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濱海新區科技局獲悉,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重點建設的8家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在科技研發、吸引人才、孵化轉化、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區主導產業技術創新能力與區域核心競爭力得到持續提升。
「PK體系」瞄準行業頂峰
今年上半年,由濱海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孕育的「PK體系」瞄準行業頂峰,「飛騰CPU」和「麒麟作業系統」正在打造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生態體系。飛騰CPU完成新一代四核桌面CPU流片和測試,晶片功能、性能達到預期目標,多路伺服器CPU設計順利推進。飛騰CPU項 目還與長城電腦籤訂10億元訂單合同,並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聯通等多家單位開展合作,未來3年預計產量900萬顆,產值超百億元。麒麟作業系統安可項 目、保密專用機項目順利推進,已在湖南完成試點,並在財政部、中聯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使用;獲得中軟預採購5540萬元訂單。
科技成果轉化碩果多
在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今年的科技成果轉化數量取得了新突破。記者了解到,目前研究院共收集項目100餘個,在新區註冊公司33家,其中上半年 新註冊公司7家,涉及晶片、雷射、物聯網、醫療器械等領域。此外,研究院還不斷撬動社會資本,加大對科研成果轉化的投資力度。其中,深鑑科技以3億美元被 收購,華慧芯科技估值達3.5億元,6家公司獲得9000餘萬元融資。
浙江大學濱海產業技術研究院也迎來了良好的產業化前景。上半年,研究院新申請各類智慧財產權114項,新註冊企業7家,目前在孵企業累計達29家,合計獲 批國家高企3家,註冊資本近3億元,累計產值5.5億元。其中,澤達易盛年產值超2億元,目前正在申請科創板;mprobe公司(醫療健康)估值超3億美 元;迦自機器人公司估值超3億元;晶麗數碼預計年產值達6000萬元。研究院二期將加速建成10萬平米浙江大學(天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園。
走進中英生物醫藥技術轉化與產業化基地記者發現,這裡的孵化育成工作已初見成效。中英基地目前入駐項目及企業達43家,累計註冊資本達4.1億元,上半 年入駐企業累計合計納稅總額近2600萬元。據中英基地負責人介紹,上半年中英基地對外開展技術諮詢、技術檢測等服務80餘次,實現各類技術收入約 1000餘萬元。
同時,天津市濱海新區信 息技術創新中心打造的NRS1800交換晶片上半年累計完成合同銷售額425萬元,在70多家大國重器產品型號上開展試用,預計全年可完成銷售合同 1000-2000萬元;兩家衍生企業穩步成長,芯海創增資4000萬元,申易科技加快融資步伐。天津(濱海)人工智慧軍民融合創新中心科研工作取得突 破,群體智能作業系統micROS研製取得階段成果。
平臺建設再進一步
「今年,北京大學(天津濱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建設成效顯著。」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研究院已獲得天津市產業技術研究院認定,孵化轉化了「燕 雲」雲管理器。該項目曾獲得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目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已聚集了AVS2超高清視頻轉換器等多項科技領先產品,形成了 以高文院士、黃如院士、梅宏院士領銜的一批代表性成果,其中雲聖智能公司估值達10億元。
記者了解到,北京大學(天津濱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二期將重點引進高端晶片、核心器件、人工智慧等產業化項目,籌建「京津協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 金」,首期規模5億元,培育高科技高產值公司,將實現300名左右規模產教融合研究生培養,爭創國家綜合性協同創新中心天津分中心。
除此之外,天津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也在加快二期項目建設。研究院積極推動智能製造、智能安防、智能服務、智能教育四個二期項目,承接國家、地方 等項目達45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3項,為10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獲批天津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天津市人工智慧科普基地。研究院及其孵化企業已經吸 引社會融資2.19億元,其中銀河水滴估值達10億元,中科虹星完成融資6000餘萬元,產業培育態勢良好。
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區科技局將加大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服務力度,加快聚集創新資源,積極建設面向產業發展、企業化運作的創新平臺。(津雲新聞編輯張晶晶)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