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遊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成為經濟發展巨大助推力

2020-12-21 人民網

遊客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大裡黎家民棧享受閒適時光。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海南旅遊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成為經濟發展巨大助推力

「旅遊+」,加出發展新動能

越來越多前來海南參加公司年會的職場人士選購充滿創意的「海南禮物」,眾多遊客深入小鎮和鄉村品味鄉愁……近年來,海南省為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整合力和提升力,積極推動旅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正催生出旅遊新業態、產業新格局。

產業融合 打造旅遊生態圈

2017年底,第67屆世界小姐全球總決賽、三亞目的地婚禮博覽會、2017年海南國際咖啡大會、海口國際風箏衝浪公開賽……一系列會展、賽事不斷。

統計數據顯示海南省會展旅遊發展的強勁勢頭: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百人以上會議1.2萬場,同比(下同)增長8%;千人以上會議63場,增長14%;參會人數236萬人次,增長8.5%;會展業接待過夜人數1240萬人次,增長13.5%,約佔旅遊接待過夜人數的三分之一。

「海南會獎旅遊的品牌打造與市場拓展,極大地促進了會展業和酒店餐飲業深度融合,促進酒店餐飲企業迅速發展。而海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也為海南『會展+旅遊』增添了強大的競爭力。」省會議及獎勵旅遊行業協會秘書長楊冬文表示。

會展旅遊的迅猛發展正是海南省推動「旅遊+」的一個生動縮影。省旅遊委著力推動「旅遊+醫療」「旅遊+網際網路」「旅遊+郵輪」「旅遊+鄉村」「旅遊+康養」等,實現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共融共贏,讓相關行業的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和產品,形成新的增長極。

如今,遊客可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體驗養生項目,遊遍海南之後再乘坐郵輪去往東南亞,在微店購買深藏大山的靈芝、山蘭米等原生態農副產品……「旅遊+」,正加出新業態、新供給,加出新價值,加出新驚喜。

提質升級 豐富遊客後備箱

「推動旅遊業加速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拓寬旅遊產業面,拉長旅遊產業鏈。」省旅遊委主任孫穎表示。

為讓遊客把更多瓊島之美打包帶回家,近兩年,省旅遊委積極組織旅遊商品企業參加全國旅遊商品大賽和旅遊商品展,充分利用旅遊產業發展資金扶持旅遊商品企業創新發展,大大釋放和激發業界創新活力。

如今,海南的椰子類產品不再是年年見的椰娃,椰子面膜、椰油、椰奶皂、椰雕、椰殼包等各具特色;沉香類產品除了擺件、手鍊、線香外,沉香蒸汽眼罩、沉香護手護頸護腳系列產品也讓人耳目一新;黎族織錦不僅僅局限於展示功能,而是成為杯墊、披肩等……越來越多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旅遊商品在豐富遊客後備箱的同時,也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了旅遊紅利。

普惠百姓 鼓起農民錢袋子

在瓊海市會山鎮加腦村,村民馮昌毅已經感受到了海南旅遊旺季的來臨:「我們的苗家樂在這個周末已經迎來了不少『候鳥』。」

近兩年,海南省通過全域旅遊統籌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發展,加快打造特色鄉村旅遊產品,重點培育出了瓊海田園城市、瓊中奔格內、保亭布隆賽等一批特色鮮明、初顯規模、影響較廣的鄉村旅遊產品。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為迎合日益增長的親子遊市場,海口石山鎮人民騎兵營開設「家庭農場」,為城市家庭提供土地租賃、託管代種、產品認養、自行耕種等多種形式的私人定製服務;五指山市紅山鎮什會村,獨特的「茶文化」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採摘……借力「美麗資源」,農旅融合成為海南省鄉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

