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從打樁到量產 粵芯比博世12英寸廠快2年;小米一加合作夥伴...

2020-12-21 集微網

1.同是12英寸晶片廠,從打樁到量產粵芯比博世快了2年 

2.vivo、小米、一加傳感器合作夥伴,CanTech「落子」蘇州 

3.依託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湖北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揭牌 

4.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重慶今年將重點推動SK海力士、京東方等項目

5.五年打造國內最大高端DRAM測試裝備研發中心,深圳再添芯動力 

6.10億元廣州灣區科創基金落地,廣東AI、集成電路企業將受益

1.同是12英寸晶片廠,從打樁到量產粵芯比博世快了2年 

集微網消息(文/小北)近日,博世(Bosch)旗下工業技術12英寸半導體項目團隊參觀訪問粵芯半導體。

(來源:粵芯半導體)

據粵芯半導體官方消息,面對日益增長的終端運用需求,博世已有的6英寸和8英寸晶片工廠不足以滿足自身產品線對晶片的需求,進而把眼光投向於規模經濟更高的12英寸晶片生產線,該生產線已於2018年3月打樁動工,4月24日舉辦了奠基儀式,2019年年底完工,預計2021年底正式投產。

粵芯半導體2018年3月打樁、10月主廠房封頂、2019年3月設備搬入,6月生產設備調試完畢開始「投片」,9月20日開始爬坡「量產」。

而從打樁到量產,粵芯半導體的速度比博世快了2年時間。

據悉,12英寸晶片工廠實現數位化管理是粵芯半導體向智能製造邁進的第一步;粵芯智能化建設第二步利用網際網路機器學習領域中的深度學習,讓數據高度串聯的系統智能化,最終搭建出一套具高度感知性的BI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博世12英寸晶片廠的產能為每月2萬片,博世的策略是一半需要自產另一半外購。

據粵芯半導體消息,在兩天的交流碰撞中,博世與粵芯不僅對初次見面的彼此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廣闊的晶片終端運用市場也將助力百年老牌企業博世和二年級新生粵芯半導體的快速成長和戰略合作。(校對/小如)


2.vivo、小米、一加傳感器合作夥伴,CanTech「落子」蘇州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1月10日,由日本CanTech株式會社投資的銳晟傳感器晶片項目籤約落戶蘇州太倉高新區,CanTech將在太倉設立總部及研發中心,主要從事晶片設計、應用開發和銷售。

日本CanTech於2017年成立。據蘇州日報報導,CanTech的新一代電容式接近傳感器是全球首款三電極觸覺傳感器,並且擁有三電極設計及相關電路和算法的國際專利,樹立了堅實的技術優勢。公司擁有全球唯一的高耐環境、高靈敏度的電容傳感晶片技術,並已申請專利。該技術可進行距離、障礙物的測量,精密物質以及液體的測量,可廣泛運用於手機、AR/VR、安全防護、汽車中控等領域。

據了解,CanTech已與國內數十家知名公司籤訂技術保密協議,進行產品研發測試合作,包括vivo、小米、一加、海信等手機廠商;科沃斯、美的、海爾等家電廠商;以及阿里等物聯網廠商。此外,公司也已經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天津研究院,達成全面技術合作關係,致力於生物特徵識別及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新型智能傳感器研發和產業化。

目前,CanTech正集中力量與科沃斯開發下一代新型掃地機器人,公司方案已通過科沃斯裝機驗證,正在準備量產。(校對/小北)


3.依託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湖北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揭牌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1月18日,湖北省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在武漢揭牌。

據悉,湖北省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是全國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領域首個省級創新中心,依託長江存儲以及武漢新芯公司,推進共性技術研發、產業綜合服務、成果轉化育成等三大平臺建設工作。創新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以國家存儲器基地為核心,國家先進存儲產業創新中心、湖北省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湖北省智能晶片技術創新中心為主體的晶片產業創新體系更加完善。

據長江日報報導,該中心將著力推進半導體工程化技術研發,突破多晶圓堆疊等半導體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探索三維集成製造技術的首次商業化應用,與國內外半導體企業建立廣泛深入合作,全力爭創國家級創新中心。

該中心還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學及湖北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等單位,在人才培養、智慧財產權、產業孵化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建半導體產業生態。

