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重大:中國芯再次取得新突破 12英寸大矽片國產化率不再是零

2020-12-23 我為科技狂Tech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成為個人的必需品之一。有很多人也應該是知道的,一臺好的智慧型手機,肯定要有好的處理器晶片。包括臺積電、英特爾、三星在內的廠商可以生產(代工)晶片,但如果沒有上遊的原材料廠商供貨矽晶圓片,臺積電、英特爾、三星等廠商縱然有再先進的工藝,也沒法開工生產。

矽片是生產半導體晶片所用的載體,是半導體最重要的原材料。目前,矽基半導體材料是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半導體材料。根據SEMI發布的數據顯示,按半導體器件產值來算,2017年,全球95%以上的半導體器件和99%以上的集成電路用的是單晶矽作為襯底材料,化合物半導體市場佔比在5%以內。SEMI還預測,2019年,矽片銷售額在全球半導體製造材料銷售總額中所佔比重最高,達37.29%。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矽片外,半導體製造材料還包括電子氣體、光掩模、光刻膠配套化學品、拋光材料、光刻膠、溼法化學品與濺射靶材等材料。

純度在95%-99%的矽稱為工業矽。沙子、礦石中的二氧化矽經過純化,可製成純度在98%以上的矽;高純度矽經過進一步提純,變為純度達99.9999999%至99.999999999%的超純多晶矽。

矽片主要有2英寸(50mm)、3英寸(75mm)、4英寸(100mm)、6英寸(150mm)、8英寸(200mm)和12英寸(300mm)等規格。矽片的尺寸(直徑)越大,每一個矽片上可製造的晶片數量就越多,單位晶片的成本就降低。按製造工藝分,矽片主要有拋光片、外延片和SOI矽片。單晶矽錠經過切割、研磨和拋光處理後得到拋光片。拋光片經過外延生長形成外延片,拋光片經過氧化、鍵合或離子注入等工藝處理後形成SOI矽片。

當前,中國半導體矽片供應高度依賴進口,國產化進程嚴重滯後,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在矽片市場中,上海矽產業集團(簡稱「滬矽產業」)作為中國大陸矽片龍頭企在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佔得的份額只有2.2%。更讓人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矽片市場近年來還在進一步向頭部廠商集中,僅日本市佔率就超過50%。

從2016年到2018年,日本信越化學、日本SUMCO、德國Siltronic、中國臺灣環球晶圓、韓國SK Siltron 五家廠商的市場份額從85%上升至93%。其中信越化學的市佔率28.5%, SUMCO佔據25.2%的市場,德國 Siltronic佔有14.7%,中國臺灣環球晶圓為14%,韓國 SK Siltron 的市佔率達10.5%。

好在,矽片市場已經得到了國家的重視,背後的原因則是,雖然全球矽片市場總體規模不大,但至關重要,一旦矽片不能正常供應,將導致整個半導體產業鏈陷入停擺。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矽片製造企業之一,4月20日,滬矽產業成功登陸科創板。一天之內,滬矽產業股價由發行價格3.89元,一路飆升至10.91元,暴漲超180%,最新市值271億元。

滬矽產業於2015年12月成立,主要從事半導體矽片研發、生產和銷售,被行業稱為中國第一大矽晶圓廠,在12英寸和SOI半導體矽片的技術居於領先水平。滬矽產業是在中國內地首個實現12英寸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從此打破了中國12英寸矽片國產化率幾乎為零的局面。

滬矽產業為控股型企業,旗下擁有上海新昇、新傲科技、Okmetic三家控股子公司,並且是法國半導體材料公司Soitec的大股東之一。滬矽產業持有上海新昇98.50%的股權,持有新傲科技89.19%的股份,間接持有Okmetic 100%的股權。