相關焦點

  • 海南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際旅遊島建設強大引擎
    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提出,要加大力度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化與旅遊的融合,使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強大引擎。  如何解決文化產業落後狀況與國際旅遊島建設迫切要求的矛盾?海南的回答是: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文化建設,像抓經濟體制改革一樣抓文化體制改革,像抓高新技術產業和招商引資一樣抓文化產業,探索一條有海南特色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之路。
  • 海南東中西部經濟均衡發展 東部謀求高端旅遊產業
    海南各市縣正在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攜手推進區域融合發展。剛剛結束的2014年省會經濟圈論壇就傳來好消息,瓊北9個市縣(經濟開發區)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在落實合作機制、加快產業發展編制工作、加強瓊北旅遊融合等方面達成共識。中西部迎頭趕上抓住新常態機遇實現彎道超車中部地區,無可爭議地成為馬年的一匹「黑馬」。
  • 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旅遊不僅是一種經濟生活,而且也是一種文化生活」,「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事業,又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事業」。如何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個重要的時代命題。首先,旅遊是綜合性的社會文化活動,其實質是體驗文化、尋找文化差異,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文化密不可分。
  • 海南優化產業結構,十二大重點產業推動整體經濟發展
    文 | 南國都市報 黃婷 許文玉在海南澄邁老城經濟開發區,坐落著擁有100萬平米產業載體的海南生態軟體園。這裡匯集了騰訊、百度、華為等4400餘家企業。從放牛荒地起步,經過十年的發展,成為海南網際網路產業主要載體和平臺,探索出一條產業基礎薄弱條件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 助力打響產品品牌 海南斑蘭產業融合發展對接會召開
    會議以「科技金融融合,助力斑蘭產業科學發展」為主題,加快落實海南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通過推進創立熱帶農業科技發展基金,加快熱帶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促進斑蘭等產業與科技、金融融合,共同打造斑蘭產業工程。
  • 農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富起來的鄉村要保持美麗和活力,就是要大力發展以美麗為資源的經濟形式,用心打造農村生態環境、山水風光、鄉風民俗、人文古蹟等,推動農村旅遊產業經濟發展,用「美麗經濟」反哺「美麗資源」,形成資源和經濟間的良性循環,增強鄉村農業發展的新動能,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增收致富,形成自然、鄉村、農民多方共贏的局面。
  • 海南:打造國際旅遊島產業發展「升級版」
    連續3年保持25%以上增速的網際網路產業,是海南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縮影。尤其是房地產無論在投資還是稅收方面都「一業獨大」,也成為掣肘經濟發展的老問題。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時指出,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發展潛力大,要以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為總抓手,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範例,譜寫美麗海南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還明確指出,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服務業產業體系。
  • 這個關於海南主導產業發展的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1月14日上午,省新聞辦舉行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主題為「三大主導產業成為經濟增長重要支撐」,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廳長孫穎、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尹麗波、省商務廳副廳長彭偉、省教育廳副廳長黎嶽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文秀、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王賢、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丁玉龍等領導介紹相關情況
  • 產業融合拓展河北旅遊發展新空間
    我省抓住機構改革契機,完善推進機制、搭建融合平臺、注重區域協同,讓文化和旅遊產業不斷深度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農業、工業、體育、健康、會展等特色產業也與旅遊融合發展,使我省旅遊業與其他產業形成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的發展態勢。 以文促旅,文化元素為旅遊賦能 旅遊已成為傳播展示「美麗河北」形象的重要窗口。而文化,正是旅遊景區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 文旅產業如何融合發展?
    ——文化旅遊相關概念及特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是指在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方面具有示範、支撐、帶動作用的區域。產業創新是推動產業重組的核心驅動力,二者是互促互長的關係。通過產業重組可促進產業創新,通過產業創新可促進產業發展。兩大產業的重組融合模式可產生新的業態產品,如通過會展、體育、會展、音樂、傳統節日等文化業態與旅遊活動的重組,可形成會展旅遊、體育旅遊、音樂旅遊、節慶旅遊等業態產品。業態產品的創新,可吸引大量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帶來產品所在地經濟的大幅增長。
  • 這三大主導產業,成為海南經濟增長重要支撐!
    1月14日 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 第四場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行 主題是「三大主導產業成為經濟增長重要支撐」
  • 加強濱海旅遊產業合作 集聚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北部灣城市群多領域...
    大會開幕式上,發布了2020北部灣濱海度假髮展報告、北部灣濱海度假髮展倡議書和構建北部灣城市群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新高地研究總報告。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成員籤署了《北部灣共建中國濱海度假旅遊目的地合作框架協議》《北部灣共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集聚區合作協議》等4個協議文件。茂名市政府還與中國旅遊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書。
  • 發展美學經濟提升旅遊產業品質
    ■冀志強近幾年來,在經濟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下,各地都在尋求適合本地資源與條件的新發展模式。由於貴州省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優勢,所以發展旅遊經濟就成了不二之選。而在旅遊產業規劃中,美學經濟的內涵則可以為旅遊產業帶來品質的提升。美學經濟與旅遊經濟。
  • 海南推進體育與旅遊融合發展 打造全國健身後花園
    資料圖  品牌體育賽事成為海南亮麗名片  「海南的體育市場經過多年培育,如今已漸成規模。」省文體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品牌賽事是海南體育產業的一大亮點。  海南省文體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南具有「三大優勢」三大優勢,其中第一位就是「生態優勢」,海南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也讓海南成為不少運動愛好者嚮往的勝地。  2017年,《海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已正式印發。該計劃為海南在接下來五年裡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制定了詳細、具體的目標與任務。海南坐擁良好的自然資源,山海俱備,四季溫暖。
  • 海南省大數據產業聯盟成立 海航科技集團助力海南發展數字經濟
    (峰會現場)海南省大數據產業聯盟的成立,不僅是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體現,更是未來海南省大數據產業建設的重要支點,將不斷推動海南大數據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陸僑集團快速推進兩大產業板塊建設助力海南自貿港發展
    「企業要把握機遇,謀求發展,始終堅持與政府同頻同心,為海南的發展貢獻力量。」這是陸僑集團董事長洪鋼爐經常對員工說的話。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部署將海南建設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貿易港。這對於陸僑集團來說,無疑是利好的消息。在抓住機遇尋求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為海南這片熱土蓄力賦能。
  • 萬敏:深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助力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旅遊集團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作為中國最大的旅遊央企,中國旅遊集團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擔當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著力推動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期間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新的要求,也為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文旅產業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朝陽產業
    文旅產業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朝陽產業,在國內消費升級、信息技術更新、網際網路普及的當下,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是最能釋放消費潛力的服務業之一。近日,我省出臺《關於加快促進服務業恢復穩定增長若干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提振旅遊市場。  進入7月以來,省內三則相關新聞頗受關注。
  • 2020全國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西寧舉行
    青羚網訊(記者 聞皓)9月8日,以「創新、統籌、融合、共享」為主題的2020全國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西寧舉辦。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旅企業代表,青海省文化旅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省內合作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信公司,各市(州)、部分縣(區)文化和旅遊部門負責人及省內文旅企業代表等300人出席論壇。
  • 重慶武隆:「旅遊+N」多產業融合發展
    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武隆區通過全區抓旅遊,創建「旅遊+N」的「武隆模式」,加快旅遊升級發展、帶動發展、融合發展,不斷延伸和壯大旅遊產業鏈條,同時拓展多種渠道增加貧困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降低了地區貧困發生率,為全國其他貧困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借鑑意義。因此,研究重慶市武隆區旅遊扶貧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