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調查|垃圾要分類,那分類垃圾桶準備好了嗎

2020-12-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為做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北京市領導近日以人大代表身份下基層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一份市統計局在西城區所做的「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調查」也在最近發布,數據顯示,垃圾桶分布影響居民垃圾分類參與度,居民垃圾分類參與度隨著垃圾桶的設置科學性依次遞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垃圾分類實施中,垃圾桶必不可少。記者前往多個小區調查,探尋分類垃圾桶的設置和使用效果,探討該如何讓其發揮更大作用,讓垃圾分類真真切切地進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五花八門

二三四桶都存在 居民看著有些懵

朝陽區甘露園南裡一區,每棟樓前的空地上都擺放著三個垃圾桶。作為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小區,小區中的每個垃圾桶旁都有一塊宣傳板,上面標有「廚餘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的分類明細。但與宣傳板上的分類不同,擺放的垃圾桶卻只有一個廚餘垃圾桶和兩個其它垃圾桶,並沒有可回收物桶。小區中,絕大多數的垃圾桶都是這樣擺放。打開桶蓋,不同垃圾混雜的情況仍舊出現,廚餘垃圾與生活垃圾經常混雜在一起,每天需由專人進行二次分揀。

據了解,2017年初,相關部門推廣垃圾分類「大小桶」模式,實行乾濕分離,多數小區只設置了「廚餘垃圾」與「其它垃圾」兩類垃圾桶。

隨著本市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一些小區也發生了變化。豐臺區頂秀金石家園小區,4號樓下的垃圾投放點,分兩排放置了5個垃圾桶,3個藍色可回收物桶、1個綠色的廚餘垃圾桶、1個灰色其它垃圾桶,但桶裡面裝的垃圾仍然是混合丟進去的,泡沫紙箱也被堆在廚餘垃圾桶內。

在石景山區八寶山街道遠洋沁山水小區南區,有一個社區垃圾分類投放積分站,這裡設置了四種顏色的垃圾桶:3個綠色的廚餘垃圾桶,灰色的其它垃圾桶、藍色的可回收物桶和紅色的有害垃圾桶各一個。

石景山區遠洋沁山水小區設置了四種顏色的垃圾桶,圖為小區南門細分的「可回收物」桶和「有害垃圾」桶。

「聽講座說垃圾分類有四種分法,對應四種顏色的桶,可是我們小區裡只能找到綠的和灰的兩種桶,怎麼辦?真有點懵!」東四環附近的芳菁苑小區,道路旁擺放著廚餘垃圾和其它垃圾兩類垃圾桶。一名居民表示,垃圾分類投放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果不同社區的方法不同,不易讓居民養成習慣,也會讓居民對多變的分類方法失去興趣和信心,出現不願分類的情況。

西城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調查的結果也恰恰驗證了這個尷尬現實,數據顯示:四桶齊全的小區,居民經常參與垃圾分類的比例為54.8%;兩至三種垃圾桶的小區中,居民經常參與垃圾分類的比例為30.4%。垃圾桶分布影響居民垃圾分類參與度,居民垃圾分類參與度隨著垃圾桶的設置科學性依次遞減。

安置混亂

有害垃圾無處投廚餘桶還被擋住

天通苑附近的回南家園小區已經開始實行垃圾分類,但並未設置有害垃圾桶。居民王先生曾在垃圾分揀員的面前將幾塊電池扔進寫著「其它垃圾」的桶中,分揀員並未制止。「像這樣的有害垃圾,我們目前並沒有合適的地方去投放。」

豐臺區的頂秀欣園東苑小區垃圾分類效果同樣令人擔憂。這個小區一共有8棟樓,1200多戶居民,小區設置了廚餘垃圾與其它垃圾兩類垃圾桶,但居民的生活垃圾還是被胡亂地扔在裡面。一名居民表示,過期藥、有毒害的日光燈管等都沒有合適的地方去扔。

記者調查發現,缺少有害垃圾桶的情況在各個小區普遍存在,不少居民也都呼籲在小區中增設有害垃圾桶。

豐臺區頂秀金石小區分兩排設置的垃圾桶,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在靠裡一排的中間位置,居民廚餘垃圾很難丟到。

