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取得新突破 全球創新集群排名躍至第21位

2020-12-14 金羊網

廣州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取得新突破 全球創新集群排名躍至第21位

金羊網  作者:  2020-01-07

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具有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健全等多方面優勢,需要承擔起支撐國家或區域創新發展的重任。

製圖/廖木興

億航載人飛機

  技術合同成交額預計超千億元

  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排名大幅提升至第21位;城市創新能力排名全國第三;新認定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全國第一;技術合同成交額預計突破1000億元……金羊網記者昨天獲悉,過去的2019年,廣州按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生態優化、人才支撐」的全鏈條創新發展路徑,在建設科技創新強市上取得新突破,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未來,廣州將站在更高的起點,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記者 黃聞禹 通訊員 穗宣

  關鍵詞1:創新能力

  在72個「國家創新型城市」中排第三

  《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由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聯合發布,其中的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排名自2017年開始發布,2019年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共有19個創新集群上榜,是世界創新集群第二多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的26個創新集群。

  廣州在全球創新集群百強中的排名連續3年大幅上升,從2017年的第63位,到2018年的第32位,躍升到2019年的第21位。而根據2018年《自然》雜誌全球科研城市50強排名,廣州居第25位。這充分說明廣州的科技創新發展正逐漸得到國際權威機構的肯定。

  2019年年底,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了《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指出廣州的創新能力在72個國家創新型城市中排名第三,並將廣州列為「科教資源富集型城市」的類別,位列8個科技資源富集型城市第二。

  與此同時,廣州城市創新指數再度提升。2019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廣州創新戰略研究院發布《廣州城市創新指數報告2019》。報告顯示,2018年廣州創新指數得分為247.25分,較上年提高29.77分,創新資源、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等4個一級指標均有顯著改善。2010年-2018年,廣州創新指數年均增長11.98%。以上數據表明,廣州市整體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創新資源集聚效應更為凸顯,企業創新活力顯著增強,創新績效日趨顯現,創新環境更加優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水平創新供給。

  關鍵詞2:科學高地

  「灣區明珠」南沙科學城、明珠科學園冉冉升起

  目前,我國正在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打造世界一流的創新經濟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具有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健全等多方面優勢,需要承擔起支撐國家或區域創新發展的重任。

  廣州推動區域創新發展的具體成果之一是打造南沙科學城,這裡將聚焦海洋、空天、能源、環境、信息等科學領域,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力爭將南沙科學城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三城一區」主要承載區之一,攜手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中子科學城等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據廣州與中科院在北京籤訂的合作協議顯示,建設規劃總面積99平方公裡的南沙科學城及其核心區明珠科學園。明珠科學園已於去年9月26日正式動工建設,率先啟動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中科院力學所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中科院廣州分院、國科大廣州學院等5個重點項目。

去年舉行的廣州創交會重點關注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汽車等國內外高科技前沿產業。記者 畢志毅/攝

  未來將高起點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關鍵詞3:成果轉換

  去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預計超千億元

  廣州通過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力爭通過3至5年時間,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領域的發展,目前已結出碩果。

  例如,突破了飛行時間質譜儀器、電磁屏蔽膜、複印機有機光導鼓製造等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研發出全球首個31英寸UHD頂發射印刷H-QLED樣機;在全球率先完成400ppi以上高解析度印刷OLED顯示技術開發;「黃埔一號」衛星載荷發射成功……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明顯進展,關鍵核心技術「三跑並存」,在跟跑的同時,領跑、並跑的比例越來越大。

  高端創新平臺也全面開花。目前,已建成3100多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形成以科學研究平臺、技術研發平臺為主,創新孵化平臺及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的多層次、寬領域的創新平臺體系。去年新認定10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居全國第一;國家級孵化器總數達到36家,年度考核評價優秀數量連續5年居全國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技術合同成交額是科技成果轉換的重要指標之一,廣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顯著。2018年,廣州技術合同成交額719.02億元,近年來首次居全省第一;2019年廣州技術合同成交額繼續大幅提升,預計將突破1000億元。

  這得益於廣州深入開展高校、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點。據《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評價報告(2019)》顯示:2018年,在穗主要高校擁有各類高層次人才2161人,其中九成全職在廣州;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60個,其中57個在廣州;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數量644個,其中576個在廣州,三項比例均約為九成;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參股/控股企業198家,其中在穗133家,佔比達67%,高校技術力量及技術成果在穗轉化比例高。

  關鍵詞4:高新企業

  開創年均增長超3000家的「廣州速度」

  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數量領先優勢,體現了廣州在構建創新生態和打造營商環境上所取得的成果。

