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①, 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②, 開軒臥閒敞③。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 恨無知音賞④。
感此懷故人⑤, 終宵勞夢想⑥。
【作者簡介】
孟浩然 (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曾隱居鹿門山。開元十六年(728),至長安應試,落第回鄉。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齡自嶺南赦還,相見歡飲,食鮮疾發而卒,年五十二。孟浩然可謂一生布衣,過的雖是隱居與漫遊生活,但並未忘情仕進。他和王維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並稱「王孟」。他的詩風格衝淡清幽,但「衝淡中有壯逸之氣」(《唐音癸籤》卷五引《吟譜》)。尤工五言詩,現存詩二百六十餘首,有《孟浩然集》傳世。
【注釋】
①山光:指傍山而落的太陽。
②散發:古時男子束髮戴冠,暇時常將頭髮散開,閒適自由,不受拘束。
③軒:長廊之有窗者,此指窗。閒敞:清靜寬敞。
④鳴琴:《張七及辛大見訪》詩云:「居士好彈箏。」是辛亦知音,故取琴而思辛。知音:用伯牙、鍾子期故事,此指辛大。
⑤故人:指辛大。
⑥終:一作「中」。
【評析】
這是一首夏日懷人詩。前六句敘夏夜南亭納涼情景,恬靜閒適,如詩如畫。後四句寫懷友人,情由景生,形諸夢寐,可見彼此相知之深,交情之厚。「恨無知音賞」,於平淡中寓不平,所謂「衝淡中有壯逸之氣」,孟山人亦非渾身靜穆!「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向被譽為佳句,王壽昌更盛讚其「當與日星河嶽同垂不朽」(《小清華園詩談》卷下)。所以妙絕者,乃在此二句逼真地描繪了夏夜納涼靜謐閒適的意境。「開軒臥閒敞」,靜臥養神,何勞睜目四視,但荷香而微,風送時聞;翠竹滴露,清脆悅耳,完全訴諸人的嗅覺聽覺,「羲皇上人」夏夜納涼悠閒自得的形象活現眼前。
(本文選自《唐詩三百首》卷一 五言古詩)
長按二維碼
進入京東商城快速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