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垃圾分類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小事,也是城鄉社會治理的大事。上月中旬,寧波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我市由此成為國內較早對生活垃圾分類立法的城市。
《條例》即將出臺,垃圾分類不正確就要被罰。垃圾分類作為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系統工程,寧波市民準備好了嗎?連日來,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城管局)、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公室聯合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進小區入家庭,看學校查賓館商場,全方位開展垃圾分類大調查。
結合此次大調查結果,寧波日報今起推出「垃圾分類實話實說」系列報導,與廣大市民共話垃圾分類,攜手共進,共同提高,共創美好生活。
生活垃圾分類全城大調查進小區,結果顯示——分類氛圍濃質量待提高
3月20日晚,記者隨城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分別抽選海曙、江北和鄞州三區的多個居民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實地明察暗訪。
在新典新村小區,一進門就可看到擺放整齊的一組垃圾桶,各種分類設施標識齊全。「參與垃圾分類很長時間了,社區工作人員常上門勸導垃圾分類,垃圾袋經常在發放,我們很多人願意參與,因為這樣小區環境更清爽了。」面對檢查人員,小區居民鮑阿姨如是說。在鮑阿姨家中,記者見到她家對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投放。
「作為一個沒有實行物業管理的老小區,我覺得垃圾分類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居民徐師傅說,社區工作人員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小區垃圾分類的氛圍挺濃。在小區裡,記者問來自四川的租戶王女士:「用過的餐巾紙是屬於哪類垃圾?」「是其他垃圾。」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過,也有不少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掌握不全。「茶葉渣屬於哪類垃圾?」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位大伯說是其他垃圾,不過,正確答案是廚餘垃圾。
檢查人員還打開各垃圾桶蓋進行檢查,發現有些綠色袋子裡裝的是其他垃圾,卻放到了廚餘垃圾的桶裡,還有兩袋廚餘垃圾被扔進了其他垃圾桶裡。
在南都花城,剛走進樓道,檢查人員就被張貼在過道牆壁上的垃圾分類公示榜吸引住了。
在這張大圖上,每戶居民化作大樹上的一個果實,並標上了房間號。如果這戶居民參與過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就會有志願者的標識貼在果實的表面;如果這戶居民垃圾分類準確,就會貼上一個蘋果標籤,表示這戶居民不需要再上門勸導了。
據介紹,經過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指導,以及督導員和黨員志願者發動,目前小區垃圾分類的入戶率達到100%,分得好的30%左右。
進入北岸琴森小區,迎面就是一個小型廣場,醒目地放置著垃圾分類宣傳板畫,旁邊宣傳窗裡也有關於垃圾分類知識的介紹。廣場靠近樓道處,並排放置著四色垃圾桶,垃圾分類宣傳氛圍濃厚。
但從現場垃圾桶內垃圾分類投放情況看,黑色的其他垃圾桶內有不少廚餘垃圾袋裝的垃圾,顯示居民分類投放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檢查人員隨機挑選了一個樓道,上到二樓時,一戶家庭的女主人手拎廚餘垃圾袋正要出門扔垃圾。檢查人員隨即看了下垃圾袋,發現分類質量不高,除廚餘垃圾之外,還摻雜了不少紙盒等包裝類垃圾。該住戶坦言,平時會自覺垃圾分類,但做得還不夠精細。
檢查人員離開時,物業保潔員正在清理綠色廚餘垃圾桶,把分散在各處的小型廚餘垃圾桶內垃圾併入一個大號廚餘垃圾桶,裝滿後推至小區門口,第二天一早由環衛廚餘垃圾清運車統一運走。
【關注百家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