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是12英寸晶片廠,從打樁到量產粵芯比博世快了2年
2.vivo、小米、一加傳感器合作夥伴,CanTech「落子」蘇州
3.依託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湖北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揭牌
4.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重慶今年將重點推動SK海力士、京東方等項目
5.五年打造國內最大高端DRAM測試裝備研發中心,深圳再添芯動力
6.10億元廣州灣區科創基金落地,廣東AI、集成電路企業將受益
1.同是12英寸晶片廠,從打樁到量產粵芯比博世快了2年
集微網消息(文/小北)近日,博世(Bosch)旗下工業技術12英寸半導體項目團隊參觀訪問粵芯半導體。
(來源:粵芯半導體)
據粵芯半導體官方消息,面對日益增長的終端運用需求,博世已有的6英寸和8英寸晶片工廠不足以滿足自身產品線對晶片的需求,進而把眼光投向於規模經濟更高的12英寸晶片生產線,該生產線已於2018年3月打樁動工,4月24日舉辦了奠基儀式,2019年年底完工,預計2021年底正式投產。
粵芯半導體2018年3月打樁、10月主廠房封頂、2019年3月設備搬入,6月生產設備調試完畢開始「投片」,9月20日開始爬坡「量產」。
而從打樁到量產,粵芯半導體的速度比博世快了2年時間。
據悉,12英寸晶片工廠實現數位化管理是粵芯半導體向智能製造邁進的第一步;粵芯智能化建設第二步利用網際網路機器學習領域中的深度學習,讓數據高度串聯的系統智能化,最終搭建出一套具高度感知性的BI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博世12英寸晶片廠的產能為每月2萬片,博世的策略是一半需要自產另一半外購。
據粵芯半導體消息,在兩天的交流碰撞中,博世與粵芯不僅對初次見面的彼此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廣闊的晶片終端運用市場也將助力百年老牌企業博世和二年級新生粵芯半導體的快速成長和戰略合作。(校對/小如)
2.vivo、小米、一加傳感器合作夥伴,CanTech「落子」蘇州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1月10日,由日本CanTech株式會社投資的銳晟傳感器晶片項目籤約落戶蘇州太倉高新區,CanTech將在太倉設立總部及研發中心,主要從事晶片設計、應用開發和銷售。
日本CanTech於2017年成立。據蘇州日報報導,CanTech的新一代電容式接近傳感器是全球首款三電極觸覺傳感器,並且擁有三電極設計及相關電路和算法的國際專利,樹立了堅實的技術優勢。公司擁有全球唯一的高耐環境、高靈敏度的電容傳感晶片技術,並已申請專利。該技術可進行距離、障礙物的測量,精密物質以及液體的測量,可廣泛運用於手機、AR/VR、安全防護、汽車中控等領域。
據了解,CanTech已與國內數十家知名公司籤訂技術保密協議,進行產品研發測試合作,包括vivo、小米、一加、海信等手機廠商;科沃斯、美的、海爾等家電廠商;以及阿里等物聯網廠商。此外,公司也已經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天津研究院,達成全面技術合作關係,致力於生物特徵識別及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新型智能傳感器研發和產業化。
目前,CanTech正集中力量與科沃斯開發下一代新型掃地機器人,公司方案已通過科沃斯裝機驗證,正在準備量產。(校對/小北)
3.依託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湖北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揭牌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1月18日,湖北省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在武漢揭牌。
據悉,湖北省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是全國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領域首個省級創新中心,依託長江存儲以及武漢新芯公司,推進共性技術研發、產業綜合服務、成果轉化育成等三大平臺建設工作。創新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以國家存儲器基地為核心,國家先進存儲產業創新中心、湖北省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湖北省智能晶片技術創新中心為主體的晶片產業創新體系更加完善。
據長江日報報導,該中心將著力推進半導體工程化技術研發,突破多晶圓堆疊等半導體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探索三維集成製造技術的首次商業化應用,與國內外半導體企業建立廣泛深入合作,全力爭創國家級創新中心。
該中心還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學及湖北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等單位,在人才培養、智慧財產權、產業孵化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建半導體產業生態。
此前,長江存儲副董事長楊道虹曾表示,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經過3年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他還提及,國家存儲器基地近年來堅持研究布局新型存儲器、特種存儲器、物聯網晶片(5G晶片)以及智能晶片產品的研發,增強核心競爭力。此外,長江存儲還將聯合國內70餘家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和科研院所,牽頭組建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成立中國半導體三維集成製造產業聯盟。(校對/小北)
4.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重慶今年將重點推動SK海力士、京東方等項目