此前,長江存儲副董事長楊道虹曾表示,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經過3年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他還提及,國家存儲器基地近年來堅持研究布局新型存儲器、特種存儲器、物聯網晶片(5G晶片)以及智能晶片產品的研發,增強核心競爭力。此外,長江存儲還將聯合國內70餘家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和科研院所,牽頭組建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成立中國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產業聯盟。(校對/小北)


4.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重慶今年將重點推動SK海力士、京東方等項目

集微網消息,2020年1月11日,在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唐良智報告工作。

報告指出,2020年,重慶市將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

圖片來源:中新網

在「芯」方面,重點推動萬國半導體、SK海力士等產能釋放,加快啟動華潤微電子功率半導體晶片等項目。在「屏」方面,重點推動京東方6代柔性面板建設,積極培育超高清視頻領域產品。在「器」方面,重點推動OPPO、vivo等5G手機量產,發展智能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新品。在「核」方面,重點提升汽車電子、智能傳感等核心器件發展水平。在「網」方面,重點培育10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支持中移物聯網等企業發展,加快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

據集微網1月報導,京東方重慶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項目已進入樁基施工階段,各項工作按計劃推進中。京東方重慶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位於重慶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區,由京東方全自主設計、開發和建造,主要生產手機、車載及可摺疊筆記本電腦等柔性顯示產品,總投資465億元,設計產能4.8萬片/月。該項目預計2021年投產。

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家集12英寸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為一體的功率半導體企業。它擁有自主的功率半導體設計、製造與應用等工藝技術100項專利,產品有效促進了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從筆電基地到「芯屏器核網」智能終端的全產業生態鏈布局。

SK海力士封測二期項目累計投資12億美元建設NAND Flash封裝測試生產線,2013年5月10日,作為重慶市級重點引進項目,重慶與韓國SK海力士半導體公司籤訂協議。SK海力士在西永微電園設立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有限公司,投資建設NAND Flash存儲晶片封裝測試生產線,負責半導體後工序加工服務項目,包括建設晶片封裝、測試、模組等生產線。

據悉,SK海力士重慶項目二期項目完成後,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合併產能將是現有產能的2.5倍。年生產晶片將有望接近20億隻。屆時,重慶公司晶片年產量將佔到整個SK海力士快閃記憶體產品的40%以上,成為其全球海外最大的封裝測試基地。(校對/小如)


5.五年打造國內最大高端DRAM測試裝備研發中心,深圳再添芯動力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1月18日,深圳航天科創公司與DRAM測試服務企業深圳皇虎、智能製造高新技術企業光彩凱宜舉行了共建航天DRAM測試裝備研發中心及測試服務中心項目籤約儀式。

圖片來源:深圳新聞網

據悉,三方將發揮不同的優勢,航天科創將發揮國家級航天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產業資源集聚優勢,皇虎測試將發揮高端DRAM測試技術,光彩凱宜將發揮智能製造高端技術優勢。

據深圳新聞網報導,該項目合作及實施,有利於填補國內高端半導體測試裝備研發空白,可加快半導體產業的國產化及自主可控進程,對國家半導體產業戰略升級具有一定意義。深圳航天科創公司總經理李宏表示,力爭3–5年內將項目打造成國內最大的高端DRAM測試裝備研發中心和測試服務中心。(校對/小北)


6.10億元廣州灣區科創基金落地,廣東AI、集成電路企業將受益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1月16日,廣州科技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金控股」)與北京金長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長川資本」)共同籤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就共同發起、設立和管理總規模10億元、首期落地規模1.8億元的廣州灣區科創基金達成合作意向。

據悉,廣州灣區科創基金擬投資方向為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信息科技與智能製造,以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有力支持廣東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至少有50%以上的比例會投給廣東省內優質科技創新型企業。基金將專注於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前的股權投資,特別專注於新三板優質掛牌公司公開發行前的定向投資。

科金控股的前身為廣州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是全國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國有風險投資企業之一。在中早期創業投資業務方面,科金控股直接投資高科技類企業超130家,涉及信息技術、先進位造等行業領域。

金長川資本目前管理著多隻創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於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為主的新一代的信息信息技術、智能製造,以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目前已經累計投資了近40家科技創新企業,有多家已投企業已經上市,或已在IPO過會排隊,有眾多已投企業滿足新三板公開發行並進入精選層的標準,正在籌備公開發行並進入精選層。(校對/小北)


