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正式搬入,粵芯半導體12英寸晶圓廠預計9月量產!

2020-12-21 集邦半導體觀察

昨日,業界傳聞數臺載著半導體設備的物流車進入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芯半導體」)的園區,其中一臺車身印著ASML的車尤為亮眼。

業界猜測粵芯半導體這是設備進廠了。果不其然,今天(3月15日)粵芯半導體在廣州正式舉行了設備搬入儀式,這意味著粵芯半導體離量產更進一步。

官方信息顯示,粵芯半導體成立於2017年12月,是國內第一座以虛擬IDM (Virtual IDM) 為營運策略的12英寸晶片廠,也是廣州第一條12英寸晶片生產線,項目總投資70億元,新建廠房及配套設施共佔地14萬平方米。

根據規劃,粵芯半導體項目建成達產後將實現月產40000片12英寸晶圓的生產能力,產品包括微處理器、電源管理晶片、模擬晶片、功率分立器件等,滿足物聯網、汽車電子/車聯網、人工智慧、5G等創新應用的模擬晶片需求。

該項目於2017年12月27日舉行奠基儀式,2018年3月5日正式開工建設,2018年10月11日主廠房封頂,根據此前規劃的進度,該項目將於今年3月迎來設備進廠與調試,接下來是生產線的調通、高良率wafer的產出等各關鍵性節點,目前看來項目正在按計劃進行。

對於晶圓代工廠而言,設備進廠即意味著量產提上日程,一般情況下設備進廠後大概2~3個季度可量產,媒體此前報導稱,粵芯半導體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可進行小批量量產。事實上,工程進展似乎比預想中順利,今天粵芯半導體表示項目將於今年6月投片、9月15日開始進行量產。

作為國內第一座虛擬IDM 12英寸晶圓廠,隨著其設備搬入、量產在即,粵芯半導體很有可能將會成為國內本土首條量產的12英寸特色工藝產線,對國內進一步探索VIDM模式亦將起到積極意義。

備註:以上內容為集邦諮詢TrendForce原創,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言取得授權。

