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11月24日,伴隨著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其中,來自濱海新區的企業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依託自主研發的「銀河麒麟」國產作業系統,為「嫦五」奔月夯實了軟體基礎。多年來,從天舟一號、嫦娥三號、長徵五號、「鵲橋」號,再到如今的嫦娥五號,「銀河麒麟」作業系統通過多次重大任務的考驗,打破了一直以來國外作業系統在該領域的壟斷。
近年來,濱海新區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不斷加強關鍵學科建設,加快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先後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展開技術攻堅克難,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成果的轉化落地,湧現出了一批亮點成就。
「PK」體系成國產軟硬體標杆
「十三五」期間,由天津飛騰聯合麒麟軟體共同打造的「PK」體系已逐步成為引領我國自主可靠軟硬體體系發展的引擎。今年前三季度,天津飛騰自主研發的飛騰2000四核晶片量產已超過41萬顆,飛騰產品獲得2020年中國IC設計成就獎。而麒麟軟體也在上半年發布了新版作業系統,完成銀河麒麟 V10 與飛騰、鯤鵬、兆芯、海光CPU互認測試。
如何從「可用」到「好用」?這是我國全國產計算機系統上下遊產業鏈需要共同面對的一道「必答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天津飛騰把「匠人精神」融入研發創新當中快步前行。
2017年,天津飛騰自主研發的FT-2000+/64高性能處理器正式面世,成為中國首款自主設計的64核通用CPU,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產高端通用CPU領域的空白,並於2018年獲得了「中國芯」年度重大創新突破產品稱號。2019年,飛騰團隊自主研發出新一代桌面處理器FT-2000/4,實現了產品在CPU核心技術上的新突破,
有效縮小了與國際主流桌面CPU的性能差距,並在內置安全性方面擁有獨到創新技術。2020年7月,飛騰團隊又為行業帶來了新一代高可擴展多路伺服器晶片騰雲S2500,實現了多路擴展能力方面的重大突破。
在創新精神的引領下,飛騰CPU產品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也是高端晶片領域的首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如今,天津飛騰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線,具有譜系全、性能高、生態完善、自主化程度高等特點,為從端到雲的各型設備提供核心算力支撐。
而麒麟軟體作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技術合作方,依託旗下的銀河麒麟作業系統,參與了衛星發射中心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以及計算機系統自身運行管理等多項任務,實現了信息設備的國產化替換,打破了一直以來國外作業系統在該領域的壟斷。
截至目前,麒麟軟體已逐步形成伺服器作業系統、桌面作業系統、嵌入式作業系統、麒麟雲等產品,能夠同時支持飛騰、海光、鯤鵬、龍芯、申威、兆芯等國產CPU,服務黨政及重要行業客戶超過1萬家,積累了萬餘款軟體和硬體生態適配,成為國產軟體的「標杆」企業。
新區成科技創新「大本營」
在濱海新區,針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克難從未停歇。在生物醫藥領域,昂賽細胞、合源生物、康希諾、瑞普生物等企業針對新藥、疫苗的自主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力神電池、中電科十八所、巴莫科技等單位圍繞高鎳正極材料、硫化物固體電解質、高比能準固態鋰-硫電池等新能源汽車專項也在持續發動技術攻關。如今,濱海新區已成為我市科技創新的「大本營」。
以康希諾為例,該公司建立了基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技術、蛋白結構設計和重組技術、結合技術和製劑技術四大核心技術的平臺,並依託這些平臺,針對腦膜炎、伊波拉病毒病、百白破、肺炎、結核病、帶狀皰疹等13個適應症研發16種重磅疫苗,並快速推進在研管線產品開發。
在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創新是永恆的主題。在勘探領域,2019年以來,公司不斷組織技術創新,深化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攻關,取得了一批創新成果。該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地質總師牛成民自2019年以來,帶領團隊針對渤海新近系巖性油氣藏儲量規模較小、豐度較低的勘探現狀攻堅克難。針對「新近系巖性油氣藏富集機理」展開研究,創新建立淺水三角洲砂體大面積疊合連片控制大面積成藏油氣富集新模式,指導了墾利6-1億噸級油田的高效評價。2020年,他與團隊在春節期間提供20餘口井位方案,最終成功探明墾利6-1億噸級油田。
據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新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實施重大技術攻關,實施了10個重大科技專項,集中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同時,濱海新區還積極組織申報各類創新項目,目前已申報天津市自然基金38項、科技支撐重點項目389項、科技重大專項與工程32項,新區企業獲批市級科技資金達2.75億元。(津雲新聞編輯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