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2050 x 和美術館
2020年度研討會
文化聯盟:合作的挑戰和必要性
2020 年12月5-6日
和美術館, 廣東順德
第三屆「美術館2050」年度研討會將於2020年12月5-6日期間於和美術館舉辦,分為論壇(12月5日)及工作坊(12月6日)兩個板塊,其中,工作坊板塊將為全國各地的美術館從業人員們提供專業指導。本屆研討會將圍繞「合作」這一概念展開。近年來,美術館之間—尤其是在中國地區—的合作逐漸增多,這一概念也成了為美術館創新發展的核心。我們希望探尋的根本性問題是:美術館之間為什麼要合作?這些文化聯盟的目的何在?不同機構、藝術家、藝術從業人員、空間和學科間的合作,能夠帶來什麼收穫,又可能造成什麼損失?此外,我們應當如何促進合作?今年的美術館2050研討會希望將討論從中國延伸到全球,探討美術館為何決定尋求藝術行業內外的合作。
2019研討會圖片 Museum 2050
研討會將分成上下兩個半場,由兩個主題演講拉開帷幕。上午場由藝術家Daniel Arsham領銜,展望3020年的未來合作模式。來自廣東時代美術館的策展人,將針對在後疫情時代兩極化的現實狀、面對地理-信息環境重構的條件下,如何理解合作並建立關係網絡的話題進行探討。
來自不同行業背景的專家們將從不同角度對於合作的概念進行全方面的闡釋。Cuseum創始人和執行長Brendan Ciecko將介紹科技企業將會為文化領域的創新實驗產生何種影響;藝術/研究團體ZZYW將呈現一個以電腦虛擬技術作為合作方式的真實案例;克拉克藝術學院榮譽院長Michael Conforti將討論長期合作之下、機構之間應該如何管理與維護共同的文化遺產;獨立策展人湯溪將回顧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政策,並分析該區域的藝術發展是如何受到影響的。
China Residencies(中國駐地)聯合創辦人 Kira Simon-Kennedy以及Residency Knowledge Fellow 徐肖瑤也將出席論壇,聚焦於與來自境外藝術家合作、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一系列實際經驗,並針對如何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合作關係進行分享。在下午的論壇中,卡姆登藝術中心(Camden Arts Centre)展覽項目策展人Sophie J. Williamson將以地理與深層時間概念的角度來討論不同合作方式;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執行總監畢昕則將針對諸多藝術、科技之間的跨學科及實驗性合作案例進行梳理。
「文化聯盟:合作的挑戰和必要性」的參與者還包括「美術館2050」聯合創辦人Leigh Tanner、程天頤、以及和美術館執行館長邵舒。去年在成都知美術館的峰會的網上直播觀眾高達2.7萬人次,本屆論壇將延續這一模式進行網上直播,以便無法前來現場的觀眾觀看。
2018工作坊圖片 Museum 2050
12月6日,「美術館2050」將舉辦一系列工作坊。面對方興未艾的美術館發展以及諸多機遇,這些工作坊將會對「美術館2050」的參與機構的工作人員提供眾多的專業培訓課程,內容涵蓋公共藝術的概念及創作、出版、機構建設等各色主題。工作坊的組織者包括深圳設計互聯館長奧雷· 伯曼,北京中間美術館策展人黃文瓏,UAP藝術設計總監Dane Currey 與UAP策展人褚夢兒等。屆時,香港Para Site也會即時連線舉辦工作坊,為無法前往順德的參與者們提供參與機會。
第三屆「美術館2050」研討會由和美術館主辦,香港Para Site、Jing Culture & Commerce、深圳設計互聯、UAP,北京之間美術館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