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廣濟橋有著仙佛造橋的傳說,而在錦州,也有仙女造橋的傳說,更有緣的是,這兩座橋連著的兩座山,名字居然還一模一樣,都叫筆架山。
嚴育: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的錦州之旅又開始了,凌鋒今天要帶我們去哪玩呢?
凌鋒:今天要帶你去錦州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筆架山。我們不是坐船過去,我們一會兒要走過去。
與眾多命名為筆架山的山一樣,錦州的筆架山山峰二低一高,形如筆架。而它的神奇之處,是山島與海岸之間有一條自然貫通的砂石路,被稱為天橋。漲潮時天橋被海水淹沒,落潮時天橋露出水面,每天潮漲潮落兩次,天橋露出水面兩次,當屬世界奇觀。
嚴育:這真的是太神奇了,什麼叫做水落石出。你看,剛才還是汪洋一片,現在這樣的一條路就露出來了。
天橋長1600多米,最寬處有30多米,這條高出海灘的砂石路,平坦徑直,宛如海中蛟龍。
嚴育:走在這條「天橋」上,它不像沙灘那麼細軟,但是也不會難走,吹著海風看著這樣的海景,真的是心曠神怡。來自渤海的礫石,一定要好好地拍一拍,留個紀念。來,我來幫你拍。好!
一直以來,天橋傳說是天上仙女所造,賦予了它更多的神秘色彩,而實際成因,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奇。
錦州市旅遊協會專家組成員 劉景毅:筆架山在海岸的南邊,是一個南北走向的島嶼。潮水從南邊奔湧而來的時候,遇到筆架山山形的阻擋,把潮水劈開,過了山的北端,潮水就變成東西方向的拍打,形成對砂石巨大的推動力,正是這種千百年來的推動力,形成了筆架山「天橋」砂石堆積。
而筆架山到海岸的距離大約一公裡半,對於近海島嶼來說,這是很短的距離,使得堆積的砂石不輕易流散。附近海域的近海灘涂,也促成了天橋的時隱時現。
錦州市旅遊協會專家組成員 劉景毅「天橋」在漲潮時,淹沒在海中的時候,「天橋」的橋面與海平面大約是兩三米的高度,深淺的垂直因素,使堆積不太高的「天橋」在落潮的時候很容易露出海面。這種漲潮淹沒,落潮露出的「天橋」,成為了錦州所擁有的世界奇觀。
沿著天橋登上筆架山,風景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三清閣是島上最具特色的建築,因其上下六層全為石結構,無一釘一木而聞名。
凌鋒:嚴育,我們現在的位置就是筆架山的至高點了,三清閣。剛才走上來確實是沒有一釘一木,全是石頭建成的。沒錯,你看,對面就是我們美麗的錦州城了,確實非常壯觀。這邊是我們錦州港。那我們現在真的可以說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了。
秀美的風物之間蘊含著美麗動人的傳說,不斷配套提升的海上觀光、岸邊娛樂、沙灘海浴等,讓這裡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每年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
來源:潮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