  據悉,2016年至2018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數年均增長率為57.39%,年均增速在國內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一,並創造了連續三年快速增長、年均增長超過3000家的「廣州速度」。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預計超過1.2萬家,繼續保持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的領先優勢。

  廣州中小科技企業數量不僅「小而多」,還向「精而強」蛻變,在部分行業細分領域的技術更是處於「並跑」或「領跑」的地位,形成了一批「隱形冠軍」和「單打冠軍」。例如,明珞裝備研發出全球首臺自動鑽孔機器人,並在南非、北美投入使用;億航智能推出全球首款載人無人機;小馬智行上路全國首支無人駕駛車隊;雲從科技刷新3項世界紀錄……

  良好的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創新發展。2018年,廣州市經稅務部門核定的企業申報享受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發經費412億元,較上年增長72.2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提高至44.35%,5億元以上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2018年,企業專利授權數較上年增長63.15%,達6.95萬件;企業擁有註冊商標數較上年增長38.08%,達95萬個。

  關鍵詞5:科技人才

  引智環境不斷優化  「最強大腦」雲集廣州

  創新的主體是人。營造創新的生態,人才是重要的著力點。

  憑藉著深入實施「廣聚英才」計劃,依託市產業領軍人才集聚工程、「紅棉計劃」和省珠江人才計劃、特支計劃等重大人才項目,廣州人才「虹吸」效應明顯,越來越多的優秀高層次人才來穗生活工作。據統計,廣州頒發人才綠卡6000多張,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數量突破20萬。

  隨著一批高水平實驗室、重大創新平臺的建設,廣州引進一批能承接重大任務、取得尖端成果、形成塔尖效應、做出卓越貢獻的頂尖科學家及其創新團隊,比如蔣興偉、徐濤院士等16位基礎研究頂尖科學家及其團隊,以及李碩、胡志強等34個高水平科研團隊,施一公、王曉東、袁玉宇等一批創新人才成為廣州創新的標杆領軍人物。截至去年年底,在穗工作的「兩院」院士達98人,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達598人。

  同時,廣州通過辦好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小蠻腰科技大會、《財富》全球科技論壇、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等高端創新活動,進一步匯聚全球智力資源,打造國際化人才高地和人才首選地。2019年海交會參會人數達3萬人次,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30個國家的2000多名海外人才匯聚一堂。大會展示合作項目1761個,組織300多個科技項目路演,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引才引智環境也在不斷優化。廣州在全國率先實現外國人工作許可及居留許可「一窗受理、並行辦理」;率先將外國人工作許可辦結時間從20個工作日壓縮到7個工作日,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

  此外,支持港澳青年來穗創新創業,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28家、入駐項目200多個。率先出臺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個人所得稅優惠措施的具體實施文件,完成首批享受個稅高端人才資格認定。施一公院士在參加官洲國際生物論壇時曾表示:「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是對於高端人才不可多得的好政策。」

  專家說法

  要把廣州的開放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軟科學研究所所長張賽飛:

  在張賽飛看來,近年來廣州科技創新發展態勢迅猛。一是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大幅度增長,基本維持在20%至30%的水平;二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快速增長;三是新增的商事主體數增多;四是技術合同成交額不斷增多,去年預計突破1000億元。

  張賽飛表示,這些指標一方面說明廣州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政策持續利好,另一方面也表明廣州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創新創業中,並且創新的質量在不斷提高,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作用不斷凸顯。

  談及廣州正著力建設南沙科學城及其核心區明珠科學園,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時,張賽飛說,基礎研究產出的成果具有超前性,高質量的基礎研究成果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南沙科學城的建設將會成為廣州在基礎研究上的新突破點。

  談及廣州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她建議未來需要在國際化上發力,「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覺得廣州最大的符號與優勢是開放,我們要把開放的優勢轉化為創新的優勢,鼓勵更多的企業走向國際,加強與國外機構的合作,政府部門及時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給予支持。」同時,廣州需要把眼光放得更為長遠,出臺長期的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並加大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的力度。

