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館曹全碑拜遊札記附視頻

2020-12-11 星郎傳媒

2020年2月27日

手藝人巧手媽媽原創

西安碑林博物館,原名陝西省博物館,建於1944年。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歷史的「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館區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 319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 11000餘件,11個展室,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

按照中國歷來的建築制式,門都是朝南開的。而碑林的門卻是東西向的。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碑林為孔廟舊址,按照中國古代的制度,孔廟的門都開在東西兩側,以示對孔子的尊敬。西門稱為「禮門」東門稱為「義路」。南門,叫做「塞門」。

請在無線網絡環境下觀看此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西安碑林始建於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運使呂大忠等人為保藏因唐末五代戰亂而委棄市井的唐《石臺孝經》、《開成石經》及顏真卿、柳公權等所書的著名石碑而興建的,經金、元、明、清、民國歷代的維修及增建,規模不斷擴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收藏碑石、墓誌的數量為全國之最,且藏品時代系列完整,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這裡碑石如林,篆、隸、楷、行、草各體俱備,名家薈萃,精品林立,令人讚嘆不已。秦《嶧山刻石》的宋摹本,讓今人一睹李斯「字若飛動」的小篆風採。東漢《曹全碑》字體流宕俊美,是我國現存漢碑中最完好的,獨具風貌的稀世精品。

《曹全碑》可謂漢碑之典範,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185)。明萬曆初年,出土於陝西郃陽縣。1956年入藏於碑林博物館,是館藏保存最完好的漢代名碑。

曹全,曾率兵徵討疏勒國立戰功,光和年間任合陽縣裡,為官清廉,政治卓著,黎民稱頌。《曹全碑》為記述曹全的紀念碑。碑石雖無撰文者,但卻是漢隸碑石中別具一格的精品,大多漢碑或以渾穆厚重,或以勁挺方整,或以雄強茂密,而此碑卻以秀韻飛動稱頌於漢隸碑石之中。字體秀美,風格秀逸,結體勻整,為漢隸代表之一。且碑文語言簡潔,層次分明,詳細記述了曹氏世系功業,儘管時間段跨度較長,但敘述詳細,言簡意賅,耐人品讀。此碑是百姓及其群僚集資刻石以頌其功之作。碑文中所記平疏勒之事,與《後漢書·疏勒傳》頗有出入,因碑石為當時所立,故其記事為史學家所重視。碑文中還記載了東漢末年張角所領導的黃巾起義,「幽、冀、兗、豫、荊、揚,同時並動」的形勢,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此碑內容上為我們校正史書中的疏誤遺缺,為彌補史籍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碑陽正文】

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蓋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於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孫遷於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及其從政,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闢涼州,常為治中,別駕,紀綱萬裡,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

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時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職貢。君興師徵討,有率膿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戰,謀若湧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遺,且二百萬,悉以簿官,遷右夫風槐裡令,遭同產弟憂棄官,續遇禁網,潛隱家巷七年。

光和六年,復舉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動。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於時聖主諮諏,群僚鹹曰:「君哉!」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迸,絕其本根。遂訪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米粟,賜癃盲。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部吏王宰、程橫等,賦予有疾者,鹹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郵。百姓襁負,反者如雲。輯治廧屋,市肆列陳,風雨時節,歲獲豐年,農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於戊亥之間。興造城郭,是後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開南寺門,承望華嶽,鄉明而治,庶使學者李儒、欒規、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廓廣聽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讓朝覲之階,費不出民,役不幹時。

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簿王歷、戶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顓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紀功。其辭曰:懿明後,德義章,貢王廷,徵鬼方,威布烈,安殊荒,還師旅,臨槐裡,感孔懷,赴喪紀,嗟逆賊,燔城市,特受命,理殘圯,芟不臣,寧黔首,繕官寺,開南門,闕嵯峨,望華山,鄉明治,惠沾渥,吏樂政,民給足,君高升,極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碑陰題名】

處士河東皮氏岐茂孝才二百,縣三老商量伯祺五百,鄉三老司馬集仲裳五百,徵博士李儒文優五百,故門下祭酒姚之辛卿五百,故門下掾王敞元方千,故門下議掾王畢世異千,故督郵李諲伯嗣五百,故督郵楊動子豪千,故將軍令史董溥建禮三百,故郡曹史守丞馬訪子謀、故郡曹史丞楊榮長孳、故鄉嗇夫曼駿安雲、故功曹任午子流、故功曹曹屯定吉、故功曹王河孔達、故功曹王吉子僑、故功曹王時孔良五百,故功曹王獻子上,故功曹秦尚孔都□、故功曹王衡道興、故功曹楊休當女五百,故功曹王衍文珪,故功曹秦杼漢都千,故功曹王詡子弘,故功曹杜安元進。

