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封鎖越突破!2020年中國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12-16 騰訊網

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美國在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對中國實施更嚴厲的制裁和封鎖,300多家中國機構、大學、企業遭到美國制裁,美國舉全國之力打擊中國核心企業、關鍵技術和重大項目。在美國的嚴厲制裁、封鎖和打擊下,中國高科技、中國高端製造業怎麼樣了?被美國打趴下了嗎?事實證明,中國不僅沒有被打趴下,而且還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趕上甚至超過美國,向著星辰大海飛奔,2020年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矽-石墨烯-鍺電晶體」研發成功

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在《自然-通訊》在線發表的題為《垂直結構的矽-石墨烯-鍺電晶體》的論文中宣布,中國首次製備出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的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可將其截止頻率由兆赫茲提升至吉赫茲領域,並在未來有望實現工作於太赫茲領域的高速器件。這種材料的導電性遠遠超過單晶矽,是單晶矽的1000倍。石墨烯材料是重量更輕、體積更小的複合材料,可廣泛應用於武器防彈系統、防彈頭盔、防彈衣、民用充電技術領域,並可用於高端晶片製造,將打破晶片製造被美國壟斷的局面。這一重大成果標誌著中國在這一尖端科技領域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位置。

二、國產超燃衝壓發動機取得600秒持續時間,打破世界記錄

6月20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傳出消息,範學軍團隊研製的超燃衝壓發動機在一次地面試驗中,已實現連續600秒運行時間的成績,這也將打破美國X-51曾經持續210秒的世界紀錄。超燃衝壓發動機的全稱是「超聲速燃燒衝壓式發動機」,作為中國空天飛機組合動力的關鍵部分,意義非同小可,超燃衝壓發動機在相同的基礎下,推力可以達到同等火箭的四倍以上,基本有6-25馬赫之間的飛行速度,可以為一些高超音速武器的動力系統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高超音速武器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而超燃衝壓發動機作為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首要關鍵技術,給研發新型高超音速武器提供了非常大的推力。

三、北鬥導航系統完成衛星組網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在經過一系列在軌測試入網、北鬥全系統聯調聯試之後,將向用戶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以及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等特色服務,可實現實時的米級、分米級、釐米級導航定位增強服務能力。這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也是我國第一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北鬥三號衛星組件實現了100%國產化,衛星核心的元器件也全部實現國產化,我國實現了衛星導航基礎產品(天線、晶片、板卡、接收機)完整的產業鏈。

四、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航天進入了深空時代。

五、自主研發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首飛成功

7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首飛成功。在AG600成功之前,我國在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上一直處於空白狀態,與國際上有較大差距。而」鯤龍」AG600的成功,填補了我國在此項技術上的空白。這也標誌著我國在自研大飛機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六、「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到10909米深度

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融合了之前兩代深潛裝備的優良血統,不僅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還擁有更加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更加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

七、嫦娥五號完成在月球「挖土」、地外天體起飛

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隨後實現了在月球著陸、在月球表面展現中國國旗、在月球「挖土」、首次在地外天體起飛、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等環節,目前嫦娥五號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

八、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11月27日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是我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的型號標準體系,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國產,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

九、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進行同樣的計算要用6億年才能完成,這一突破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2019年9月,美國谷歌公司推出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懸鈴木」,對一個數學算法的計算只需200秒,而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頂峰」需2天,實現了「量子優越性」。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等效來看,「九章」的計算速度比谷歌的「懸鈴木」快100億倍,並彌補了「懸鈴木」依賴樣本數量的技術漏洞。潘建偉團隊這次突破歷經20年,攻克了高品質光子源、高精度鎖相、規模化幹涉三大技術難題。12月4日,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十、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2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

2020年是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實施制裁和封鎖最嚴厲最瘋狂的一年,但越封鎖越突破,越是艱難越向前,中國並沒有被美國打趴下,而是發揮中國國家隊的強大力量,在一系列重大科技和高端製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許多領域實現了對美國的追趕甚至超越。

毛主席曾說過:「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現在我們看到,中國正是在美國的嚴厲制裁和封鎖狀態下,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精神,在重大科技和製造領域一步一步實現了突破,打破了美國和西方的封鎖和壟斷,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向著星辰大海飛奔。

