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2

2020-12-12 恣遊四方

前文回顧: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1

Day 2 大阪:古老與現代

景點&行程:大阪城→四天王寺→通天閣→梅田藍天大廈

餐飲:英國屋 / うどんの前田 / 瀧見小路いなせ壽司

住宿:梅田KKRホテル

由於此行的重點在京都,大阪的主要行程只得壓縮在這短短一天之內,不過沒有安排環球影城,倒也不算太緊湊。

慵懶地睡到9點多出門,恰好路過一家叫英國屋的咖啡館,就點上一份現磨咖啡+現烤華夫餅當早餐,500円不到的價格還是比較親民。環顧四周,一些不趕時間上班的中年大叔會點一杯咖啡,悠閒的看看報紙打發時間。

從天滿橋站出來走上幾步,大阪城的外牆和護城河就映入眼帘。

陰霾的天氣更增添了幾分冬季的蕭索,這也是接下來幾天的主旋律……

關西冬季算是淡季不是沒有原因的……

繞過大手門和桜門,大阪城的天守閣就矗立眼前。

雖是1931年重建的建築,但作為日本戰國時代最著名的城池之一,天守閣早已成為大阪的地標。

白牆綠瓦配上鍍金的獸頭瓦,50多米高的天守閣曾是戰國一個時期日本權力核心的所在地。

如果再遲兩個月,天守閣四周的滿樹滿枝粉色櫻花盛放,將會是大阪的標誌性美景。現在就……

登上天守閣要600円,但持有大阪週遊卡即可免票。

裡面幾層是與大阪城相關的歷史介紹及文物展出,對於日本戰國歷史感興趣的人會覺得饒有趣味。

而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影響戰國歷史的大阪夏之陣。

「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的戰死,豐臣政權的覆滅,德川家的一統天下,都是後人永恆的話題。

最頂層則是眺望臺。雖然只有50米高,但外圍隔著兩道護城河,視野倒還算開闊。若是季節溫暖一些,天氣再好一點,想必能看見更美麗的風景。

從天守閣出來,走幾步就到了豐國神社,一處為紀念豐臣秀吉而修建的神社。

相比於天守閣,這兒顯然清淨了許多,幾叢梅花在濛濛細雨中靜靜盛放。

離開大阪城,從森丿宮站前往下一站——四天王寺

雖然跟大阪城天守閣一樣是後世翻修的建築物,但四天王寺作為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大阪的重要歷史建築之一,自飛鳥時代傳承下來的建築風格和格局是一大看點。

也許是天氣的原因,也許是來大阪的遊客們更青睞道頓堀和環球影城這樣的遊樂景點,四天王寺內意外的清淨,更多是日本當地人前來參拜。

四天王寺效仿中國寺院格局而建,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唐代風貌。

在中心珈藍遇見師父誦經,昏暗的講堂內燭光搖曳,三三兩兩的遊客和信徒屏息靜氣,只有師父抑揚頓挫吟誦著的經文,以及似乎能直擊人心的木魚聲迴蕩其間。

靜靜聽了會兒,感受一下日本的宗教儀式感。

大門處的鳥居是日本歷史第二悠久的石鳥居,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不過外形上並不怎麼抓眼球……

寺院規模並不太大,如果不是對於寺院特別痴迷,半小時差不多就逛下來了。

已過中午時分,路邊隨意找了家烏龍麵店解決午餐問題。

一份烏冬一份親子丼蓋飯的套餐,1000円不到,直接給吃撐了……

吃完飯,不用乘搭交通工具,直接向不遠處的通天閣進發。

這又是一個大阪的地標,號稱「大阪的艾菲爾鐵塔」。

雖然塔身僅高103米,比起東京塔來有點小兒科,更比不上不遠處新建的日本第一高樓——阿倍野Harukas。但通天塔作為一個時代的象徵,連同塔下的新世界街區共同展現著日本戰後至今的歷史風貌,還是很值得一遊的。

