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穎,1969年出生在河南開封,1988年創辦開封市第一家專業花店:仕美花店。1998年又是首家創辦、開封市第一家茶館:仕美茶藝館。
心中有愛 歲月留香
——焦曉穎講述家庭故事
今天在這裡講述我們家的故事,我都不知道從何講起......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都是一部傳奇故事!只不過今天有幸讓我在這裡講訴我們家的故事。
我始終相信:愛心是冬日裡的一片陽光,愛心是夜空中的一輪明月!我們心中有愛,把愛存於心間,身上就永遠有花香;永遠有燦爛陽光。
25年前新婚不久的我和愛人做了幾件平凡的公益資助活動。根本沒有想到有今天的回報!就這樣年復一年地做了下去。時至今日,黨和人民沒有忘記我們,給予我開封市政協委員、政協常委的榮譽。1994年起我們家榮獲:希望工程最佳支持個人、開封市五好文明家庭、「三八」先進人物、開封市最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等等榮譽稱號。現家庭有8名成員組成。我母親吳翠蘭,我愛人普正亮,開封市公安幹警,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普蘭清、二女兒普蘭惠現在南開大學,大女婿劉雲朋是位大夫,還有一個外孫、一個外孫女。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我們這個家庭在全國千千萬萬個家庭中不過是滄海一粟。正是因為心中有愛,正是因為生活在愛的世界裡,我們這家庭中每個人內心都充滿了陽光和快樂,充滿了溫馨和幸福!
在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婦聯等聯合開展的河南省尋找「最美家庭」活動中,我們家庭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稱號。關於我們家庭,我想給大夥講講我們家的幾個小故事!我們家的大通鋪、我店的愛心免費茶水、我與開封縣尚店村小學20多年的情緣、我的丈夫普正亮吧!
我們家的通鋪
普通居民家的臥室裡卻擺放了一排一排兩層通鋪,說起來是件新鮮事兒,但我們家就有這樣的通鋪。25年來,我們搬過幾次家,但這排通鋪卻始終在家裡擺放著。這排通鋪是專為特困孩子設置的。這個通鋪演繹著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它承載著特困孩子的期待與夢想,寄託著她們的希望。
1996年6月,開封市婦聯在全市開展旨在發動社會力量救助特困孩子,做「熱心媽媽」的活動,號召每人每年資助一名特困兒童。在開封日報上看到這個消息,當時正在開花店的我與剛剛從部隊轉業的愛人普正亮一起來到市婦聯婦女兒童福利部。快人快語的我一進門就對工作人員說:「『熱心媽媽』也算我一個。」當翻閱了厚厚一本開封市特困兒童情況登記表時,心情百感焦急,他們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卻享受不到父母之愛,正是求知學習的年齡,卻不能上學。看著登記表,仿佛看到他們期盼眼神.....不知不覺,我們夫婦已在13個農村特困孩子的登記表上打了鉤。市婦聯工作人員頓時愣住了。問我:你們兩個年輕人,經濟上可以嗎?我當即表態:「只要是打過鉤的,我們都認領!」
我母親在電影院工作,我跟著從小就看雷鋒故事、學雷鋒,小時候雷鋒精神就深深刻在我心裡。年輕剛剛創業的我並非腰纏萬貫的富翁,我們夫婦平日裡生活非常節儉。開了開封最大的花店,我們結婚時卻沒有用一輛轎車、樂隊,也沒請司儀。我是舅舅開著他的麵包車和我一起來到飯店,我穿著平時喜歡的紅衣服,愛人普正亮還沒有轉業就穿著當時他的武警制服。放了不知那位朋友買來的兩掛鞭炮。不過大家也不要認為我們的婚禮不夠隆重,因為男嘉賓基本上都他是部隊的戰友。他們是著制服來到婚禮現場,而我們花店的伴娘們全部著大紅色工裝。這一紅一綠讓不少參加婚禮的朋友認為是集體婚禮,在開封也轟動了一時呢!28歲才結婚的我沒有自己的孩子卻開始做起:媽媽!