除了種類不足,垃圾桶的擺放也存在一些問題。頂秀金石家園小區,整個社區設置了三種顏色垃圾桶共一百多個,但垃圾分類效果卻不盡理想。3號樓、4號樓和7號樓單元樓下的垃圾桶都被分置成兩排,而廚餘垃圾的綠桶總在靠裡一排最中間,居民提著分好類的廚餘垃圾根本就夠不著綠桶,最後只能丟在其它兩個桶裡面。「我們想將廚餘垃圾分下類,但是根本夠不到綠桶的位置。」

居民孟女士居住在4號樓,對於小區垃圾分類困境她也有自己的理解。「別看小區有這麼多垃圾桶,但都是胡亂搭配放置的,根本就沒考慮過居民垃圾投放的垃圾量。」她舉例說,在3號樓下,通常放置有兩排6個垃圾桶,但放置垃圾桶的種類時常不同,出現各種混搭。

西城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調查結果也顯示,九成小區未配置多種分類垃圾桶,八成居民無法處理有害垃圾。其中,61.0%的居民認為「基礎設施不完善,分類垃圾桶數量、布局設置不合理」。

利用率低

智能桶空空如也 傳統桶滿了硬塞

「這些機器到底能不能用?」晚上六點,家住通州如意園的居民蘇蘇提著一袋廚餘垃圾來到樓下,準備投放到小區新安裝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裡。但當她刷卡打開投遞口後,卻發現裡面根本沒有放置內桶。無奈之下,她只能將垃圾扔到旁邊的傳統垃圾桶中。

蘇蘇想要使用的這種回收機,是近一個月陸續出現在如意園小區當中的。機器的回收櫃一般是綠藍灰三個一組,分別對應「廚餘垃圾」、「可回收物」以及「其它垃圾」,與之前傳統垃圾桶的分類相同。「8月初就說過兩三天能用,現在裡邊還是經常沒有桶。」

居民嘗試使用垃圾回收機,但隨後發現其中沒有內桶。

記者在小區中找到了另外十處回收機點位,只有靠近小區南門的三臺機器中放置了回收內桶,其他機器的內部仍然空空如也。放置了內桶的回收機,也僅有其中兩臺可回收物「藍櫃」被扔進了一些紙殼,廚餘部分和其它垃圾部分都沒有投遞的痕跡。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沒桶的機器正在進行調試。

在如意園小區,像蘇蘇一樣嘗試使用智能回收機的居民少之又少,大家仍然習慣將垃圾扔到回收機旁邊的傳統垃圾桶中。記者在一處裝有內桶的回收機旁等待了20分鐘,期間沒有任何一名居民使用了回收機,而旁邊的垃圾桶雖然已經滿到幾乎蓋不上蓋子,但仍有居民將垃圾使勁往裡塞。

北五環外的回南家園小區門前立著一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回收機主要回收金屬、玻璃、紙類、塑料四種廢棄物品。距離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20米處,擺放著十多個垃圾桶,主要回收的是其它垃圾與廚餘垃圾,很多居民仍選擇將垃圾扔進垃圾桶中。每到周末,垃圾分類公司便有工作人員在回南家園小區廣場內,現場回收可以資源化利用的垃圾。「現場稱重,現場積分,用不著拎著大紙殼箱子去門口扔到機器裡。」

欠缺友善

垃圾分類主力軍卻被擋在智能外

熱衷接受新事物的蘇蘇對於回收機廠家聲稱的「自動稱重」、「返積分換獎」的功能不太滿意。她點進自己的垃圾投遞小程序發現,後臺完全無法正確反應她曾經的投遞信息。「我一共只投遞過三次,但後臺顯示我投遞了六七筆,有一筆甚至顯示我投了將近八公斤的塑料垃圾,但我根本沒有投過。」而目前系統返還給她的12積分,她也不知道能用來幹什麼,系統中找不到任何兌換獎品的界面。

在東五環附近的白領家園小區,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在小區入口處,回收種類包括金屬、易拉罐等可回收物,也包括電子產品、過期藥物等有害垃圾。一名老年居民表示,小區中曾有宣傳介紹活動,但是自己仍然不會使用,過期藥物只能堆在藥箱中。

回南家園小區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在回南家園小區,77歲的李大爺將廚餘垃圾扔進了小區外的廚餘垃圾桶中。小區從一個多月前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並設立了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與傳統垃圾桶相結合的方式。

李大爺雖然已經註冊,但是從未在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中扔過垃圾。在他看來,一些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只能扔到傳統垃圾桶中。

