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中國有句俗語「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說的便是古老民間手藝鋦瓷。47歲的郭智軍就是一名鋦瓷匠人,一堆殘瓷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成為一件件獨具韻味的藝術作品。
鋦瓷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清明上河圖》裡就有相關場景的描繪。
8月13日,在山西太原一家簡樸的工作室裡,鉛筆、電鑽、錘子等工具整齊擺放在工作檯上。在燈光的映照下,身著中山裝、戴著老花鏡的郭智軍正坐在工作檯前利用鋦瓷技藝修復一隻破碎的黑釉碗。拿到一件破損的器物,首先要進行整體修復的設計。
【同期】郭智軍
裂縫,那我們就用鋦釘。有缺肉,就是說有一塊瓷器不在了,找不著了,我們叫缺肉,這個時候我們就用咱們傳統的嵌補法。用銅鏨刻,鏨刻成你需要的花呀或者是雲呀。然後,再用我們的這種硒,然后里外鑲嵌,把它嵌進去。鋦活裡面看似簡單,就是一個鋦釘,最主要的是鋦釘,但是還有很多的那種手法在其中配合使用。
【解說】伴隨著敲敲打打的聲音,郭智軍的修復動作如行雲流水,經過捧瓷、對縫、細繩綁定、絞銅做釘、定點鑽孔、鋦釘、拋光等十餘道工序,破碎的黑釉碗「涅槃重生」,煥發出新生活力。
鋦瓷重在鋦釘,釘的尺寸、形狀等取決於被修復物件的大小和胎壁厚薄,隨物賦形。取材大都來源於薄厚不同的銅板,最薄的僅有0.1毫米厚度。
【同期】郭智軍
鋦釘一般都是有色金屬,以銅為主。也有做銀釘的,金釘的,還有鐵釘的,就是不同材料,這個它用的用途不同。因為銅釘更顯得有一種古老的味道,所以銅釘用得比較多一點。
【解說】從業7年間,郭智軍共鋦過2500餘件作品,其中也有祖傳或名家的作品。談及鋦瓷,郭智軍表示,不僅守藝更要傳藝。他於2019年5月開始招收學生,希望把這門傳統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同期】郭智軍
鋦瓷在我的理解,它是合的意思。就是破碎的東西通過我們的手藝讓它合在一起。到現在我覺得是一種關係的恢復吧,希望我們,通過我們這個鋦瓷手藝,不僅修復的是器物,更多修復的是一種情感。就是借著這個器物恢復關係,就是讓人們有信心和有盼望的意思。
記者 王惠琳 山西太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