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 包頭丨尋找老街巷:中山路

2020-12-18 騰訊網

「中山路」可以算得上是我們國家最出名的一條路了,據統計,全國大約有180多條中山路。您知道嗎?在咱們包頭東河區曾經也有一條中山路,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必須要看的視頻

記者任芳:在我身後就是人民影院。我們之前也了解過,有很多東河人稱它為中山堂。這裡也有一條路叫中山路,今天我們就尋找這條路,到底在哪兒呢?從地圖上看,前面這條路就是和平路,我們就是順著和平路找找看。

在東河的老地名中,叫做「中山」的有三個,如今仍然存在的中山中學,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中山堂,以及記者要尋找的老街巷中山路。當然,在如今的東河街道中,人們已經無法再看到一條叫做「中山」的道路了,那麼有多少人還記得這條路呢。

一連問了幾個市民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知道」,這個結果多少讓人有點沮喪。難道這中山路真的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了嗎?

市民:中山路就在東河舊公安分局那兒,和平路沿著這條路一直往北走,現在改成派出所了,穆斯林大廈附近。

一路上,記者邊尋找邊打聽,又得到了幾個重要的線索。

記者 任芳: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剛才那位大哥所說的穆斯林大廈,在我前方東邊這條路就是解放路,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我身後的這條路就應該是中山路了,可是旁邊的指示牌上卻寫的和平路,那到底是不是我們要找的中山路呢,我們接著去尋找。

市民 邸先生:這就是中山路,後來改成和平路,最早以前這個地方有個大轉盤,附近有北京烤鴨店、正大茶莊、回民肉鋪。

市民 馬先生:我們老幾輩人都在這兒住,我小時候就叫中山路,比我歲數大,我才70歲,人家這街早就存在了。

市民 白女士:以前小的時候,中山路是特別擁擠的,馬路都是特別特別窄。這條路後來才修好的,通到財神廟上面,記憶裡以前都是平房,小道都是幾裡拐彎的,不像現在直溜溜的馬路,那會兒小岔路特別多。

經過多方打聽,記者最終確定,眼前的這段和平路就是曾經的中山路。根據居民們回憶,中山路南起勝利路、解放路以及和平路的交叉路口,過去那裡曾經有一個小轉盤,北端最早是在長勝街上,長勝街以北是居民區和小道。

大約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居民區和小道被拆除,中山路被打通並拓寬,大約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中山路又被歸在了和平路裡。如今,路兩旁的店家對當年這條小道上的繁華景象依然記憶猶新。

中山街側商鋪 白先生:過去在這條街上賣了二十幾年牛羊肉,又在這兒開了十幾年飯店。這條街叫中山路,過去馬路也就是五六米寬,中山路就這麼窄,屬於北梁,梁上全是住戶。中山路形成市場,賣啥的都有,牛羊肉、炸糕、魚,挺熱鬧的。

記者 任芳:我現在所在的地方,身後就是財神廟,這裡就是過去中山路的終點,一路走來也就是短短的600米左右。那麼這裡為什麼被稱作是中山路?又有哪些歷史故事呢?我們繼續去探訪。

中山路,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得名,全國的中山路大多數是在抗戰勝利以後,將原有的道路重新命名的。那麼包頭的中山路,是怎麼來的,它在被命名為中山路之前,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聽聽高凌雲老師講中山路的故事。

必須要看的視頻

《老包頭記憶》叢書作者 高凌云:中山路在東河區是一個南北方向,它的南邊是和平路,過去叫富三元巷,而且是一個直通包頭火車站、南門外大街的,中山路北面,現在已經到了財神廟了。

高凌雲老師收藏著一份1923年版的包頭地圖,這份地圖上並沒有中山路的身影,那麼它是什麼時候修建的呢?解放前,包頭的道路大多是土路,又什麼人要在這裡修一條短短的水泥路呢?