住在如意園的王大爺也有類似的感受,自己身高只有一米六,駝背又比較嚴重,新機器的開口大約有一米四高,比原先的傳統垃圾桶要高出二十公分,扔起來會相當費勁。「先不說能不能用,我感覺這種機器對老年人就不太友好。」

一名垃圾分類回收機研發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從積分數據情況來看,老年人是垃圾分類的主力人群。年輕人群體因工作忙,對賺取積分並不積極,參與度相對較低。公司也在研發回收機,提高分類的便利度,進而消除老年人使用障礙。激發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熱情,培養廣大居民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理想狀態

小區無桶心中有桶

清晨,拎著三袋垃圾,王歡走出了家門。一袋裝著果皮與剩菜,一袋裝著瓶瓶罐罐,還有一袋塞著不可回收物。可樓下只有「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兩個垃圾桶,她只好將裝著可回收物的垃圾袋放在桶邊。

智能桶取代傳統桶、撤掉垃圾桶、垃圾不落地……在垃圾分類的大背景下,不時有新的嘗試出現,也帶來了如何完善垃圾分類的新討論。

成本高

智能桶仍無法取代傳統桶

東五環附近的白領家園小區,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上詳細地列出了32種細分方法,回收機還可以為居民提供分類塑膠袋。回收機的一旁,擺放著三個傳統垃圾桶,一些居民仍習慣將垃圾投放至傳統垃圾桶中。

在通州區如意園小區,傳統桶與智能桶該如何配置引發了居民的討論。負責該小區回收機運營的工作人員表示,安裝機器是為了代替傳統垃圾桶的功能,未來小區裡的傳統垃圾桶都會被撤掉。

對此,居民何大爺屬於支持派,在他看來,新型回收機的外觀看著比較乾淨,有利於小區環境的提升。

相比何大爺的樂觀態度,更多居民對於這種「剛性」的替代方式抱有疑慮。回收機內桶的容量並不比傳統垃圾桶大,小區部分位置,還出現了垃圾回收機比傳統垃圾桶少一半的情況。在傳統垃圾桶都已經滿溢的現狀下,之後想靠容量更小的回收機來盛裝垃圾,無疑有一定難度。

而在管理方面,廠家稱未來將會採用探頭進行攝像,來監督居民投遞垃圾的行為。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有人把磚頭等重物偽裝成可回收垃圾投遞到回收機中,進而在稱重後換取積分。對於這種監督方式,居民也認為有些過於「冷冰冰」:「還是多配些人幫著管理更靠譜。」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回收機較難持續。」一名從事固體廢棄物研究的業內人士對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的支出成本進行過測算,場地租賃費佔35%,回收機費用佔5%,人員工資佔41%,支付給客戶的成本為19%。其中人力、場地、支付給用戶的成本佔比最大。一家智能垃圾分類回收公司工作人員則透露,目前招聘的回收分揀員需自帶電動車或廂式貨車,月工資在8000元至11000元間:「在設立幾個月之後,居民熱情降低,投放量減少,運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當清運跟不上時,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就成了擺設。」

「智能垃圾桶只能起到一種宣傳教育作用,替代不了傳統垃圾分類桶設施。」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表示,成本高、容積有限、效果不佳則是限制其作用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傳統垃圾桶在數量、容積上都可以根據垃圾產生量柔性變化。

不統一

垃圾分類應制定統一標準

自己所在小區中只擺放著「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兩類垃圾桶,但是在學校中,老師講到的垃圾分類方式卻是四種,這讓初中生小楊有些困惑。開始試著做垃圾分類的他,拎著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卻找不到「可回收物」垃圾桶。現實與宣教中的差異,讓小楊十分不解。

甘露園南裡一區,分揀員在對廚餘垃圾二次分揀。

同樣的困惑,讓家住甘露園南裡一區的王歡也頗為無奈。在一次會議中,專業人士同樣介紹了四種分法,可王歡所住的小區中,卻找不到寫著「可回收物」與「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每次王歡都將可回收利用的飲料瓶、硬紙板等單獨裝好,放在垃圾桶旁:「這樣分揀員可以一下子看到,讓這些物品可以被資源化利用。」