編輯: alan

相關焦點

  • 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榜 廣州排名躍至第21位
    29日上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廣州市第59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得主、中國工程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王迎軍,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一級調研員梁加寧,以及獲得2019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技術發明一等獎項目、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代表出席並答記者問。
  • 廣州布局構建高端創新平臺體系 全球創新指數(GII)連續四年躍升
    (GII)報告》重磅發布,中國保持全球創新指數榜單第14位,17個科技集群進入世界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的25個。其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是國內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群。(GII)的排名實現了連續4年大幅上升,2019年以前,廣州單獨參與排名,2017年位列第63位、2018年位列第32位,2019年躍升至第21位。
  • 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以「誰為創新出資?」為主題的報告《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文版。和往年一樣,GII中文版為摘要版,精選了原版報告與中國相關的前言、序言、主要研究結論和排名、科技集群排名以及中國國家概況等內容,以飧讀者。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發布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南方網訊(記者/劉灝 劉曉麗 通訊員/粵市監)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以「誰為創新出資?」為主題的報告《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文版。和往年一樣,GII中文版為摘要版,精選了原版報告與中國相關的前言、序言、主要研究結論和排名、科技集群排名以及中國國家概況等內容,以飧讀者。
  • 中國排第14位 亞洲經濟體排名提升:全球創新版圖正在重塑
    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名,北京創新集群排名第4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認為,「中國的成績得益於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姜永斌報導 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進行排名,受到社會各界關注。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出爐,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第二
    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以「誰為創新出資?」為主題的報告《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下稱GII2020)中文版。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別的37個經濟體中位列第一,仍然是GII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出爐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第二
    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別的37個經濟體中位列第一,仍然是GII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在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大核心指標方面,中國以排名第26位的創新投入,創造了排名第6位的創新產出。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出爐,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其中,廣東在創新方面的表現十分亮眼,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東京-橫濱。21位。在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大核心指標方面,中國以排名第26位的創新投入,創造了排名第6位的創新產出。同時,中國在研發投入、市場成熟度等方面的排名均有所上升。在創新國際化方面,同族專利得分在中國創新質量得分中的比重達10%,遠高於中等收入經濟體平均4%的水平。在全球品牌價值指標方面,中國排名第17位。
  • ...Beta+榜,領跑新一線城市—— 成都全球城市排名躍升至第59位
    由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發布的最新2020年世界城市榜單,成都位居世界二線強城市(Beta+)榜第9位,較2018年上升了7位,成為唯一入選Beta+榜的中國城市,而在世界城市整體排名中,成都的排名躍升至全球第59位。
  • 全球21位!2020全球創新自然指數排名最新發布,南京實現四連跳
    日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2020)》。全球創新指數對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進行排名,中國名列第14位,17個城市入圍100強。其中,南京市排名中國第4,全球第21位,在國內僅次於深圳香港廣州、北京、上海。
  • 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中國排名第14位,深圳-香港...
    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中國排名第14位,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2020-12-09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2020-12-10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列全球頂尖科技集群第二名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丁玲通訊員 粵市監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 發布《2020全球創新指數(GII)》中文版。《2020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與去年持平,在2013年至2020年期間提升了21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別的37個經濟體中位列第一,仍然是GII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記者了解到,中國在2019年躋身GII排名前15名,確立了作為創新領先者的地位。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發布 上海排名四年進十位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在科技集群前100位中,上海排名第九。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來源:央視原標題:大灣區這項排名,位居全球第二!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別的37個經濟體中位列第一。同時,中國在單位GDP本國人專利申請量、本國人實用新型申請量、本國人商標申請量、本國人外觀設計申請量、創意產品出口在貿易總額中的佔比等重要創新指標上均位居第一。廣東在創新方面的表現也十分亮眼。
  •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 位列全球第二
    《2020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與去年持平,在2013年至2020年期間提升了21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別的37個經濟體中位列第一,仍然是GII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 黃州區:打造大別山科技創新中心 建設強富美善都市區
    第3名!  這是黃州區在2017年全省科技創新先進縣市榜單中的名次,這也是黃州區繼2010年和2013年後,第三次躋身全省科技創新20強縣(市、區)行列。  而彼時,轉型發展讓縣域依靠勞動力優勢的傳統產業經濟優勢不再;新一波人才爭奪戰讓經濟欠發達的中小城市壓力倍增;黃州區科技創新實力從2013年的全省第13位,下降至2014年的全省第21位。  「首位度」反映的是發展要素在城市的集聚程度。黃州區要跨越發展,出路在哪裡?動力在哪裡?  大關口、大智慧。
  • 全球科技集群100強發布,北京、上海、粵港三城躋身前十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在科技集群前100位中,上海排名第九。排名前十的科技集群依次是: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首爾、北京、聖何塞—舊金山、大阪—神戶—京都、波士頓—劍橋、紐約、上海、巴黎。
  • 福州零售創新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2017年,福州市推動「行動支付城市」賦能,積極擴大行動支付覆蓋面;2018年,率先提出打造知名零售創新之都,加快零售業線上智慧建設;2019年,建設了全國首個智慧商圈管理平臺,陸續出臺支持便利店、夜色經濟、國際品牌進駐培育等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先行先試,力求突破,不斷增強線下實體店體驗感
  • 2020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居全球第二
    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別的37個經濟體中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