希望大家讀完順便點「在看,以資鼓勵!您的轉發、評論、滿意、支持,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英媒:中國突破封鎖的方式乾淨利索,美日將助中國科技蒸蒸日上
    在突破封鎖這一塊,中國可以說是最讓美國擔心和頭疼的一個國家,因為其他國家在面對美國強力封鎖的情況下,不是妥協就是徹底失敗,而中國卻不同,越是封鎖,我們就越有自主研發的幹勁,並且最終大部分都能取得成功。
  • 我國數學家取得重大突破,花6年發表120頁論文
    我國數學家取得重大突破,花6年發表120頁論文金羊網  作者:  2020-11-09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2020年我國所取得的十項重大突破!蒸蒸日上的中國!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並沒有被疫情所打倒,在黨的領導和全國人民同心的抗疫下,我國成功地把控住了疫情,在疫情防控方面成為了全世界的楷模,離2020結束僅剩16天,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國的科技成果依舊豐碩,並且取得了十項重大突破!
  • 多個領域實現大突破,感受中國科技的力量,厲害了我的國
    2020年的中國,硬核黑科技比比皆是,近期更是好消息不斷——「九章」問世,「鯤龍」海上首飛,「奮鬥者」號成功坐底,「北鬥三號」「南昌艦」「中國天眼」「人造太陽」.....各類響噹噹的名號開始接踵而出,中國新科技再次踏上新臺階,多個領域也都實現了重大突破!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又一尖端科技突破西方封鎖,網友喜出望外
    這些年我們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很多不菲的成就,同時中國重點發展的航天領域,在技術上突破了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封鎖,之前中國就向全世界宣布,我國又有一項尖端航天技術突破西方世界的封鎖,成功踏入世界一流的領域當中。
  • 中國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
    也許是昔日的輝煌讓世界惶恐不安,也許是曾經的落後讓世界食髓知味,如今越來越強大的中國,是很多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的。猶記得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各種封鎖孤立,沉沉地打擊著這個如新生兒似的國家。俗話說,沒有傘的孩子就要學會奔跑。
  • 中國最大偷渡案取得重大突破
    03-10 13:19:04 | 來源:新華社   日前,安徽蕪湖邊防檢查站全力捕獲了「富源」輪團夥偷渡案第9號「蛇頭」李勁松,從而使整個案件取得重大突破
  • 張阿漫:瞄準國防領域重大需求 突破關鍵科學問題
    瞄準國防領域中的國家重大需求,用科研創新突破其中關鍵的科學問題,是張阿漫教授一直在做的事,他的研究方向是國防領域中的水下爆炸和水下發射。中國擁有長達18000公裡的海岸線,海域面積470萬平方公裡,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並且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 我國在第四代核能系統革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標誌著我國首個高效緊湊型鈉-超臨界二氧化碳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研製成功,在第四代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快堆革新型動力轉換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國已全面掌握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的設計、製造、測試技術,並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後續實現工業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井噴期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7日發表文章稱,中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來井噴期。全文摘編如下:這幾天,中國科技領域捷報頻傳。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宣布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九章」取名於中國古代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可與美國比肩的重大突破。量子計算機的原理十分複雜,大多數人難窺其中奧妙。按照「九章」研發團隊的通俗解讀,「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
  • 中國航天霍爾電推進發動機研製取得重大突破
    原標題:我國霍爾電推進研製取得重大突破春節假期剛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801所傳來好消息:我國霍爾電推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80mN霍爾推力器的空心陰極長壽命試驗率先突破該項技術的突破,將為我國電推進系統進入全面應用的新時代奠定堅實基礎。本次空心陰極長壽命試驗已累計開展了三年。由於產品需要不間斷點火,春節期間工作人員仍堅守崗位進行試驗。2月19日羊年正月初一,產品實現了18000小時的壽命突破,目前性能穩定,試驗還在持續進行中。
  • 【馬家窯文化節】寺窪遺址考古挖掘取得重大突破
    【馬家窯文化節】寺窪遺址考古挖掘取得重大突破 2020-09-25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meco飛機客艙內飾結構強度驗證能力取得重大突破
    秉承這一理念,Ameco北京基地公務機服務產品部歷經三年潛心鑽研,最終在飛機客艙內飾結構強度驗證能力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解決了此領域的適航審定難題。該項目的相關創新成果《基於全尺寸試驗的符合性驗證體系研究》獲得了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民航科學技術三等獎,標誌著Ameco在民航飛機客艙設計製造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攻堅突破!2020威海文旅營銷十大熱點
    這一年,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之中,威海文旅系統認真落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任務,圍繞威海市「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要求,抓住精品文旅一條主線,突破發展十大板塊文旅新業態,跑出威海文旅發展的「加速度」。
  • 中國航空發動機一線曙光:粉末渦輪盤獲重大突破
    (資料圖)飛機的研製周期一般是10~15年,發動機則是15~30年,這使得航空發動機的發展一直追不上飛機前進的「腳步」,而國家又急於將飛機投入使用,於是只能購買國外的發動機。最近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粉末渦輪盤擠壓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雖離產業化還有一段差距,但足以讓我們看到航空發動機國產化的一線曙光。
  • 上海藥物所等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研究取得新突破
    徐華強團隊在GPCR與Gi蛋白複合物結構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獲得了視紫紅質和Gi蛋白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該結構首次展示了GPCR與Gi蛋白相互作用界面的結構細節,完善了人們對GPCR-Gi下遊轉導選擇性分子機制的理解,也為設計高效低毒的GPCR靶向藥物提供了結構生物學基礎。
  • 我國突破稀土鋼難題,外媒:中國發展太速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可是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就比如現在與30年前的中國相對比,國家的經濟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全世界中都對中國的發展越來越認可,中國各個方面也確實發展迅速,有不少的領域已經為世界領先行列之中,比如說中國的高鐵、橋梁建設、各大工程等。
  • 振奮人心,我國再一次突破世界難題,外媒:怎麼又是中國?
    據了解,在1978年的時候,我國GDP總量只有3678.70億元,但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國內GDP早已經突破了90.03萬億。對此,專家表示,40年過去,中國的GDP早已翻了200多倍,可見中國經濟發展之迅猛。我國憑藉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努力建設,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功躋身世界大國行列。
  • 德國專家:中國人太強大,繼中國高鐵後又突破我國一項高科技技術
    隨著科技壁壘越築越高,同一個舞臺上競技的國家越來越少,因為科技壁壘將大多數玩家都擋在了門外。目前人類科技實力強大的國家就那麼幾個,有資格參與這場科技競賽的遊戲的玩家已經越來越少,未來興許將更少,然後到最後剩下唯一一人。
  • 上半年濱海新區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突破
    記者日前從濱海新區科技局獲悉,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重點建設的8家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在科技研發、吸引人才、孵化轉化、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區主導產業技術創新能力與區域核心競爭力得到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