牽頭完成《西城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調查分析》的西城區統計局專項調查科負責人耿少研認為,應該完善基礎設施,合理規劃分類垃圾桶數量和布局。另一方面,政府應該設置專人在垃圾投放時段內對投倒垃圾的居民進行分類指導,多角度保證垃圾分類成效。實施全民垃圾分類教育,大力宣傳垃圾分類益處,逐步建立「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

與此同時,撤掉垃圾桶、定時定點清運等新手段,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垃圾分類並不是設置各種智能桶、花樣翻新的桶就能解決的。需要通過宣傳教育的手段,讓公眾知曉並付諸行動。」環保人士黃小山建議,逐漸減少垃圾桶數量,進行定時定點進行垃圾收運。「可以每天只清運一種垃圾,定時清運的方式有利於讓居民養成分類習慣。」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雲表示,現在還沒有條件實現無桶化,從北京目前情況來說,在合理配置的前提下,應該儘量減少垃圾桶的數量。

對此,蔣建國認為,針對社區居民分類垃圾桶的設置,全面推開垃圾分類之後,應該在全市或各區層面制定統一的標準作為指引,或是出臺分類收集的方案。垃圾桶的密度和投放點的設置有服務的範圍和服務半徑,桶的數量與其服務半徑內的居民數量肯定是成正比例的關係:「從固體廢棄物管理的角度來說,定時定點並不是說就取消垃圾桶,有的時候它可能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統一投放,因為桶可以做成移動的。」

不落地

不設桶也能做好垃圾分類

「收垃圾啦!」周三晚上6點,一輛垃圾車緩緩停在了東四四條30號院門前。聽見保潔師傅的一聲吆喝,居民劉榮華趕忙拎著袋子出來倒垃圾。東四各條胡同實施垃圾分類、垃圾不落地收運已近一個月,劉榮華也養成了早晚定時投遞垃圾的習慣。

東四地區早在一年之前就進行過垃圾不落地的嘗試,撤掉了胡同內所有的垃圾桶。那時還沒有涉及垃圾分類,但僅從收運來看,效果也並不盡人意。劉榮華表示,居民當時要聽吹哨再把垃圾扔出來。但吹哨的聲音很小,很多人都聽不見。再加上收垃圾沒有明確的時間點,居民老得惦記這件事,久而久之,大家直接把垃圾扔到胡同裡,這也導致胡同的環境比較髒亂,隨後不得不再把垃圾桶「請」了回來。

2019年8月,新一輪的垃圾不落地收運在這裡啟動,胡同裡的垃圾桶再次被撤掉.這次收運還對居民自主垃圾分類做出了要求,胡同裡貼著一張詳細的時間表,早晚6點到8點是其他垃圾車巡迴上門的時間。而廚餘垃圾的收運更加細緻,分為了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從東四頭條到九條,再加上六七條旁邊的支胡同,一共分出了34個收運點,每個收運點有15分鐘的上門時間,居民可以在時間段內就近投遞。

像劉榮華這樣願意參與垃圾分類和定時投遞的居民還有不少。晚7點不到,東四三條11號院外,已經有三位居民提著分好的廚餘垃圾在等候。7點鐘,垃圾車準時來到了這個收運點,居民們紛紛把垃圾「裸投」到了車上的廚餘垃圾桶中。15分鐘內,又有三名居民來到了收運點投放廚餘垃圾。胡同內貼的最新通告表示,垃圾收運形式在近幾天還會有一次更新:「到時候大家把垃圾扔到自家門口就行了,有人會定時上門收,不用每天趕著時間來扔垃圾了。」

「只要能保持準時收運,我覺得這次是能堅持下去的。」家住東四三條17號的張偉是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之一,他曾經歷過2018年那次不太成功的垃圾不落地嘗試,對於今年的「再次挑戰」也更加期待。

相比一年前的嘗試,劉榮華表示,這次街道和社區做的動員工作更多了,多次組織居民開會學習並請專家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還帶居民參觀了垃圾焚燒廠。地上沒了桶,「分類桶」早已裝進了居民心裡。除此之外,上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的消息對於劉榮華也是一種鞭策,「咱北京市民不能在這件事上落後吧。」