從此,我們家裡就熱鬧起來。每逢周六、周日,我們家就會多了一群來自農村小學的孩子們,其中還有父親剛去世身著孝衣的孩子——朱瑞瑞。很多孩子來到我們家時頭髮凌亂,而且頭髮上還長著白花花的蟣子。在外婆的指導下,我找來醋和鹼面融化在熱水盆裡,給孩子們洗頭髮,並用箅子一點一點地把她們頭髮上的蟣子箅掉。我還會經常帶上七八個孩子們去澡堂洗澡,為她們換上新衣服,每次洗完澡我都覺得身子像散了架似的。
為了讓孩子們有住的地方,我們夫婦決定騰出家裡的兩間臥室和客廳,擺放通鋪。孩子們吃完我為她們準備的可口飯菜,就香香地睡在這兩層通鋪上。到今天為止我做十幾個人的飯菜比做兩三個人的飯菜還得心應手!有時坐在通鋪邊,我會仔細傾聽孩子們一周以來的生活和學習情況,並給她們講故事……直到孩子們進入夢鄉。冬天的夜晚我也會半夜起來給她們蓋蓋被子,這樣才能放心回自己的房間休息。個別孩子晚上尿床,他們走後清洗床被也就成了我的家務活。
從市裡回鄉下時,我經常為孩子們準備一個個小包,裡面裝著作業本、鋼筆、鉛筆及書籍等學習用品。送別時,坐在返程車上的孩子都要把手伸出車窗外,眼含熱淚戀戀不捨地揮動手臂向我喊著「媽媽再見」。
聶小粉、聶小煥是尉氏縣小陳鄉後馬村的一對姊妹。姊妹倆就讀小學時,祖父、祖母去世,父親、母親也於1993年雙雙意外身亡。姊妹倆只有靠鄰居和患病的伯父、伯母撫養,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孤苦伶仃。我們夫婦了解情況後經他的伯父和我們夫婦奔走諮詢,多方協調,小姊妹倆成為中國開封SOS兒童村的成員。李衛敏、李雙雙、李歡歡,姊妹仨是劉店鄉人。由於家境貧困且姊妹多,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1998年,我開始經營茶莊。在尚店小學校長劉振輝的介紹下,李雙雙的母親把女兒小雙雙送到我們的茶莊門口,對我說:「今後您就是雙雙的媽媽了,俺一家人感激不盡!」說完,留下一兜衣服便轉身離去。
在我手把手的教導下,李雙雙開始學習茶藝。幾個月後,聽說李雙雙的姐姐李衛敏、妹妹李歡歡也渴望來這裡,我都答應了。也是在那排通鋪上,姊妹仨安心地進入了這個溫馨的家。老大李衛敏天生斜頸,我們夫婦把她送到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接受了手術治療,當醫院知道我們這個善舉時,免收全部手術費用。小衛敏終於可以像兩個妹妹一樣健康快樂地生活了。後來,姊妹三個在我的帶領下來到中國茶藝師的搖籃、我國最大的茶藝師培訓基地:江西南昌女子茶藝學校成功考取了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國家級茶藝師資格證書。2000年,三姐妹同時考上茶藝師也是當時一個新聞!朱瑞瑞、海燕、馬小娟、李娜、朱莉莉、李惠……20多年來,在我們家的通鋪上「安過家」的特困孩子有100多名,這排通鋪給她們留下了最溫馨的記憶。現在,這些孩子很多都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
我們家的愛心免費茶水
2011年春天起,在開封市包公湖南岸經營茶館的我設立的「愛心免費茶水」。外地來汴的遊客、附近的環衛工人、每天晨練老人、過往的計程車司機……來這裡喝茶的人絡繹不絕。這個茶攤每天為過路者免費供應茶水,風雨無阻已有七年多。愛心茶攤1米2高的桌上放著一隻不鏽鋼保溫桶、桶高80公分,擰動保溫桶上的水龍頭,熱茶的清香就會撲鼻而來!
