愁雨,蠟房仰臥萬花枝。
  • 詩詞納涼:李白放浪、王維禪意、陸遊享受、孟浩然孤獨
    炎炎夏日,日長慵懶,詩人們難道真的就「睡起無情思」嗎?縱觀夏日詩篇,總逃不開「納涼」二字,在這炎炎夏日,他們都渴望尋找一處「涼」,反倒讓他們的夏日詩篇中生出一股清涼禪意。今日給大家分享幾位大詩人關於「納涼」的趣事,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李白的放浪、王維的禪意、陸遊的享受、孟浩然的孤獨,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絲清涼。
  • 古詩分享:夏日炎炎,不敢外出?古人的閒情逸趣你想像不到
    他們的方式很高級:泛舟遊園,閒臥聽風,手掬清泉灑蕉葉,烹茶煮酒樂逍遙,更有狂放如李白,棄了羽扇林中袒露……一起來品品夏日裡的樂趣吧!山亭夏日 (唐)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 把夏日美景描寫到極致,既真情又有哲理,這首唐詩堪稱經典
    《唐詩三百首》017夏日南亭懷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①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②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③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⑤題解這是一首夏日懷友詩,是寫給友人辛大的,作於南亭。南亭一般認為是襄陽城南峴山附近的亭子,在孟浩然的隱居地。
  • 盤點那些字裡行間透著香氣的古詩詞
    綠樹掩映下,樓臺的倒影映入池塘中,這時,忽然有一陣微風吹過,水晶帘子被風吹的晃動起來,同時,薔薇的香氣也隨著風充滿了整個庭院。喜見瓊花面NO.5 荷花(盛開月份6-9月)描寫荷花香氣的古詩詞: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 慢生活|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去沙坪垻看最美荷花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實習生 張夢蝶 受訪者供圖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炎炎夏日,美美的荷花是夏日裡一道清涼的風景線。14日,記者從沙坪垻區獲悉,沙坪垻的荷花已進入最佳觀賞期,市民可前往欣賞。
  • 孟浩然十大經典名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十大經典名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一、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出自《與諸子登峴山》。代謝:新代替舊的更迭變化。九、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出自《夏日南亭懷辛大》。微風帶著荷花的香氣吹來,竹子上的水滴,滴落髮出清脆的響聲。十、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揖:作揖,表示尊敬。清芬:指花香,這裡喻指孟浩然具有的高尚品格。
  • 孟浩然的詩,美到極致
    來源 古典文學與詩詞 古籍金句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和王維合稱為「王孟」。細讀孟浩然的詩作,只覺清新空靈。孟浩然最會捕捉生命中的詩意感受,簡淨的文字,疏淡的語言,在孟浩然的筆下,卻獨具雅致空靈的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