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五彩與鬥彩的不同之處

2020-12-19 中歷收藏品鑑定中心

五彩是指純粹使用釉上彩的彩繪瓷器,色彩主要是紅、黃、綠三種色彩。在明代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青花五彩的製作工藝與純五彩不同之處在於,青花五彩是以下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組合的彩繪。在收藏界有時也會把青花五彩直接叫做明代五彩。

由於青花五彩與明代鬥彩的彩飾工藝一樣,讓有些初入行藏家無法分清兩種瓷器,今天我們主要針對明代青花五彩與鬥彩的不同之處講解。

首先要講明的是,此兩種瓷器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釉下青花的彩繪上,其整體釉色還在其次。

萬曆款五彩雲龍花鳥圖花觚 明萬曆

鬥彩瓷器雖然也是釉下青花釉上彩的彩飾工藝,值得注意的是鬥彩的整個彩繪是以青花畫輪廓,再於輪廓內填入釉上彩,也就是青花在鬥彩中是主體,而釉上彩為填襯和點綴,以此達到釉上彩與釉下彩相互爭豔的效果。

而在青花五彩中,釉上彩佔主體,反之釉下青花在青花五彩中不受輪廓線的限制,而是作為彩色的一種,是代替釉上藍色與各色釉上彩組成不同的組合呈現。

鬥彩雞缸杯 明成化

釉上彩繪技術首創於北方宋代諸窯,明代初期景德鎮在北方瓷窯的影響上創燒了釉上紅彩,後來在釉上紅彩的基礎上發展了青花紅彩,這為青花與其他顏色的釉上彩結合給予了啟示,繼而才有了後來的五彩、鬥彩瓷器。

本文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文章來自中歷收藏品鑑定中心,為我國合法第三方專業鑑定平臺。專注於:瓷器、銅器,錢幣,隕石、玉器、石類等各類收藏品鑑定服務。過程公開透明,藏家可全程參與。採用傳統眼學鑑定或物品成分分析輔助眼學綜合鑑定方式。鑑定結果客觀公正得到了專業人士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相關焦點

