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頭的記憶,茶湯

2020-12-18 美食慾

「味甜香醇,色澤誘人」,提起茶湯,許多「老包頭」都記憶猶新。

在磨盤與米粒的親密接觸中,慢慢地將米粒碾碎,然後將粗米粒經過細籮篩選出來,才形成茶湯的主料米麵。

衝茶湯

制湯的人,一般是右手拿壺,左手拿碗,壺身傾斜,之後壺嘴和碗之間形成一個水橋,滾燙的熱水將米麵包圍和馴服。收手的時候,碗隨手走。眼睛和手並用。半碗小米麵立馬幻化成一碗熱騰騰的簡單的茶湯。

如果碗底發燙,說明茶湯便是衝熟了。倒過碗來,茶湯像有了手一樣,死死地黏在碗底,大多數的時候,一般還會在碗底加入紅白糖為輔料。

說起茶湯是由北京、天津傳入包頭的,最早傳入薩拉齊一帶,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清嘉慶年間的《都門竹枝詞》中有「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說的就是小吃「茶湯」。

茶湯壺和老藝人

當然了,茶湯作為飲品,一直隨著時代迎合著人們的口味變化,從最初簡單的白開水米麵到如今的加紅糖,再到後來各種種類繁多,比如瓜子仁,芝麻,果脯,葡萄乾,各種顏色軟糖等。記得過年那會,和家人一起去東河的呂祖廟的時候,還每人吃了一碗,很是過癮。喜歡好奇嘗鮮的可以去一試。