上海新昇成立於2014年6月,是國內首個12英寸大矽片項目的承擔主體,也是目前唯一獲得國家重大項目支持的矽片公司,承擔了國家02專項核心工程之一的「40-28nm集成電路製造用300mm矽片」項目。新傲科技成立於2001年,建成了國內第一條SOI生產線,是中國領先的SOI材料生產基地,以及全球少數的SOI材料規模化供應商之一。目前新傲公司的產品90%以上銷售到美國、日本、歐洲、俄羅斯、韓國、中國臺灣和新加坡等地。Okmetic成立於1985年,位於芬蘭,是一家老牌的矽片生產商,Okmetic主要產品為拋光片和SOI矽片,用於MEMS、傳感器、模擬電路及分離式半導體產品的開發及生產。法國Soitec公司是全球SOI矽片和其他工程基片的領先供應商,Soitec生產的SOI矽片在全球市場中超80%。

據滬矽產業在2019年4月公布的上市公告書顯示,上海國資委旗下的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盛集團」)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大基金」)為滬矽產業並列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30.48%。本次發行後,國盛集團與國家大基金依然為公司並列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22.86%,兩大「國家隊」股東持股超40%。

根據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與品利基金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6英寸半導體矽片需求2000萬片/年,8英寸矽片需求1200萬片/年,12英寸矽片需求750萬片/年。並且根據對2018年-2019年中國半導體製造產線梳理,基於目前產能、未來計劃產能、以及投資額度測算,製造廠對12英寸大矽片的需求:2019年約60萬片/月,折合720萬片/年;2023年需求約500萬片/月,折合6000萬片/年。

2019年6月,6英寸矽片國產化率超過50%,8英寸矽片國產化率10%,12英寸矽片國產化率小於1%,且國產12英寸矽片在國內晶圓廠中大都為測控片,正片銷售較少。滬矽產業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300mm矽片國產化率此前幾乎為0%的局面。」

過去幾年來,多項重大投資在啟動中,大都鎖定12英寸大矽片。除了此次滬矽產業上市募集17.5億元用於12英寸矽片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二期項目之外,滬矽產業旗下上海新昇、中環股份、協鑫集成、中芯晶圓等大項目也都紛紛上馬。

國產矽片龍頭中環股份在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稱,8英寸矽片總規劃產能105萬片/月,目前天津工廠滿產,無錫工廠2條線已在2019年9月完成驗收進入投產狀態,其中天津30萬片/月、宜興12萬片/月已達產,宜興持續新設備進駐調試投產。12英寸矽片總規劃產能62萬片/月,天津2萬片/月已在2019年一季度投產並向全球客戶送樣,無錫工廠預計2020年開始投產。

上海新昇的300mm大矽片項目從2017年第二季度已開始向中芯國際等晶片代工企業提供正片進行認證,2017年實現了擋片、陪片、測試片等產品的銷售。上海新昇當前大矽片產能達5至6萬片/月,並且處於產能持續提升的過程中。

2019年底,上海新昇CEO邱慈雲曾公布,上海新昇在國內、外的客戶超過30家,12英寸大矽片已通過3D NAND存儲器驗證,矽晶圓累計出貨量超過100萬片。邱慈雲表示,上海新昇是唯一一家國產12英寸大矽片已量產的企業;矽晶圓累計出貨量超100萬片;器件正片累計出貨量超75000件;國內外、客戶超過30家,12英寸大矽片已通過3D NAND存儲器認證。

上海新昇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的國際矽片供應商,目前現有產能15萬片/月,二期30萬片/月的產能已在設備搬入階段;現有廠區可容納60萬片;擴建用地可達100萬片/月的產能。

其他業者包括,中芯晶圓的12英寸大矽片於2019年12月下線;徐州鑫晶半導體的12英寸大矽片長晶產線於2019年12月試產,並已陸續向國內和德國等多家客戶發送試驗樣片;杭州中欣晶圓於2019年12月30日12時半導體矽拋光片順利下線,量產時月產能能達3萬片;年產480萬片12英寸大矽片的中晶嘉興項目計劃於2020年底一期生產線試生產。

不得不提的是,在矽晶圓領域,特別是大矽片,由於中國起步較晚、技術底子薄,因此無論是已實現量產的滬矽產業(上海新昇)12英寸矽片項目,還是正在籌建、以及爬坡的各個產線,都還只是處於國產大矽片自給之路的開端,後期任重而道遠,還需要不斷努力、堅持和投入。

如今,超2000億元規模的大基金二期正在有序推進,投資將向設計、材料、設備等領域傾斜,大矽片無疑將成為重點關注對象之一。在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與頂層規劃的引領下,四處播種的大矽片產業終將迎來收穫的季節。