1939年冬天,重慶國民政府策劃發起一場對日作戰的冬季大反攻,命令傅作義部牽制華北日軍,防止其向南調兵支援華南戰場。傅作義將軍根據敵我情況與兵力部署,改變原有作戰計劃,決定奔襲包頭。

此時,包頭城內,日軍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南門附近,傅作義將攻城的突破口確立在北城牆,登城或奪門。1939年12月19日,傅作義的部隊從西北門攻入包頭城內,兵分兩路,一路從關井梁、財神廟直搗日軍司令部,一路佔據西營盤的北側制高點,城內日軍聽到槍聲倉促應戰,並立即聯繫附近守軍支援。

《老包頭記憶》叢書作者 高凌云:當時南北富三元巷,就是和平路,日軍到了解放路那兒就頂住了,只能走解放路和勝利路,北面有戰事就過不來。當時消滅了大概兩三千人日偽軍,繳獲了上百輛軍車,還有武器。日本小島司令他把這個失敗就歸結於包頭的道路不通,彎曲的地方太多,大型軍車進不來,重型武器也去不了。所以在1941年初,他就要修這個路,起了個名字叫興亞路或者叫興亞街。

除了中山路也就是當時的興亞路,日軍還將與中山路相連的富三元巷,也就是如今的和平路,與中山路交叉的前大街東西兩側,也就是現在的勝利路和解放路各修了一段水泥路。為了修路,日軍強行拆毀了大片民房和商鋪,老字號永德裕瓷器、仁和茶莊遭到嚴重破壞。

《老包頭記憶》叢書作者 高凌云:

日本人一共修了五條路,和平路,中行街,中山路,勝利路,解放路。五條路才3.5公裡,日本人修這個路的同時,也修了他的大東亞聖戰紀念堂。抗戰勝利以後,凡是日本人命名的地方都改叫中山。大東亞聖戰紀念堂,改成叫中山堂,興亞路改成叫中山路。

抗戰結束之後,中山路一直都是老包頭最繁華的街道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後,沿用了中山路的名字,1968年更名為「革命路」,1981年恢復原名。再此之後,中山路連通了財神廟,由原來的300米左右,延長成了長620米,寬7米的道路。