相關焦點

  • 調查:生活垃圾分類實施1年 多數人扔垃圾不分類
    2017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一年多過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怎麼樣?實施起來有什麼難度嗎?中新網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 分類垃圾桶的分類,4種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垃圾,你買全了嗎?
    分類垃圾桶的分類,4種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垃圾,你買全了嗎?有人類就會產生垃圾,而由於垃圾對我們大自然的危害,所以現在很多地區開始呼籲垃圾分類,首先最開始的地區就是上海,垃圾不分類或者分類錯誤就會罰款,所以不少家庭為了避免花錢就專門在家買了垃圾桶對垃圾進行分類,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督促,但是垃圾的種類太多了,很多人還是搞不清什麼樣的垃圾是哪種,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垃圾桶不同顏色收納不同的垃圾,你買全了嗎?
  • 南京垃圾分類再提速 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也要垃圾分類了
    作為中華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商戶、寫字樓眾多,垃圾產生量較大。5月20日,新街口商圈垃圾分類自治聯盟正式成立。這也意味著,新街口商圈的垃圾分類工作正加速推進中。當天在新百商場看到,商場每一層樓都配備了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分類垃圾桶,還能看到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語。不過,在部分垃圾桶中存在著分類不正確的情況。南京新百物業服務中心綜合管理部副經理宋立新介紹,目前,新百商場共設置了48個分類垃圾桶,確實存在顧客沒有正確分類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保潔員會在清潔、巡檢的時候進行二次分類。
  • 垃圾四分類,難道家中要擺放四種垃圾桶麼?
    現在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類。難道,我們要在家中要擺放四類垃圾桶麼?其實,「兩桶一點」就足夠!兩桶是指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一點是指可回收物堆放點。有害垃圾產量較少,如果有可以直接投放到小區智能設備的有害垃圾箱內。那到底家中的垃圾桶要如何擺放呢?
  • 垃圾強制分類第一周 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袋銷量大增
    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袋銷量大增做好垃圾分類,先要準備好裝備,最近,買分類垃圾桶的上海人多了起來。某網購平臺數據顯示,6月最後一周垃圾桶銷量,同比去年上漲五成。不過,即使在家分好了類,出門扔垃圾,還要準備好接受拷問。
  • 廚房產生的垃圾就是廚餘垃圾? 翻看垃圾桶 分類情況不樂觀
    &nbsp&nbsp&nbsp&nbsp在一處垃圾投放點,一名女子提著一桶垃圾前來傾倒。「這桶裡是什麼垃圾?」檢查人員問。「廚餘垃圾。」女子剛回答完,就提著桶要往黑色的其他垃圾桶裡倒。檢查人員馬上提醒她,黑色桶是裝其他垃圾的。該女子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剛才沒注意。」隨後,她把垃圾倒在了綠色的廚餘垃圾桶裡。
  • 滬中學生自發調查垃圾分類知曉度 不少市民接受了調查
    目前,市民對於垃圾分類以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知曉度如何?昨天上午,揚波中學八年級(6)班生態環保小隊的成員來到外灘地區,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垃圾分類問卷調查,並拾撿亂丟的垃圾。  一早,學生們來到外灘開展垃圾分類宣傳,並發放他們自己設計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您認為垃圾桶上的分類信息對您有幫助嗎?」
  • 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
    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可不少天津人有些困惑垃圾分類了家裡是不是也要擺4個垃圾桶?為什麼自己家樓下不是每棟樓都有4個垃圾桶?廚餘垃圾投放容器一般採用綠色;可回收物投放容器一般採用藍色;有害垃圾投放容器一般採用紅色;其他垃圾投放容器一般採用黑色,利於市民知曉垃圾分類,提高分類垃圾辨識度。這張圖一定要收好
  • 寧波生活垃圾分類如何 結果顯示:分類氛圍濃 質量待提高
    《條例》即將出臺,垃圾分類不正確就要被罰。垃圾分類作為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系統工程,寧波市民準備好了嗎?連日來,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城管局)、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公室聯合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進小區入家庭,看學校查賓館商場,全方位開展垃圾分類大調查。