(我為科技狂整理)

相關焦點

  • 中欣晶圓8英寸大矽片已量產12英寸進入試生產
    矽片是集成電路產業的基礎,是晶圓製造的核心材料。中國大陸8寸、12寸矽片自主供應能力弱,高度依賴進口,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的短板。此外,未來幾個月內,項目將完成12英寸生產線的設備安裝調試、工藝調試、品質認定等流程,在今年年底生產出高品質的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明年,12英寸半導體矽片生產線投產後,月產能將達3萬片,將大大緩解我國半導體大矽片供應不足的局面。
  • 杭州中欣晶圓12英寸半導體矽片正式下線
    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起點承載「芯」的夢想。2020年即將到來,又將是半導體矽片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年。自2018年2月中欣晶圓大矽片項目開工建設以來,歷時22個月的建設,從8英寸大矽片的量產和項目的竣工儀式,到今天首枚12英寸半導體矽拋光片的順利下線,標誌著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內半導體大矽片的製造發展道路迎來了一個新的裡程碑,為鏈結半導體產業跨出重要的一步,對信息技術、消費電子、人工智慧等整個產業鏈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 立昂微逆市10連板: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巨大 研發12英寸矽片能力突出
    在產業鏈的延伸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工作上,2013年,公司成功引進日本三洋半導體5英寸MOSFET晶片生產線及工藝技術;2015年,公司收購浙江金瑞泓後橫跨半導體分立器件和半導體矽片兩大細分行業,成為國內頗具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平臺之一;2016年,公司順利通過了國際一流汽車電子客戶博世 (Bosch)和大陸集團(Conti-nental)的體系認證,成為國內少數獲得車載電源開關資格認證的肖特基二極體晶片供應商
  • 缺貨潮下中芯國際順勢布局 聯手大基金投向12英寸產能 有望鎖定更...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何律衡)訊,上周五(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約500億人民幣),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 杭州中欣晶圓8英寸大矽片量產 12英寸大矽片試生產
    近日,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擁有自主核心技術,並真正可量產半導體大矽片的生產廠——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  據了解,國內大尺寸矽片尤其是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的供應長期被國外企業所掌控,市場高度壟斷。
  • 徐州鑫晶首批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下線,協鑫集成參股
    文 | 財聯社 記者王無畏財聯社記者從協鑫集成(002506.SZ)獲悉,其參股的徐州鑫晶首批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近日下線。公司董秘馬君健告訴財聯社記者,協鑫集成自2018年以來開始進軍半導體,目前公司通過徐州睿芯基金持有鑫晶半導體相應股份。
  • 這些中芯國際「小夥伴」掀漲停潮 國產化需求亟待...
    據東吳證券分析師陳顯帆5日報告整理,14家參股公司包括半導體材料——上海新陽;大矽片— —中環股份、上海新昇,目前國內僅此兩家具備少量12英寸矽片供應能力;刻蝕設備——中微公司
  • 半導體「畫布」之大矽片行業深度報告
    加快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國家安全、提升綜合國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到 2020 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 20%。到 2030 年,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跨越發展。
  • 徐州鑫晶半導體大矽片項目試產成功 協鑫集成是背後股東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於南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徐州鑫晶半導體12英寸大矽片長晶產線已於12月9日試產成功,並陸續向國內和德國等多家客戶發送試驗樣片。同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半導體大基金」)已對該項目開展了盡職調查。這意味著,上述「鑫晶半導體12英寸大矽片項目」有望入選大基金二期投資項目,成為國家聚集資源予以重點傾斜支持的少數半導體矽片企業之一。
  • 初生已成虎狼之勢,國產大矽片企業自有燎原之法?