《老包頭記憶》叢書作者 高凌云:這個路打通挺好,財神廟原來叫九江口,就是商家過年都要在這兒拜財神,所以把它打通,和后街就連上了,前街和后街就有個通道了。

大約在2000年前後,中山路併入和平路。如今雖然它已經消失在了城市規劃中,但在這條街上發生的故事,始終留在了包頭的歷史中。

稿件來源:直播包頭

記者:嶽麗 梁海傑 高攀 任芳

微信編輯:張楠

相關焦點

  • 瞰•包頭丨 尋找老街巷:馬號巷
    您知道曾經震驚全國的包頭「馬號事件」嗎?您知道「馬號巷」究竟在哪兒嗎?今天的《瞰•包頭》帶您去尋找這條老街巷。點擊觀看下方視頻經過一路的尋找,我們終於找到了「馬號巷」。那麼,「馬號巷」名字是怎麼由來的?在這裡曾經留下哪些難忘的故事呢?下面就跟隨《老包頭記憶》叢書的作者之一高凌雲老師去了解一下。
  • 瞰•包頭丨東河區曾有一條老街——中山路,你知道在哪嗎?
    在東河的老地名中,叫做「中山」的有三個,如今仍然存在的中山中學,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中山堂,以及記者要尋找的老街巷中山路。當然,在如今的東河街道中,人們已經無法再看到一條叫做「中山」的道路了,那麼有多少人還記得這條路呢。
  • 傳承文化餐飲尋找老包頭味道
    「傳承文化餐飲尋找老包頭味道」活動,讓美食回歸傳統技藝挖掘民間高手。探尋縈繞在記憶深處的味道。6月19日上午10時,「傳承文化餐飲,尋找老包頭味道」活動的啟動儀式在東河區舉行。本次活動由包頭市文化餐飲產業協會主辦,旨在尋找、挖掘和優選出一批包頭特色地方傳統小吃、美食,為傳統美食技藝傳承人和傳統老字號建檔立案,為民間藝人提供就業、創業和展示技藝的平臺,發揮地方特色美食集聚優勢,弘揚包頭特色美食文化。
  • 濰坊老街巷:布政司街
    導語: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以及城市規劃的需要,有很多老街巷已經離開我們而去,消失在歷史塵埃之中,追憶它們只能通過老照片了.這條位於老濰縣城中心位置的老街,應是在老濰縣建城以後就有了。在我們濰坊,還有這樣一些已消失的、即將消失的、已保留的、已經保護的老街巷(歡迎各位好友提供老街巷線索:位置、名字由來、歷史典故等)。【布政司街】其名字的由來要追溯到明朝,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並將行省制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當時的山東省稱為「山東布政使司」。
  • 青島中山路劈柴院,逐漸老去的青島記憶
    偶然經過中山路劈柴院,進去逛了一圈,12月的劈柴院門庭冷落,商鋪基本都關門了,街上也基本上看不到行人。想來自己上次逛劈柴院還是10多年前,那時候還是挺熱鬧的,現在看到冷冷清清的街巷,真有種莫名的辛酸。劈柴院的歷史——百年滄桑,歷史見證劈柴院位於青島市市南區中山路商業圈,是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和天津路圍合的街坊。劈柴院誕生於青島開埠之初,建於1902年,因為這裡曾經有為大窯溝窯爐燒制磚瓦供應劈柴的市場,故被稱為劈柴院。
  • 《逛老街巷 品本地味》後續 熱心市民提出建議
    ­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此前報導提及,老街巷擁有代表閩南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的旅遊資源——市旅遊局原副局長彭一萬提到,可以由政府牽頭,把老街巷這些獨特的資源進行梳理、整合,這是「拿過來」的過程,之後才能通過街巷遊導遊的講解等方式「拿出去」。­  除了資源的整合,線路規劃與主題設計也頻被受訪者提及。
  • 帶你逛逛老街巷,最是榕城滋味長
    今天,小夥伴們期待的《大美福州》第一季之老街巷篇《老街舊巷 古城夢回》來啦!老街巷是城市的掌紋,一牆一瓦間鐫刻著歲月的痕跡,近年來,福州積極實施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當252條老舊街巷重煥光彩,老城味道與老城記憶有了實的承載。逛逛老街巷,最是榕城滋味長,快和福視君一起打卡福州的老街巷,探訪老城裡的城市記憶。
  • 「八百裡黃河行」夢回老包頭
