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威脅東南亞經濟 嚴重影響新、馬和印尼

2021-01-09 中國網

中國網10月29日訊 據英國媒體10月28日報導,研究報告稱氣溫升高會降低東南亞地區的勞動生產率,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周三,英國風險分析預測公司Verisk Maplecroft稱氣候變化造成的氣溫和空氣溼度的升高會增加高溫天氣出現的頻率,由此會嚴重威脅東南亞地區的生產率。

該公司說,在接下來的三十年內,由於高溫天氣,東南亞地區勞動生產率將會下降16%。高溫天氣下,人們身體可能會產生不適,出現頭暈、疲乏、噁心的症狀,極端情況下可能還會造成死亡。

根據該公司預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將會受到最嚴重的影響,生產率分別下降25%和24%。其他國家生產率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其中印度尼西亞生產率下降21%,柬埔寨和菲律賓下降16%,泰國和越南下降12%。

Verisk Maplecroft公司的詹姆斯·阿蘭在一次報告中說道:「氣候變化將高溫天氣帶來的影響推至高潮。高溫天氣不僅會威脅體質較弱的工人的健康,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制約。」

該公司通過對高溫天氣的預測來計算勞動生產率下降的百分比。

據稱,截至2045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高溫天數分別會從335天和338天增加到364天,印度尼西亞會從303天增加到355天,菲律賓會從276天增加到337天。

