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7 12:03 | 杭州日報
近日高溫天氣,安吉的「避暑天堂」——上墅鄉董嶺村也隨之「熱」了起來。一輛輛滿載客人的車輛接踵而至,讓以往稍顯安靜的羅董線一下子熱鬧起來。
旅遊季拉長,遊客更多,但也意味著,對村莊軟硬體要求提高了。今年以來,一直擅長「單兵作戰」的安吉上墅鄉董嶺村人開始積極轉型,謀起了全局發展。
庭院變花園
最近,到村民謝偉成家「取景」的村民不少。無一例外,都是為了庭院改造的事情。
據了解,謝家於2017年對庭院進行了規劃,100多平方米的院子不再像過去一樣「滿滿當當」,收拾出來的空間建設了涼亭,播種了花草。「以前客人都是匆匆忙忙走過,現在都會慢下腳步好好看上一眼。過去做的是老客生意,現在多了不少散客。」謝偉成說。
董嶺村村民的庭院都要像謝偉成家一樣變化了。按照村委委員萬裡的說法,董嶺地廣人稀,家家戶戶都有空間,但尷尬的是不少家庭房屋漂亮,庭院凌亂。「咱們自然環境好,家家戶戶環境卻差,客人來了也留不住。」村民代表大會上,大家思想一致,決定先做好自家庭院,以小聚多,以零匯整,最終扮靚村莊整體環境。
上個月,董嶺村房前屋後整治提升工作啟動。按照要求,每家每戶可申報衛生家庭、美麗家庭等創建,確定各自整治目標,開展相應整治。「我們前期摸底,平均每戶能清出200平方米空間。」萬裡說,這些空間都將進行綠化,打造一個個「盆景」,最終連成一道「風景」。
野茶成寶貝
前些時候,董嶺村村委會旁,茶香四起。做慣了農家樂經營,賣慣了筍乾和核桃,董嶺人自己也沒想到,有朝一日能靠天生天養的野茶再謀一場營生。
董嶺後山,野茶遍野。據粗略統計,全村有野茶分布的山林達到了3000畝,其中近70畝相對集聚。這一發現,讓趙宇雷驚喜萬分。一直在外創業的他,看好董嶺的休閒旅遊市場,於是「跑上了山」。趙宇雷說,提到董嶺,許多人第一印象甚至唯一印象就是農家樂。
「村莊如果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好經營,需要內涵支撐。到了董嶺能記住什麼?農家樂!帶走什麼?筍乾、核桃。」趙宇雷說,這些東西各地都有,董嶺需要個性標籤,因此生於斯長於斯、獨一無二的野茶是最佳選擇。「我們已經邀請專業機構作檢測,董嶺野茶的茶多酚含量是一般綠茶的2.5倍。」趙宇雷說,這堅定了他經營董嶺野茶的決心。
關起門來自己搗鼓,對這個80後而言不夠「好玩」。一是精力有限;二是在他看來,做「董嶺野茶」應該是全村人的事。只有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支持,村莊內涵才會豐富起來。在他的積極奔走下,董嶺茶葉合作社成立了,並開始挖掘董嶺村野茶文化。
據了解,村民參與最直觀的表現形式是入股。據村委會主任謝堅強介紹,除以技術入股的茶葉加工商外,其中15位村民抱團參與,共佔股25%。作為股東,他們今後可享受分紅。
村民還有其他兩種參與方式。一種是幹茶入股。但因野茶分布零散,可參與對象數量相對有限;另一種參與方式是會員單位模式。謝堅強說,村裡農家樂多,是展示董嶺野茶的最好載體。因此計劃精挑細選一部分檔次高、信譽好的農家樂作為會員,以統一倉庫配貨的形式,發包成品董嶺野茶,供客人品鑑和購買。換句話來說,這些農家樂也就是董嶺野茶的展示臺和零售商。
目前,全村已有四五百畝山林實施了系統採摘,共炒製成品紅茶和綠茶1500公斤,均價在4000元/公斤。村委旁已立起了紅茶館,作為合作社的展示窗口。「主要還是展示我們的茶葉,今後還要做深野茶產業。」趙宇雷說,合作社計劃走精品農旅結合的模式,手工炒制,統一包裝,打人文牌和原產地牌。今後,還要開放炒制空間,供遊客參與和互動,這可以大大豐富董嶺休閒旅遊的內涵。趙宇雷和社員們相信,這種經營模式下,「野茶」能夠成為與農家樂相輔相成發展的另一產業。
買菜不再難
「每次都得大清早下山買菜,來回一趟個把小時。成本大,精力投入也大,著急趕路也不安全。如果等送菜上門,價格就會相對高些。」說起買菜這件事,董嶺村農家樂業主張利英挺煩惱的。
這不僅是她的困擾,也是董嶺村122戶村民的「煩惱」。因為村莊偏遠,村民們或選擇到鄉農貿市場、孝豐農貿市場批發,或乾脆等小販上門。以在家門口買菜計算,和山下的農家樂相比,每家每戶需多支出10%費用。董嶺村農家樂多數走的是「薄利多銷」路線,這筆「額外」支出,讓他們頗感無奈。能以和山下相差無幾的價格在家門口買菜,全村人都萬分渴望。這種情況下,村裡組織農家樂業主出去調研、考察,在鄉裡的支持下,最終啟動了高山蔬菜合作社的建設。
「我們建了一座冰庫,用於蔬菜肉類的儲存。合作社還負責統一採購、運輸、存儲,面向全村銷售。」村黨支部書記王文賢介紹,這一項目投入運營後,就能夠告別「山上買菜貴、下山買菜累」的歷史。雖然人力和運輸等成本增加不可避免,但「化零為整」統一採銷,與臨售的上門兜售相比,肯定要划算不少。全村122戶村民,其中90戶開辦農家樂,每家每戶「額外」支付的部分就省了下來。
此外,村民們還能在高山蔬菜合作社項目中賺錢。據了解,除村裡持10%的乾股外;90%股份由村民認籌,其中包括26個大戶和部分小戶,他們將獲得相應的分紅。
合作社到底賺不賺錢,這是大家最關心的。王文賢算了一筆帳:董嶺村旅遊季已經啟動,直到10月結束,六七八月旺季期間,日均遊客量將達到3500人。按照每人每天花費40元的額度來計算,合作社每年可獲利200萬元左右。這麼一來,這種抱團發展的模式,不僅實打實解決了村民的「眼前憂」,也讓他們獲得了「長遠利」。
(原標題《安吉董嶺村農家樂亮出新招牌 荒廢山林的3000畝野茶,賣到4000元每公斤》,原作者吳靜、楊君佐。編輯吳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