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奧灶面」,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2020-12-12 中華人吃南北

奧灶面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要品嘗奧灶面,當屬崑山奧灶面。前幾日去崑山遊玉峰山,在山腳下的一個奧灶館品得了最正宗的奧灶面,湯鮮味美,麵條筋道滑爽,奧灶面澆頭風味濃鬱獨到,口感極佳。我吃得滿頭是汗,滿口生香,令人難忘。

坐落在崑山市玉峰山亭林南大門的奧灶館

我們一行人一走進奧灶館,一抬頭便看見櫃檯上方懸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幾行字讓遠道而來的我們摸不著頭腦。上面寫著:雙餃面、叄餃面、四餃面。詢問後方才明白,所謂餃就是奧灶面的澆頭,有爆魚澆頭和滷鴨澆頭等。若點面,服務員首先問幾餃?幾餃就是幾種澆頭。這對外地食客來說,真是個新鮮的名稱。

一碗奧灶面,多少人為之痴迷

慢慢走進崑山奧灶面美食文化,還真是獨具匠心,別有一番特色和奧妙呢。

正宗崑山奧灶面,製作過程十分精細講究,每個步驟都有它的獨到和奧妙,下面簡要介紹一下。

一、製作麵條。選料須用高筋麵粉,按一定配方,製成粗0.3 mm的龍鬚麵,這樣製作的麵條才嫩滑筋道,口感適中。

二、吊湯。崑山奧灶面的獨到之處,更體現在這個環節上。

它繼承了傳統風格,用多種肉料秘制而成,後經不斷發展,成為極具地域風情的崑山奧灶面。吊湯即將濃度高的老湯,兌水燒開,小火加熱保持溫度,最後放入煮好的面中。

奧灶面同樣講究的是澆頭

老湯是如何製作的呢?首先倒入醬油,再加入肉料和調料。肉料主要有豬蹄、豬皮、鴨頭、爆魚後的炸魚頭、炸魚尾等。加入的調料有花椒、大料、桂皮、茴香籽、三奈、辣椒等。再加入適量鹽,大火燒開,然後小火慢燉,撈出鍋內廢料,這樣製作的老湯稱紅湯。除了香味濃鬱的紅湯,崑山奧灶面還有馳名的白湯。白湯是用滷鴨湯兌水後,加入開水焯過的大骨、豬蹄、鴨頭、鴨脖等肉料,再加適量蔥姜進行煮製的。

三、澆頭製作。傳統的崑山奧灶面,以紅湯爆魚面和白汤滷鴨面最為著名。紅湯爆魚面的魚,選用當地淡水湖中的活青魚作為原料。製作爆魚澆頭,先將青魚切成塊,加入適量蔥姜鹽和白酒醃製五到六個小時,放入油鍋大火炸,炸至焦煳即可出鍋。

奧灶面配上其他小吃是崑山人最愛的吃法

白汤滷鴨面澆頭製作,首先將鴨子去掉頭、脖子和尾部,用大粒鹽反覆揉搓,放置五個小時入味,再放至燒開的清水中焯煮。撈出洗淨後的鴨子腹內置入姜、蔥等約莫有兩斤左右的調料包。為了給鴨子提香,還要放入兩斤左右的豬油,最後蓋上一個大鍋蓋,鴨子在鍋內煮製40分鐘即可出鍋。

傳統的崑山奧灶面燉製的滷鴨,皮身雪白,味香質樸,切成塊,作為澆頭放入面中,味道純正,鮮嫩爽口,鴨香宜人。

四、打碗。打碗就是把蒸好的碗碼放整齊,放入小料的過程。紅湯麵放入雞精、爆魚所用的油或根據客人要求放入香油。白湯的小料是雞精和雞蛋皮等。將打好調料的碗擺放好,放入吊好的紅湯或白湯,湯裡還要加入切好的韭菜丁,然後就可以煮麵了。

五、煮麵。面要大火大鍋來煮,由於面細,下鍋後翻一個小花就熟了。一碗碗奧灶面擺上餐桌,寬湯細面,汁濃油亮,香氣撲鼻。用筷子輕輕一挑,熱氣騰騰而起,碗熱,碗裡的面、湯、澆頭更熱,好一個湯鮮味美的崑山奧灶面。

面細湯鮮美味道濃鬱的奧灶面

崑山奧灶面製作精湛講究,不僅澆頭選料嚴格,還有一個頗具特色的環節就是「三熱」,即碗熱、湯熱、面熱。

碗熱就是碗在盛面之前要先蒸上十分鐘,保證面在上桌之後還是滾燙的。湯熱是指加入碗中的湯,無論紅湯還是白湯,都要在大鍋中小火不停地加熱保持溫度。面熱是指煮好的面直接入碗,無論春夏秋冬,都是不會潑涼水的。一碗麵端到客人面前,一定是滾燙的。