  • 明代鬥彩雞缸碗一對
    明代是我國歷史上瓷器生產的又一個高峰期。元代景德鎮發明了釉下彩青花瓷和釉裡紅瓷,把我國古代瓷器審美從宋瓷的靜穆中解放出來,從形而上者的道,變成形而下者之器。可以說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而明代瓷器生產又發生了一次大的變化。 明代則從宣德晚期開始,出現了釉上彩繪瓷。
  • 明代彩瓷之冠——成化窯鬥彩
    不管是從傳世還是出土的成化鬥彩瓷器來看,瓶類器罕見。此瓶將一般用作邊飾的蔓草紋作為主題紋飾,亦屬創新之舉。淡描青花與單一的淡綠色彩搭配,清新雅致。附蓋並非原偶,查《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可知,此罐上的蓋子當為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陶官唐英奉旨所配。檔案中稱之為「成窯五彩荷花罐」。蓋頂繪佛杵紋,環以相間排列的朵雲和朵花,周邊繪如意頭紋。
  • 教你如何分辨青花,粉彩,新彩,琺瑯彩,鬥彩
    很多朋友分不清什麼是鬥彩,什麼是粉彩,什麼是新彩,接下來帶著大家認識一下這些瓷器。首先是鬥彩,鬥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鬥彩又叫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因其紋飾中釉下青花色與釉上彩色同時出現好似爭奇鬥豔而得名。
  • 瓷器鬥彩五彩粉彩三彩,如何區分這三彩
    鬥彩、五彩、粉彩均為瓷器彩繪的一種工藝,遠遠觀之,端雅大方,色澤妍麗,並未覺有何差異,然而細察之,的確能發現其不同之處。且各有其特色,一「彩」可分三瓷也,此三瓷之異,可如下分辨之。明嘉靖時期,青花五彩工藝開始流行,至萬曆朝發展到高峰,器型有盤、碗、罐、蓋盒、尊等。五彩魚藻紋蓋罐此罐唇口,短頸、豐肩,圓腹,腹下漸收,圈足內凹。通體以青花、紅、黃、綠等色繪傳統魚藻紋。肩飾覆葉紋;近足處青花繪蕉葉紋;腹部以黃彩加礬紅繪八尾鯉魚,輔以各式水草荷花。圈足內青花書「大明嘉靖年制」楷書款。
  • 成化瓷器,別以為就只有青花和鬥彩!
    成化瓷器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景德鎮瓷器生產經過正統、景泰、天順「空白期」的衰敗之後,到成化時又走上興旺之路。《明史·食貨志》記載:「成化間,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鎮,燒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宮廷重視,資金有保證,瓷器生產因此得以發達。成化瓷器的品種有白釉、紅釉、藍釉、孔雀綠釉、嬌黃釉、霽藍釉白花、白釉醬花、白釉綠彩、孔雀藍地綠彩紅地綠彩、黃釉青花、孔雀綠釉青花、三彩、五彩、鬥彩、青花紅彩、青花綠彩、仿哥釉開片、釉裡紅等。最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鬥彩。
  • 明青花五彩的分類和成化鬥彩簡介
    青花五彩的範圍比較大,它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的混合彩瓷總稱。青花五彩主要分為「早期青花五彩」、「青花鬥彩」、「後期青花五彩」三個主要分類,接下來本文將介紹青花五彩的特徵和成化鬥彩。與「早期青花五彩」相比,「青花鬥彩」顯得更有規矩,製作也更嚴謹,以釉下青花線條為輪廓,進行釉上填彩裝飾。
  • 古瓷鑑賞:明初紅彩對鬥彩、五彩瓷器的深遠影響
    釉上紅彩是明代早期景德鎮在白釉瓷上加以紅彩再彩燒的陶瓷,這可能是受到北方宋代紅綠彩的影響。不同於元代釉裡紅採用的釉下彩工藝瓷器,是在以銅為著色劑的技上加工,而製作過程中銅的揮發程度很難掌控,其製作技術困難很難得到完美產品。明初開始的釉上紅彩是用青礬(有時稱為綠礬,化學成分為硫酸亞鐵)作為原料製成,故人們稱這種紅色彩料為礬紅。
  • 區別「五彩」、「鬥彩」與「粉彩」瓷器,這一篇就夠用
    至明中期,青花五彩瓷器出現了,最早出現的青花與其它紅、黃、綠彩料混用,應該沒有什麼主次之分,基本上隨心所欲,想怎麼用怎麼用。青花料大家比較熟悉,出現在明中期最多的應該是回青、石子青,都是經過提純的氧化鈷,那麼其他幾種彩料是啥呢?
  • 收藏小知識:你知道鬥彩的含義嗎?
    #古玩#鬥彩也是和青花有關係的彩繪瓷不過,鬥彩一詞很晚才獨立使用,成書於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中初次提到,明代的文獻中沒有獨立使用"鬥彩」這個名稱,當時只記載了"青花五彩」和「青花鬥彩」。「青花五彩」和「青花鬥彩」都是青花加彩瓷,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其中某些品種命名的。青花五彩瓷器加彩的方法包括點彩、覆彩、染彩、鬥彩等幾種,其中單純用鬥彩工藝的,就是「鬥彩"。