圖片聲明:封面圖片來源於正版圖片庫,拍信網。

相關焦點

  • 廣州粵芯半導體12英寸晶圓項目投產 總投資288億元
    【TechWeb】9月20日,粵芯12英寸晶圓項目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正式投產。據悉,這是廣州第一條、廣東省唯一一條量產的12英寸晶片生產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投資288億元。
  • 「廣州芯」有望今年9月從中新廣州知識城量產至世界
    金羊網訊 記者梁懌韜 通訊員黃於穗、王山東、張成報導:3月15日上午,一隊貨櫃車隊,拖著一臺臺晶片製造設備,緩緩駛入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廠房。伴隨著貨櫃車駛過的,是廠房施工工人的掌聲和觀禮嘉賓的喝彩聲。這一幕,標誌著過去一年時間建設的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廠房,進入設備搬入的關鍵節點。
  • 【典範】從打樁到量產 粵芯比博世12英寸廠快2年;小米一加合作夥伴...
    1.同是12英寸晶片廠,從打樁到量產粵芯比博世快了2年 集微網消息(文/小北)近日,博世(Bosch)旗下工業技術12英寸半導體項目團隊參觀訪問粵芯半導體。(來源:粵芯半導體)據粵芯半導體官方消息,面對日益增長的終端運用需求,博世已有的6英寸和8英寸晶片工廠不足以滿足自身產品線對晶片的需求,進而把眼光投向於規模經濟更高的12英寸晶片生產線,該生產線已於2018年
  • 粵芯半導體首條生產線進入最後的調試階段 即將投片量產
    本月初,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周亞偉等一行到粵芯12英寸晶片廠建設現場進行調研。自今年3月15日首臺光刻機進廠以來,粵芯已成功搬入設備100餘臺,安裝、調試按計劃有序進行。 據廣東衛視最新報導,如今粵芯半導體首條生產線已進入最後的調試階段,即將在6月投片、9月量產。 今天看來粵芯半導體正如期進行試產。
  • 粵芯半導體首季產出高出預期25% 2020年將逆勢增資擴產以加大公司...
    > 作為國內第一座以虛擬IDM為營運策略的12英寸晶片製造公司,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一直創造了「18個月從無到有到量產」的記錄,而在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爆發的特殊時期,也成為對粵芯爬坡量產後產能釋放能力的一次檢驗。
  • 【量產】粵芯一期即將建成量產,二期籌劃中;高雲累計出貨1500萬片...
    1.粵芯半導體:團隊已近300人,一期即將建成量產、二期在籌劃中集微網消息(文/小如)4月11日,粵芯半導體進行了2019年第一季度全員工大會。粵芯半導體總裁兼CEO陳衛表示,年會時150人的團隊,短短三個月發展到近300人的團隊,粵芯的成長非常迅速。目前粵芯第一期項目即將建成量產,並在積極籌劃第二期項目。粵芯半導體項目是國內第一座以虛擬IDM為營運策略的12英寸晶片廠,是廣州第一條12英寸晶片生產線,已列為廣東省、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
  • 2019或是投產「大年」,京東方、華星光電、粵芯當仁不讓?
    粵芯半導體項目粵芯半導體項目於2017年12月動工,2018年7月31日已完成主廠房首塊華夫板澆築,按此前計劃將在2019年6月投片,第四季度正式投產。而據廣州市半導體協會給出的最新數據,粵芯半導體項目達產後,可實現月產4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生產能力,產品包括微處理器、電源管理晶片、模擬晶片、功率分立器件等,滿足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慧、5G等創新應用的模擬晶片需求。由此可見,粵芯半導體月產能有望達到4萬片,其銷售收入及可帶動上下遊產值也將有所提升。
  • 粵芯半導體逆勢上揚 首季產出超預期25%
    粵芯半導體的生產車間。 通訊員供圖南都訊 記者莫郅驊 通訊員張成 範敏玲 被稱為「廣州第一芯」的粵芯半導體,擁有廣州市第一條、廣東省唯一一條量產的12英寸晶片生產線。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粵芯半導體開足馬力忙生產、趕訂單,第一季度銷售逆勢增長超過預期25%。控疫情、穩增長,以粵芯半導體為企業龍頭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集成電路產業按下恢復經濟發展的「啟動鍵」和「加速鍵」。
  • 中欣晶圓8英寸大矽片已量產12英寸進入試生產
    中國大陸8寸、12寸矽片自主供應能力弱,高度依賴進口,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的短板。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擁有自主核心技術,並真正可量產半導體大矽片的生產廠——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21日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
  • 中國「芯」事:2019半導體風雲人物,你認識哪幾個?