最後再說說這「奧灶」一名是怎麼來的,據說和乾隆皇帝有關。

崑山奧灶面「奧灶」二字由來,與乾隆皇帝有關。相傳,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時,途經崑山遊覽玉峰山景後,腹中飢了,於是來到一家小麵店吃了一碗紅油爆魚面,覺得味道無比鮮美,忙讓太監打聽烹製方法。由於方言關係,太監似懂非懂,無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紅油麵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乾隆一聽哈哈大笑:「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從此這家小麵店就有了「奧灶面」的美稱。

相關焦點

  • 這家奧灶麵館不僅有好吃的奧灶面,還有……
    奧灶面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也是江蘇省崑山市的傳統麵食小吃,但凡到崑山遊覽玉峰山,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嘗一碗『奧灶面』,在福鼎也有一家奧灶麵館。在此之前,我們已經來過這家奧灶麵館,品嘗過了他家的奧灶面,的確是一碗好吃的面,而今天再次路過了奧灶麵館,情不自禁停下了腳步。
  • 奧灶面
    一碗味道鮮美的奧灶面,處處體現著崑山廚師的細緻入微。  奧灶面的麵條使用嫩滑筋道的龍鬚麵,面裡的湯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等食材,與花椒、桂皮、茴香籽、大料等調料一起熬製而成,還有的再添加黃鱔骨、雞骨和螺螄等配料一起熬製。不論哪種辦法,目的是講究一個「鮮」字。  奧灶面的澆頭,最有名氣的是「一紅一白」。「一紅」是紅油爆魚澆頭。
  • 正宗奧灶面
    奧灶面「紅油爆魚面」,即為大名鼎鼎的奧灶面的代表作。
  • 舌尖上的大崑山——中華名面奧灶面
    乾隆一聽,哈哈笑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呀」,從此這家小麵店便被稱為「奧灶面」。後來,奧灶面便成了崑山的一個特色了。如此帶上了傳奇色彩的面,是不是有些期盼呢?奧灶面的價格適中,基本在二十塊錢以上,根據你要的種類不同而變化!
  • 一碗奧灶面的人文追求
    面,可謂是蘇州飲食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蘇州人喜歡吃麵歷史悠遠。書香酒店集團旗下胥城大廈的奧灶面更是得天獨厚,在2019年蘇州電視臺舉辦的蘇式湯麵狂歡「蘇州一碗麵「活動中摘得桂冠。這兩年胥城大廈對奧灶面進行了升級,從現澆到現炒到時令,一共推出了50餘種面澆頭,更是吸引了眾多的好面者。
  • 舌尖上的美食:崑山奧灶面
    崑山奧灶面就是其中的一種,提起崑山,對於喜歡吃麵的人來說,先想起奧灶面,才會想起崑山的玉峰山。「奧灶面」是怎麼來的,歷來有幾種說法,眾說紛紜。傳說中乾隆皇帝又一次下江南時,遊覽過玉峰山後,又累又餓,就來到一家小麵館吃飯,要了一碗紅油爆魚面,吃的簡直是味蕾享受,鮮美異常,趕忙讓隨從問烹製方法,但是由於語言關係,隨從聽了後一知半解,不好交差,只好臨時急智道:「紅油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乾隆聽了哈哈大笑說道:「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有皇帝的戲言,從此這家麵館就打出了「奧灶面」的美稱。
  • 崑山人美好的一天,是從一碗奧灶面開始的!
    在江蘇省蘇州市,崑山有一碗麵條,有「中國十大麵條」的美名,取意「面灶上的奧妙」,它就是奧灶面。奧灶面其實就是蘇式湯麵,擁有蘇面的一切特徵:寬湯、硬面、重澆頭。但奧灶面又不完全是蘇面,「奧灶」在吳語裡的意思是「齷齪」,而吃麵的「奧灶小館」,其含義不言自明。
  • 蘇州十大特色小吃之一,奧灶面,意想不到的好吃
    蘇州十大特色小吃之一,奧灶面,意想不到的好吃說起奧灶面相信崑山的人肯定都知道,作為崑山的一個特色美食,在大街小巷上都能看到奧灶面的身影,而且關於「奧灶「兩字,歷來眾說紛紜,其中有一個就是關於乾隆皇帝下江南江南是,說的是在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品嘗過此面並且乾隆對此大為欣賞
  • 蘇州十大特色小吃之一,奧灶面,意想不到的好吃
    蘇州十大特色小吃之一,奧灶面,意想不到的好吃說起奧灶面相信崑山的人肯定都知道,作為崑山的一個特色美食,在大街小巷上都能看到奧灶面的身影,而且關於「奧灶「兩字,歷來眾說紛紜,其中有一個就是關於乾隆皇帝下江南江南是,說的是在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品嘗過此面並且乾隆對此大為欣賞
  • 鐫刻在蘇州記憶裡的那一碗奧灶面
