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文化|開封市儒家文化學會將籌建孝廉文化廣場

2020-12-23 汴梁城下圓和

10月7日上午,開封市儒家文化學會第三屆二次會議暨擬任副會長見面會在天安人壽開封中支會議室舉行。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市儒家文化學會名譽會長屈春山和市政協常委、市儒家文化學會執行會長焦曉穎、秘書長韋建永出席會議。

會議首先宣布王明輝、李風軍、閆海峰、王光華、湯炳堃、吳思萱、孟換雙7位市儒家文化學會擬任副會長人選,屈春山為擬任副會長頒發任命書。焦曉穎表示,該學會近期將在我市設立孝廉文化推廣站,選立孝廉文化推廣專員,並將成立傳統孝廉文化宣講團,走進機關、企業和社區巡迴宣講傳統孝廉文化,同時籌建開封市孝廉文化廣場。近期,該學會還將組織儒學文化、古建築、文旅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對開封文廟與遊梁祠之聯體開發成景的可行性進行研討。天安人壽開封中支總經理李風軍稱,很高興被任命為市儒家文化學會副會長一職,今後天安人壽開封中支將全力支持市儒家文化學會各項工作,為我市傳統文化的推廣和普及做出貢獻。

屈春山指出,市儒家文化學會作為一個已成立13年的學會,近年來在全市推廣研究傳統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和努力,尤其是該學會自2017舉辦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四屆紀念孔子誕辰大典活動,為傳承普及儒家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市儒家文化學會今後也將繼續採用多種方式在我市全力推廣和普及傳統文化,為我市創建文明城市添磚加瓦。(韋建永/文圖)