    但和集成電路的其他領域一樣,中國在矽晶圓產業方面的不完善,在某種程度上看來,會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的瓶頸。有見及此,最近兩年,國內掀起了一股矽片建設潮。矽片是什麼?矽晶圓也稱矽片,是將石英砂經過冶煉、提成和其他多道工序製備的產品。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
    北方華創的 28nm 刻蝕機落戶中 芯和華力微;28nm PVD 被中芯北京廠指定為 28nm 製程 Baseline 機臺、AI Pad PVD 被用於武漢新芯 NAND 產線關鍵製程環節;12 英寸單片清洗機、氧化爐、單片退火設備等均已進駐中芯 28nm 生產線;14nm 等 離子矽刻蝕機、單片退火系統、LPCVD 已成功進入主流代工廠;多款 10nm 設備處於研發中。
  • 越封鎖越突破!2020年中國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事實證明,中國不僅沒有被打趴下,而且還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趕上甚至超過美國,向著星辰大海飛奔,2020年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矽-石墨烯-鍺電晶體」研發成功
  • 計劃建設12英寸單晶矽片生產線,110億元中晶大矽片項目明年年初將...
    集微網消息,近日,中晶大矽片項目傳來新進展。嘉興科技城消息顯示,年產1200萬片300mm中晶大矽片項目,一期土建工程和外立面玻璃幕牆已完成,正開展內部機電安裝和裝修工程,明年年初將試生產。據介紹,中晶大矽片項目計劃總投資11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6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超56億元,用地面積139畝,計劃建設12英寸單晶矽片生產線。該項目總用地221畝,總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將新建拉晶廠房、拋光打磨廠房、綜合樓等,購置矽片晶體檢測及分析、拉晶爐、切磨拋光、清洗等生產檢測設備。
  • 總投資約57億元 中環股份將建8-12英寸半導體矽片生產線
    其中,集成電路用8-12英寸半導體矽片之生產線項目投資總額為57.07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為45億元。該項目由中環股份控股子公司中環領先實施,通過購置生產設備,建設月產75萬片8英寸拋光片和月產15萬片12英寸拋光片生產線,建設期為3年。
  • 杭州:中欣晶圓12英寸月產能達3萬片,百億元富芯半導體模擬晶片項目...
    集微網消息,近日,杭州中欣晶圓、富芯半導體模擬晶片項目等傳來了新進展。據杭州網報導,杭州中欣晶圓總經理郭建嶽表示,現已擁有12英寸實現3萬片月產能,這打破了國外公司對半導體矽晶圓市場長期壟斷的局面,緩解我國半導體大晶圓供應不足的短板。
  • 武漢發布重大項目計劃,國家存儲器基地、華星光電t4、新芯12英寸線...
    集微網消息,10月底,湖北武漢發改委發布2020年市級重大項目計劃表,包括重大在建項目計劃、重大新開工項目計劃、重大前期項目計劃。其中,重大在建項目計劃包括:總投資815億元的國家存儲器基地 (一期)、總投資460億元的武漢高世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總投資350億元的華星光電t4項目、總投資145億元的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二期項目、總投資135.7億元的武漢新芯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二期工程、總投資20億元的武漢開發區人工智慧科技園建設項目等
  •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項目由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運營,規劃項目總投資170億元,規劃建設兩條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要產品的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迎來中長期投資機會
    以中電科為代表的的國內廠商,晶圓劃片機取得了一定突破。以國產 12 英寸晶圓劃片機為例,12 英 寸劃片機具有多片切割、效率高、精度高、節約人力成本等特點,國內封裝企業迫切需要便宜的 12 英寸 晶圓劃片機。
  • 50億定增獲核准,中環股份投建8-12英寸矽片產線
    其中,集成電路用8-12英寸半導體矽片之生產線項目投資總額為57.07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為45億元。該項目由中環股份控股子公司中環領先實施,通過購置生產設備,建設月產75萬片8英寸拋光片和月產15萬片12英寸拋光片生產線,建設期為3年。
  • 50大高度依賴進口新材料大解析!中國未來10年的市場機會或許在這裡
    要聞 50大高度依賴進口新材料大解析!數據顯示,半導體材料國產化率普遍偏低,進口替代空間巨大。矽片直徑越大,其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則越多,晶片的成本也隨之降低。大尺寸矽片對技術的要求很高,良品率極低,企業進入壁壘極高,全球大矽片市場形成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目前中國大陸自主生產的矽片以6英寸(150mm)為主,產品主要應用領域仍然是光伏和低端分立器件製造,8英寸(200mm)和12英寸(300mm)的大尺寸集成電路級矽片依然嚴重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