    在蘇州學習過一段時間,要論在蘇州吃得最多的東西,就是奧灶面了。聽朋友說,樓下的奧灶麵館味道還不錯,就跟著去嘗嘗。初識奧灶面,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面的種類,只以為是家普通的蘇式麵館,後來才知道,奧灶面稱得上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
  • 拿得起,放不下的奧灶面
    故事一:奧灶面之名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的金口御賜,但僅是傳說,至今無從考證。有同行為了競爭,便中傷紅油麵是「懊糟面」,即軟塌塌不爽利的意思。後有書生建議顏陳氏反其道而為之,乾脆取「懊糟」的諧音,用「奧灶」為招牌。比較可信的記載是,1853年,崑山半山橋曾開設有天香館,專做白汤滷鴨面,與當時崑山另一家雲記館的紅油爆魚面,並稱雙絕。傳至上世紀60年代,天香館破敗下來,門庭冷落。崑山人見狀,常搖頭嘆息麵館「腌臢」(崑山話,意指「髒亂」)。
  • 用魚鱗做湯麵是啥味道?揭秘中華十大麵食「奧灶面」的神秘配方
    每個崑山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麵館,點上有奧灶面、三五澆頭,約上好友一起吃麵、喝酒、聊天。花生米的由來也有很多說法,其中的奧妙就在這暴躁二字。奧灶在崑山的方言中念作A,錯,就是很髒。亂糟糟的意思,原因是因為奧灶面所使用的湯料基本上都是一些食材的邊角料,比如魚鱗、魚泡、鴨頭、魚頭、蝦頭,還有一些骨頭之類的。
  • 百年奧灶面:原汁原味的崑山味道
    相信很多崑山人的答案是,一碗熱氣騰騰的奧灶面。面,是許多崑山人的魂牽夢縈,是清早趕頭湯的心醉嚮往。一碗百年流傳的奧灶面,讓無數新老崑山人及遊客心心念念。奧灶館,創始於清代鹹豐年間,是崑山久負盛名的傳統麵館,先後被評為中華老字號、中華餐飲名店、中國十大麵條名店及中國特色麵條名店。其精心製作的紅湯爆魚面、白汤滷鴨面極具文化內涵,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 十一尋面之旅崑山奧灶面:紅白雙「澆」走起 爆魚和滷鴨都不能少
    其實蘇州市區很多麵館也賣奧灶面,有的就是專營的奧灶麵館,但較真的崑山朋友很認真跟我們說:要想吃最地道奧灶面,你們就得去崑山當地。所以我們一直憋著沒在蘇州麵館點奧灶面,生怕沒了那種新鮮感。主人都如此較真,我們這些客人更不能走過場。
  • 申小龍:「奧灶面」後面的上帝之手
    上海能吃到一種面,叫「奧灶面」,這個名稱的詞源是崑山一家小店的有名的面點。小店生意興隆,同行嫉妒,稱它的麵條是垃圾面,崑山話說「烏糟面」,「烏糟」即上海話的「齷齪」。小店老闆乾脆就把「烏糟面」用作自己的面點的名稱。到此為止,命名一直是在口語中,漢字沒有參與,詞義相對穩定。
  • 有味|崑山奧灶面:灶臺上的三種活色生香
    當然,奧灶面的歷史可遠不止三十年。傳說是乾隆當年到崑山的玉峰山吃了碗好面,就問侍從這面叫什麼名字。侍從打聽下來答曰本地人都喊「ao zao面」,字不知道怎麼寫。為討個好彩頭,乾隆便根據字音將名字定為「奧灶」,取自「奧妙的灶臺」之意。可誰知「ao zao」在崑山話裡其實是「鏖糟」,就是髒兮兮的意思。
  • 中國最講究的四類面之——崑山奧灶面
    早在它經濟還沒有冒尖、周莊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崑山的奧灶面就已經聞名遐邇。在財政部的幹部中,奧灶面吃得最多、吃得最早的,我恐怕可以算一個,但真正到崑山奧灶館去吃奧灶面還是在今年的二月。奧灶面,中國十大麵條之一 ,是江蘇省崑山市的傳統麵食小吃之一,屬於蘇菜系。
  • 崑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 入選「中國十大麵條」
    崑山奧灶面江蘇兩麵食入圍省餐飲協會人士稱富有地方特色實至名歸「中國十大麵條」,崑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兩個江蘇特色的面點成功入圍。記者昨日採訪了江蘇省餐飲協會權威人士,對江蘇兩面點入圍「中國十大麵條」進行了評點。
  • 尋鮮記丨久負盛名,傳承百年的一碗奧灶面,原汁原味香頭濃
    一碗久負盛名的奧灶面  蘇州人愛吃麵,每個縣市區都有至少一碗代表性的麵條,比如常熟的炒澆面、蕈油麵,太倉的雙鳳羊肉麵。對於崑山人來說,那一碗不可替代的老味道,便是久負盛名的奧灶面。2009年,崑山奧灶面製作技藝入選江蘇省級非遺。
  • 張馨予曬照給媽媽慶生,時隔多日再次吃到家鄉特產奧灶面,激動到大...
    11月5日,張馨予在社交平臺上面更新一則動態,正文中張馨予這樣寫道:媽媽的生日,吃一碗奧灶面。隨後張馨予還曬出了生日桌的畫面,對於母女倆個人的生日派對,顯然這頓飯有點太過於樸素了,但是好在張馨予也不是什麼鋪張浪費的人,而且和自己的媽媽在一起吃一頓溫馨的飯,已經勝過各種的饕餮盛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