「包公湖風景區南岸當時沒有賣水的攤位,特別是外地遊客和對面10米湖邊晨練的老人們經常到我的小店討杯水喝,更有懷抱嬰兒的母親為給孩子衝奶粉到處尋找熱水......經營茶店的我將心比心進行了一番思考,「贈人清茶,手留餘香。愛心免費茶水就從我這兒開始送起吧。」從此,我們小小的茶店每天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大鍋燒水,準備清茶。從春節經過四季又到除夕,每年365天這裡的愛心茶水從不間斷,每天從早上九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九點。冬季每天一般要燒4-5桶開水,盛夏時節每天就得燒10-20桶了。
在開封包公湖南岸,利用湖邊公共體育設施健身的老年人、從市場買菜回來的行人都會走到我的愛心茶攤前接茶水。如果保溫桶裡的茶水喝完了,進店打個招呼,我們會馬上送上一杯愛心水。幾年來,相國寺汽車站的司機和一些計程車司機也都是每天自備飲水杯來這兒「補補水」。漸漸地,這裡成為開封市民的固定「補水站」。
晨練老人孫雙全這樣評價我們的——
愛心茶水
仕美茶人心靈真美,
免費供應愛心茶水。
堅持數年無怨無悔,
行人遊客有口皆碑。
喝入口中暖在心扉,
雷鋒精神又現光輝,
為民服務難能可貴。
包公湖畔再添一美!
我與開封縣尚店村小學
20多年的情結
「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言為民所建,策為民所獻。」這是我作為市政協委員一直堅持的履職理念。
25年來,我與開封縣劉店鄉尚店村小學師生之間架起了連心橋。
寬敞的校園,平坦的道路,翠綠的松柏,琅琅的書聲……走進如今的尚店村小學,面貌煥然一新。
尚店村小學校長劉振輝常常說:我們這所鄉村小學能有今天的面貌,得益於一件提案、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注、關愛和支持。
2012年年初,我收到來自尚店村小學的一封信件。信封裡裝著許多照片:校門破舊不堪,兩扇門的校門僅餘一扇;校園的土路坑坑窪窪;學生上課用的凳子布滿裂縫;學校廁所頂上的石棉瓦已經斷裂;校園圍牆用一根根樹幹支撐著……看著這一張張照片,我很是揪心。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在這種環境中學習,怎麼能茁壯成長呢?這樣的環境已對學校師生的安全造成隱患……」當時的我心中久久難以平靜。
在出席2012年4月召開的市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時,作為市政協委員,我向大會提交了一件關於《修整尚店村小學校容校貌、為學校創造良好辦學條件的提案》,並附上了照片。隨後,市政協指定開封縣教體局為提案承辦單位。
接到提案承辦任務後,當時的開封縣教育局把這項任務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並安排施工隊來到尚店村小學,幫助學校完善各種基礎設施。
很快,尚店村小學全體師生就在煥然一新的校園裡開展教學活動了。
我的愛人普正亮
中等個頭,平易近人,見人總是微笑著。從警20多年,普正亮時刻銘記一句話——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他用生命彰顯人民警察的擔當情懷。
這就是我的愛人普正亮。建設社區警務室、徵兵、拆除違法建設、社區警務大隊和警綜大隊日常運轉……擰緊發條忙於千頭萬緒的工作,使普正亮的血壓從平時的正常飆升到110 /180。2013年7月20日上午10:30,因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的普正亮在蘭考縣考察學習社區警務室建設經驗時歸途中,突發腦溢血,滿臉通紅、發燙,把膽汁都吐出來了,進而昏迷不醒暈倒在蘭考回開封的國道上,在生死邊緣徘徊……在無影燈下,手術持續了3個多小時。醫院做了鑽孔引流手術,在頭頂插管排出淤血。我愛人1987年高中畢業服役開封市武警支隊,1990年考進武警鄭州指揮學校,1992年市武警支隊機動中隊任排長,1996年年初轉業到開封市公安局南關公安分局當刑警,1999年開封市公安局成立警務督察隊,他以綜合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進市公安局督察隊,2001年任開發區公安分局紀委書記、副政委,2012年從金明池分局副局長調任機場分局副局長。
