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血與火的滄桑裡留下切膚的傷痕,是德意志之心

2020-12-25 提莫愛旅遊

它有著底蘊厚重的歷史,在血與火的滄桑裡留下切膚的傷痕。它也足夠時尚前衛,先鋒藝術在它自由的土壤中恣意生長。它既有氣度恢宏的帝王風範,又用溫暖的尋常巷陌渲染著人間煙火——它就是柏林,德意志之心。

夏洛滕堡宮是柏林現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普魯士王國宮殿,是巴洛克建築的代表作,最初是普魯士第一位國王腓特烈一世的夏宮。舊宮和新翼 是主要的參觀部分。其他景點還包括皇宮劇院(如今改作歷史博物館)、皇宮花園、新宮、觀景樓 和墓室。

柏林大教堂位於施普雷島(Spreeinsel)北部,是柏林最大的教堂,曾為王室專用教堂。建築風格為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內飾極為華麗,白金色調為主,但只有少數房間對外開放。教堂地上建築有4層,可容納500人左右,地下為王室陵墓,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葬於此。內部參觀完畢後一定要登上教堂頂樓,將整個柏林盡收眼底。

國會大廈位於柏林市中心,是聯邦議會的所在地,也是俯瞰柏林全貌的絕佳地點。玻璃的圓形穹頂是國會大樓最鮮明的特點,由一個鋪滿玻璃鏡的倒置圓錐體支撐,別具一格。穹頂和天台有免費的中文語音導覽,自動講解國會大廈的歷史背景和四周的其他地標

德國國會大廈在歷史上最著名的瞬間要數1933年的國會大廈縱火案了,也是導致希特勒上臺掌權的時刻。國會大廈在1933年縱火案中被嚴重損毀,現在的國會大廈是在1990年兩德統一之後重建的。從1994年開始每五年德國聯邦大會在這裡選舉德國聯邦總統。1999年開始它是德國聯邦議院的會址。

前方不遠處便是國會大廈,國會大廈算是柏林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外觀雄渾壯觀,內部裝修精美,你很難想像,現代國會依然在這麼一個古樸厚重的建築中進行。