相關焦點

  • 設備正式搬入,粵芯半導體12英寸晶圓廠預計9月量產!
    果不其然,今天(3月15日)粵芯半導體在廣州正式舉行了設備搬入儀式,這意味著粵芯半導體離量產更進一步。官方信息顯示,粵芯半導體成立於2017年12月,是國內第一座以虛擬IDM (Virtual IDM) 為營運策略的12英寸晶片廠,也是廣州第一條12英寸晶片生產線,項目總投資70億元,新建廠房及配套設施共佔地14萬平方米。
  • 粵芯半導體首條生產線進入最後的調試階段 即將投片量產
    本月初,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周亞偉等一行到粵芯12英寸晶片廠建設現場進行調研。自今年3月15日首臺光刻機進廠以來,粵芯已成功搬入設備100餘臺,安裝、調試按計劃有序進行。 據廣東衛視最新報導,如今粵芯半導體首條生產線已進入最後的調試階段,即將在6月投片、9月量產。 今天看來粵芯半導體正如期進行試產。
  • 廣州粵芯半導體12英寸晶圓項目投產 總投資288億元
    【TechWeb】9月20日,粵芯12英寸晶圓項目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正式投產。據悉,這是廣州第一條、廣東省唯一一條量產的12英寸晶片生產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投資288億元。
  • 粵芯半導體首季產出高出預期25% 2020年將逆勢增資擴產以加大公司...
    > 作為國內第一座以虛擬IDM為營運策略的12英寸晶片製造公司,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一直創造了「18個月從無到有到量產」的記錄,而在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爆發的特殊時期,也成為對粵芯爬坡量產後產能釋放能力的一次檢驗。
  • 「廣州芯」有望今年9月從中新廣州知識城量產至世界
    隨著設備進入廠房,「廣州芯」的生產因此提速。據悉,成立於2017年12月的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為廣東省、廣州市重點項目,是廣州第一條12英寸晶片生產線,也是國內第一座整合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和測試等多種緩解的虛擬IDM晶片廠。
  • 【量產】粵芯一期即將建成量產,二期籌劃中;高雲累計出貨1500萬片...
    1.粵芯半導體:團隊已近300人,一期即將建成量產、二期在籌劃中2.強強聯手,愛華盈通與TCL智能家庭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3.高雲半導體:累計出貨1500萬片4.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會見英飛凌、新思科技、中芯國際等集成電路大咖5.半導體區熔單晶矽片綜合實力全國第一
  • 更先進光刻機進廠,粵芯半導體為擴產做準備
    近日有消息稱,廣州粵芯半導體更先進光刻機已進廠,為擴產做好最重要準備。記者從投資方智光電氣確認了該消息。今年2月28日,粵芯半導體二期擴產項目成功籤約,二期建設將新增投資65億元,專注於65-90nm模擬工藝平臺,生產高精度數模轉換晶片、高端電源管理晶片、光學傳感器、車載及生物傳感晶片等產品。
  • 專訪粵芯半導體副總裁李海明: 大灣區和國內市場是我們最好的...
    粵芯半導體的成立和量產,可以說是粵港澳大灣區強「芯」路上重要的裡程碑。它填補了廣州晶片製造的空白,帶來了廣東省唯一實現量產的12吋晶圓產線;還快速帶動了半導體產業鏈元素的聚集。 2017年12月,粵芯正式落戶廣州開發區,並於2019年9月投產。
  • 粵芯半導體逆勢上揚 首季產出超預期25%
    粵芯半導體的生產車間。 通訊員供圖南都訊 記者莫郅驊 通訊員張成 範敏玲 被稱為「廣州第一芯」的粵芯半導體,擁有廣州市第一條、廣東省唯一一條量產的12英寸晶片生產線。晶片出貨開門紅 首季度銷售高出預期25%成立於2017年12月的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粵芯半導體」)是國內第一座以虛擬IDM為營運策略的12英寸晶片製造公司,是廣東省及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唯一進入量產的12英寸晶片生產平臺。
  •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博世2020量產自動駕駛系統
    2019年7月已經過半,在這半個月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動作頻頻。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布局自動駕駛;塔奧國際9億出售給AGG;博世2020年量產高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軟銀投資通用旗下Cruise 22.5億美元等等,針對7月上半月汽車零部件廠商熱點事件,蓋世汽車進行了梳理回顧。
