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恐龍地圖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20 澎湃新聞
中國是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根據2014年古生物考古統計數據,中國出土的恐龍品種大約是170餘種,第二名的美國是140餘種。《侏羅紀世界》裡那些聰明的、會群體合作的迅猛龍於2007年在內蒙古出土,會噴毒的雙冠龍則於1987年在雲南出土。讓我們按圖索驥找找中華大地上的恐龍吧,下面這些都可以在中國的博物館裡看到完整骨架哦!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馬門溪龍復原

1.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

它可是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鎮館恐龍,脖子是所有恐龍中較長的了,幾乎佔到身長的一半,大部分時間只能依靠水的浮力,在水邊生活。

上海自然博物館;山海關路399號;021-68622000

2.永川龍(Yangchuanosaurus)

中國名氣最響的肉食恐龍,體長10米,有很強的奔跑和跳躍能力,加上巨大的體型,絕對是侏羅紀晚期的頂級殺手。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自貢大安區大山鋪238號;0813-5801235

最新古生物研究成果揭示,很多肉食恐龍身上覆蓋著羽毛。這是一張伶盜龍渾身覆蓋著羽毛的復原圖

3.伶盜龍(Velociraptor)

侏羅紀時期的小型食肉恐龍,另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是迅猛龍。沒錯,它們就是《侏羅紀世界》裡那些聰明的、會群體合作的恐龍。

北京自然博物館;天橋南大街126號;010-67024431

4.雙冠龍(Dilophosaurus)

高約2.4米,前肢短小,善於奔跑,是侏羅紀早期的食肉恐龍,在《侏羅紀世界》裡,它們就是那個會噴毒的恐龍,是不是很可怕!

北京自然博物館

5.江山龍(Jiangshanosaurus)

我國第一個發現的巨龍科化石(1977年發掘),也是浙江發現的最大恐龍,體長約20米,重約30噸。

浙江自然博物館;杭州下城區西湖文化廣場6號;0571-88050941

6.祿豐龍(Lufengosaurus)

中國人在1941年發現的第一架完整恐龍化石,由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鍾健主持挖掘。祿豐龍是侏羅紀早期植食恐龍,體重2噸,身長7米。體型較笨重,看上去是一種比較萌的恐龍。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7.華麗羽王龍(Yutyrannus huali)

這是最新發現的白堊紀暴龍類恐龍,體長8米,體重1.4噸。由於全身披著羽毛,也使得考古學家最近對傳統霸王龍的形象進行了添加羽毛的顛覆性創作。

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濰坊市諸城市密州西路;0536-6215133

8.特暴龍(Tarbosaurus)

中國自己的「霸王龍」。體型比霸王龍小點,但已經是白堊紀亞洲最大的肉食恐龍,體長在10米左右,重3噸,是真正的陸地頂級捕獵者。

山西地質博物館;太原市濱河西路北段;0351-4069643

9.華陽龍(Huayangosaurus)

生活在侏羅紀後期,身長4米,體重1.4噸,是最古老的劍龍類恐龍,眼睛和下顎間有個小孔,這是和其他劍龍不同的地方,應該是其他劍龍的祖宗了。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10. 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

在青島發現的白堊紀草食恐龍,體重1噸,身長8米,頭部有一個末端分叉的長長突起,看起來十分可愛,有些像外星人的信號接收天線!

青島奧帆中心博物館;0532-66562010

11.蜀龍(Shunosaurus)

在四川發現的蜀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蜀龍的尾巴上長了四個硬硬的「棍棒」突起物,當肉食恐龍襲擊時,它們就會甩動尾巴,像狼牙棒一樣,使得肉食恐龍不敢靠近。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12.峨嵋龍(Omeisaurus)

峨眉龍生活在侏羅紀後期,體長16-21米,體重30噸。峨眉龍也叫自貢龍,它們有著長長的脖子,龐大的身軀,鼻孔位於鼻部前端,而非頭頂。由於後肢較長,其背部最高點位在臀部。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13.山東龍(Shantungosaurus)

山東龍是白堊紀食草恐龍,體重7噸,身長16米。山東龍的嘴巴有些像鴨子的嘴,長長的尾巴十分厚重結實,它是鴨嘴龍當中體型最為巨大的一種。

山東省博物館;濟南市經十路11899號;0531-5058201

14.鐮刀龍 (Therizinosaurus)

它們的前肢很長,指上有鋒利的爪子,同時還有粗壯的下肢,寬大的腳趾上也長著爪子。這使的鐮刀龍外表看起來像可怕的死神,但其實它們只是溫和的植食恐龍而已。

北京自然博物館

15.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

中華龍鳥在遼西被發現後,命名為鳥類,可實際上它們是白堊紀肉食恐龍。中華龍鳥的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後腿較長,適宜奔跑,全身還披覆著原始絨毛。