因為西安碑林博物館擁有如此浩瀚的藏品,卓越的書法和藝術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被譽為「東方文化的寶庫」、「書法藝術的淵菽」、「漢唐石刻精品的殿堂」、「世界最古的石刻書庫」。

聲明:疫情非常時期歡迎巧手媽媽各位粉絲轉載此文,可幫助到由此需求的朋友、請轉載時保留完整的文章內容,並確認註明文章出處,如需改編或刊載請與本人聯繫,未經吾本人授權或同意:肆意篡改、抄襲、剽竊巧手媽媽原創文章者,均追究其法律責任/嚴重者訴訟至法律程序

相關焦點

  • 西安碑林博物館曹全碑拜遊札記附視頻
    2020年2月27日手藝人巧手媽媽原創西安碑林博物館,原名陝西省博物館,建於1944年。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歷史的「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館區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 319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 11000餘件,11個展室,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按照中國歷來的建築制式,門都是朝南開的。而碑林的門卻是東西向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 西安碑林名碑拓片展亮相大理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4月19日,「石墨鐫華————西安碑林名碑拓片展」在大理市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的歷代名碑拓片72件,作品在書法藝術上篆、隸、楷、行、草眾體兼備,讓大理民眾欣賞領略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切身感受了一段段鐫刻在石頭上的歷史與文化。
  • 曹全碑 蠶頭燕尾漢隸一絕
    原標題:曹全碑 蠶頭燕尾漢隸一絕 曹全碑。6月13日攝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室。1956年,它從老家合陽來到了西安,居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室。 雖然過去了1800多年,可是刻錄在曹全碑上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卻清晰地印證了中國碑石文化的歷史。 曹全碑與禮器碑、史晨碑、張遷碑並稱四大漢碑,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盛譽。它的書法秀潤為歷代大家所稱讚,有「綿裡藏針」之功,在秀潤中不乏骨力,「蠶頭燕尾」特點鮮明。
  • 說不完的《曹全碑》
    曹全碑全程《漢合陽令曹全碑》,立於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是曹全的門人等為他集資而立的功德碑。碑高七尺六寸,寬三尺七寸,文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全文八百四十餘字。碑文為隸書,相傳為漢中郎蔡邕所書,但是又缺乏確鑿可信的證據,人們只好避開不提。
  • 「西安碑林名碑拓片展」在昭通市文化館開展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 3月22日,「石墨鐫華————西安碑林名碑拓片展」在昭通市文化館開幕,展覽展出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的歷代名碑拓片43件(組)。展期至5月22日。  展覽由西安碑林博物館與昭通市文化館聯合舉辦,展出碑林博物館藏石拓片年代從漢一直到近代,前後相跨一千八百餘年。
  • 曹全碑:蠶頭燕尾漢隸一絕
    1956年,它從老家合陽來到了西安,居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室。雖然過去了1800多年,可是刻錄在曹全碑上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卻清晰地印證了中國碑石文化的歷史。曹全碑與禮器碑、史晨碑、張遷碑並稱四大漢碑,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盛譽。它的書法秀潤為歷代大家所稱讚,有「綿裡藏針」之功,在秀潤中不乏骨力,「蠶頭燕尾」特點鮮明。
  • 西安名勝古蹟之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地處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15號,文昌門城牆內,書院門東側。西安碑林始建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現收藏從漢至今歷代碑石,墓誌4000餘方。有保存至今最早且完整的儒家經典—唐《開成石經》,有書法名碑漢《曹全碑》,前秦《廣武將軍碑》,唐《集王聖教序》,以及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懷素,張旭等書法大師的傑作。被譽為世界最古老的石制書庫。
  • 西安旅遊:見證西安碑林博物館拓片的製作過程!
    古都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館藏有4000多方石刻,囊括了從秦代以來的書法,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西安碑林博物館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書法家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等的真跡這裡都有。《玄秘塔碑》,顏真卿《多寶塔碑》,漢隸《曹全碑》等,都是非常珍貴的。