顯眼的河豚燈籠、花哨的招牌連同後方矗立的通天塔,經典角度打卡。

新世界也是美食天堂,滿大街的炸串店,每家招牌上都驕傲的標示了開業的年份,不少都是百年老字號。

後悔午餐點多了,也許一份就夠了……

排隊登上通天閣,乘坐老式的電梯,有點晃晃悠悠的來到頂層的展望臺,一覽大阪的城景。

大阪的高樓大廈主要集中在梅田地區,通天閣的景色相對平淡一些。

綠色玻璃幕牆的大廈就是阿倍野Harukas。

結束了通天閣的遊覽,時間也接近日落時分。

此時天邊雲彩也終於散開了些,金色的陽光灑向大地。

位於梅田站不遠的梅田藍天大廈是大阪欣賞日落的最佳觀景地之一

五點左右趕到梅田藍天大廈,才發現低估了遊客的數量,老老實實排隊等電梯……

等終於上到頂層觀景臺時已錯過了日落的瞬間,只殘留一抹餘暉映照在橫貫大阪的澱川河上。

觀景臺是露天360度的環狀,可以無阻礙地將大阪全貌盡收眼底。

天色漸暗,大阪城也在夜幕中緩緩點亮,輝煌的燈火一直連接到天邊。

雖然不如在東京六本木之丘上眺望東京塔,但梅田藍天大廈的夜景還是挺值得專程前來一看的。

從觀景臺下來後,可以直接下到負一層的「瀧見小路」覓食。

這片美食街區模仿了日本昭和時期的建築裝飾風格(跟國內那些古鎮古街其實差不多路數……),大大小小約有20家各種類型的餐飲店。

轉了一圈,最鍾意的一家鐵板燒需要排隊,恰好看到一家壽司店「いなせ壽司」還剩最後一個位置,毫不猶豫衝了進去。

並不大的一家傳統壽司店,僅有的12個座位臨著廚師的工作檯,牆上掛滿了菜單和名人籤名。

在日本判斷一家餐飲店在當地名氣大不大,只要看看牆上名人籤名多不多即可。

一份壽司定食加一杯烏龍茶,最不會出錯的組合。

在說「すみません、ウーロン茶ください」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也有點像《孤獨的美食家》裡的井之頭五郎……

飯後一路散步回酒店。

穿行在梅田的高樓大廈之間,近距離感受日本第二大城市的繁華。

對於不少遊客來說,大阪只是來關西旅遊的中轉站。但個人覺得大阪至少值得花上一天時間,穿行在這傳統和現代之間,感受這關西首府的獨特魅力。

TIPS:

1)大阪城本質上就是個大公園,種植有很多櫻花,是不輸大阪造幣局的賞櫻勝地。最好還是等櫻花季再來遊覽吧,不然滿眼光禿禿的枝椏,太蕭條了;

2)大阪城的西南角是大阪歷史博物館,時間允許的話可以逛逛,不少朋友很推薦;

3)梅田藍天大廈也在大阪週遊券的免票範圍以內(限晚上6:00前進場),一定要早點去排隊。除梅田藍天大廈外,阿倍野Harukas和咲洲行政辦公樓展望臺都是看日落和夜景的好選擇,但前者需要單獨買門票(大阪週遊卡僅能打點折),後者離市中心距離略遠。經濟寬裕的朋友可以選擇住萬豪,就在阿倍野Harukas那棟樓,直接在酒店看風景就好了;

4)個人覺得四天王寺的歷史地位大於其建築本身的美感。從旅遊角度說,如果不是對寺廟特別有興趣,且後面有安排去京都逛寺院,那不去四天王寺也不會是很大的遺憾。

To be continued...