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15號;010-66557858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東南亞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孩子的東南亞 Leeloo 2017-06-01 09:05 來源:澎湃新聞
  • 登布西山時髦掠影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登布西山時髦掠影 Leeloo 2017-04-19 17:35 來源:澎湃新聞
  • 霍巴特食指大動時分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塔斯馬尼亞島孤懸海外,處於南緯40°的南太平洋上,這令它具有和蘇格蘭極為相似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常年涼爽、水質清冽,大麥也很好,甚至也有出產品質優良泥炭的沼地。結果是塔斯馬尼亞的單麥威士忌品質極佳,像Sullivans Cove等品牌近年來在眾多國際威士忌酒專業評比中一再獲獎。喝完一小杯本地威士忌,一線暖意從我的咽喉直透而下。
  • 跟畢卡索散步加泰隆尼亞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973 37 00 55; centremuntanya@gosol.ddl.net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神保町買書記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一份可以免費索取的神保町古書店map上——地圖封面將安迪·沃霍爾著名的金寶湯罐頭偷換成了同樣字體的Jinbocho(金寶和神保的音近親關係呼之欲出),按歷史、建築、電影、管理、嗜好、文學、初版等細分作35種口味——列舉了「神田古書店聯盟」所有157家古書店名錄,並分為文學、古典籍、歷史、思想宗教、社會科學、美術、版畫、趣味、藝術等十多個大類,用不同顏色一一標示在地圖上。
  • 在泉州,眾神狂歡的熱土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泉州,眾神狂歡的熱土 董馳迪 2017-09-23 20:19 來源:澎湃新聞
  • 四季行山地圖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四季行山地圖 2021-01-10 2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不一樣的視角看英國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不一樣的視角看英國 陸洋 2016-06-22 18:38 來源:澎湃新聞
  •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Melissa 2018-03-08 08:13 來源:澎湃新聞
  • 以疾病為名的地圖炮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西班牙其實壓根不是它的爆發地,只是當時一戰正酣,英美法德各國都實行新聞管制,只有中立國西班牙的媒體大肆報導,再加上西班牙國王也被感染,給人造成了當地疫情極其嚴重的錯覺。西班牙人當然不願意接受這個名兒,於是就用當時正在熱演的「那不勒斯兵」為其命名,藉機甩鍋給義大利。
  • 精品曼谷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精品曼谷 陸洋 2016-05-11 17:51 來源:澎湃新聞
  • 行囊裡的北方日本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行囊裡的北方日本 Tammy Li 2016-09-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
  • 朝覲克什米爾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前一日的當地報紙頭版有條大新聞就用了這麼條驚悚的標題:「因朝聖死亡人數已上升至126人。」死亡原因大多是車禍或人流失控踐踏。到達山下的Naranagh村,我們和早就等待在那裡的馬幫會合。廚子在半路的小鎮就買了肉果蔬米麵。三個馬夫,一個廚子,加上五匹馱東西或馱人的馬兒,一行人沿著馬道上山。我見廚子年老,便將坐騎留給他坐,自個兒和同伴慢慢往上爬。
  • 片單| 夜晚的江湖,為吃而來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為您送上一份「香氣噴噴」的美食片單,帶您前往夜晚的江湖,品嘗城市深處的美味。《江湖菜館》:藏匿在市井小巷裡的人間美味第一集就告訴你這裡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帶來了四季豐富的食材:艾草作為春季時令的野菜,是東莞人飯桌上的「常客」,當地人喜歡把它做成艾草煎蛋、艾葉粿、艾草鯽魚湯;到了夏季太陽直射,三十五度左右的高溫天氣持續三個月以上,珠江入海口的青蟹開始成熟;在深秋乾爽的季節,東莞人開始製作家常美味——灌腸和臘豬頭皮;在冬至,紅薯、紅糖和雞蛋熬煮的糖水又成了東莞人的美味補品。
  • 睡在航站樓的日子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日本鄉村小調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站臺上貼滿博物館的展覽海報和遊客步行地圖。本地清酒廠桝一的廣告則是一幅清雅的菊花圖,題字「百花深處曳吟竹」。葛飾北齋晚年曾於小布施町居住,他的資助者是一位出生於此,同時也醉心於浮世繪的富商高井鴻山。夷隅市的海邊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櫻花前線報告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櫻花前線報告 特特 2015-03-04 18:05 來源:澎湃新聞
  •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為您整理一份「觀星時間表」,一起來看看,這個8月還有哪些星星等你去追!第3次「土木雙星伴月」(8月1日~2日)8月的第一個夜晚,幸運的觀星愛好者們就迎來了今年第三次的「土木雙星伴月」天文奇觀。
  • 一座「大島」與被遺忘的歷史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她當時認為,藝術節之所以把這座島納入舉辦會場之一,只是因為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大島」作為連接九州和四國地區的海上交通樞紐,取之所用,理所當然。然而,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發起人以及總策展人北川富朗卻說了這樣一句話,「一定要把大島納入藝術節,沒有大島就沒有瀨戶內藝術節」。
  • 東京谷根千漫步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東京谷根千漫步 Capsl 2016-09-29 16:18 來源:澎湃新聞