改良的cha'tang

相關焦點

  • 來包頭,你一定要嘗嘗茶湯!
    東   河   Snacks   美食記憶  茶湯   茶湯作為包頭東河區已有百餘年歷史的特色小吃,已被列入包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傳承文化餐飲尋找老包頭味道
    「傳承文化餐飲尋找老包頭味道」活動,讓美食回歸傳統技藝挖掘民間高手。探尋縈繞在記憶深處的味道。6月19日上午10時,「傳承文化餐飲,尋找老包頭味道」活動的啟動儀式在東河區舉行。本次活動由包頭市文化餐飲產業協會主辦,旨在尋找、挖掘和優選出一批包頭特色地方傳統小吃、美食,為傳統美食技藝傳承人和傳統老字號建檔立案,為民間藝人提供就業、創業和展示技藝的平臺,發揮地方特色美食集聚優勢,弘揚包頭特色美食文化。
  • 「八百裡黃河行」夢回老包頭
    本地特色美食——茶湯「包頭文化、根在東河、魂在北梁」,漫步在喬家金街,仿佛還能夠聽到走西口的陣陣駝鈴聲,仿佛還能看到山西喬家在這裡一步步打拼的足跡。6月20日下午,「八百裡黃河行」採訪團走進喬家金街、九曲華街,在這裡尋找老包頭的記憶。
  • 包頭舉辦老物件展 民俗體驗非遺展示扮靚美麗鄉村
    近日,以「青山記憶,歲月有痕」為主題的老物件、老照片展在包頭市青山區興勝鎮東達溝村民間美術館舉行,展覽從9月23日持續到10月31日。通過展覽,表現包頭市青山區六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和老一輩青山人艱苦奮鬥、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生產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
  • 似茶又非茶的包頭特色小吃——老茶湯
    包頭民間流傳著一句話「玩在昆區,吃在東河」,似乎每一個老城區都是美食繁華的地方,東河區眾多的美食是包頭人津津樂道的。一張長凳、一碗茶湯、一柄龍壺。茶湯作為東河區的特色小吃,已有百餘年的傳承歷史,被列入包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依託老包頭歷史文化資源 東河區將以「一北一南」兩大組團建設為...
    在5月21日舉行的「老包頭歷史文化推介」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依託深厚的老包頭歷史文化資源,今年東河區將深入挖掘老包頭傳統文化,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以「一北一南」兩大組團建設為重點方向,以重點文化項目為支撐,東河區擬建設老包頭記憶風情園、南海溫泉小鎮、田園綜合體等一批重點文化旅遊項目。
  • 一碗老茶湯 滿滿包頭味
    茶湯雖然叫做「茶湯」,但不是茶,也不是湯。  「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茶湯是老包頭人對家鄉的濃濃記憶。在包頭市東河區喬家金街,有一位茶湯師傅,他做的茶湯已經列入包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就是老吳茶湯第五代傳人——吳文昌。
  • 「胡馬依北風」攝影展暨老包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與您相約東莞!
    12月30日「胡馬依北風」攝影展暨老包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包頭去哪吃 | 走進這個復古大宅門,打開一份包頭美食圖鑑
    一份包頭美食圖鑑包頭作為一個坐落於黃河幾字灣上的城市,吃黃河魚的歷史十分悠久。每年開春大家都要去吃一頓黃河魚打牙祭,所以老包頭的菜譜上必須有黃河魚的名字。這裡的黃河大鯉魚做法可不一般,一條魚用四個廚師做四種不同的味兒。
  • 老包頭記憶:龍嘴大銅壺沏茶湯
    宮偉恩 攝「味甜香醇,色澤誘人」,提起茶湯,許多「老包頭」都記憶猶新。「茶湯」相傳源於明代,據說是由北京、天津傳入包頭的,最早傳入薩拉齊一帶,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清嘉慶年間的《都門竹枝詞》中有「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說的就是小吃「茶湯」。衝茶湯時要先將黃米放入碗內,用熱水調勻,然後用特製大銅壺裡的開水衝入碗內,將其衝熟,撒上紅糖,一碗熱氣騰騰的茶湯便可以享用了。製作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衝制茶湯有一套技巧,非熟手不行。
  • 瞰 包頭丨尋找老街巷:中山路
    在東河的老地名中,叫做「中山」的有三個,如今仍然存在的中山中學,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中山堂,以及記者要尋找的老街巷難道這中山路真的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了嗎?
  • 包頭老茶湯,沒有茶沒有湯的「此地」美食!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訾利利文 文/圖河南商報【我看見】系列報導最好看的風衣永遠是沒買的那一件;最好吃的美食,永遠是記憶中的美食。回家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吃上久違的媽媽牌家常美食:秘制紅燒肉、內蒙燴菜、巴盟燴酸菜、大餡羊肉餃子、鐵鍋燜面、粉湯肉餅、羊肉稍美(燒麥)、釀皮子……在包頭本地人眼裡,老包頭人喜歡用"此地"來形容本地,此地人,此地飯菜。
  • 包頭幾代人的「童年記憶」轉龍藏
    在東河區東門外東河槽出口處,有一個地方叫做「轉龍藏」,這裡曾因風光秀麗、寺隱綠叢,被列為包頭舊城「八景之一」。下面就請您跟隨我們的鏡頭,到轉龍藏去轉一轉。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老包頭人的記憶當中,轉龍藏就是「有泉水從龍頭噴湧而出的地方」。
  • 喬家金街打造民族手工業特色街區 一批特色店鋪,帶您逛「老包頭」
    據了解,實景劇《拉駱駝》是以二人臺小戲《拉駱駝》為背景重新編排的,講述了一個老包頭駝行的故事。市文旅局編劇劉相林介紹:「包頭的根基就在東河區,晉商文化、西口文化是我們包頭文化的根。發展旅遊文化,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打算先以喬家金街為龍頭,把實景劇《拉駱駝》落戶,然後帶動整個東河區旅遊業的發展。」
  • 瞰•包頭丨 尋找老街巷:馬號巷
    您知道曾經震驚全國的包頭「馬號事件」嗎?您知道「馬號巷」究竟在哪兒嗎?今天的《瞰•包頭》帶您去尋找這條老街巷。點擊觀看下方視頻下面就跟隨《老包頭記憶》叢書的作者之一高凌雲老師去了解一下。點擊觀看下方視頻
  • 美食| 舌尖上的包頭9味,挑戰你的味蕾!
    鬥轉星移,包頭小吃記憶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鄉土人情。①粉湯油餅粉湯油餅,像一對相濡以沫的夫妻,總是相伴出場,勾起很多包頭人味蕾深處最溫暖的記憶。粉湯油餅是在貧瘠年代只有娶親、蓋房、辦事宴才會有的盛情早餐。而今已經超越貧富,成為包頭人老少皆宜的最美早點。
  • 在包頭,除了5路公交車記憶,還有一趟公交車也充滿了記憶
    在包頭,有一種「5路公交車」的記憶,主要源於這趟公交車途經了包頭市區主要的街區、休閒景點、大型商場等主要建築,經常會出現在大家視野中,這趟公交車經過幾代的更新升級為純電動汽車。那麼,除了「5路公交車」的記憶,還有一趟公交的記憶,你知道是哪趟嗎?這趟公交車—7路公交車是從包頭市區去往石拐區(舊區)的。其實,最早的時候有一趟火車每天從包頭東站開往石拐火車站的,後來這趟列車就逐漸停止運行了,7路公交車也就成為去往石拐舊區必選的公共運輸工具。
  • 品嘗內蒙包頭
    包頭市下轄內蒙古自治區,是內蒙古和最大的城市的製造業和工業中心,包頭是包銀經濟帶和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是中國重要的基礎產業基地和全球輕稀土產業中心,素有「草原鋼城」「稀土之都」之稱。作為一名美食編輯,當然,眼前有各種美味佳餚,我們將品嘗包頭的獨特風味。
  • 包頭記憶|開關廠、搪瓷廠……科學路上消失的那些名企
    在青山區科學路沿線及周邊曾經有一批包頭人耳熟能詳的企業,雖然大多數已經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但他們輝煌的過往卻永久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科學路東接民主路,西至富強路,全長近4公裡。最東段與民主路的交叉口處,現在是居民小區,但是上年紀的人都知道這裡原來是包頭市紅光機械廠廠區。
  • 包頭古城文化旅遊景區——追溯時光 印象包頭
    老包頭的模樣,留在黑白的底片上,更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曾經的包頭有過「水旱碼頭」的風光,更有晉商的輝煌,追溯那些曾經的過往,包頭古城文化旅遊景區用現代的手段復原歷史、探尋歲月的沉澱,生動上演了一場現代旅遊依託文化資源打造的光陰故事。多元交融包頭古城文化旅遊景區項目建設地點位於石拐區喜桂圖新區,是一個集旅遊觀光、遊憩、休閒、度假和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