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威脅非洲經濟民生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署、世衛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

  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署、世衛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

  氣候變化波及非洲各地

  非洲各地氣候變化表現迥異。報告指出,2019年非洲大陸平均氣溫高居該地區歷史記錄前三位,且升溫趨勢預計仍將持續。針對2020年至2024年的5年預測顯示,非洲北部和南部將持續變暖,西部薩赫勒地區的降雨量則將上升。數據顯示,按照中等情況預計,在本世紀最後20年內,非洲絕大部分地區氣溫將比前工業化時代上升2攝氏度以上,熱浪和高溫日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北部和西南部降雨則將減少。

  海平面上升與海岸侵蝕情況將更加嚴重。報告表示,非洲多處海域海平面上升速度已經達到或超過每年5毫米,高於每年3毫米至4毫米的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印度洋西南部、從馬達加斯加向東一直到模里西斯海域的情況最為嚴重。報告指出,西非地區受到海岸侵蝕和沿海環境退化的影響最為嚴重,貝寧、象牙海岸、塞內加爾和多哥四國有56%的海岸線正在受到侵蝕,且預計未來情況將進一步惡化,將加劇環境和氣候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報告說,2019年襲擊非洲南部的「伊代」是南半球有史以來破壞力最大的熱帶氣旋,共導致成千上萬人傷亡或無家可歸。此外,2019年非洲南部還遭受了大面積乾旱。與之相反,在2018年還難見雨水的非洲東北部「非洲之角」地區卻在2019年末遭遇強降水,引發嚴重洪水和山體滑坡,西非薩赫勒地區也在2019年5月份到10月份受到洪水侵襲。

  經濟社會挑戰加劇

  報告共同編寫者非洲氣候政策中心預計,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1攝氏度,則非洲整體生產總值將減少2.25%;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4攝氏度,則非洲大陸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12.12%,氣候相對更加炎熱的非洲西部、中部和東部所受不利影響更為嚴重。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氣候變化對於非洲大陸的影響正在日益加劇,進一步加重糧食不安全、流離失所和水資源壓力,其中最脆弱群體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最近數月以來,非洲經歷了災難性洪水、沙漠蝗蟲入侵,如今又將面臨拉尼娜現象所帶來的旱災,新冠肺炎疫情則進一步增加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影響。」

  報告指出,農業是非洲的經濟支柱和主要生計來源。因此,氣候變化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在該地區也表現得尤為明顯。糧農組織表示,在極易發生乾旱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營養不良的人口數量自2012年至今已經增加了45.6%。報告認為,炎熱乾旱所導致的減產、病蟲害加劇以及洪水是非洲農業目前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數據顯示,在最壞情況下,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區的平均糧食產量預計將減少13%、北部地區減少11%、東部和南部各減少8%。到2050年,預計對高溫和乾旱耐受程度較高的小米和高粱將分別減產5%和8%,大米和小麥的減產幅度則可能高達12%和21%。

  報告說,氣溫升高和降雨增加所造成的高溫高溼環境將導致昆蟲大量滋生,登革熱、瘧疾和黃熱病等蟲媒疾病的傳播可能隨之加劇。據估計,2017年全球有93%的瘧疾病例發生在非洲,且疫情常常出現在異常嚴重的降雨期之後。此外,報告指出,非洲東部高原地區氣溫升高意味著此前無法在此生存的蚊蟲逐漸遷入這一地區,瘧疾等疾病的發生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報告指出,非洲在促進氣候行動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已有超過90%的非洲國家正式批准了《巴黎協定》,並承諾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綠色能源轉型。

  報告認為,在農業等領域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降低氣候風險,是非洲在氣候行動領域較為成功的一項做法。通過使用太陽能和更有效率的滴灌等農業技術,能夠讓農戶增產300%、增收5倍到10倍,同時減少90%的用水需求,並產出250千瓦的清潔能源。目前,已有超過70%的非洲國家將清潔能源和清潔農業列入了氣候行動「國家自主貢獻」。