相關焦點

  • 【傳承孝廉文化】福清:孝廉環境匠心造 清風拂面潤心田
    匠心獨運,精工巧思,營造濃厚的孝廉環境,是福清市推行孝廉文化教育的「金鑰匙」。福清市紀委監委引導各鎮街結合自身孝廉文化優勢,因地制宜打造「一鎮一孝廉」文化品牌,培育出一批特色鮮明、百花齊放的孝廉文化基地。
  • 是文化尋根還是時髦遊戲 海口孝廉中心推行國學啟蒙課(圖)
    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這個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的公益學校,已引起社會關注。許多學校、社區、企業、銀行、監獄、戒毒中心、農場等邀請講授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許多學員慕名而來,空間有限的孝廉中心每次授課都坐滿了人,初步估算,3年來已無償為2萬人次授課。  鏡頭1 孝悌課打動門外聽眾  13日晚上,孝廉中心孝悌課。
  • 孝廉文化講堂漳浦專場開講
    6月16日,由漳州市紀委監委、漳州市婦女聯合會、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漳州人民廣播電臺、漳浦縣紀委監委、中共漳浦縣委宣傳部共同承辦,大南坂鎮黨委、大南坂鎮人民政府、漳浦縣兩帝師文化研究會協辦的孝廉文化講堂在漳浦縣大南坂鎮下樓村舉行。漳浦地處八閩之極地,漳潮之要衝。自陳元光將中原的文明之風帶到梁鹿大地的時候起,漳浦教化漸深,文化漸盛。
  • 全國首家將孝廉文化與陶瓷深度融合的主題展館開館
    長城網邯鄲7月3日訊(記者 王自娟 通訊員 杜王義)在磁州窯故鄉——河北邯鄲峰峰礦區彭城鎮的磁州窯文化藝術街區,全國首家將孝廉文化與陶瓷文化藝術深度融合、兼具宣傳教育和文化遊覽等功能於一體的「峰峰礦區孝廉館」,於7月2日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
  • 網友吐槽開封市部分路標英文標識 勿讓沒文化的「路牌」砸了汴梁城...
    更可恨的是宋都東京,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竟然譯成日本首都Tokyo......」開封網友給大河網投訴稱,開封城牆向陽路豁口處的指示牌英文翻譯錯的離譜,希望不要讓沒文化的「路牌」砸了汴梁城的文化「招牌」,並將現場看到的路標拍圖留存。12月9日,大河網記者按照網友提供的信息,來到了開封城牆向陽路豁口處,現場看到的確如網友反映的一樣。
  • 漳浦赤湖鎮:弘揚孝廉文化 促進鄉風文明
    今年初以來,赤湖鎮紀委按照漳浦縣紀委監委開展「一鎮一孝廉」系列孝廉文化創建活動的部署要求,通過翻閱《漳浦縣誌》及其他相關文史資料,確定了明代監察御史——詹惠作為本鎮「孝廉」人物。並以孝廉文化宣傳教育為抓手,持續深挖本土特色孝廉人物典型事跡,打造本土孝廉文化品牌,建設孝廉文化公園,促進鄉風文明。
  • 孝感市孝廉文化公園,有空去逛逛!
    處於孝感老澴河公園內的孝廉文化公園,目前,已經建成使用。處於澴河南北兩條路的中間,兩邊河岸公園內。有孝廉人物,還有新二十四孝,以及家風家教園等。
  • 開封市文化旅遊大會召開
    7月1日,全市文化旅遊大會召開。會議印發了《中共開封市委開封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的意見(討論稿)》《開封市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通知》《開封市關於推進鄉村旅遊發展的意見》以及《中共開封市委 開封市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落實兌現「文旅30條」政策的決定》,加快促進文旅產業復甦和文化旅遊強市建設,使柱石產業強基固本,「詩和遠方」行穩致遠。
  • 抨擊儒家文化的人,其實根本就不懂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被抨擊的現象,近代以來尤甚。其中有文化因素,但更多的是歷史因素。其實總結起來,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儒家思想: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儒家從漢武帝之後,成為了正統思想的一面旗幟,但實際上是董仲舒將百家歸儒,只沿用了一個名稱而已,內裡早已經摻雜了各種學說。但是,既然儒家名利雙收,那麼,得到的實惠越多,受到的非議自然也就越多。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儒家文化在琉球的影響
    譬如中琉交往的歷史過程中,有許多飄風難民流落琉球,他們將中國的生產技術、信仰習俗和娛樂技藝等傳授給琉球人,起到了傳播中華文化的作用。中琉交往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私人貿易商的活動,這些私商與琉球人的接觸,以及他們的貿易活動,有意無意地傳播了中華文化。 琉球王國,四面環海,由於受到航海以及造船技術的制約,在明清以前發展嚴重滯後,處於生產力較為落後的半開化的狀態。
  • 傳統武德的儒家文化內涵
    儒家思想蘊含著非常深厚的宗教文化,它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依然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儒家文化對我國古代社會乃至當代社會的百姓都非常深刻的意義,對我國傳統物德文化的發展有著非常深厚的影響。接下來就由小編我為大家介紹儒家文化內涵。
  • 開封市圖書館成功舉辦2018中國開封第36屆菊花文化節 「菊韻汴梁...
    覺得好,請轉發您朋友圈  開封市圖書館成功舉辦2018中國開封第36屆菊花文化節「菊韻汴梁」少兒詩詞朗誦大賽  2018年10月28日,中國開封第36屆菊花文化節「菊韻汴梁」少兒詩詞朗誦大賽決賽在市圖書館新館舉辦。
  • 泉州中心市區首條孝廉文化研學線路出爐
    那你們知不知道,自唐以來的一千多年,曾有多位歷史名人在這些地方留下了豐富的史跡,其中,不乏一段段流傳千古的孝廉故事。」近期,泉州市區首條孝廉文化研學旅遊線路出爐,受到歡迎。正值暑期,不妨帶孩子走一走,寓教於遊,接受身邊的孝廉文化薰陶。
  • 2020年開封市各縣、區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 管理人員培訓班舉行
    為進一步加強開封市各縣、區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隊伍建設,增強各縣、區文化館開展志願服務工作的實踐能力,12月9日至10日,「2020年開封市各縣、區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管理人員培訓班」在開封市文化館新館成功舉辦,來自我市各縣、區文化館的30餘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琉球的儒家文化之根
    儒家文化作為兩千多年來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支配和影響了中國整個思想學術界,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氣質。儒家文化依據外在環境和形式,進行了內部的調整和演變,儒學大師迭出。儒家思想經久不衰,經世致用、創新發展以及其自身的比較優勢起到了關鍵作用,其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 「棋」聚汴梁 傳承國粹
    10月11日下午,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汴梁圍棋論壇在開封市至善圍棋博物館舉行,拉開了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農行杯」圍棋國手邀請賽系列活動的序幕。當晚,建業鉑爾曼酒店群星薈萃,隨著寫有「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農行杯』圍棋國手邀請賽」的書法捲軸徐徐展開,這場萬眾矚目的高規格圍棋賽事正式啟動。
  • 【發布會】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專場發布會實錄來啦!
    「五館一城」投入運行,形成了完善的市縣鄉多層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歡樂周末」廣場文化活動在全市的各個廣場社區已連續舉辦24年。講好開封故事,傳播古都文化。今年清明文化節,我們首次與攜程合作,確立「開封四月最清明」主題,開展了3大板塊、8大類70餘項活動,把廣告搬上了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開封人在紐約」廣場快閃活動驚豔全球。在全省率先開展「非遺」進景區活動,組織開展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2019春季大聯展」,推出中國刺繡、木版年畫、名窯瓷器等8個主題展演,持續引爆假日旅遊。
  • 汴梁文化|開封市文廣旅局局長魏培仕一行調研大相國寺梵樂
    2019年7月14日,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魏培仕、副局長兼文化館館長丁衛衛一行到開封大相國寺座談調研,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毛小雨博士、中國社會藝術協會副主席李元華、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左奇偉、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張海宇、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王凱歌副教授等一同參加
  • 品嘗古都美食,穿越汴梁宋城——開封小宋城景區(河南省開封市)
    今天帶朋友們來欣賞一下河南省開封市著名美食景點,開封汴梁小宋城景區。外出旅行的朋友們都喜歡,一是遊山玩水,二是體驗生活,三是品嘗美食,這就是我們的旅行生活。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級市,位於中原腹地,緊臨鄭州,新建的鄭開大道,更是將兩市直線連接。開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4100多年的建城歷史,這裡是夏朝、戰國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也形成了獨有的「宋文化」。
  • 陳來:如何看待儒家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
    儒家關於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適合於這些社會文化的需要。儒家適合中國社會的需求因而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從先秦兩漢開始儒學就不斷地傳承中華文明的經典,一直到十九世紀後期,所以,儒家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