相關焦點

  •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首都 三十年代的柏林
    博德博物館是位於德國柏林的一座美術館及貨幣博物館,展出雕塑收藏、拜佔庭藝術品和歷代錢幣,是德國博物館島建築群的重要部分。1945年二戰期間,博物館島在盟軍炮火的轟炸中嚴重「受傷」。2000年開始被翻修;在經過6年的修葺後,於2006年10月重新向公眾開放。
  • 這座柏林的地標,記載著德意志崛起的歷史
    而在轉盤中間,就是柏林的另一個地標建築——勝利紀念柱。德德不休雖然無數次路過勝利紀念柱,但還從未爬上去看過。終於在一個深秋的日落前,我終於登上勝利柱頂端,俯瞰蒂爾加滕的密林,和遠處的布蘭登堡門。此次參觀,我也直觀地感受了德意志崛起之路。
  • 巴格達-柏林鐵路:德意志帝國插向大英海權的利刃
    同時,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對抗不列顛全球海權的利器。因此,直到一戰爆發,都沒有實現完全通車。沿途地區卻也不可避免的被拖入世界大戰。但其留下的卻地區內的各所在國都受惠至今。 奧斯曼帝國的掙扎
  • 漫步在雨後柏林的街道上,每一個行人就像路過的天使一樣
    當然,柏林最引人注目的塗鴉就是那面記錄德意志民族分裂歷史的柏林圍牆了。上世紀60、70年代,塗鴉從美國流行至歐洲時,西德許多オ華橫溢的塗鴉藝術家都在柏林圍牆上留下了自己的藝術印跡。當年長達20多公裡的塗鴉牆曾是「世界之最」,可惜後來大部分被拆除,只留下一小段遺址,長1200米的「東面畫廊」是目前柏林圍牆殘餘最長的一段。
  • 柏林猶太博物館:充滿傷痕的藝術!
    猶太博物館位於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的交界處,其場館由美國建築師丹尼爾·裡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設計,是柏林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博物館建築多邊、曲折的鋸齒造型就像一把利刃,為人們打開了時光隧道,展示了德國的猶太人兩千年裡為德國藝術、政治、科學和商業作出的卓越貢獻,以及20世紀的那段悲慘歷史。
  • 柏林是德意志聯邦的首都,世界著名大都市之一,有娛樂域之稱
    柏林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世界著名大都市之一。它位於中歐平原施普雷河匯入哈韋爾河的入口處。北緯52°31′東經13°24′。面積883平方公裡,人口約340萬。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通用德語。
  •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圍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柏林圍牆是歷史的產物。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和波茨坦公告,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首都柏林也相應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位於西部的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1949年5月,合併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同年10月,東部的蘇聯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 強大的德意志戰車:昔日世界學術中心柏林大學到底有多牛?
    現代大學之母回首人類的文明史,柏林大學在現代大學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所成立於1809年的大學,原名柏林弗裡特裡希·威廉大學,由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負責籌建,並於1810年10月正式開學。
  • ​德國博物館開展的教育活動 ——以德意志博物館、德國歷史博物館和柏林國
    本文將從「教育」這一角度,以德意志博物館、德國歷史博物館和柏林國家博物館為例,以各館的官方網站為主要依據,介紹德國的科技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和綜合性博物館所舉辦的教育活動。一、三大博物館簡介德意志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館,位於德國慕尼黑,開放於1903年6月28日,有50個科學技術領域的大約28,000件展品。每年有超過百萬觀眾來此參觀。
  • 柏林大教堂——它曾經是德意志帝國王室的宮廷教堂
    柏林大教堂建於1894年-1905年,曾經作為王室的專用教堂,內飾極其華麗,它的室內金碧輝煌,裝飾著線條複雜的柱子和精美的壁畫,甚至柱頭都是鍍金的,地上建築有4層,最高處高達114米。柏林大教堂是德國柏林的一座基督教路德宗教堂,位於柏林市區博物館島的東部,曾是德意志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的宮廷教堂。教堂座東朝西,東面背靠施普雷河,南面是前民主德國的共和國宮,西邊面對娛園(Lustgarten),北邊是舊國家博物館(Alte Museum)。
  • 柏林馬拉松:現代繁華與歷史滄桑交織,完美的都市穿梭之旅!
    起點:蒂爾加滕(Tiergarten) 蒂爾加藤公園是柏林第一個公共公園,全球最大的城市公園之一,最早的時候是國王的狩獵之地。後來被建成了開放式的公園,步行穿過需要1小時。
  • 柏林遊記:製造業的神話之都,德國的笑與痛
    前面是上有四馬戰車和勝利女神雕像的布蘭登堡門了,就像巴黎凱旋門原是為標榜拿破崙的戰功而建,這座布蘭登堡門亦是德意志帝國的象徵吧?大家紛紛拍照留念。有這個門做背景,就證明我們來過柏林了,不是嗎?柏林國會大廈,因1933年的縱火案、希特勒藉機上臺而出名。
  • 跟著我去柏林~柏林必去5大景點!!
    做為柏林景點的開篇推薦,布蘭登堡門,它是柏林的象徵。這扇厚重的和平之門用它多舛的命運演繹了德意志帝國分裂統一的漫長歷史長卷,從它開始,我們進入柏林,去尋找那些戰爭碎片,去觸摸這個民族的歷史痕跡。二戰前,波茨坦廣場是德國政府中心,交通樞紐之繁忙號稱歐洲之首,是歐洲第一個交通紅綠燈誕生的地方。
  • 《德意志帝國》深刻介紹「德意志...
    1700 年後的西班牙王位之爭又給德意志帶來更多創傷,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海德堡城堡被撤退的法軍炸毀。到18 世紀中葉,德意志又被捲入戰爭。西班牙、法國和英國相互為爭奪印度、加勒比和加拿大等殖民地而挑起海陸戰爭,1740—1748 年間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56—1763 年間的七年戰爭,給德意志人留下的都是慘痛記憶:燃燒的屋舍、一錢不值的銅板、飢餓、倒閉與失業,青壯年被充軍而橫屍於萊茵河與奧德河畔的戰場。德意志俗語有云,歲月墳頭的荒草能將一切往事掩埋。
  • 東德、西德的記憶之戰——柏林城市宮重建史
    作為柏林的中心建築,柏林城市宮自然也承載了同樣的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職能。城市宮的悠久歷史與博物價值使它不僅僅是個宮殿,看到它的那一刻,德國人立馬能回想起德意志民族的歷史,以及德意志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因此,對德國人來說,有關城市宮的話題不僅僅是建築學話題,也是政治與文化話題。
  • 25歲的葆拉·貝爾封柏林影后之作,一部《溫蒂尼》,半部柏林史
    七百多年前斯拉夫人於此建城,名為柏林,是「水鄉澤國」之義,先民抽乾沼澤形成聚落,築城之初如此,今日柏林依舊處處水光瀲灩,是個水資源豐沛的城市。逢水有靈,溫蒂妮立身柏林的角色是歷史學家,她在隸屬直轄市府的城市與住宅發展局擔任導覽,帶領參訪者穿梭於數座製作精良的城市模型、顯示大柏林區湖沼河渠密布的地圖之間,解說數百年前柏林如何從施普雷河下遊開始發展,乃至今日城市規劃。
  • 如何區分真假血糯米?除了常見的甜粥做法,血糯米還可以這樣做
    血糯米呈橢圓狀,米皮紫紅,米色微紅而粒長,氣香而味腴,為滋養補品。因為米質有糯性,所以稱為血糯。中醫養生理論主張五色入五臟,一般來說,黑色入腎,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青色入肝,紅色入心。(微波爐加蓋防止水分流失)步驟二:血糯米與白糯米以2:3的比例洗淨(白糯米和血糯米混合,口感更佳),侵泡12小時,將兩種糯米和泡米的湯水一起 米水比例1:1 微波高火加蓋4分鐘,改用微波中火加蓋3分鐘 爐內15分鐘燜熟待用。
  • 德國風情展-百年滄桑柏林大教堂
    1.柏林大教堂是德國柏林的一座基督教路德宗教堂,位於柏林市區博物館島的東部,曾是德意志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的宮廷教堂。 2.柏林大教堂建於1895年至1905年。早在1465年,柏林大教堂的現址附近已經有一座教堂,當時是霍亨索倫王家宮殿的一部分。3.1747年在柏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上,約翰·鮑曼設計建造了一座巴洛克式風格的教堂做為普魯士王室的宮廷教堂。4.1822年被卡爾·弗裡德裡希·申克爾改造成古典主義風格。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介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鄰波蘭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西部與西南部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接壤,北臨波羅的海。領土面積約為10.8333萬平方公裡,柏林(東柏林)為其首都,官方貨幣是民主德國馬克。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達會議和波茨坦公告,德國分別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
  • 華格納、天鵝國王與第三德意志理想
    華格納所謳歌的德意志民族是生活在大森林裡、萊茵河兩岸的城堡和自由城市裡的德意志人,而不是在易北河以東砂質土壤的貧瘠的莊園裡的普魯士人。 「天鵝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與華格納的特殊關係總是那麼引入注目。很多人從路德維希二世的個人品味、興趣甚至精神狀況的角度來解釋,但卻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東西:華格納的音樂其實曾經是德意志第三條道路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