  • 2019或是投產「大年」,京東方、華星光電、粵芯當仁不讓?
    粵芯半導體項目粵芯半導體項目於2017年12月動工,2018年7月31日已完成主廠房首塊華夫板澆築,按此前計劃將在2019年6月投片,第四季度正式投產。早期公開報導顯示,粵芯12英寸晶片製造項目投資總額約70億元,月產3萬片12英寸晶圓晶片,投產後年銷售收入30億元,達產後銷售收入100億元,帶動上下遊企業形成1000億元產值。
  • 一句話點評 | 投資粵芯智光電氣是最大受益者;一批公司登上並站穩...
    中國區營收超6成,中芯國際開始重啟成長11月12日,中芯國際公布2019年第3季度財報,截至9月30日,中芯國際第3季度銷售額為8.165億美元,相比今年第2季度的7.909億美元增長了3.2%,而去年同期為8.507億元。集微點評:今年因為CIS等元器件火爆,引發產能需求有足夠保障,晶圓廠日子過的很不錯。
  • 缺貨潮下中芯國際順勢布局 聯手大基金投向12英寸產能 有望鎖定更...
    在當前時點,中芯國際聯手大基金大手筆投向12英寸產線,其背後的產業驅動力為何?在存儲工藝方面:國內長江存儲、長鑫存儲預計2021年產能將同比今年接近翻倍增長,加上近期 DRAM、NAND Flash價格逐漸回穩,海外大廠三星、海力士和美光開始積極規劃2021年上半年的存儲器出貨量;在特色工藝方面:海外英飛凌、德州儀器等模擬晶片大廠為了滿足下遊需求,加速新建12英寸晶圓廠,推動12英寸矽片需求提升。
  • 中欣晶圓8英寸大矽片已量產12英寸進入試生產
    中國大陸8寸、12寸矽片自主供應能力弱,高度依賴進口,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的短板。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擁有自主核心技術,並真正可量產半導體大矽片的生產廠——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21日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
  • ...電子材料誰家強;兆芯發布兩款新一代CPU;粵芯半導體本月月內試產
    這9份最新榜單一一揭曉2.一張圖了解華為自研SSD的前世今生3.兆芯發布兩款新一代CPU,跑分與Intel第七代桌面I5相當4.再次證實!智光電氣:粵芯半導體本月月內試產5.新加坡LVG晶圓再生項目落戶黃石,將為長江存儲、中芯國際提供服務6.總投資10億元,百識第三代半導體項目落戶南京浦口
  • 拜騰宣布內容、天氣等領域內容合作夥伴 2020年推進量產交付
    2019年11月,拜騰首款量產車型M-Byte進入實驗階段,加快推進交付。「2020年是拜騰的量產年。基於數字平臺、電動平臺和市場平臺這三個『可拓展』的平臺,我們將持續為量產蓄勢。」拜騰執行長戴雷博士表示。拜騰首款車型M-Byte搭載48英寸BYTON Stage全面屏,是量產車上迄今為止最大尺寸的車載屏幕。
  • 除中芯國際以外,中國內陸還有這些晶圓代工廠
    華虹半導體在上海金橋和張江建有三座8英寸(200mm)晶圓廠(華虹一廠、二廠及三廠),月產能約18萬片;在無錫建有一座12英寸(300mm)晶圓廠(華虹七廠),月產能規劃為4萬片,以支持5G和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應用。其中,華虹七廠已於2019年正式落成並邁入生產運營期,成為中國大陸領先的12英寸特色工藝生產線,也是大陸第一條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產線。
  •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項目由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運營,規劃項目總投資170億元,規劃建設兩條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要產品的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
  • 杭州:中欣晶圓12英寸月產能達3萬片,百億元富芯半導體模擬晶片項目...
    據杭州網報導,杭州中欣晶圓總經理郭建嶽表示,現已擁有12英寸實現3萬片月產能,這打破了國外公司對半導體矽晶圓市場長期壟斷的局面,緩解我國半導體大晶圓供應不足的短板。據介紹,中欣晶圓8英寸半導體矽片年產量可達420萬枚,填補了杭州集成電路產業製造環節的短板,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大晶圓片生產商。目前,杭州中欣晶圓已實現了從半導體單晶矽棒拉制到100mm -300mm半導體晶圓片加工的完整生產。現擁有9條8英寸(200mm)生產線、2條技術成熟的12英寸(300mm)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