三天後,普正亮有了模糊的知覺,甦醒後的他只能回想起在市武警任排長的那段日子,近期的事情都想不起來了!他失憶了!我就天天和他講從前的故事,時時苦心引導普正亮他才逐漸恢復記憶,但還是支離破碎的。在醫院的三個月有那麼多相知和不認識的人來看望幫助我們,推拿師郭永仁會早早推掉生意,每天堅持一小時為普正亮疏通經絡,李崇榮、馬樂、時凱、郭永仁、林煒燁等數十名朋友……在病床邊掛了個小本本,他們自行排班值夜交接!使普正亮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感恩我的朋友,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你們總會在我左右用心呵護著我,讓我感悟到: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真誠、善良、親情!人生路上這短短的100天沒有你們相伴,我都不知道該如何撐下去……你們是我生活銀河中一顆顆明亮的星星。
「還有一大堆事等著我去辦呢!」病情稍微好轉,他就急著要去上班。下床時,他腳跟發軟,差點栽倒下去。幸好我在旁邊看護,才沒有再出意外。
我們「普局是為工作累倒的。」分局來看望他的民警這樣對我說。他忙起來沒日沒夜,經常是渴了喝白開水,餓了吃泡麵,累了披上大衣小憩一會,從不考慮身體承受能力。為人民服務!警民心連心、警民一家親!這都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
早在1997年2月10日,開封一射擊俱樂部發生搶殺人惡性案件,時任刑警的他參加了追捕犯罪分子的行動。普正亮和戰友一起,手拿衝鋒鎗實彈的與犯罪分子對陣。2月11日是我的生日,等了一整夜也不見丈夫的蹤影。我們早已相約幾位朋友聚一聚。於是深夜朋友散去,我便提著生日蛋糕走進南關分局....第二天我還寫了一篇小小的散文發表在開封汴梁晚報,名字是《午夜的生日蛋糕》。
普正亮老家在山西省垣曲縣古城鎮峪子村,幾輩為農從小家境貧困。10歲那年臘八節普正亮要去走親戚,父親給了他五角錢,讓他當路費。夕陽落了山頭,寒風刺骨,衣衫單薄的普正亮翻山越嶺步行30多公裡來回,捨不得乘車,更捨不得買吃的,晚上回家手裡還揣著那張皺巴巴的五角錢。
從軍和工作以後,每當見到窮困的人,普正亮就會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艱辛歲月,心裡有說不出的酸澀。他總是省吃儉用盡力援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1998年11月,市婦聯開展「春蕾兒童」資助行動。忙於工作的他委託花店服務員送去500元錢資助一名兒童,並告訴服務員不要留下姓名!在婦聯工作人員的要求下這位服務員只能自做主張寫下——資助對象:谷曉和資助人「公安普」後就走了。
19歲踏上開封大地後,普正亮無私奉獻的事跡數不盡、道不完。
經常有人問我:「當時小普只是初來乍到的山村窮小夥,你為啥偏偏看中他了?」我笑著回答:「小普憨厚樸實,心地善良,女人最關鍵的就是能找一個靠得住的男人過一輩子……」
你若善良,人世溫暖;
你若慈悲,歲月留香!
心中有愛,幸福祥和處處在!
心中有愛才有度。讓我們都來做心中有愛的人,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一定會變成美好的人間!,看著孩子們紅撲撲的臉蛋,我蕩起了幸福的笑容……
編者的話:如果把人為什麼活著算是人生的一個終極命題,那麼做些有意義的事,不虛度光陰,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答案吧。剛到報社工作時,因宣傳這位「熱心媽媽」而認識她,好些年了,目睹到她的事業發展得不錯,家裡家外是個風風火火的人,方方面面都很能幹!由於常年照顧資助的孩子們,她能把飯菜做得很好吃,嘗過的朋友都會誇讚她。祝願好人焦曉穎:事業越來越順利!家庭越來越幸福!
供稿:《開封尚》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