集微網消息,2020年1月11日,在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唐良智報告工作。
報告指出,2020年,重慶市將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
圖片來源:中新網
在「芯」方面,重點推動萬國半導體、SK海力士等產能釋放,加快啟動華潤微電子功率半導體晶片等項目。在「屏」方面,重點推動京東方6代柔性面板建設,積極培育超高清視頻領域產品。在「器」方面,重點推動OPPO、vivo等5G手機量產,發展智能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新品。在「核」方面,重點提升汽車電子、智能傳感等核心器件發展水平。在「網」方面,重點培育10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支持中移物聯網等企業發展,加快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
據集微網1月報導,京東方重慶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項目已進入樁基施工階段,各項工作按計劃推進中。京東方重慶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位於重慶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區,由京東方全自主設計、開發和建造,主要生產手機、車載及可摺疊筆記本電腦等柔性顯示產品,總投資465億元,設計產能4.8萬片/月。該項目預計2021年投產。
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家集12英寸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為一體的功率半導體企業。它擁有自主的功率半導體設計、製造與應用等工藝技術100項專利,產品有效促進了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從筆電基地到「芯屏器核網」智能終端的全產業生態鏈布局。
SK海力士封測二期項目累計投資12億美元建設NAND Flash封裝測試生產線,2013年5月10日,作為重慶市級重點引進項目,重慶與韓國SK海力士半導體公司籤訂協議。SK海力士在西永微電園設立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有限公司,投資建設NAND Flash存儲晶片封裝測試生產線,負責半導體後工序加工服務項目,包括建設晶片封裝、測試、模組等生產線。
據悉,SK海力士重慶項目二期項目完成後,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合併產能將是現有產能的2.5倍。年生產晶片將有望接近20億隻。屆時,重慶公司晶片年產量將佔到整個SK海力士快閃記憶體產品的40%以上,成為其全球海外最大的封裝測試基地。(校對/小如)
5.五年打造國內最大高端DRAM測試裝備研發中心,深圳再添芯動力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1月18日,深圳航天科創公司與DRAM測試服務企業深圳皇虎、智能製造高新技術企業光彩凱宜舉行了共建航天DRAM測試裝備研發中心及測試服務中心項目籤約儀式。
圖片來源:深圳新聞網
據悉,三方將發揮不同的優勢,航天科創將發揮國家級航天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產業資源集聚優勢,皇虎測試將發揮高端DRAM測試技術,光彩凱宜將發揮智能製造高端技術優勢。
據深圳新聞網報導,該項目合作及實施,有利於填補國內高端半導體測試裝備研發空白,可加快半導體產業的國產化及自主可控進程,對國家半導體產業戰略升級具有一定意義。深圳航天科創公司總經理李宏表示,力爭3–5年內將項目打造成國內最大的高端DRAM測試裝備研發中心和測試服務中心。(校對/小北)
6.10億元廣州灣區科創基金落地,廣東AI、集成電路企業將受益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1月16日,廣州科技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金控股」)與北京金長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長川資本」)共同籤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就共同發起、設立和管理總規模10億元、首期落地規模1.8億元的廣州灣區科創基金達成合作意向。
據悉,廣州灣區科創基金擬投資方向為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信息科技與智能製造,以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有力支持廣東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至少有50%以上的比例會投給廣東省內優質科技創新型企業。基金將專注於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前的股權投資,特別專注於新三板優質掛牌公司公開發行前的定向投資。
科金控股的前身為廣州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是全國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國有風險投資企業之一。在中早期創業投資業務方面,科金控股直接投資高科技類企業超130家,涉及信息技術、先進位造等行業領域。
金長川資本目前管理著多隻創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於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為主的新一代的信息信息技術、智能製造,以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目前已經累計投資了近40家科技創新企業,有多家已投企業已經上市,或已在IPO過會排隊,有眾多已投企業滿足新三板公開發行並進入精選層的標準,正在籌備公開發行並進入精選層。(校對/小北)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