相關焦點

  • 報告:氣候變化威脅非洲經濟民生
    來源:經濟日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署、世衛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
  • 聯合國報告:氣候變化正在威脅非洲人民的健康、糧食安全和社會經濟...
    聯合國多家機構合作於10月26日發布了一份題為《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天氣正在威脅非洲人民的健康、糧食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該報告表示,2019年極端天氣導致的災難頻頻襲擊非洲。
  • 聯合國多家機構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 氣候變化威脅...
    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署、世衛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  氣候變化波及非洲各地  非洲各地氣候變化表現迥異。
  • 氣候變化嚴重威脅東南亞經濟
    本報馬尼拉4月27日電亞洲開發銀行今天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由於農業經濟在東南亞地區多數國家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本地區已成為世界上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氣候變化將嚴重威脅東南亞經濟。亞行在這份題為《東南亞氣候變化經濟學》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全球變暖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將遭受極為嚴重的影響。亞行預計,如果全球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到2100年,氣候變化每年給東南亞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將佔本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總和的6.7%,是全球平均損失的兩倍。到2100年,東南亞的糧食生產與1990年相比將下降50%。
  • 非洲——氣候變暖重災區
    在非洲,全球氣候變暖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系統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這些影響的直接體現就是自然災害的頻發和非洲大陸自然環境資源的不平衡,乾旱、洪水、暴雨和其他氣候災害對人類健康,基礎設施,農業生產,食品供應,水、土壤及其他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自然資源,帶來長久而直接的威脅。對非洲來說,全球變暖帶來的最大挑戰就是糧食安全問題。
  • 受氣候變化威脅最大11國:吐瓦魯或沉沒(圖)
    北京時間12月9日消息,據英國媒體報導,由於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氣候變化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乾旱缺水等不利因素正在威脅著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可能會造成一些國家的消失。近日,11個受到威脅最嚴重的國家的政府官員會聚一堂,共謀自救方案,呼籲全球共同對抗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威脅東南亞經濟 嚴重影響新、馬和印尼
    周三,英國風險分析預測公司Verisk Maplecroft稱氣候變化造成的氣溫和空氣溼度的升高會增加高溫天氣出現的頻率,由此會嚴重威脅東南亞地區的生產率。該公司說,在接下來的三十年內,由於高溫天氣,東南亞地區勞動生產率將會下降16%。高溫天氣下,人們身體可能會產生不適,出現頭暈、疲乏、噁心的症狀,極端情況下可能還會造成死亡。
  • 受氣候變化威脅最大11國:吐瓦魯或沉沒
    受氣候變化威脅最大11國:吐瓦魯或沉沒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09年12月09日08:00   北京時間12月9日消息,據英國媒體報導,由於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 氣候變化威脅高山鳥類生存 棲息地大幅減少
    氣候變化威脅高山鳥類生存 棲息地大幅減少 與會專家2日發表公報警告說,全球變暖改變著高山植被,正在對高山鳥類的生存環境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  專家們指出,研究表明,由於森林線上移,預計到2080年,雪雀的生存空間將比現在縮小15%。還有調查顯示,1990年以來,阿爾卑斯山地區的雄性巖雷鳥在發情期的數量至少下降了三分之一。此外,黑琴雞的分布範圍等許多生存指標也都受到威脅。
  •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分布圖
    英國風險分析公司Maplecroft近日發布的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稱,氣候變化對孟加拉、印度、獅子山等南亞和非洲國家的威脅最大,而冰島、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風險最小。  發布報告的Maplecroft公司的傳播經理傑森•麥克格溫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中國面對氣候變化的風險等級為中等。
  • 研究揭示《巴黎協定》溫升目標下非洲極端氣候變化
    4月23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周天軍研究團隊在《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發表文章,揭示了《巴黎協定》溫升目標下非洲極端氣候的變化,指出將全球溫升目標控制在1.5 °C而不是2 °C能夠顯著降低非洲地區的熱浪發生風險。 極端氣候事件對於非洲大陸的影響極具破壞性。和全球許多地區一樣,在最近的幾十年間,非洲大陸遭受了一系列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
  • 綜述:中國科學家助力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新華社奈洛比9月8日電 綜述:中國科學家助力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新華社記者盧朵寶 王小鵬  與其他地區相比,非洲大陸在氣候變化面前尤其脆弱。近年來,中國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們在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行動,助力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對非洲危害更大 世界最大沙漠湖泊萎縮
    氣候變化對非洲危害更大過去幾十年裡,圖爾卡納西北部的降水量一直在減少,而且旱情正在逐步加劇,不少為附近居民和動物提供飲用水的河流也幾近乾涸。多數政治家、環保人士和學者口中的氣候變化,此刻正在這片非洲土地上真實地上演。
  • 「非」同一般的2020丨應對氣候變化 非洲不孤單
    「非」同一般的2020丨應對氣候變化 非洲不孤單 原標題: 2020年,註定是人類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國家、更多人意識到人類社會是一個的命運共同體。
  • 氣候變化巨大威脅:峇里島恐成"失落的天堂"(圖)
    12月3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秘書處執行秘書伊沃·德博埃爾卻發出了這樣的警告:面對氣候變化的巨大威脅,像峇里島這樣的「旅遊天堂」已經變得十分脆弱,如果人類不立即採取切實行動,恐怕峇里島會變成「失落的天堂」。據印尼《峇里郵報》報導,由於氣候變化,峇里島目前的生態環境的確不容樂觀。大部分海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海蝕,而且不斷惡化。
  • 聯合國建議南部非洲國家發展「氣候智能型」農業
    新華社電 南非《商業日報》日前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報告稱,糧農組織正鼓勵南部非洲各國政府大力推廣「氣候智能型」農業,以達到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雙贏。
  • 印度總理莫迪: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是人類三大威脅
    印度總理莫迪周二警告稱,貿易保護主義和恐怖襲擊、氣候變化一樣,也會給世界帶來嚴重的威脅。莫迪是在瑞士達沃斯冬季論壇開幕儀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做出上述表示的。而在此前不久,美國總統川普剛剛批准對進口太陽能板和大型家用洗衣機徵收關稅,以此保護美國國內的製造企業。
  • 世界文化遺產正在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MDPI Climate
    世界遺產作為一種景觀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對各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遺產資源通常是在穩定的氣候條件下創造的,然而,因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不斷增多,世界各地許多遺產資源已受到重大威脅。氣候變化對歷史遺蹟材料和結構造成的直接破壞,會對世界遺產的普世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建立一個合理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評估方案,以提高遺產資源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 氣候變化將威脅著近20億人的水資源
    這項研究考察了全球76個山區,探討了氣候和社會對水資源的壓力。氣候方面的分析包括溫度和降水,而社會經濟方面的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因素則是潛在的壓力源。 在研究的76個地區中,科學家們發現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印度河盆地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塔,也是最脆弱的塔。有超過2億人依賴高海拔地區儲存的水,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 氣候變化需世界各國攜手應對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凝聚各方共識,開展國際合作。人類正面臨嚴峻的氣候危機,已經沒有時間再等待徘徊,需要抓緊行動起來。唯有各國攜手同心,才能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9月23日在美國紐約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