    此外,預計到 2020 年底,其 10nm 級工藝技術的產能為 12 萬片晶圓(12 英寸),媲美 SK 海力士在中國無錫的工廠。值得一提的是,繼 9 月與紫光展銳 CEO 楚慶一同加入全球半導體聯盟董事會(Global Semiconductor Alliance,以下簡稱 GSA)之後,朱一明又入選了 2019 年度中國經濟新聞人物,實力可見一斑。
  • 意義重大:中國芯再次取得新突破 12英寸大矽片國產化率不再是零
    滬矽產業於2015年12月成立,主要從事半導體矽片研發、生產和銷售,被行業稱為中國第一大矽晶圓廠,在12英寸和SOI半導體矽片的技術居於領先水平。滬矽產業是在中國內地首個實現12英寸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從此打破了中國12英寸矽片國產化率幾乎為零的局面。
  • 杭州:中欣晶圓12英寸月產能達3萬片,百億元富芯半導體模擬晶片項目...
    據杭州網報導,杭州中欣晶圓總經理郭建嶽表示,現已擁有12英寸實現3萬片月產能,這打破了國外公司對半導體矽晶圓市場長期壟斷的局面,緩解我國半導體大晶圓供應不足的短板。據介紹,中欣晶圓8英寸半導體矽片年產量可達420萬枚,填補了杭州集成電路產業製造環節的短板,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大晶圓片生產商。目前,杭州中欣晶圓已實現了從半導體單晶矽棒拉制到100mm -300mm半導體晶圓片加工的完整生產。現擁有9條8英寸(200mm)生產線、2條技術成熟的12英寸(300mm)生產線。
  • 長江存儲和華力微設備採購清單曝光!
    伴隨晶圓廠向國內的產業轉移,國內迎來晶圓廠的建設熱潮。據我們統計,截至2018年7月,共有9條產線處於量產/試投產階段,有8條產線處於廠房建設初期,另有兩條產線處於項目啟動期。主要測算假設為:晶圓廠從動工到量產通常需要1年半到2年時間,設備採購在投產前1年左右開始,且大部分採購在投產前後一年完成。(1)對在建產線按披露規劃時間,以投產前12個月為設備採購起點,按照40%、30%、20%、10%對後4年進行設備投資的加權平均測算。(2)對擬建產線,按照2020-2024年5年粗略進行平均。
  • 粵芯半導體李海明:不要說華為,半導體行業都有種被卡脖子的感覺
    「不要說華為,半導體行業都有種被卡住脖子的感覺。」8月6日,粵芯半導體副總裁李海明博士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分享了在當前環境下,對國內晶片產業與粵芯自身未來發展的思考與判斷。李海明坦言,與國外相比,我國晶片產業起步較晚,確實存在著不小差距。
  • 國產晶片有望新突破 12英寸晶片生產線預計9月量產 | 每日金聞
    【國產晶片有望新突破 12英寸晶片生產線預計9月量產】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近日迎來企業建設的關鍵性節點,該公司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的主設備遷入廠房。作為廣州第一條12英寸晶片生產線,預計該項目9月份可實現量產。屆時將填補廣東省、廣州市「缺芯」空白,帶動半導體上下遊產業鏈形成全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個別掛牌公司涉「3.15」晚會曝光 全國股轉公司啟動核查問詢】2019年3月15日,中央電視臺「3.15」晚會曝光智能騷擾電話、電子菸釋放有害物質等問題,涉及個別掛牌公司。
  • 中芯國際VS 英特爾——中美半導體製造之「巔峰對決」
    晶圓廠及產能英特爾旗下的晶圓廠非常多,約有70%的處理器及晶片組都產自美國的晶圓廠,有7個廠區,包括亞利桑那州、俄勒岡州、新墨西哥州、馬薩諸州,大部分都以12英寸晶圓為主,其中,馬薩諸州是英特爾最後一座8英寸晶圓廠,該公司的主流製程14nm工藝主要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及俄勒岡的D1X晶圓廠生產,海外14nm晶圓廠主要是愛爾蘭的Fab 24。
  • ...電子材料誰家強;兆芯發布兩款新一代CPU;粵芯半導體本月月內試產
    【進展】一張圖了解華為自研SSD的前世今生;最新榜單揭曉我國電子材料誰家強;兆芯發布兩款新一代CPU;粵芯半導體本月月內試產
  • 專訪粵芯半導體副總裁李海明: 大灣區和國內市場是我們最好的...
    粵芯半導體的成立和量產,可以說是粵港澳大灣區強「芯」路上重要的裡程碑。它填補了廣州晶片製造的空白,帶來了廣東省唯一實現量產的12吋晶圓產線;還快速帶動了半導體產業鏈元素的聚集。 2017年12月,粵芯正式落戶廣州開發區,並於2019年9月投產。
  •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項目由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運營,規劃項目總投資170億元,規劃建設兩條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要產品的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
  • 廣州粵芯12寸廠房正式封頂!
    打開APP 廣州粵芯12寸廠房正式封頂! 據悉,粵芯半導體項目由廣州市金譽集團、半導體專家團隊、廣州開發區科學城集團共同設立,是廣州首座12英寸晶片廠,同時也是廣州實施IAB計劃的標誌性項目,標誌著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科技產業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