  • 普通垃圾桶全部換成四分類垃圾桶,還有智能垃圾分類箱——萬錦觀悅...
    近日,萬錦觀悅小區原來設置的垃圾桶全部退出了「舞臺」,由「單桶」變成了「四桶」。小區物業通過推廣垃圾分類改變居民的垃圾投放習慣,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使小區整體環境面貌得到改善。採訪當日,記者走進玉泉區萬錦觀悅小區,看到主幹道上都放置了嶄新的四分類垃圾桶,還有專門的宣傳欄用於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便於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相關內容。在小區一單元門口,物業的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新投入的智能垃圾分類箱。物業還購置了一批垃圾分類專用的垃圾袋發放給業主。
  • 家裡要備4個垃圾桶?關於垃圾分類的20個問題答疑解惑
    家裡要備4個垃圾桶?未按規定分類罰200?關於垃圾分類的20個問題答疑解惑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即將實施,你是否還有不少疑惑:「生活垃圾分4類,家裡要備4個垃圾桶嗎」「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就罰200元?」
  • 北京垃圾怎麼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攻略
    近期,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在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直播訪談節目時表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列入2018-2020年立法規劃。新修訂的條例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那麼北京的垃圾怎麼分類?不分類會被罰嗎?新京報記者整理了大家最關注的10個問題,諮詢相關部門為您一一解答。  1 北京的垃圾怎麼分類?
  • 垃圾分類您分對了嗎?
    龍頭新聞訊(記者 李丹)哈市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快速推進。關於常見的生活垃圾該如何分類,很多市民都已經大致掌握了。然而,在我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的實操過程中,也經常會陷入一些誤區中,比如,將沒喝完的飲料瓶直接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中的做法可取嗎?
  • 上海分類垃圾桶有什麼顏色 生活垃圾分類有哪些標準
    在前一段時間我們都有聽說到上海已在實行垃圾分類操作,都知道垃圾對我們大自然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就實行垃圾分類,不同的垃圾扔到不同的垃圾箱裡面。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上海分類垃圾桶有什麼顏色?生活垃圾分類有哪些標準?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 調查|校園垃圾分類第一天!被迫吃紅薯皮,拿三明治包裝紙瑟瑟發抖
    校園垃圾分類第一天,新潮徵集了大家在這個問題上遇到的困擾:No.1 分類垃圾桶設置不足,垃圾數量遠超現有垃圾桶承載力一組團酸奶牛旁垃圾投放分類點No.2 分類垃圾桶間隔距離較遠,@美女:提早一天把現有的垃圾丟了,買了四個垃圾桶。教學樓裡的垃圾桶都消失了!孩子七八九十連著上課,吃完三明治之後拿著包裝紙瑟瑟發抖。。。教學樓就算要垃圾分類也不應該撤走全部垃圾桶呀!女生宿舍洗手間的那些垃圾是要走一條街才能扔嗎。
  • 社區辦公場地擺放分類垃圾桶、堆放餐廚垃圾為哪般?做好垃圾分類...
    「這是新華園社區的辦公室,門口為什麼有這麼多分類垃圾桶,滿地都堆著餐廚垃圾,這都快擋住人們走路了。」12月17日上午,記者到新華園社區採訪,前來辦事的趙女士看著滿地的餐廚垃圾有些埋怨,不明白為什麼社區辦公室的小院子變成了垃圾分類現場,而且分類的還是餐廚垃圾。
  • 扔玻璃瓶要區分顏色、垃圾桶多是「巨無霸」……垃圾分類,他們是...
    中國江蘇網訊 自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垃圾分類在國內持續「霸佔」熱門話題榜。德國的垃圾分類回收利用走在世界前列,7月上旬,記者到德國旅行,特意對德國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了實地觀察和探訪。
  • 景德鎮這些分類垃圾桶形同虛設!你會將垃圾分類丟棄嗎?
    街頭隨處可見分類垃圾桶探訪中,記者發現,我市街頭的垃圾桶大部分均為分類垃圾桶,但都是形同虛設,可回收的垃圾桶內經常塞滿了瓜皮果殼,而不可回收的那一個桶內,則被扔了許多飲料瓶、紙箱等可回收垃圾。「兩邊垃圾桶裝的東西沒什麼差別。」
  • 垃圾分類 | 我是小小志願者,垃圾分類桶前守
    垃圾分類 | 我是小小志願者,垃圾分類桶前守 2020-09-24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個日本垃圾桶,扔得輕鬆、還能垃圾分類!(附各國創意十足的垃圾桶)
    而且一扔瓶瓶罐罐什麼的,垃圾桶就一下子就裝滿了。每次扔砧板上殘料,都要頻頻彎腰倒入垃圾桶,也是很累。這款名為Techno-Pods的垃圾桶是為了解決倫敦的廢報紙回收問題而開發出來。它的功能十分強大:除了能夠回收報紙,兩側的LED屏幕還不斷滾動播報當日新聞、天氣並顯示地鐵延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