相關焦點

  • 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7
    原創:克裡斯託 恣遊四方 前文回顧: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6Day 7 旅行青蛙今天的第一站,為被譽為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旅行青蛙的第一幅照片就是來源於此。名氣雖然大,但因為距離京都有兩個小時的車程,所以遊客並不算多。乘坐纜車上山後,之字形的天然海堤就盡收眼底了。
  • 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5
    原創:克裡斯託 恣遊四方 前文回顧: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4Day 5 帝王之家景點&行程二條城的核心,日本的國寶級文物——二之丸御殿。斜向排列的六棟建築物連接在一起,裡面就是將軍日常起居和接見大臣的場所,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除了殿內極盡奢華的裝飾,牆上的壁畫也是一大看點,代表了江戶時期最高的藝術水平。
  • 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6
    原創:克裡斯託 恣遊四方 前文回顧: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5Day 6 神明的領域景點&行程:伏見稻荷大社——宇治平等院——宇治上神社——寺町通餐飲:宇治中村藤吉本店、京都三鳩亭住宿:松本旅館在京都市區連玩了三天
  • 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4
    前文回顧: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3Day 4 京都的日常景點&行程:南禪寺——岡崎公園——平安神宮——聖護院——下鴨神社餐飲神社規模不大,但據說是日本第一守護女性容貌美麗的神社,女生到京都必來參拜的地方……這兒的繪馬是個人臉的形狀,很有特色。 2月11日神社要舉行「紀元祭」,這是為了紀念日本第一任神武天皇建國而設的,類似日本的國慶日。
  • 日本·斜風細雨不須歸|關西漫步八日行·Day 8
    原創:克裡斯託 恣遊四方 Day 8 再見關西泡溫泉太過舒服,以至於睡了個懶覺這次的關西之行至此也畫上了句號。摩登的大阪,華麗的京都,寧靜的城崎溫泉,每個地方都有獨一無二的風景,即使在這蕭索的冬天,依然讓我盡興而歸。
  •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箬笠」就是用竹絲和青色箬竹葉編成的鬥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莖葉或皮製成的雨衣。如果以龍鬚草(蓑草)為原料,它就是綠的。「歸」,回家。「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作者在詞裡雖然只是概括地敘述了漁夫捕魚的生活,但是,讀者通過自己的想像,完全可以體會到詞的言外之意。
  • 斜風細雨不須歸——新版《倚天屠龍記》張殷初會
    上書七個字:「斜風細雨不須歸」。二人便從書法開始,就著水光,細雨,侃侃而談。然而七個字又能聊多久呢?再是情投意合,也不過是毫無交集的路人。「我姓殷。」三個字成功挽留住了張翠山的腳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終須歸。
  •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注釋: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鱖魚:俗稱「花魚」、「桂魚」。扁平、口大、鱗細、黃綠色,味道鮮美。箬笠:用竹篾、箬葉編的鬥笠。蓑衣:用草或棕麻編織的雨衣。
  • 「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含義是什麼?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西塞山前白鷺自由地翱翔,兩岸桃花盛開,江水猛漲,水中嬉戲的鱖魚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身披著綠色的蓑衣,在斜風細雨中垂釣,久久不肯離去。《漁父詞》問世僅七年時間就傳到了日本,連嵯峨天皇讀完後都備加讚賞,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並與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書,直接開啟了日本填詞歷史的先河。在填詞這一方面,恐怕周杰倫的御用填詞人方文山,以及香港著名作詞人林夕都甘拜下風,自嘆不如。
  • 山雨欲來風滿樓,還是斜風細雨不須歸?
    因此看似山雨欲來風滿樓,實則斜風細雨不須歸。
  • 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注釋:①漁歌子:詞牌名。
  • 「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含義是什麼?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西塞山前白鷺自由地翱翔,兩岸桃花盛開,江水猛漲,水中嬉戲的鱖魚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身披著綠色的蓑衣,在斜風細雨中垂釣,久久不肯離去。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九月,顏真卿被派到湖州擔任刺史,第二年到任。唐大曆九年(774年),此時在湖州歸隱的張志和受到顏真卿的邀請,劃著小船去拜訪他。
  • 斜風細雨不須歸——古詩詞中十首最美的「浣溪沙」,堪稱人間絕句
    2、浣溪沙——清朝:納蘭性德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6、浣溪沙——宋朝:歐陽修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白髮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
  • 張志和:斜風細雨不須歸
    原標題:張志和: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代,那是一個真正的文壇盛世。金華出了兩位大詩人,一位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另一位是張志和。 湖州城,西塞山前,公元773年。張志和去湖州拜謁老友顏真卿,一番開懷暢飲,一通吟詩作對,便成就了一篇千古絕唱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 遊記:日本關西片大阪京都奈良
    【必備物品清單】護照 身份證 充電器 充電寶 日元 網卡 相機 護膚品等2月22日 麗水-上海 動車轉地鐵到達浦東國際機場 動車3小時 地鐵2小時(提前三小時到達機場開始辦理登機手續,逛日上免稅店,早點辦手續可以選到心儀的座位)3月1日 上海-
  • 斜風細雨不須歸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 日本的關東關西到底是如何劃分的?
    那麼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日本的關東關西到底是如何劃分的呢?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日本關西地區(2府7縣)基本上位於日本中央部位,北靠日本海,西接瀨戶內海,南臨太平洋。另外,關西地區還擁有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它是該地區豐富的水源。
  •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_________張志和《漁父》入秋了,山裡的秋,來得比江南早,在江南呆久了,回到這片故土,我竟成了陌人。心中繁盛的花事,就這樣在微風過隙的剎那,變成了枯黃的落葉匆匆。從此年華不在停留,盛年不復重來。
  • 關西漫步 遇見大阪城
    與東京迪士尼齊名的日本環球影城,簡稱USJ,就坐落在大阪市郊。雖然與同系列別的國家的環球影城相比,日本這個簡直小的可憐……但是!!比起飛12個小時去美帝的奧蘭多,大阪的哈利波特城堡就近多了!你可以踏著開門的時間入場,在園內歡樂一整天;出園後來到"The Garden"頂層,在USJ園內的夜景中享受美味的自助餐!
  • 《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名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譯 文西塞山前群群白鷺高飛,桃花盛開水中鱖魚肥美。青色的鬥笠,綠色的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流連不歸。先來看西塞山邊的景色:空中有白鷺高飛,而山下的小溪邊,盛開著叢叢鮮豔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還有那溫和的斜風細雨。而春色中的人,頭戴鬥笠,身穿蓑衣,沐浴在斜風細雨之中,享受著美好的自然景致,他自己也成為這景色的一部分。「不須歸」除了指不回家外,還指棄官隱居,一去不返。那個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潔、不願做官的隱居者,也是詩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