    本地特色美食——茶湯「包頭文化、根在東河、魂在北梁」,漫步在喬家金街,仿佛還能夠聽到走西口的陣陣駝鈴聲,仿佛還能看到山西喬家在這裡一步步打拼的足跡。6月20日下午,「八百裡黃河行」採訪團走進喬家金街、九曲華街,在這裡尋找老包頭的記憶。
  • 「瞰」通遼
    "瞰"通遼 首發: 2020-12-10(內蒙古·通遼)待觀看豆瓣評分10「瞰」通遼,天藍草碧雲白風輕,「瞰」通遼,大道致遠海納百川。通遼的四季,各有其美,走過日出日落,領略了春花秋月,「瞰」見不一樣的通遼,「瞰」見不一樣的精彩。
  • 揭秘1940年老包頭那場鮮為人知的空難!追憶包頭城散落的老街舊事!
    包頭老城雖然不大,卻也分布著寬寬窄窄的百餘條街巷,真的難以一一細數。對了,有一條街巷,是一定要提及的。這條巷,叫做郭家巷。光緒年間,武舉人出身的郭向榮,跟隨伊犁將軍金順屯戍老包頭。據說,這位「郭四少」雖是出身豪門,多少有些紈絝氣息,卻很熱心於公益與國事,在老包頭是一位幾乎盡人皆知的新派人物。
  • 瞰中國丨世界面積最大胡楊林
    瞰中國丨世界面積最大胡楊林 2020年11月24日 16:54   來源:新華社   新疆南部塔裡木河流域分布著約1500萬畝胡楊林
  • 廈門地圖丨中山路的隱藏美味
    中山路是廈門的最繁華的商圈。
  • 冬日瞰黃河溼地公園
    冬日瞰黃河溼地公園 2020-12-02 18:27 記者/作者:編輯
  • 記憶中的中山路「老郵局」
    中山路郵局1978年電影截圖  那個年代,物流不發達,每日在並不大的店堂內,收發信、物的總是人流不斷!這座百年老建築的消失應歸罪於『百盛的來臨』!  現在同一位置,老郵局已變成百盛大廈  一九四七年,該樓成為郵政儲金匯業局青島分局,主要辦理存款、貸款、匯業務。一九五〇至一九九〇年代,則一直為中山路郵局。
  • 同安城內還能看得到的老街巷,再不走哪天就消失了
    它北接中山路,西接西安路,南接南門路,東接三秀路,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中山路】每個城區的繁華地帶總少不了一條「中山路」、「中山街」,同安也不例外。中山路民國時期稱之為南薰西路,是同安縣城南北向的主幹道。
  • 江西老街巷長324米,在贛州城區中略偏北部,無人居住已成空巷
    當高樓大廈割裂了無垠的天空,燈紅酒綠迷醉了寧寂的夜晚,你是否還記得那些失落在繁華背後的老街巷?儘管一座城市能夠裝點得富麗堂皇、霓虹閃爍,但唯有那些古老質樸的白牆青磚、飛簷灰瓦,方才保留著這座城市深邃的歷史印記,見證著時代變幻歲月滄桑。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顧城。顧城的《小巷》。
  • 中山路老街:三水人眼中的「西南筷子街」!
    這裡,是三水中山老街。,橫跨現在的中山路和人民路的龐然巨物,是三水建縣以來首個繁華地段,更是集商業重心、工業重心、文化重心於一體的大經濟圈。裸露的鋼筋據老人回憶,抗日戰爭對中山路的興衰也有很大影響,期間中山路整條街完好的建築不足5間。
  • 老包頭的記憶,茶湯
    「味甜香醇,色澤誘人」,提起茶湯,許多「老包頭」都記憶猶新。在磨盤與米粒的親密接觸中,慢慢地將米粒碾碎,然後將粗米粒經過細籮篩選出來,才形成茶湯的主料米麵。說起茶湯是由北京、天津傳入包頭的,最早傳入薩拉齊一帶,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清嘉慶年間的《都門竹枝詞》中有「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說的就是小吃「茶湯」。
  • 老街 · 老院 · 老情懷(四十三)中山路 北段
    中山路、海泊路路口有老青島兩家綢布店:祥雲壽、久新公司,以名牌、高檔著稱,後兩店打通,作為婦女兒童用品商店。2001年10月改制為青島婦女兒童用品商廈有限公司。老青島人都習慣叫它「老婆孩子商店」。它曾是中山路標誌性建築,是老青島人購買文體產品之地,是山東省經營文化體育用品規模最大的老字號專業商店,也曾是青島市十大專業商店之一。
  • 湖北襄陽:男子微縮景觀寄鄉愁 復原老街巷(圖)
    趙富華製作的老屋。青石板、馬頭牆、天井院、半掩著的老木板門,四通八達的街巷,巷子裡飄蕩的飯香……小時候在襄陽樊城老街生活的點滴,深深刻在他心裡。  近些年,城市建設迅猛發展,讓老街巷漸成一種記憶。心痛與失落之餘,趙富華決定用微縮景觀的方式,來立體、直觀呈現消失的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