  • 漢隸《曹全碑書法全集》1.2版
    《書法全集》 《曹全碑書法全集》1.2版新增歷代書法家2篇高清圖文等內容。 我們力爭做到史上最全,如有遺漏與錯誤懇請帖友補充與指正! 近日公眾號改變了推送規則,時間線被打亂了。如果您沒有將我們設為星標或經常點文章底部的「在看」,我們的推送可能會淹沒在您的訂閱列表中。
  • 漢《曹全碑》集字春聯,別具一格!
    曹全碑全稱漢郃[hé]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 (185)。1956年移入陝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 碑高約1.7米,寬約0.86米,長方形,無額,石質堅細。碑身兩面均刻有隸書銘文。碑陽20行,滿行45字;碑陰分5列,每列行數字數均不等。明萬曆初年,該碑在陝西郃陽縣舊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傳碑石斷裂,人們通常所見到的多是斷裂後的拓本。 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
  • 「一號講解員」走進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林的「碑」字為啥少一撇?
    在劇中他認真傳教,奮發要立一塊大秦景教碑,記錄景教在中國的成長環境。這塊教碑是真實存在的,就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內,是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昨天上午,由華商報和中國鐵建地產聯合舉辦的「一號講解員」活動第五站,來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館。
  • 930歲西安碑林博物館今晚登陸《國家寶藏》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西安市文物局重視加強對全市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解讀和傳播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積極推動實現西安作為陸上「一帶一路」起點、「國家中心城市」「絲路博物館之城」等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力量,發揮西安獨特的文物資源優勢。
  • 漢隸《曹全碑》整拓欣賞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釐米,寬95釐米。明萬曆初合陽縣莘裡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現在西安碑林。 《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
  • 《曹全碑》《石門頌》書法躍上「國家名片」
    《中國古代書法———隸書》特種郵票共4枚,分別選取書法作品為東漢·乙瑛碑、東漢·張遷碑、東漢·曹全碑、東漢·石門頌,其中東漢·曹全碑和東漢·石門頌原碑石均保存在陝西,分別成為碑林博物館和漢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你被西安碑林博物館「圈粉」了嗎?
    我們等來了西安碑林博物館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更「有意思」的碑林,節目邀請到了被網友們稱為「碑林頂流」的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白雪松擔任講述人,他用「一碑成林」四個字,清晰明了地講解了關於石臺孝經的那些事兒,
  • 西安咋又上央視了?這次輪到西安碑林博物館,你看了嗎?
    前兩天,繼秦始皇兵馬俑特輯後,《國家寶藏》又迎來了西安碑林博物館專場,節目中對顏氏家廟碑、昭陵六駿石刻和石臺孝經碑進行了深度講解,帶大家了解了這三件國寶的前生今世,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 西安碑林博物館鎮館之寶
    西安碑林的標誌性建築碑亭中矗立著碑林「迎客第一碑」——《石臺孝經》,刻於唐天寶四年(745)。是現存較早且完整的儒家文化石刻經籍,是西安碑林早期藏品之一,被稱為中國最大最重的一部石質圖書。  漢曹全碑
  • 西安碑林博物館名碑拓片展亮相廈門
    西安碑林博物館作為特邀嘉賓參加展會。此次展會,西安碑林博物館除攜帶30餘種圖書、文創產品參展外,還舉辦了「西安碑林博物館石墨鐫華名碑拓片展」,69種100餘件珍貴名碑拓片悉數參展,如著名的《多寶塔碑》《玄秘塔碑》《顏氏家廟碑》《集王聖教序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穆亮墓誌》《皇興造像》等,給廈門遊客帶來一場書法墨香的饕餮盛宴。
  • 隸書《曹全碑集字聯》欣賞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系晉王敞等紀念曹全功績而立。王敏、王畢等立石。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豎方形,高273釐米,寬95釐米,共20行,每行45字。明萬曆初年在陝西省郃縣舊城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 昨晚,你被西安碑林博物館「圈粉」了嗎?
    昨晚,你被西安碑林博物館「圈粉」了嗎?為了讓觀眾感受到更「有意思」的碑林,節目邀請到了被網友們稱為「碑林頂流」的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白雪松擔任講述人,他用「一碑成林」四個字,清晰明了地講解了關於石臺孝經的那些事兒,還有一個小知識,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參考石臺孝經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