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柏林大教堂是德國柏林的一座基督教路德宗教堂,位於柏林市區博物館島的東部,曾是德意志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的宮廷教堂。
2.柏林大教堂建於1895年至1905年。早在1465年,柏林大教堂的現址附近已經有一座教堂,當時是霍亨索倫王家宮殿的一部分。
3.1747年在柏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上,約翰·鮑曼設計建造了一座巴洛克式風格的教堂做為普魯士王室的宮廷教堂。
4.1822年被卡爾·弗裡德裡希·申克爾改造成古典主義風格。1894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拆毀這座教堂,並由尤利烏斯·拉什多夫重新設計建造了帶有文藝復興式風格的柏林大座堂,作為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教堂與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分庭抗禮。
5.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柏林大教堂遭到盟軍轟炸並發生火災,由於無法接近並滅火,圓頂被大火燒毀並落入地面。戰後人們搭起臨時的圓頂來保護大教堂。
6.修復工作從1975年開始。1993年教堂重新開放。重建後教堂原先的很多設計和裝飾被簡化了。
7.柏林大教堂座東朝西,東面背靠施普雷河,南面曾經是納粹時期建造的共和國宮,拆除後正在重建柏林城市宮,西邊面對娛園(Lustgarten),東邊面對東德博物館(DDR Museum),東北邊是舊國家博物館(Alte Museum)。
8.教堂內部裝飾華麗。可以容納500人左右。地上建築有4層。遊客還可以登頂俯瞰柏林市區。一層還停放著德國皇帝弗裡德裡希三世、選帝侯約翰·西塞羅、大選帝侯弗裡德裡希·威廉及其夫、普魯士第一位國王弗裡德裡希一世及王后索菲·夏洛特·馮·漢諾瓦等人的靈柩。
9.教堂的二層的模型展示了柏林主教座堂在各個時期的不同樣式以及當時的設計方案。樓梯牆壁上的照片記錄了教堂在二戰時被轟炸和損毀的情景。教堂的地下一層安放著霍亨索倫家族各個時期成員的靈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