通過對1300個城市的生產率預計下降的百分比的計算,該公司發現受影響最為嚴重的50個城市中有45個都來自東南亞,其中包括吉隆坡、新加坡和雅加達。

另外,這50個城市中有20個來自馬來西亞,13個來自印度尼西亞,4個來自菲律賓,還有3個來自泰國。

除東南亞地區外,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還有名列榜首的卡塔赫納,哥倫比亞的巴蘭基亞,巴拿馬的巴拿馬城和阿萊漢以及巴西的瑪瑙斯。(朱芮)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嚴重威脅東南亞經濟
    本報馬尼拉4月27日電亞洲開發銀行今天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由於農業經濟在東南亞地區多數國家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本地區已成為世界上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氣候變化將嚴重威脅東南亞經濟。亞行在這份題為《東南亞氣候變化經濟學》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全球變暖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將遭受極為嚴重的影響。亞行預計,如果全球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到2100年,氣候變化每年給東南亞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將佔本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總和的6.7%,是全球平均損失的兩倍。到2100年,東南亞的糧食生產與1990年相比將下降50%。
  • 氣候變化對東南亞影響可能比經濟危機更嚴重
    新華網馬尼拉4月27日電(記者 劉華)總部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亞洲開發銀行27日發布報告說,東南亞地區是世界上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全球變暖對這一地區的影響可能比當前的經濟危機更為嚴重。
  • 氣候變化巨大威脅:峇里島恐成"失落的天堂"(圖)
    印尼的峇里島被譽為「人間天堂」,吸引著世界各地大量遊客,最近又被國際知名旅遊雜誌評為最佳旅遊目的地。12月3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秘書處執行秘書伊沃·德博埃爾卻發出了這樣的警告:面對氣候變化的巨大威脅,像峇里島這樣的「旅遊天堂」已經變得十分脆弱,如果人類不立即採取切實行動,恐怕峇里島會變成「失落的天堂」。
  • 氣候變化威脅非洲經濟民生
    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署、世衛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
  • 什麼能把東南亞國家從氣候變化中拯救出來?
    報告顯示,在不久的將來東南亞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多遭受氣候變化後果的危害,而且氣候變化的後果是無法補救的。東南亞國家將遭遇什麼?報告中說,除了新加坡和汶萊外,到2050年東南亞國家平均每年有8%到13%的GDP都可能因溫溼度上升和有效露天工作時間損失而處於威脅之下。
  • 東南亞及周邊地區氣候變化
    我國地處東南亞區域北部,在氣候變化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也逐年增多(Herring et al.,2014),尤其是南方地區。頻發的華南暴雨洪澇災害、沿海地區颱風災害、乾旱、高溫等諸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如最近幾年的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西南乾旱等,給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很大影響。
  • 報告:氣候變化威脅非洲經濟民生
    來源:經濟日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署、世衛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
  •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分布圖
    英國風險分析公司Maplecroft近日發布的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稱,氣候變化對孟加拉、印度、獅子山等南亞和非洲國家的威脅最大,而冰島、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風險最小。  發布報告的Maplecroft公司的傳播經理傑森•麥克格溫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中國面對氣候變化的風險等級為中等。
  • 受氣候變化威脅最大11國:吐瓦魯或沉沒(圖)
    北京時間12月9日消息,據英國媒體報導,由於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氣候變化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乾旱缺水等不利因素正在威脅著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可能會造成一些國家的消失。近日,11個受到威脅最嚴重的國家的政府官員會聚一堂,共謀自救方案,呼籲全球共同對抗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對溼地的影響
    除此之外,溼地還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價值,它能夠為全球提供重要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其主要功能有:涵養水源、防止暴風雨和減緩洪水;補充地下水;控制侵蝕;穩定海岸線;保持碳、營養物、沉澱物和汙染物。溼地還可以提供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產品,如潔淨水、魚類、木材、泥炭、野生動物資源等。溼地的喪失和退化源於多種因素,因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而擴大對土地的需求是溼地喪失的主要原因。
  • 氣候災難頻發:東南亞國家該怎麼辦?
    報告顯示,在不久的將來東南亞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多遭受氣候變化後果的危害,而且氣候變化的後果是無法補救的。  東南亞國家將遭遇什麼?  據報告顯示,除了新加坡和汶萊外,到2050年東南亞國家平均每年有8%到13%的GDP都可能因溫溼度上升和有效露天工作時間損失而處於威脅之下。
  • 東南亞疫情之下,為什麼我更看好印尼?
    很多賣家希望在原有的東南亞市場基礎上,開發從未接觸過但看似前景美好的新市場。 但是,我想推薦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且跨境電商潛力還未被完全激發的老市場——印尼。 1、東南亞第一大城市:雅加達 雅加達是印尼的經濟金融中心,城市和大雅加達地區範圍內,常住人口達3000萬,是世界第二大都市圈。雖然貧富差距大,但得益於發達的旅遊產業優勢,消費需求正在不斷提高。
  • 聯合國報告:氣候變化正在威脅非洲人民的健康、糧食安全和社會經濟...
    聯合國多家機構合作於10月26日發布了一份題為《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天氣正在威脅非洲人民的健康、糧食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該報告表示,2019年極端天氣導致的災難頻頻襲擊非洲。
  • 印度總理莫迪: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是人類三大威脅
    印度總理莫迪周二警告稱,貿易保護主義和恐怖襲擊、氣候變化一樣,也會給世界帶來嚴重的威脅。莫迪是在瑞士達沃斯冬季論壇開幕儀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做出上述表示的。而在此前不久,美國總統川普剛剛批准對進口太陽能板和大型家用洗衣機徵收關稅,以此保護美國國內的製造企業。
  • 印尼、泰國作為東南亞主要經濟體,第三季度GDP和經濟表現如何?
    東南亞總共有11個國家,其中經濟總量最高的國家是印尼,然後是泰國,因為前者GDP總值超過萬億美元,而後者GDP突破5000億美元,分別位居東南亞第一、第二,也屬於東南亞主要經濟體
  • 印尼被澳大利亞視為威脅,為何卻難成大器
    過去5年,印尼經濟維持5%以上的穩定增長,其不俗表現外界皆是有目共睹。因此印尼許下宏願,到了2045年,即是印尼獨立100周年的時候,該國將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經濟總量達到7萬億美元,貧困率接近零,邁入全球發達國家行列。然而,印尼的快速崛起,對澳大利亞而言卻是極大的威脅,這是為何?
  • 氣候變化致死人數最多的10國
    中國低碳網訊氣候變化倡議組織DARA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化石燃料引發的全球氣候變化和汙染導致全球500萬人死亡。該組織發布的第二份年度氣候脆弱性監測報告估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升至600萬左右。2010年氣候變化在全球造成的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預計這一數字到2030年將升至4.35萬億美元。
  • 三文魚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替新冠「背鍋」,而是全球氣候變暖
    三文魚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替新冠「背鍋」,而是全球氣候變暖 2020-06-17 1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極升溫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部分與會國家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認同北極迅速升溫正嚴重影響當地及世界其他地方,因此呼籲採取行動,延緩北極地區升溫。這次為期一天的會議名為北極事務全球領導力大會。參加會議的有20個國家以及歐盟,其中包括美國、俄羅斯等8個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和中國、日本、印度等12個非北極國家。
  • 氣候變化將威脅著近20億人的水資源
    在世界各地,數十億人依賴著來自雪和冰川的水。然而,根據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發布的最新發現,氣溫上升和政治動蕩可能意味著這些脆弱地區的水資源將迅速減少,最明顯的是亞洲高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