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等級景區開展垃圾分類,本市各景區正對垃圾桶及標識牌進行完善。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植物園獲悉,目前園區內近200組分類垃圾桶已全部「換新標」,從原有的兩類設置增加到「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類設置。同時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並安排公園職工、保潔人員加強園區巡視,引導遊客正確投放。
5月7日上午,北青報記者進入北京植物園東南門,在宣傳欄的顯著位置張貼著垃圾分類內容介紹,路側擺放著一組分類垃圾桶。「過去,垃圾桶上分別印有『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字樣,根據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我們將原有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標識更換為『其他垃圾』。」北京植物園宣傳科科長陳雨介紹,目前全園共劃分為15個片區,由公園職工及保潔人員進行不間斷巡視,提示遊客按要求分類投放。「五一假期,我在巡視的時候,就有一位遊客拿著塑料餐盒問我該怎麼扔。」陳雨說。
在剛剛恢復營業的月季園商亭旁,新增設了兩個廚餘垃圾桶。據商亭負責人李傑介紹,五一假期以前,園區對商亭工作人員進行了集中培訓,針對疫情防控和垃圾分類工作提出要求。除每日定期消毒外,商亭工作人員還要引導遊客正確投放垃圾。「我們商亭附近擺放著幾張座椅,一些遊客會從家中自帶米飯、炒菜、熟食等餐食,坐在椅子上吃。按照公園要求,我們會提醒遊客把剩菜剩飯倒進廚餘垃圾桶。」
據北京植物園經營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園區已有3家商亭恢復營業,商亭周邊全部配齊廚餘垃圾桶。此外,北京植物園在門區、辦公樓、垃圾暫存站點等處設置了有害垃圾桶。
「自五一假期開始,北京植物園已全面實施垃圾分類,並開展宣傳活動。累計向遊客發放500多張宣傳頁,引導遊客關注『拉分寶典』小程序,了解垃圾分類方法。下一步,北京植物園還將進一步完善硬體設施,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落實落細。」陳雨說,作為公園景區,北京植物園的垃圾桶全部為仿實木顏色,與周邊景觀環境相協調。今後將引入不同顏色的垃圾袋,比如廚餘垃圾使用綠色垃圾袋,便於在回收、運輸等環節中分辨識別。
此外,北京植物園結合自身特點,在園區西側山腳下建設一處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廠,將枯枝落葉就地堆肥,促進垃圾源頭減量。目前,園區產生的園林綠化垃圾已全部內部消化,實現垃圾不外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斌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