  • 繼成化鬥彩之後的鬥彩瓷生產另一個巔峰——康熙鬥彩瓷
    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的康熙鬥彩瓷正值復興時期,其典型特徵是鬥彩器物較明代增多,造型或方或圓,或委角菱花式。康熙名窯鬥彩器雖數量較官窯鬥彩要少,但製作水平很高。雍正鬥彩瓷器無論在造型設計、紋飾布局,還是色彩搭配、填彩工藝等方面,都進入一個新的更高階段。在工藝上講究的是工整、細膩、優美,填彩時一絲不苟,將彩料準確地填在青花輪廓線內,不溢不漫。
  • 微講堂 | 瓷界之絕色--從故宮館藏看雍正鬥彩
    清雍正 鬥彩勾蓮菊瓣尊此時的景德鎮御窯廠「每年要供御一萬六七千件」,生產則要達『二萬五千件」之多。現藏於故宮的雍正鬥彩,在距今近三百年的今天看來,造型規整、線條優美、釉色勻淨、色彩燦爛,在陶瓷史上有較高的地位。
  • 佳逸茶具|鬥彩,無疑是精彩的
    鬥彩有多種叫法,一種是「逗彩」,可能與景德鎮地區方言有關,挑逗的逗字,把東西逗起來;另一種是「豆彩」,康熙年間出現的一種新品種,那就是豆青釉上的五彩;古人也有叫青花間五彩,中間的間,先線後彩古人常常以間稱之;也有的人叫它「兜彩」,尤其是臺灣人,就像口袋兜住東西一樣;如今的學者已經將鬥彩弄明白了,青花說:「五彩沒有我典雅」,五彩說:「青花沒有我絢麗
  • 宣德鬥彩瓷的驚世物證
    明代中晚期的《博物要覽》、《廣志繹》、《燕閒清賞箋》、《遵生八箋》等多部文獻中都有記載。遺憾的是,在兩岸故宮舊藏和新中國的歷年考古中,都未有翔實的實物佐證。圍繞宣德朝有沒有五彩瓷一說,各界莫衷一是。直到1984年之後,陸續發現的幾件實物,不但證實了宣德五彩的存在,也刷新了對鬥彩的起源認識。
  • 耿寶昌:成化鬥彩與雍正鬥彩有何不同?五大鑑定圖文詳細對比!
    清代瓷器在前朝堅實的基礎下發展而來,可謂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談及鬥彩,可能大多數藏友想到的都是成化,但是雍正鬥彩卻是最近市場新的一個追求!今天我們來談談雍正鬥彩與成化鬥彩有何不同!
  • 五彩、鬥彩、琺瑯彩和粉彩?琺瑯彩瓷器價格一路猛漲
    今天小古簡單說說五彩、鬥彩、粉彩、琺瑯彩都有什麼區別,學好了就再也不怕別人忽悠你啦!五彩五彩瓷器,明嘉靖時期產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鬥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
  • 臺北故宮館藏明成化青花、鬥彩瓷器品鑑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的藏品源於清宮舊藏,民國時期為了躲避戰亂而挑選出的大量宮廷傳世藝術品最後輾轉到了臺灣,其中就包括歷代瓷器精品,如:宋代五大名窯、明永宣青花、成化瓷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官窯瓷器及琺瑯彩瓷器等。
  • 鬥彩是一種創新技法,它把釉上彩與釉下彩完美融合
    沈人文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一篇"皮球紋"的文章中提到鬥彩時還叫做「豆彩」。有時候,學者們會寫作「逗彩」。甚至歷史上,鬥彩雞缸杯一直被稱為「青花五彩雞紋小杯」。鬥彩的說法不過才幾十年而已。《飲流齋說瓷》中說:「何謂鬥彩,謂花朵之各顏色相互鬥爭;或者稱之為逗彩,謂彩繪之駢連卻有間隔之意,為的是相互響應,謂之美。」這裡的理解似乎與我們平日所理解的更為接近,更易於接受。
  • 耿寶昌:鬥彩瓷器為何被推崇?細說鬥彩的獨特施彩手法,值得收藏
    #關鍵詞:鬥彩瓷瓷器的種類有很多,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特色,今天三藏就和大家聊聊鬥彩瓷。青花復加彩上釉,摸時擋手畫筆妙。上面這首詩就是寫的鬥彩瓷,意思是:鬥彩有被稱之為"豆彩、逗彩",它們都是一個意思,通常是先用青花料勾勒紋飾邊框,再填上其它的色料燒制,鬥彩中的「鬥」就是說的青花和其他色彩爭奇鬥豔的意思,它是釉上彩,手摸著有擋手的感覺。
  • 成化鬥彩三絕,價值過億的理由
    鬥彩始於明宣德,盛於成化時期,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五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
  • 何傳宏作品-青花鬥彩瓷盤欣賞
    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鬥彩以其清雅多彩又不失沉穩的表現技藝,形成了獨特的裝飾風格。 何傳宏老師青花鬥彩瓷盤作品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