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一朝,瓷器以鬥彩聞名於世,胎釉俱精,故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說。所以,成化窯瓷器,不論官窯還是民窯,其釉質都是明代最好的,如玉如脂。多數時候一看釉面,就能知道真偽。圖為故宮博物院藏的青花九龍鬧海紋碗。
青花九龍鬧海紋碗
由於成化鬥彩過於盛名,把成化青花的風頭蓋住。其實成化青花瓷也屬於明清瓷器收藏的極品。近年來佳士得拍賣的成化青花秋葵紋宮碗,成交價高達一億四千萬港幣,說明其市場價值正在回歸。如下圖。
成化青花秋葵紋宮碗
成化青花瓷有早期和典型成化之分。早期器極為類似於宣德青花,亦採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料,著色有小筆觸,有濃淡之層次。這類如無款識,極難區分。
典型成化青花瓷,採用江西樂平所產的陂塘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平等青,發色淡雅,無黑鐵斑。
瓷器的鑑別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要始終保持一顆敬畏的心,不斷的摸索,學習。筆者曾與業界多位教授實踐探討過關於成化瓷器鑑定中的問題,特作此文,下面筆者分享幾點自身常用的一些鑑定技巧。
一,紋飾
成化青花瓷紋飾纖細活潑,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只用平塗,只分濃淡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託。繪人物衣著,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衣作襯託,故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
器口內外多以弦紋,少數以卷草紋帶或錦地紋帶裝飾。足外牆一般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
口沿常見的邊飾有龜背紋、梵文,梵文過去單一作輔助紋飾,成化時組成立體圖案,影響到弘治朝。
二,款識
「大明成化年制"具有六字雙行楷書款,在邊緣有一個雙線方欄,最常用於杯子的底部,並且碗碟,碗碟和洗也有,不過在少數。一般來說,它是屬於成化晚期的。
三,釉面氣泡
成化朝瓷器總體的時代特徵是瓷器造型精緻細巧,胎薄釉潤,畫風精細。釉表極其細膩平滑,無坑點,其真品的氣泡密集細小,均勻模糊,形狀不規則,如半熟的白米粒;其青料發色藍中偏灰,即使在氣泡的空隙處也不鮮豔奪目,如蒙在雲霧之中,呈現出一種溫潤的玉質感。這與成化時所用材料、燒制工藝和審美追求完全相吻合。
氣泡密集細小
四,青料
典型成化朝瓷器由於採用國產的平等青,青花釉色發色澤淡雅,白潤的釉質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種清新淡雅之風格。而前期的就是使用蘇麻離青。大部分還是以國產青料為主。可以參考上文。
五,胎質造型
要知道成化時期瓷器以小器形為主,很少有大瓷,以各式瓷碗、小杯居多。成化青花的胎質潔白、細密、乾澀。
明成化 青花折枝花卉紋臥足杯
成化官窯黃釉碗,胎質潔白、細密、乾澀,釉質肥腴
六,底足
糊米底是明成化瓷器所獨有的特徵,官窯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以帶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上手摸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瓷器底部露胎無釉且布滿黑褐色、黃褐色的斑點。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感謝各位看官,喜歡的麻煩點讚收藏加關注,後續還會持續更新,我是喜歡文物,愛好收藏,中意古玩的話天下說收藏,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