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甜香醇,色澤誘人」,提起茶湯,許多「老包頭」都記憶猶新。
在磨盤與米粒的親密接觸中,慢慢地將米粒碾碎,然後將粗米粒經過細籮篩選出來,才形成茶湯的主料米麵。
衝茶湯
制湯的人,一般是右手拿壺,左手拿碗,壺身傾斜,之後壺嘴和碗之間形成一個水橋,滾燙的熱水將米麵包圍和馴服。收手的時候,碗隨手走。眼睛和手並用。半碗小米麵立馬幻化成一碗熱騰騰的簡單的茶湯。
如果碗底發燙,說明茶湯便是衝熟了。倒過碗來,茶湯像有了手一樣,死死地黏在碗底,大多數的時候,一般還會在碗底加入紅白糖為輔料。
說起茶湯是由北京、天津傳入包頭的,最早傳入薩拉齊一帶,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清嘉慶年間的《都門竹枝詞》中有「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說的就是小吃「茶湯」。
茶湯壺和老藝人
當然了,茶湯作為飲品,一直隨著時代迎合著人們的口味變化,從最初簡單的白開水米麵到如今的加紅糖,再到後來各種種類繁多,比如瓜子仁,芝麻,果脯,葡萄乾,各種顏色軟糖等。記得過年那會,和家人一起去東河的呂祖廟的時候,還每人吃了一碗,很是過癮。喜歡好奇嘗鮮的可以去一試。
改良的cha'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